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板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65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搁板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将搁板安装到住宅的壁面或家具等的壁面上的搁板托架。
背景技术
一种根据现有技术的搁板托架公开于实开平7-15476号公报中,该现有技术的搁板托架是将在该文献中作为现有技术所记载的、图10所示的更早的搁板托架改良后的零件。
图10所示的搁板托架具有支承搁板3的支承板41和压板42,所述压板42从该支承板41的基部延伸并在其与支承板41之间收入搁板3,呈大致倒L字形,用木螺钉等将与支承板41一起形成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基部43安装固定在壁体W上,从而将该搁板托架安装在该壁体上,搁板3利用未图示的螺纹件而相对于压板42和支承板41之中的一者或两者固定。
但是,根据该搁板托架,搁板3是将其一侧端部插入到预先固定于壁体W的较高位置上的搁板托架的支承板41和压板42之间,从而进行安装的,所以成为高处进行的作业,所以作业性较差,而且如果由于尺寸上的误差的原因,搁板3的一侧端部不能嵌合到支承板41和压板42之间,则必须要对搁板3的一侧端部进行切削来调整板厚,另外,如果切削量不准确,还不得不反复进行切削作业,从而有为进行作业而耗费相当的时间和劳力的缺点。
另外,如果对搁板切削过度,则必须使用新的搁板3,而为了使得预先分别制作的搁板托架和搁板3的尺寸相匹配,两者都需要相当高的尺寸精度,因此制造麻烦,而且在购入搁板和搁板托架之时必须要对尺寸的匹配加以足够的注意。
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搁板托架是为了消除这种缺点而提出的,该搁板托架如图11所示。
该搁板托架不是由单一的部件形成的,而是包括上侧部件B1和下侧部件B2,这些部件B1、B2构成为,下侧部件B2的突条b21滑动自如地卡合在上侧部件B1的纵槽b11中,并可以相对升降。因此,通过使上侧部件B1相对于下侧部件B2升降,可以对上侧部件B1的上侧夹持板部b12与下侧部件B2的下侧夹持板部b22之间的间隔尺寸L进行调节,使其与搁板3的厚度相匹配,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贯通上侧部件B1和下侧部件B2各自的螺纹贯通孔b13、b23的螺纹件2拧入到壁体W中,来将两部件B1、B2一体地固定到壁体W上。
这样,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搁板托架,与要安装到其上的搁板3配合地对上下的夹持板b12、b22的间隔进行调整,在维持着通过该调整而得到的间隔尺寸L的状态下,将搁板3嵌合到上下的夹持板b12、b22之间,并拧入贯通上侧夹持板b12的螺纹贯通孔b13的螺纹件5,由此可以可靠地支承搁板3。
根据该现有技术的搁板托架,即使搁板3的厚度有离散,也可以类似地对上侧夹持板b12与下侧夹持板b22的间隔尺寸L进行调整,所以无论是对于图11(A)所示那样的较厚的搁板3,还是对于图11(B)所示那样的较薄的搁板3,都可以在现场与搁板3相配合地调整搁板托架,而不必切削搁板3,从而是有利的。
但是,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现有技术也存在下述问题。
该现有技术的搁板托架是如下固定的在使上侧夹持板b12与下侧夹持板b22滑动自如地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将上下的部件B1、B2推压在壁体W上,维持着这一状态使上侧部件B1向上滑动或者使下侧部件B2向下滑动,调整到间隔尺寸L成为规定长度,当间隔尺寸L到达规定的设定尺寸时,将螺纹件2拧入到壁体W中,从而将该搁板托架固定到壁板W上。
但是,上述作业是在比较高的地方进行的,所以要一边确保间隔尺寸L的尺寸精度一边拧入螺纹件2,该作业需要相当多的时间,而且作业本身变得麻烦。另外,需要对间隔尺寸L进行再调整、或想要更换成厚度不同的搁板3的情况下,必须要在高处进行搁板3的取下、螺纹件2的取下、其后的搁板3的安装,所以同样存在作业性不好的缺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搁板托架,其可以在较低位置上进行为了夹持搁板而与搁板的板厚配合地进行的夹持板的间隔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搁板托架,其能够以较高的可靠性稳固地夹持搁板,使得搁板不会相对于上下的夹持板松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搁板托架,其可以同时进行为了夹持搁板而与搁板的板厚配合地进行的夹持板的间隔调整、和上下的夹持板与搁板之间的固定,从而可以提高作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的搁板托架,即使是板厚较小的搁板,也可以稳固地夹持在上下的夹持板上而被支承。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基本方案,提供一种搁板托架,其包括壁体安装组件和搁板支承组件,所述壁体安装组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的被卡入部,可以安装到壁体上,所述搁板支承组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并卡入到壁体安装组件的被卡入部中的卡入部,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搁板的一侧端部上,该搁板支承组件包括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所述上侧部件包括具有与卡入部一体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的按压用上板、和从按压用上板垂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所述下侧部件包括承载搁板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从下板部垂直地向上方延伸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该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升降自如地用小螺钉固定在该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由此将搁板的一侧端部夹持安装在下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上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基本方案中,可以采用下述方式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包括一对板壁,所述一对板壁形成有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所嵌入的、向上开口的嵌入槽,该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一对板壁分别具有小螺钉头部贯通孔和小螺钉螺入孔,根据需要可以在上下的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相互的压接面上形成止滑用凹凸。
在本发明的第一基本方案中,可以取代上述方式,而采用下述方式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包括一对板壁,所述一对板壁形成有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所嵌入的、向下开口的嵌入槽,该纵板的一对板壁分别具有小螺钉头部贯通孔和小螺钉螺入孔,根据需要可以在上下的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相互的压接面上形成止滑用凹凸。
在本发明的第一基本方案中,还可以采用下述方式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小螺钉螺入孔,并且根据需要可以在上下的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相互的压接面上形成止滑用凹凸,相反也可以采用下述方式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小螺钉螺入孔,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上下的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相互的压接面上形成止滑用凹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基本方案,提供一种搁板托架,其包括壁体安装组件和搁板支承组件,所述壁体安装组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的被卡入部,可以安装到壁体上,所述搁板支承组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并卡入到壁体安装组件的被卡入部中的卡入部,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搁板的一侧端部上,该搁板支承组件包括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所述上侧部件包括具有与卡入部一体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的按压用上板、和从按压用上板垂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所述下侧部件包括承载搁板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从下板部垂直地向上方延伸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升降自如地用小螺钉固定在该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由此将搁板的一侧端部夹持安装在下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上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之间,下侧部件包括支承脚,所述支承脚包括卡合在壁体上的壁体支承部和从该壁体支承部延伸的调整部,该支承脚与从下侧部件的下板部的前端朝壁体向下延伸的支承臂的前端相对地进行位置调节,并利用调节小螺钉与其相互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第二基本方案中,可以在支承脚与支承臂的相互的卡合面上形成止滑用凹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基本方案,提供一种搁板托架,其包括壁体安装组件和搁板支承组件,所述壁体安装组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的被卡入部,可以安装到壁体上,所述搁板支承组件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并卡入到壁体安装组件的被卡入部中的卡入部,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搁板的一侧端部上,搁板支承组件包括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所述上侧部件包括具有与卡入部一体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的按压用上板、和从按压用上板垂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所述下侧部件包括承载搁板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从下板部垂直地向上方延伸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贯通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地安装的螺纹件升降自如地贯通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并螺入搁板的一侧端缘面上,由此将搁板的一侧端部夹持安装在下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上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三基本方案中,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螺纹件从设置在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的头部用孔经由设置在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的厚度调整用长孔螺入到搁板的一侧端缘面上,下侧部件在其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与搁板夹持用下板部之间具有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可以卡入的卡入槽,在安装板厚较小的搁板的情况下,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下端部卡入到该卡入槽中,由此将该板厚较小的搁板夹持安装在上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和下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基本方案,可以把持着支承在搁板支承组件上的搁板对该搁板进行操作,迅速而且容易地将搁板支承组件的卡入部安装到壁体侧的壁体安装组件上,或从其上拆下,可以在地上的较低位置上进行将搁板支承在搁板支承组件上的作业,从而可以在安全的位置上根据搁板的厚度进行包括厚度调整在内的麻烦的搁板支承作业。
另外,搁板侧的搁板支承组件包括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升降自如地用小螺钉固定在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所以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迅速且容易地将搁板与其厚度尺寸相匹配地夹持安装在下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上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之间、或从其间拆下。
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和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对面接触,通过调整相互的垂直位置,可以调整搁板厚度,但是如果采用下述方式在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设置厚度调整用长孔,该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嵌入到形成于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的嵌入槽中,在该嵌入状态下,以在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嵌入槽内夹持安装纵板的方式螺纹紧固搁板厚度调整纵板,或者相反地采用下述方式在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设置厚度调整用长孔,该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嵌入到形成于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的嵌入槽中,在该嵌合状态下,以在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嵌入槽内夹持安装下侧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方式螺纹紧固纵板,则可以容易地调节上下的部件的垂直位置,从而能够以高强度实现各种板厚的搁板的夹持安装作业,因而更加有利。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如果在上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相互的压接面上设置止滑用凹凸,则可以提高两者的紧贴性,可以可靠地防止夹持安装状态的意外松动。
进而,如果在下侧部件的支承臂的前端部上伸缩自如地用小螺钉固定着支承脚,将支承脚的壁体支承部卡合在壁体上,则可以可靠地将下侧部件的前端侧的载荷支承在壁体上。
在与搁板的厚度匹配了的状态下,如果不是小螺钉固定上下的部件,而是利用松动地贯通的螺纹件螺入到搁板的一侧端缘面上,使得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在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升降移动自如,由此来夹持安装安装搁板,则搁板的夹持安装作用、和搁板与下侧部件的螺纹固定作用共同作用,即使在搁板上作用有大的负荷,也可以确保搁板的夹持安装状态。
如果将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卡入到形成于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和搁板夹持用下板部之间的卡入槽中,则即使是板厚较薄的搁板,也可以可靠地夹持安装,从而是有利的。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搁板托架的使用状态,图1(A)是使用较厚的搁板时的纵剖视图,图1(B)是使用较薄的搁板时的纵剖视图,图1(C)是图1(A)、(B)的搁板托架的搁板支承组件的上下的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卡合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搁板托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壁体安装组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将图1的实施方式加以变形之后的方式的搁板托架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搁板托架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是将图5的实施方式加以变形之后的方式的搁板托架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7是图1的搁板支承组件的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8是设置在搁板支承组件的下侧部件的支承臂的前端部上的可调节支承脚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9表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搁板托架的使用状态,图10(A)是使用较厚的搁板时的纵剖视图,图10(B)是使用较薄的搁板时的纵剖视图。
图10是一现有技术的搁板托架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1表示另一现有技术的搁板托架的使用状态,11(A)是使用较厚的搁板时的纵剖视图,图11(B)是使用较薄的搁板时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搁板托架及其使用状态一并进行详细说明。
搁板托架10包括安装到壁体W上的壁体安装组件1、和支承搁板并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壁体安装组件1上的搁板支承组件4。壁体安装组件1、搁板支承组件4以及搁板3可以用金属、木材、塑料及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
壁体安装组件1形成为横长状,在图示的方式中,具有止动螺纹件2所贯通的螺纹孔2a,另外出于轻质化的目的还具有多个空洞。壁体安装组件1具有被卡入部1a,搁板支承组件2的后述上侧部件4的卡入部4a卡入该被卡入部1a中,在图示的方式中,该被卡入部1a具有越向深处越朝上弯曲的弯曲槽的形态。
当然,该被卡入部1a并不限于此形态,也可以向下弯曲,或不是弯曲而是向上下曲折,无论何种形态,只要是能够将第2搁板支承组件4的卡入部4a以不能脱落的状态拆装自如地卡入被卡入部1a中即可。
搁板支承组件4包括上侧部件4A和下侧部件4B,所述上侧部件4A备有按压用上板4c和从该按压用上板4c垂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所述按压用上板4c备有一体地具有卡入到壁体安装组件1的被卡入部1a中的卡入部4a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4b,所述下侧部件4B备有承载搁板3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和从该下板部4e向上方延伸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
该搁板支承组件4的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以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的方式卡合在该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上,在规定的相对位置上以小螺钉4g将上下的部件4A、4B固定在一起,由此与搁板3的一侧端部3a的厚度配合地将其夹持安装在下侧部件4B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与上侧部件4A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4b之间。
因此,本发明的搁板托架10如图1(A)、(B)所示,可以根据搁板3的厚度调整搁板夹持用上板部4b与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之间的间隔来将搁板3稳固地夹持安装在它们之间。
在图1及图2的方式中,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4h,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包括形成有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所嵌入的、朝上开口的嵌入槽4j的一对板壁,该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的一对板壁分别具有小螺钉4g的头部所贯通的头部用孔4gd和小螺钉螺合孔4i。在图示的方式中,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的一对板壁的底部连续,形成为大致U字状。
如图1(C)所详细地表示的那样,在上侧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与下侧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的相互的压接面上,形成有止滑用凹凸4k,该止滑用凹凸4k具有防止因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和4f的意外滑动而导致搁板3的夹持安装状态松动的功能。
这样,只要调整上侧部件4A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4b与下侧部件4B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之间的间隔来夹持搁板3的一侧端部3a,即可简单且迅速地对搁板3进行支承,另外,通过确认该夹持状态之后拧紧小螺钉4g,便能够以高强度将搁板3支承在搁板支承组件4上。另外,如图7所示,由于对应于沿横向隔有间隔地设置的每一个小螺钉头部贯通孔4gd以及小螺钉螺合孔4i(图7中未示出4gd)设置有小螺钉4g,所以搁板3可以可靠地固定在搁板支承组件4上。
图4中示出了图1及图2的方式的搁板托架10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不同于图1的方式,由单一的板壁构成,该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4hd,另一方面,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包括形成有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所嵌入的、朝下开口的嵌入槽4ju的一对板壁。因此,在图4的变形例中,上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和4f的嵌入状态与图1及图2方式的嵌入状态完全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在上侧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的一对板壁与下侧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相互之间的压接面上,也形成有止滑用凹凸4k。
在图5中,示出了将图1至图4方式的搁板托架10进一步加以简化了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和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均由单一的板壁构成,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4h,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具有小螺钉4g所螺合的小螺钉螺合孔4i。在图示的例子中,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位于搁板3一侧。
在该变形例中,也希望在上下的部件4A、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4f的相互的压接面上分别形成止滑用凹凸4k。
图6示出的是与图5的变形例基本上相同的例子,但是在下述一点上与图5的例子不同上下的部件4A、4B的相对于搁板3的位置相反,因此,在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上设有厚度调整用长孔4hd,另一方面,在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上设有小螺钉4g的螺合孔4iu。
图1至图6的方式的搁板托架10备有将下侧部件4B调整自如地支承在壁体W上的支承脚4r。该支承脚4r包括卡合在壁体W上的壁体支承部4p和从该壁体支承部4p延伸的伸缩调整部4q。伸缩调整部4q具有长孔4v,调整小螺钉4s贯通该长孔4v而拧入到从下侧部件4B的下板部4e的前端朝壁体W向下延伸的支承臂4m的前端上。伸缩调整部4q可以通过调整小螺钉4s在长孔4v中的拧紧位置来适当地设定包含支承脚4r的支承臂4m的长度。
该支承脚4r在将调整小螺钉4s松开的状态下将调整部4q从支承臂4m拉出,在要将搁板支承组件4安装到壁体安装组件1上时,在成为壁体支承部4p卡合到壁体W的表面上的状态之后,拧紧调整小螺钉4s从而将支承臂4m支承在壁体W上。
这样,可以将下侧部件4B稳固地支承在壁面W上,即使是在搁板3上载置了较大的载荷,也足可以承受。另外,在图1、图4至图8中,标记4w表示设置在支承臂4m的前端部4n上来螺合调整小螺钉4s的螺纹孔。
与在上下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4d的相互的压接面上设置止滑凹凸4k来防止两者间的松动同样,希望在支承脚4r与支承臂4m的卡合面上也设置止滑用凹凸4t。
另外,如上所述,在不需要利用支承脚4r支承作用在搁板3上的载荷的情况下,下侧部件4B也可以从壁面W离开,另外也可以入后面参照图9所描述的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所示那样,不使用可调整的支承脚4r,而使下侧部件4B直接支承在壁体W上(参照图9(A)),还可以经由缓冲件4u使下侧部件4B支承在壁体W上(参照图9(B))。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搁板托架10如图9所示,对与图1、图2、图4至图6相同的部分注以相同的标记。
本实施方式的搁板托架10也和前述实施方式的搁板托架同样地,包括壁体安装组件1和搁板支承组件4,所述壁体安装组件1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形成的凹状或者凸状的被卡入部1a,安装在壁体W上,所述搁板支承组件4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形成并卡入到壁体安装组件1的被卡入部1a中的凸状或者凹状的卡入部4a,拆装自如地支承搁板3的一侧端部3a,该搁板支承组件4备有上侧部件4A和下侧部件4B,所述上侧部件4A具备由一体地具有卡入部4a的搁板夹持上板部4b构成的按压用上板4c、和从该上板4c垂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所述下侧部件4B备有承载搁板3的搁板夹持下板4e。
图9实施方式的搁板托架10备有贯通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和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而拧入到搁板3中的螺纹件、例如木螺纹件4x。在图示的方式中,该木螺纹件4x,其头部卡入到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的头部用孔4y中,并贯通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的厚度调整用长孔4h,因此,上下的部件4A、4B可以改变上下的纵板4f、4d的对面位置以便能够相对地进行垂直位置的调节,这样,通过在根据搁板3的厚度设定了相互的垂直位置的状态下将木螺纹件4x拧入到搁板3的一侧端缘面3b上,便可以在将搁板3的一侧端部3a夹持安装在下侧部件4B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和上侧部件4A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4b之间的同时,将搁板3固定在上下的部件4A、4B上。
另外,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在下侧部件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与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之间,具有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的下端部能够卡入的卡入槽4z。
如果这样具有卡入槽4z,则如图9(B)所示,在板厚较小的搁板3夹持在上下的部件4A、4B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4f之间时,上侧部件4A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的下端部会卡入到下侧部件4B的卡入槽4z中,即使是板厚较小的搁板3,也可以牢固地夹持安装在上下的部件4A、4B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4b和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之间。
下面,参照图1至图3,对使用本发明的搁板托架10将搁板3安装到壁体W上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壁侧安装组件1可以利用止动螺纹件2而安装到壁体W上,但也可以代替该止动螺纹件2而通过粘接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安装到壁体W上。壁侧安装组件1根据搁板3的宽度而具有需要的横向长度,但其宽度不一定要与搁板3的宽度(横向尺寸)相同,也可以比其短。
在壁体安装组件1的前表面上,在图示的例子中,以在前面开口的方式设有向上弯曲的槽状的被卡入部1a。当然,该被卡入部1a也可以不是槽状,而是向前突出的凸状的形态。
另一方面,在与该壁体安装组件1的安装作业分开地、与该安装作业同时或者与其互为前后地将搁板3支承在搁板支承组件4上。该搁板支承作业可以与壁体W无关地在地上的较低位置上进行。将搁板3支承到搁板支承组件4上的方法如参照图1及图2所说明的那样进行。这样支承着搁板3的搁板支承组件4具有朝搁板3的前端面3a的后方(图1的左侧)向上弯曲地突出的凸状卡入部4a。该卡入部4a具有与壁体安装组件1的凹状的被卡入部1a互补的形状和大小。
因此,可以通过将支承着搁板3的搁板支承组件4的卡入部4a卡入到已安装到壁体W上的壁侧安装组件1的被卡入部1a,并沿图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搁板支承组件4直到支承脚4r的壁体支承部4p卡入到壁体W上,来将搁板支承组件4固定到壁体安装组件1上。该搁板支承组件4的安装作业可以通过用手把持住安装有搁板支承组件4的搁板3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支承脚4r的伸缩调整部4q具有调整支承臂4m的长度以使得搁板3维持在水平状态的作用。
这样,搁板3固定到了壁体W上,但是根据需要,可以通过用手把持着搁板3一边使其向图1及图2的例子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一边向上抽出,来将搁板3从壁体W上拆卸下来。
在图示的方式中,壁体W包括基部J、外壁面板P和装饰面板MP,壁体安装组件1直接安装在基部J上,外壁面板P贴装在除该壁体安装组件1之外的部分上,装饰面板MP贴装在包括该壁体安装组件1的、除壁体安装组件1的被卡入部1a之外的部分在内的外壁上。
因此,只有壁体安装组件1的被卡入部1a和其上下缘1b、1c的前端缘露出于装饰面板MP的表面,所以不会损坏外观。
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可以一边与壁体的安装位置无关地在较低位置上、在搁板支承组件上进行搁板厚度调整,一边对搁板进行支承,所以避免了高处作业,可以安全高效地进行搁板的安装作业,可以用于各种搁板的安装。
权利要求
1.一种搁板托架,包括壁体安装组件(1)和搁板支承组件(4),所述壁体安装组件(1)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的被卡入部(1a),可以安装到壁体(W)上,所述搁板支承组件(4)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并卡入到前述壁体安装组件的被卡入部中的卡入部(4a),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搁板(3)的一侧端部(3a)上,前述搁板支承组件包括上侧部件(4A)和下侧部件(4B),所述上侧部件(4A)包括具有与前述卡入部一体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4b)的按压用上板(4c)、和从前述按压用上板垂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所述下侧部件(4B)包括承载前述搁板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和从前述下板部垂直地向上方延伸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用小螺钉固定在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使得可以对相互的垂直位置进行调整,由此将前述搁板的一侧端部夹持安装在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板托架,其特征在于,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4h),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包括一对板壁,所述一对板壁形成有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所嵌入的、向上开口的嵌入槽(4i),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一对板壁分别具有小螺钉头部贯通孔(4gd)和小螺钉螺入孔(4i)。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板托架,其特征在于,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4hd),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包括一对板壁,所述一对板壁形成有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所嵌入的、向下开口的嵌入槽(4ju),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一对板壁分别具有小螺钉头部贯通孔(4gu)和小螺钉螺入孔(4iu)。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板托架,其特征在于,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4h),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小螺钉螺入孔(4i)。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板托架,其特征在于,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厚度调整用长孔(4hd),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具有小螺钉螺入孔(4iu)。
6.如权利要求2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搁板托架,其特征在于,在前述上下的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相互的压接面上,形成有止滑用凹凸(4k)。
7.一种搁板托架,包括壁体安装组件(1)和搁板支承组件(4),所述壁体安装组件(1)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的被卡入部(1a),可以安装到壁体(W)上,所述搁板支承组件(4)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并卡入到前述壁体安装组件的被卡入部中的卡入部(4a),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搁板(3)的一侧端部(3a)上,前述搁板支承组件包括上侧部件(4A)和下侧部件(4B),所述上侧部件(4A)包括具有与前述卡入部一体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4b)的按压用上板(4c)、和从前述按压用上板垂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所述下侧部件(4B)包括承载前述搁板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和从前述下板部垂直地向上方延伸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用小螺钉固定在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使得可以对相互的垂直位置进行调整,由此将前述搁板的一侧端部夹持安装在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之间,前述下侧部件包括支承脚(4r),所述支承脚(4r)包括卡合在前述壁体上的壁体支承部(4p)和从前述壁体支承部延伸的伸缩调整部(4q),前述支承脚与从前述下侧部件的下板部的前端向前述壁体延伸的支承臂(4m)的前端相对地进行位置调节,并利用调节小螺钉(4s)与其相互固定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搁板托架,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支承脚的调整部与前述支承臂的前端的相互的卡合面上,形成有止滑用凹凸(4t)。
9.一种搁板托架,包括壁体安装组件(1)和搁板支承组件(4),所述壁体安装组件(1)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或曲折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的被卡入部(1a),可以安装到壁体(W)上,所述搁板支承组件(4)具有向上或者向下弯曲地凹入或者突出地形成、并卡入到前述壁体安装组件的被卡入部中的卡入部(4a),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搁板(3)的一侧端部(3a)上,前述搁板支承组件包括上侧部件(4A)和下侧部件(4B),所述上侧部件(4A)包括具有与卡入部一体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4b)的按压用上板(4c)、和从前述按压用上板垂下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d),所述下侧部件(4B)包括承载前述搁板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4e)和从前述下板部垂直地向上方延伸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4f),贯通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地安装的螺纹件(4x)以能够对垂直位置进行调节的方式贯通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并螺入前述搁板的一侧端缘面上,由此将前述搁板的一侧端部夹持安装在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下板部和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夹持用上板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搁板托架,其特征在于,前述螺纹件从设置在前述下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的头部用孔、经由设置在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上的厚度调整用长孔、螺入到搁板的一侧端缘面上,前述下侧部件在其搁板厚度调整纵板与搁板夹持用下板部之间具有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可以卡入的卡入槽,在安装板厚较小的搁板的情况下,前述上侧部件的搁板厚度调整纵板的下端部卡入到前述卡入槽中。
全文摘要
壁体安装组件(1)通过止动螺纹件(2)固定在壁体(W)上,搁板支承组件(4)的弯曲的卡入部(4a)卡入到壁体安装组件(1)的相应的被卡入部中从而拆装自如地安装。搁板支承组件(4),一面调整上侧部件(4A)和下侧部件(4B)的间隔一面将搁板夹持在搁板夹持用上板(4b)和搁板夹持用下板(4e)之间,并且上下的部件(4A和4B)相互固定在一起。因此,搁板(3)可以不在壁体W的安装位置上,而在地上的较低位置上安装到搁板支承组件(4)上。
文档编号A47F5/08GK1725965SQ20038010586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2日
发明者安斋忠志 申请人: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