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微动力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9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微动力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吸尘器,特别是驱动旋转风扇的吸尘器,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仪器生产工场等场合。
现有的吸尘器都是利用电动机驱动旋转风扇的多级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真空度,抽吸带有污尘的空气,在吸口到叶轮的气流通道中,设置集尘袋实现强制过滤,从而达到分离空气和尘屑。但是在这一流动过程中,带尘的气流通过集尘袋时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因此吸尘器需较大的驱动动力,一般都采用民用电电源,吸尘器必须拖带电源线和端接装置,给使用带来不便;同时较大的驱动电机和叶轮,会产生较大噪音,价格也比较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噪音较低,节省电能,成本低,工艺简单,便于推广使用的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叶轮外罩蜗壳,且蜗壳的进气口与负压贮尘腔接通,在负压贮尘腔内设有一个内藏吸管,其出口位于负压贮尘腔的上方,並且与负压贮尘腔接通,吸管的吸口设置在箱体的底面。蜗壳的出口经导向板和过滤罩接通。驱动叶轮的电机旁侧有干电池盒,电机由干电池供电。当电源接通后,电机旋转驱动叶轮,在蜗壳的进口形成负压,空气在该负压抽吸下从吸口经吸管和负压贮尘腔进入蜗壳,在这一空气流动过程中,空气中尘埃也随着气流自吸口进入吸管,在吸管的倒置出口处,大颗粒尘埃在重力和惯性力作用下,停留在贮藏腔内,只有小颗粒尘埃仍随空气流进入蜗壳,上述吸管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吸尘器在吸入流程中不再存在空气流动阻力较大的除尘袋。布置在蜗壳出口通道的导向板和过滤罩则用来过滤压力气流中尚存在的微小尘埃。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叶轮外罩蜗壳、叶轮前置吸管、贮尘腔结构和叶轮后导向板、过滤罩结构,使整个流动的能量损失明显地减小实现高效吸尘,3~6伏干电池驱动微型电机的吸尘效果和普通500W吸尘器相同。从而简化和减小电机和叶轮的结构降低了吸尘器成本,减小了吸尘过程中的噪音,采用干电池供电使便于携带和操作。由于这种结构的高效吸尘,采用手动或底轮驱动叶轮旋转也能实现良好的吸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面编号1-箱体 2-蜗壳 3-叶轮 4-吸管5-负压贮尘腔 6-进气口 7-吸口 8-干电池盒9-微型电机 10-导向板 11-过滤罩。
实施例图1所示箱体〔1〕内设有旋转风扇的蜗壳〔2〕和叶轮〔3〕,其内藏吸管〔4〕是设置在负压贮尘腔〔5〕内,蜗壳〔2〕的进气口〔6〕与贮尘腔〔5〕相接,吸口〔7〕位于壳体的底面,图2所示,干电池盒〔8〕内可装三节1号干电池,其侧边是驱动微型电机〔9〕,蜗壳的出口通道上设有导向板〔10〕和过滤罩〔11〕。
操作时,接通电源,微型电机〔9〕驱动叶轮〔3〕高速旋转,蜗壳〔2〕的进口〔6〕处产生负压从进口〔6〕经负压贮尘腔〔5〕、内藏吸管〔4〕到吸口〔7〕之间,形成压差,即环境大气压强高于蜗壳〔2〕进口〔6〕处的压强,外部空气带着尘埃从吸口〔7〕进入内藏吸管〔4〕,吸管〔4〕由下向上弯曲,其出口则呈瓢形且开口向下,气流中的大颗粒尘埃,在这一曲线运动过程中,在重力和惯性力作用下,沉向贮尘腔〔5〕底部,这种内藏吸管〔4〕和贮尘腔〔5〕的配合结构既有良好过滤作用,又能明显地减小空气流动阻力。带微尘的气流自蜗壳〔2〕的进口〔6〕经叶轮〔3〕增压后,向外部空间排气,为了去除残余的微尘,在排气通道中布置有导向板〔10〕和过滤罩〔11〕,以提高吸尘的效果。经过滤罩〔11〕的气流为清洁空气排向大气。
实施例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型,可省去电机〔9〕和电池盒〔8〕,其余各部件及其联结均同上述实施例,只要在底轮加上传动装置和增加一推杆,驱动叶轮〔3〕便构成手推式吸尘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动力吸尘器,包括箱体[1]、叶轮[3]、吸管[4]、电机[9]其特征在于还有蜗壳[2],负压贮尘腔[5]、电池盒[8]、导向板[10]和过滤罩[11],a、所述蜗壳[2]罩于叶轮[3]的外面,蜗壳[2]的进气口[6]与负压贮尘腔[5]接通;蜗壳[2]的出口经导向板[10]和过滤罩[11]接通,b、所述吸管[4]位于负压贮尘腔[5]之内,其出口位负压贮尘腔[5]的上方並与负压贮尘腔[5]接通;吸管[4]的吸口[7]位于箱体[1]的底面,c、所述电机[9]为微型电机,由于电池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微动力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4〕由下向上弯曲,其出口向下,且呈瓢形。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微动力吸尘器,其特征在于省去电机〔9〕和电池盒〔8〕,而有一个底轮传动机构和推杆。
专利摘要
一种高效微动力吸尘器,属于吸尘器的改进,它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仪器生产工场等场所。该吸尘器的特点是叶轮外罩蜗壳,蜗壳进口与吸管的负压贮尘腔相通,蜗壳排出口通道上设过滤罩。大颗粒污尘经吸管沉落在贮尘腔,微颗粒污尘由过滤罩去除,从而明显地减小了全部吸尘流动过程的阻力,提高了效率。
文档编号A47L5/22GK87201195SQ87201195
公开日1987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31日
发明者陈季群 申请人:陈季群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