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床的充气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207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垫床的充气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气垫床,尤指一种气垫床的充气柱体结构。
在已知的气垫床,如台湾第86209084号专利申请所揭示申请人前所申请的技艺,其是由气囊组排列组合而成,该气囊组是于一第一气囊的内部设置第二气囊,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相连结,而将第一气囊分隔为A气室及B气室,A气室与B气室相通,第一气囊上适当位置设有一气管,供第一气囊排气进气用,第二气囊的适当位置设有一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一防漏组件,用作使气体只能进不能出,使第二气囊内部的气体恒保持饱和的状态,于停电或机件故障导致第一气囊渐渐自然排气时,藉由第二气囊的顶持,避免患者直接与硬质对象接触所造成的不适。
另一已知的气垫床,如台湾第85220162号专利申请所揭示申请人前所申请的技艺,其是包括有充气柱体、连接体及气囊体,且充气柱体分成两组间隔排列,充气时可交替消长而按摩患者患部及通风;该连接体是呈片状连接铺设于充气柱体底部,做为气囊体的顶面;该气囊体配合病床的调整造成三或四段相互隔离独立状,并藉由连接体相互临紧;当充气泵未供给充气柱体进气压而使充气柱体萎缩皱折时,藉气囊体的衬垫可摒除皱折的不适,而当时病床调整为倾斜而使患者半坐卧时,该部位的气囊体亦随之倾斜,不会向下滑落挤压。
在已知技艺的交替式气垫床,以奇数或偶数排列的充气柱体会以交替消长的形态,每一支充气柱体的内部压力均相同,如为了不让人体较重的胸部及臀部接触病床的硬质床板时,就必须将充气柱体的压力调高,如此,正处于充气状态的柱体,在接触人体较重的部位时产生较大的压力,造成人体的不适,而处于正在消气状态的柱体,人体部位更有悬空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申请人前所申请第86209084号「可交替消长起伏气垫床的改良结构」中所公开的技术作进一步改良,以二独立的上、下层布面经由融接方式接合成二个独立的气室,以多个平行排列的下层气柱供气垫床的整体支撑,及以上层气柱的不同柔软度制成的柱体,供人体不同部位的重力,均能以较适合的材料柔软度与不同压力的交替,让长期卧躺于病床上的病人,能全身获得平均支撑,压力平均分布,肌肉得到完全放松,除了能有效的防治褥疮之外,更能提高病人卧躺时的舒适感与睡眠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特征还在于多个平行排列的充气柱体,是将充气柱体由二块不同柔软度的布料,依据人体支撑部位的不同及柔软度的需要,将二块布料融接成二个独立气室的充气柱体,由不同柔软度布料、不同压力的交替,提供卧躺于气垫床上的身体重力,获得舒适的压力分布,降低皮肤与气垫床的接触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多个平行排列的充气柱体中,设于下层的下柱体可选择较耐厚的材料设置,提供气垫床的上柱体在压力交替作业时,发生机件故障时,可由下柱体的气垫支撑,防止患者直接与气垫床下方硬质接触面接触而造成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于其多个平行排列的充气柱体,是以二层不同柔软度、厚度及尺寸的布料,经由融接结合而成的充气柱体,位于二上、下柱体之间的二侧融接线,在融接结合时,可预留适当宽度的布面,该预留布面可供金属连接扣铆合,或塑料连接扣融接结合,提供二支相邻的充气柱体相互扣接结合。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显示气垫床的多个充气柱体产生压力交替分配情形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显示气垫床的多个充气柱体产生压力交替分配情形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显示单一充气柱体的结构。
图5-1至图5-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显示充气柱体融接作业程序。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显示相邻充气柱体间的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显示单邻充气柱体的结构。
排列于床罩12内的每一支充气柱体14,如图4至图7所示,其是由二片不同柔软度、厚度的PU材料(或类似材料)裁切而成的上、下层布片27、28,其中,设于充气柱体14的上层布片27会与病人的身体接触,及具有调整与病人身体接触的不同部位区别(如中央气垫区24、头部气垫区25、腿部气垫区26等部位)的重力差别,及所获得最舒适的柔软度的差别,可将上层布片27材料的柔软度、厚度作适当的调整,及在相同宽度的下层布片28设置时,上层布片27的宽度亦可作选择性的调整,供制作出来的充气柱体14上层气室29,能在空气泵34的压力交替时,供人体不同部位的重力,均能以较适合的柔软度与压力,让长期卧躺于病床上的病人,能全身获得平均支撑,压力平均分布,肌肉得到完全放松,除了能有效的防治褥疮外,更能提高病人卧躺时的舒适感与睡眠的品质。
具有可调整柔软度、厚度及宽度的上层布片27,与下层布片28融接前,该上层布片27的二侧缘,一种是预留有适当宽度布面44,在预留有的布面融接塑料扣件45;或向外延伸有圆弧的布面44,在圆弧状布面的中央融接有塑料扣件45;在多个充气柱体14排列时,可藉由相邻二充气柱体14间的塑料扣件45扣接结合,提供气垫床11床罩12内的多个充气柱体14易于拆解、更换。
在上、下层布片27、28融接结合之前,在上层布片27及下层布片28上,已预先将导管18、19融接于布片的适当位置。
如图4、图5所示,在进行上、下层布片27、28的融接结合前,上、下层布片27、28的柔软度、厚度及宽度已被设定,将下层布片28平置于融接机的平台上,上层布片27的一边平置于预设的位置(图5-1),经由融接机融接结合,在上、下层布片27、28的一侧产生一条融接线37;将上层布片27另一边平置于预设的位置(图5-2),经由融接机融接结合,在上、下层布片27、28之间产生了二条融接线37、38;位于二侧融接线37、38之间的布片42,是属于下层布片28的中央一部份;将下层布片28的二边折合、平齐平置于融接机平台(图5-3),经由融接机融接结合,在折合的下层布片28的接合边产生一条融接线39;将下层布片28的融接线39置于一侧,及向另一侧拉平,设于二侧融接线37、38间的布片42,会夹入至上层布片27二边重叠的布片之间(图5-3),将重叠布片的端口平置于融接机平台(图5-4),经由融接机融接结合,在接合边产生一条端部融接线40,及将融接后的端角垂直融接一条融接线41(图5-5),及将另一端的端角进行融接,完成一支独立的充气柱体14。
该充气柱体14的上、下柱体35、36即由二片独立的上、下层布片27、28,经融接结合完成二个独立气室29、30的柱体,该上层布片27的二边分别与中央预留宽度的下层布片28融接成二条平行的融接线37、38,该二条平行的融接线37、38为上、下柱体的二侧融接线,位于二条平行的融接线37、38中央的布片42为一分隔上、下柱体35、36的布片,将充气柱体14分隔成上、下独立的二个独立气室29、30。
在气垫床11床罩12内排列的每一支充气柱体14,依据病人中央气垫区24、头部气垫区25及腿部气垫区26的需要,完成各充气柱体14的制作,让每一支充气柱体14具有独立的柔软度、厚度及宽度;每一支充气柱体14排列时,二相邻的柱体间,可藉由充气柱体14二侧融接线37、38外缘布面44上的塑料扣件45扣接,以防止相邻柱体产生任意游动情形;每一支充气柱体14已由上、下层布片27、28间的二侧融接线37、38及间隔其间的布片42分隔成二个独立的柱体35、36;排列于气垫床11床罩12内的多个充气柱体14,位于每一个充气柱体14的二个柱体35、36外缘,以预设的导管18、19分别与进气岐管17、21,进气管16、20连接,再导引至外部的空气泵34,由空气泵34的控制导引压力空气进入充气柱体14上、下柱体35、36的二个气室29、30中。
排列于床罩12内部的每一个充气柱体14的下柱体36,在空气泵34供应压力空气进入至气室30时,每一个下柱体36膨胀至最适当的常态压力,提供气垫床11的下方具有一弹性撑持的底垫,以防止空气泵34发生不正常运转或故障或临时性停电时,于每一个充气柱体14的上柱体35泄气后,不会让病人与非弹性的床垫接触而有不舒适感;排列于床罩12内部的每一个充气柱体14下柱体36的导管19与进气岐管21连接,位于进气岐管21的外端设有一快速泄气阀22,该快速泄气阀22是在病人需作急救或搬动时,可快速的将下柱体36的压力空气快速泄除之用。
排列于床罩12内部的每一个充气柱体14的上柱体35,是以不同柔软度及厚度的布片与下柱体36的布片融接结合,及以独立的导管18经进气岐管17、进气管16连接至空气泵34;又依据病人中央气垫区24、头部气垫区25及腿部气垫区26的需要制作、排列,让每一支充气柱体14具有独立的柔软度、厚度及宽度,提供病人的头部、身体的躯体、腿部等的重力分布及区隔,配合进气岐管17上的节流阀31、排气节流阀32的设置,于空气泵34提供间歇性的压力空气经由进气管16进入进气岐管17,由进气岐管17的节流阀31、排气节流阀32控制压力空气导入至头部气垫区25、腿部气垫区26的速度,以预设的调节间隔作为区分,将气垫床11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以充气柱体14上柱体35的饱和度差异,供人体卧躺于气垫床上时,可以平均分布不同的身体压力至床垫上,降低皮肤与气垫床的接触压力。
排列于床罩12内部的每一个充气柱体14的上柱体35,与床罩12内缘接触位置,通常设有微孔15,利用微孔15散发出来的空气,可将散发至床罩12内部空间的汗气排出至外部,供接触于床垫的皮肤保持干燥性。
就整体而言,排列于气垫床11床罩12的多个充气柱体14,于二相邻的柱体14间以二侧融接线37、38延伸的布片44上的塑料扣件45扣接结合,防止床罩12内的充气柱体14产生游动;每一支充气柱体14在上、下层布片27、28融接结合前,依据中央气垫区24、头部气垫区25、腿部气垫区26的区隔位置,预先设定上层布片27的厚度与柔软度,让气垫床11的下层具有一常态压力设置的弹性撑持的底垫,及以最舒适材料的布片,配合进气岐管17上的节流阀31、排气节流阀32的减压作动,调整床垫的硬度与身体重力的支撑,及运用充气柱体14上柱体35的交替波动,供与床垫接触的皮肤具有按摩作用,达到更好的血液循环;同时于充气柱体14充气及交替波动时,由微孔15散发出来的空气,可将散发至夹层28中的汗气排出至外部,使得接触于床垫的皮肤保持干燥性,有预防及治疗褥疮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完整揭示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结构关系,明显确知本实用新型已有显著性的改良,非为同业所预知及能轻易达成,结构亦具有其独创性。
权利要求1.一种气垫床的充气柱体结构,其主要是于气垫床的床罩内安装有多个排列的充气柱体,每一个充气柱体由上、下层布片融接成上、下柱体,其特征是该充气柱体的上、下柱体是由二片独立的上、下层布片,经融接结合完成二个独立气室的柱体,该上层布片的二边分别与中央预留宽度的下层布片融接成二条平行的融接线,该二条平行的融接线为上、下柱体的二侧融接线,位于二条平行的融接线中央的布片为一分隔上、下柱体的布片,将充气柱体分隔成上、下独立的二个独立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床的充气柱体结构,其特征是该充气柱体的上、下柱体各自所使用的上、下层布片是为相同材料,而安装于气垫床床罩内的每一个充气柱体的上柱体使用的材料,依承受重力的不同,选择不同柔软度及不同厚度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床的充气柱体结构,其特征是该充气柱体上、下柱体的二侧融接线外预留有适当宽度的布面,相邻充气柱体间利用该布面相互连结。
专利摘要一种气垫床的充气柱体结构,其主要是于气垫床的床罩内安装有多个排列的充气柱体,每一个充气柱体由上、下层布片融接成上、下柱体,其特征在于该充气柱体的上、下柱体是由二片独立的上、下层布片,经融接结合完成二个独立气室的柱体,该上层布片的二边分别与中央预留宽度的下层布片融接成二条平行的融接线,该二条平行的融接线为上、下柱体的二侧融接线,位于二条平行的融接线中央的布片为一分隔上、下柱体的布片,将充气柱体分隔成上、下独立的二个独立气室,可供卧躺于气垫床上的人体(如头部、身体、脚部)的不同重力,获得舒适的压力分布,降低皮肤与气垫床的接触压力。
文档编号A47C27/10GK2585595SQ02285889
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1日
发明者杜汉忠 申请人:台欣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