全开折叠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215阅读:8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开折叠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用窗,是一种特别适用于房屋装饰用的高档结构全开折叠窗。
常见的装饰窗经常采用铝合金、塑钢或不锈钢制成,其结构常有平动推拉窗、上下升降窗等,它的缺点是开启时不能呈全开状态,窗扇的有效面积不能充分利用,不仅影响开窗时的采光和视野,而且空气流通受到限制,特别在室内需要大量自然风流通的季节尤感不便,另这种窗在窗外晒衣凉物也不方便。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转轴式全开平开窗,不仅存在结构复杂,而且不适于大面积的窗扇使用,因为大面积平开窗悬出窗外,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都受影响。中国专利ZL98229938.9提供了一种“带有纱窗的全开式折叠窗”,总体结构比较新型,但是由于它的结构有“带有穿孔的下边框孔内放置有插销,插销穿过带孔的滚轮架和带孔的滚轮”,以及“带有穿孔的上边框和带孔的上固定块穿有插销”,因此每次开窗或关窗,都要先行抽出插销或事后插进插销,使用较不方便,并且关窗后插入的插销的端头是外露在上、下边框外表的,对高档窗具显得不美观。
针对上述折叠式窗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设计,是本实用新型全开折叠窗的工作任务。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下滑料与左右边封料组成的窗框,上、下横框料与边框料及铰轴套料组成的窗扇Ⅰ,上、下横框料与铰轴套料及凹(或凸)框料组成的窗扇Ⅱ,其特点是窗扇Ⅰ紧靠窗框处的边框料的上下转角处内部均固装有转轴座,与其对应的窗框上、下滑料的端部外表均有转轴底座、内部均有底座夹板,通过螺钉将转轴底座和底座夹板固装在上、下滑料的端部,并且窗扇Ⅰ转轴座与窗框转轴底座之间装有转轴,使窗扇Ⅰ可以在窗框上沿转轴转动,窗扇Ⅰ的另一边由带有纵向缺口的长轴孔的铰轴套料制成。窗扇Ⅱ的一侧也由带有纵向缺口的长轴孔的铰轴套料制成,另一侧可以由凹框料或凸框料制成,该凹(或凸)框料的上、下端转角处内部也固装有转轴座,下转轴座装有万向轮,万向轮可以在窗框的下滑料凸导轨上左右移动,上转轴座装有转轴,转轴外端固装有滚轮,滚轮可以在窗框上滑料的凹槽内滚移;通过带左、右纵向长轴的绞轴料,分别将其左、右长轴插进窗扇Ⅰ和Ⅱ铰轴套料的长轴孔里,使扇Ⅰ和Ⅱ之间可以铰接转动。
采用上述结构的全开折叠窗具有以下积极意义1、由于是用螺钉将转轴底座与底座夹板固定夹装在窗框的上、下滑料端部的,不仅联接强度大,而且螺钉头是隐藏在上滑料的凹槽内和隐藏在下滑料的凸导轨上,关窗后整体外表平整、看不到外露螺钉头。2、窗扇Ⅰ在贴窗框处,绕转轴底座内的转轴转动比较方便、灵活。3、开窗时,只须向外推动折叠处的铰轴料。即可使窗扇Ⅰ和Ⅱ绕铰轴料上的左、右纵向长轴铰转折叠,同时窗扇Ⅱ靠凹(凸)框料的下端万向轮,沿窗框下滑料的凸导轨滚移,和靠凹(凸)框料的上端转轴滚轮、在窗框上滑料凹槽内滚移,实现窗扇Ⅱ的摆转、移动,进而使窗Ⅰ与窗Ⅱ折叠。4关窗时,只需沿下滑料凸导轨向中部拉动折叠的窗扇Ⅱ,最终使一边窗扇Ⅱ的凹框料与另一边窗扇Ⅱ的凸框料紧密贴合即可。5、这种全开折叠窗,在窗框两边向外折叠90°呈全开状态时,折叠窗自身具有自锁功能,一般情况下,外界大风不能吹动折叠窗;即使吹动未全开的折叠窗,最终只能导致窗扇Ⅰ、Ⅱ打开折叠、自动关窗而已,使用比较安全。6、显然这种全开折叠窗,不仅适于装有玻璃作采光窗使用,也可适于装有防尘、防蚊的窗纱作纱窗使用。当同时需要具有玻璃窗和纱窗时,只须采用紧贴安装的两套同样结构,使玻璃窗向外折叠全开,和使纱窗向内折叠全开,从而彻底解决玻璃窗和纱窗可以同时折叠全开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关窗时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A部放大剖面图示意。
图3是
图1中B部放大剖面图示意。
图4是
图1中C部放大剖面图示意。
图5是
图1中D部放大剖面图示意。
图6是
图1中E-E剖面图示意。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开窗时折叠情况示意图。
图8是
图1中铰轴料处连杆锁(20)结构示意图。
图9是
图1中下滑料(2)F-F剖面放大图排水孔示意。

图1可见全开折叠窗由上、下滑料(1,2)与左、右边封料(3)固装组成窗框,上、下横框料(4)与边框料(5)及铰轴套料(6)固装组成的窗扇Ⅰ,上、下横框料(4)与铰轴套料(6)及凹(或凸)框料(7或8)固装组成的窗扇Ⅱ等构成。
从图2、图3可见窗扇Ⅰ紧靠窗框的边框料(5)的上、下转角处内部均固装有转轴座(9);对应的窗框上、下滑料(1、2)的端部,其外部均有转轴底座(10)、内部均有底座夹板(11),通过不锈钢螺钉(12)将转轴底座(10)和底座夹板(11)固装在上、下滑料上,并且在转轴座(9)和转轴底座(10)上装有转轴(13),使窗扇Ⅰ可以在窗框上沿转轴(13)转动。
从图4、5可见窗扇Ⅱ的凹框料(7)或凸框料(8)的上、下端转角处内部也固装有转轴座(9),下端转轴座套装有万向轮(14),万向轮可以在窗框下滑料(2)凸导轨(15)移动,上端转轴座装有转轴(13)、滚轮(16),滚轮可以在窗框上滑料(1)的凹槽内滚移。
从图6,可见窗扇Ⅰ和窗扇Ⅱ的铰轴套料(6)带有纵向缺口的长轴孔(17),另有带左、右纵向长轴(18)的铰轴料(19),其纵向长轴(18)可以插进窗扇Ⅰ、Ⅱ的铰轴套料(6)的长轴孔(17)里,从而构成窗扇Ⅰ、Ⅱ之间沿铰轴料(19)的摆转折叠。
图7进一步表示图6中窗扇Ⅰ、Ⅱ开窗90°时折叠示意。
从图8可见连杆锁(20)的主要构成是铰轴料(19)的内部固装有座块(21)及上、下部的舌座(22),滑装在座块(21)轴孔里的转动臂(23),上、下锁杆(24)的一端与转动臂(23)铰接,另一端可在舌座(22)内滑动、并且锁舌(25)可以伸出舌座(22)之外,上、下锁杆的锁舌(25)伸出后可以分别插靠在上、下滑料(1、2)的侧档边上锁定。另外铰轴料(19)的外部装有旋钮(26),通过轴端穿进铰轴料(19)并与转动臂(23)可拆卸固定联接,当人手转动旋钮(26)时,使转动臂(23)转动,从而带动上、下锁杆(24)运动,实现锁舌(25)的上下伸缩运动。从而可使全开折叠窗关窗后的锁定或开启。
为了使全开折叠窗关窗后防止雨水内渗,图6还表示了窗框的边封料(3)上设有侧突边(27),窗扇Ⅰ、Ⅱ的铰轴套料(6)上设有侧突边(28),以及窗扇Ⅱ的凸框料(8)上设有侧突边(29),并且由于侧突边(27、28、29)存在,不仅可以遮住接缝防雨,还使整体外表凹凸有致,更趋美观。
为了便于排出窗框下滑料的凸导轨(15)槽内可能存在的积水,如图9所示在下滑料(2)制作时除凸导轨(15)底平面向外略有倾斜1~10°外,在侧档边(31)和凸导轨(15)下部贴底平面处开设有若干排水小孔(30)。
为了解决转轴(13)、万向轮(14)轴及滚轮(16)转轴(13)与相关配件转动磨损问题,按图2、3和图4、5所示设置耐磨转套(32)和耐磨轴套(33、34),耐磨轴套可由尼龙6或铜制成,作为易损件修换。
权利要求1.全开折叠窗主要由上、下滑料(1、2)与左、右边封料(3)固装组成的窗框,上、下横框料(4)与边框料(5)及铰轴套料(6)固装组成的窗扇Ⅰ,上、下横框料(4)与铰轴套料(6)及凹(或凸)框料(7或8)固装组成的窗扇Ⅱ构成,其特征在于窗扇Ⅰ紧靠窗框的边框料(5)的上、下端转角处内部固装有转轴座(9),对应的窗框上、下滑料(1、2)的端部,其外部有转轴底座(10)、内部有底座夹板(11),通过螺钉(12)夹装固定在上、下滑料上,并在转轴座(9)和转轴底座(10)上装有转轴(13),使窗扇Ⅰ可以在窗框上转动,窗扇Ⅰ的另一边铰轴套料(6)和窗扇Ⅱ的一边铰轴套料(6),均带有纵向缺口的长轴孔(17),靠铰轴料(19)带有的左、右纵向长轴(18)插进窗扇Ⅰ、Ⅱ的铰轴套料(6)的长轴孔(17)里,构成窗扇Ⅰ、Ⅱ互相铰接,窗扇Ⅱ的另一边的凹(或凸)框料(7或8)的上下端转角处内部固装有转轴座(9),下端转轴座装有万向轮(14),万向轮可沿窗框的下滑料(2)凸导轨(15)移动,上端转轴座装有转轴(13)及滚轮(16),滚轮可以沿窗框的上滑料(1)凹槽内滚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开折叠窗,其特征在于铰轴料(19)上的连杆锁(20),是在铰轴料(19)内部固装有座块(21)及上、下舌座(22),转动臂(23)滑动安装在座块(21)轴孔里,上、下锁杆(24)的一端与转动臂(23)铰接,另一端可以在舌座(22)里滑动、并且锁舌(25)可以伸出舌座(22)之外,铰轴料(19)的外部装有轴端穿进铰轴料并与转动臂(23)可拆卸固联的旋钮(2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开折叠窗,其特征在于窗框下滑料(2)的凸导轨(15)底平面向外倾斜1~10°,在侧档边(31)和凸导轨(15)下部的贴靠底平面处开设若干排水孔(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开折叠窗,其特征在于窗框的边封料(3)上、窗扇Ⅰ、Ⅱ的铰轴套料(6)上,以及窗扇Ⅱ的凸框料(8)上分别设有遮雨的侧突边(27、28、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开折叠窗,其特征在于转轴底座(10)的转轴(13)上、万向轮(14)轴上及滚轮(16)的转轴(13)上分别设置耐磨轴套(32、33、34)。
专利摘要实用新型全开折叠窗主要由上、下滑料(1,2)和边封料(3)组成窗框,上、下横框料(4)与边框料(5)或铰轴套料(6)或凹(或凸)框料(7或8)组成的窗扇Ⅰ、Ⅱ,靠铰轴料(19)使窗扇Ⅰ、Ⅱ互相铰接,窗扇Ⅰ沿窗框的转轴底座(10)上的转轴(13)转动,窗扇Ⅱ的凹(凸)框料靠滚轮(16)和万向轮(14)在窗框上移动,最终使窗扇Ⅰ、Ⅱ可以折叠全开。它结构紧凑,启闭灵活,可用于玻璃窗和防蚊纱窗,使用方便,维护清洁容易,扩大了通风,采光和视野,是实用的高档建筑用窗。
文档编号E06B3/48GK2419353SQ00224688
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7日
发明者熊尚才, 邹爱国 申请人:熊尚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