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85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阴极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尤其是一种阴极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公知的锁大多是机械锁,使用这种机械锁需要携带钥匙,如果有时把钥匙忘在房内或丢失,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这种机械锁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机械锁要携带钥匙,使用不方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阴极锁,该阴极锁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也能够正常开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阴极锁,包括上开口的锁体,锁体的一端装有电磁铁,锁体的上开口处装有扣板,扣板的下方装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电磁铁未通电时卡住扣板,在电磁铁通电时可被吸离而松开扣板。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长臂、短臂,短臂通过铰链连接在电磁铁侧,长臂通过铰链连接在扣板下侧,短臂上开有可卡住长臂活动端的凹槽,短臂的背面与锁体之间装有弹簧,长臂上设有可供扣板压下的斜槽。
所述锁壳上装有锁盖,锁盖上装有面板。
所述锁体与扣板的连接方式为通过销轴连接,轴上装有可使扣板复位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阴极锁,包括上开口的锁壳,锁壳的一端装有电磁铁,锁壳的上开口处装有扣板,扣板的下方装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电磁铁未通电时卡住扣板,在电磁铁通电时可被吸离而松开扣板,这样,通电时,电磁铁产生磁力,吸住短臂,使短臂的凹槽与长臂的活动端分离,扣板就可以压下开锁;断电时,电磁铁磁力消失,短臂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短臂的凹槽卡住长臂的活动端,使扣板不能压下,将锁锁住;此阴极锁可设置为密码开锁或遥控开锁或用智能卡开锁。该阴极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阴极锁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阴极锁的面板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阴极锁的锁盖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阴极锁,包括上开口的锁体1,锁体1的一端装有电磁铁2,锁体1的上开口处装有扣板3,扣板3的底部有一圆孔可供轴穿过,锁体1开口的两边相对应各设有圆孔,轴穿过锁体1一边的圆孔和扣板3底部的圆孔与锁体1另一边的圆孔相连接,扣板3一端的轴上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锁体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卡在扣板3的底端,该弹簧可使扣板复位,在锁体1里的一端设有固定轴9,轴9上套有弹簧,长臂4的一端设有圆孔,该圆孔套在轴9上,与轴9上的弹簧连接,由于弹簧的作用使长臂4的另一端靠住扣板3的底部,靠住扣板3的底部的长臂4的一端设有短臂5,短臂5的一端设有圆孔,该圆孔套在设在锁体一边的轴10上,短臂5与长臂4对应的一面开有斜槽11,该槽11可卡住长臂4,与其相吻合,短臂5另一面连接有金属片吸板12,金属片吸板12一侧的锁体内设有磁铁线圈2,在磁铁线圈2中间设有一细金属杆7,金属杆7上套有弹簧,该弹簧与短臂5上的吸板12相连接;组装时,在锁体1的外侧装有锁盖13,锁盖13上装有面板14;断电时,长臂4的一端在弹簧的作用下其另一端靠住扣板3的底部,短臂5受连接在金属片吸板12上的弹簧的推力,短臂5的斜槽11刚好卡住长臂4的端部,这样就可锁住扣板3的下端使扣板3不能打开,开锁时,接通电源,电磁铁线圈2通电后产生磁场引力,短臂5带有斜槽的一端被电磁铁2吸住而脱开长臂4的端部,此时,扣板3就可以压下,达到开锁的目的;该阴极锁可与各种阳极锁配合使用,在阳极锁不能开锁时,可以由阴极锁开门,此阴极锁可设置为密码开锁或遥控开锁或用智能卡开锁。
权利要求1.一种阴极锁,其特征是包括上开口的锁体(1),锁体(1)的一端装有电磁铁(2),锁体(1)的上开口处装有扣板(3),扣板(3)的下方装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电磁铁(2)未通电时卡住扣板(3),在电磁铁(2)通电时可被吸离而松开扣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锁,其特征是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长臂(4)、短臂(5),短臂(5)通过铰链连接在电磁铁(2)的一侧,长臂(4)通过铰链连接在扣板(3)下侧,短臂(5)上开有可卡住长臂(4)活动端的凹槽(11),短臂(5)的背面与锁体(1)之间装有弹簧,长臂(4)上设有可供扣板(3)压下的斜槽(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锁,其特征是所述锁壳(1)上装有锁盖(13),锁盖(13)上装有面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锁,其特征是所述锁体(1)与扣板(3)的连接方式为通过销轴连接,轴上装有可使扣板复位的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阴极锁,涉及锁的技术领域,包括上开口的锁体,锁体的一端装有电磁铁,锁体的上开口处装有扣板,扣板的下方装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电磁铁未通电时卡住扣板,在电磁铁通电时可被吸离而松开扣板。该阴极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E05B47/06GK2611520SQ0321974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8日
发明者林宣满, 吕存欢 申请人:林宣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