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及框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79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及框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及框架窗。
背景技术
关于双扇移窗或单扇移窗等的框架窗,已提出如下一种开放辅助机构,该机构与打开窗扇时的拉手操作连动、从窗扇的窗扇边框向纵框突出的闸柄推压纵框,辅助窗扇的开放操作(例如,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4185号公报、第3~第4页、参照图7~图10)。
在文献1所记载的开放辅助机构中,固定在拉手上的棒状体,插通于窗扇边框内部的孔内被轴支承的摆动体的长孔中,通过拉手操作使摆动体转动。并且,在摆动体上连结着伴随该转动可自如地上下移动的磁铁,与该磁铁相对地,闸柄上也安装有磁铁,通过这些磁铁相吸或相斥,闸柄突出、没入。所以,通过使拉手向窗扇的开放方向滑动,与摆动体连结的磁铁进行上下移动,闸柄的磁铁与该磁铁相排斥,从窗扇边框突出的闸柄冲撞纵框,即可对窗扇的开放操作进行辅助。
又,在文献1的开放辅助机构中的另一实施形态中,固定在拉手上的棒状体,与设在窗扇边框内部的孔内的第1齿条连接着,该第1齿条与轴支承在孔内的小齿轮啮合着。并且,构成为在小齿轮上啮合着第2齿条、固定在该第2齿条上的闸柄通过小齿轮的旋转而成为从窗扇边框进行突出或没入的状态。因此,在另一实施形态中,也由于通过使拉手向窗扇的打开方向滑动,并通过第1齿条、小齿轮和第2齿条,从窗扇边框突出后的闸柄与纵框冲撞,而成为能对窗扇的开放操作进行辅助。
但是,上述文献1所记载的开放辅助机构,存在着其结构复杂、结构零件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减少零件个数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及框架窗。
本发明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双扇移窗或单扇移窗上的窗扇的窗扇边框上的固定部;相对于该固定部安装并可沿窗扇的开闭方向滑动自如的操作部;轴支承在上述固定部上的同时、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在上述操作部上、并伴随该操作部的滑动而转动的转动部,在关闭上述窗扇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操作部从与上述窗扇边框抵接的上述双扇移窗或单扇移窗的纵框离开的方向滑动,转动的上述转动部的另一端向着上述纵框突出,同时与该纵框抵接,对上述窗扇向离开上述纵框的方向施力。
这里,固定部可以与窗扇边框一体地形成,又,也可以与窗扇边框另体地形成、而由利用小螺钉固定等固定在窗扇边框上的构件构成。
采用该结构,利用仅包括被滑动操作的操作部、设置在窗扇边框上的固定部、转动自如地与它们连结的转动部的简单的结构,即可构成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达到减少零件个数的目的。
另外,固定部与窗扇边框一体地形成,即,在窗扇边框的侧面上轴支承转动部的同时,若将操作部滑动自如地设置,则结构会更加简单。
又,在将固定部用与窗扇边框另体的构件形成时,通过使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单元化、将该单元化的拉手安装在窗扇上,不管窗扇的种类和大小如何,可使拉手通用化。并且,通过将拉手单元化,既可安装在已有的框架窗上,也可不必更换已有的窗扇地将窗扇的开放辅助功能附加在框架窗上。
此时,在本发明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中,理想的是有一对上述转动部,该一对转动部的各另一端在上下分开的2处与上述纵框抵接。
若采取这样的结构,由于一对转动部的另一端在上下分开的2处与纵框抵接,能够使对窗扇施加的施力更加稳定地起作用。
即,在如以往的开放辅助机构那样用1点与纵框抵接地冲撞的场合,通过该抵接点的高度位置使转动力矩对窗扇起作用,有时难以顺利地对窗扇进行施力,需要严密地决定抵接点的位置。所以,为了与每种窗扇的种类和大小在最适当的抵接点相配合,需要算出拉手的安装位置,当这样安装的拉手的高度位置对每个窗扇不同时,不但会破坏外观设计的统一感,还会对窗扇的开闭操作带来障碍。
与此相反,象本发明这样在上下分开的2点处与纵框抵接冲撞的场合,由于将上下的抵接位置设在跨过最适当的抵接点的位置,可在上下的抵接位置的间隔范围内适当设定拉手的安装高度位置,所以在拉手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增大的同时,即使在窗扇的种类和大小不同的场合也能使拉手的高度位置统一、使其有良好的外观及操作性。
又,在本发明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中,上述操作部,通过在滑动时防止该操作部倾斜的平行维持手段安装在上述固定部上比较理想。
这里,作为平行维持手段,可由设在固定部或操作部一方的导轨、及与导轨卡合的另一方的卡合槽的组合构成,另外,也可以有固定部与操作部互相凹凸嵌合、只在滑动方向滑动的形态。
若采取这样的结构,由于是通过平行维持手段防止在滑动时操作部的倾斜,所以使操作部向窗扇的开闭方向滑动的力不会消失,能作为窗扇的开放辅助力从转动部传递至纵框,可使开闭操作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中,上述平行维持手段,构成为具有使两端转动自如地分别连结在上述固定部及操作部上、并使中间位置转动自如地连结在上述转动部上的连杆部较理想。
若采取这样的结构,通过用连杆部连结固定部、操作部、及转动部,构成平行连杆机构,在滑动时能够防止操作部的倾斜,同时若将连杆内装在固定部及操作部间,就能够提高拉手的外观设计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框架窗,包括有上框、下框、及左右的纵框的窗扇边框;由该窗扇边框的内侧支承的开闭自如的双扇形式或单扇形式的窗扇;设在该窗扇的窗扇边框的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窗扇关闭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拉手的操作部从与上述窗扇边框抵接的纵框离开的方向滑动,上述拉手的转动部进行转动、该转动部的另一端向上述纵框突出,同时与该纵框抵接,对上述窗扇向离开上述纵框的方向施力。
若采取这样的结构,能够构成与上述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有同样效果的框架窗。即,可构成为具有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零件个数减少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并通过该拉手对窗扇的开放操作进行辅助、能用较小的操作力将窗扇打开的框架窗。


图1表示的是从室内侧看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双扇移窗的主视图。
图2表示的是上述双扇移窗横向剖视图。
图3表示的是设在上述双扇移窗上的拉手的立体图。
图4表示的是滑动操作上述拉手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5是省略了上述拉手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及仰视图。
图6是省略了上述拉手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拉手的立体图。
图8表示的是滑动操作上述拉手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9是省略了上述拉手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0是省略了上述拉手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另外,从第2实施形态以后,对于与下面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结构构件相同的结构构件,及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构件,用与第1实施形态的结构构件相同的符号表示,并省略或简化对它们的说明。另外,在各图中,省略了表示主要结构零件的剖面的剖面线。
对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框架窗的双扇移窗1,及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10,结合图1至图6进行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双扇移窗1从室内侧看的主视图,及横向剖视图。
另外,本发明的框架窗,不限于双扇移窗,也可以是单扇移窗。
在图1、图2中,双扇移窗1,分别由铝挤出型材制的上框2、下框3、及左右的纵框4的四周围成框架的窗扇边框1A;和在该窗扇边框1A的内侧被开闭自如地支承的一组窗扇5构成。窗扇5是在各铝挤出型材制的上框6、下框7、左右的纵框8的四周围成的框架的内部嵌入玻璃板9而形成。一组窗扇5,由室内侧的窗扇5A和室外侧的窗扇5B构成,室内外的窗扇5A,5B的各个纵框8,由窗扇5在关闭状态时与纵框4抵接的窗扇边框8A和在窗扇边框1A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的对合部互相重合的对合框8B构成。
在室内侧的窗扇5A的窗扇边框8A上,设有与形成在纵框4的侧面的突片4A的室外侧面抵接的气密构件8C,在关闭室内侧窗扇5A的状态下,气密构件8C与纵框4的突片4A紧密接触,确保气密性。
在与室外侧窗扇5B的窗扇边框8A抵接的纵框4的侧面,形成突片4B,在该突片4B的室外侧面设有气密构件4C。在关闭室外侧窗扇5B的状态下,纵框4的气密构件4C与该窗扇边框8A的室内侧面紧密接触,确保气密性。
另外,在室内外的窗扇5A,5B的对合框8B上,设有月牙锁8D,通过转动设置在室内侧的对合框8B上的转动扣、与设置在室外侧的对合框8B上的承接扣卡合,就能够锁上双扇移窗1。
下面,参照图3~图6,对设置在室内外的窗扇5A,5B的窗扇边框8A上的拉手10进行说明。图3、图4,分别是表示拉手1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对拉手10进行滑动操作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省略了表示拉手10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及仰视图。图6是省略了表示拉手1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拉手10是整体大致呈棱柱形、在上下方向长的长尺寸构件,安装在窗扇边框8A的室内侧的侧面上,当开闭室内外的窗扇5A、5B时,可用手指抓住拉手10进行操作。拉手10如图1所示,被设置在比设置在对合框8B上的月牙锁8D低、当室内外的窗扇5A、5B全打开时不与月牙锁8D相碰的高度位置。另外,拉手10,也可以安装在比月牙锁8D高而不与月牙锁8D相碰的位置。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与室内外的拉手10相对的纵框4的侧面,安装有树脂制的承接构件4D,并且后述的拉手10的抵接部132与承接构件4D抵接。
另外,开放的室内侧窗扇5A,通过使对合框8B与设置在下框3的纵框4侧端部的月牙锁挡块(未图示)抵接,限制开放动作,使拉手10不与室内侧窗扇5A的对合框8B相碰。另外,在室外侧窗扇5B开放时,通过安装在室外侧窗扇5B的对合框8B上的挡块8E(图2)与纵框4抵接,或室外侧窗扇5B的对合框8B与设在下框3端部的窗扇挡块(未图示)抵接,使拉手10不与室内侧窗扇5A的对合框8B相碰。还有,即使在室内外的窗扇5A、5B同时开放的场合,在室内侧窗扇5A的上框6的室内侧面,若预先安装如图1所示的那样的挡块6A,则该挡块6A先于拉手10地与室外侧窗扇5B的对合框8B抵接,能够不使拉手10与对合框8B相碰。
另外,即使是将拉手10设在与月牙锁8D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的场合,通过调整挡块6A的位置,也可以使拉手10不与月牙锁8D相碰。
拉手10,如图3~图6所示,包括由用小螺钉固定在窗扇边框8A上的固定部11;设在该固定部11的室内侧的操作部12;在被轴支承在固定部11上的同时、一端被连结在操作部12上的一对转动部13;和两端转动自如地分别与固定部11及操作部12连结、同时中间部分被转动自如地与转动部13连结的一对连杆14。并且,拉手10是与窗扇边框8A分开制成的组装件,可在组装各框6、7、8及玻璃板9而形成窗扇5后,安装在窗扇边框8A上。
另外,也可在组装窗扇5之前的窗扇边框8A上安装拉手10,在其后组装窗扇5。
拉手10的固定部11,由金属制的基座构件111(图5、图6)、包围该基座构件111的周围的树脂制的外装构件112、和遮盖固定部11的室内侧的金属制的罩构件113(图4)构成。并且,固定部11通过设在基座构件111上的螺孔114,被小螺钉固定在窗扇边框8A的室内侧面。
另外,在基座构件111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的靠近纵框4侧,设有插通销115(图5、图6)的插通孔116,该销115轴支承转动部13。还有,在基座构件11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靠近纵框4侧,设有插通设在一对连杆14的各一端的销141并在基座构件111的长度方向对该销141进行引导的长孔117。另外,在固定部11的外装构件1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沿窗扇5的开闭方向(图1、图2中,左右方向)引导操作部12的导向部118。
拉手10的操作部12,由具有遮盖固定部11的室内侧大致整体的形状的树脂制的外装构件121和在该外装构件121的内侧与固定部11相对地设置的金属制的板材122(图6)构成。在外装构件121上,在长度方向延长形成有在操作时钩挂手指用的凹槽123。并且,操作部12,通过其外装构件12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与形成在固定部11的外装构件112上的导向部118卡合,并通过被导向,可相对固定部11在窗扇5的开放方向能滑动。即,固定部11的导向部118及与导向部118卡合的操作部12的外装构件121,构成操作部12的平行维持手段。
另外,在板材12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插通设在一对转动部13的各一端的销131、沿操作部12的长度方向引导该销131的长孔124(图5、图6)。另外,在板材122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设有轴支承一对连杆14的各另一端的插通孔125。
拉手10的一对转动部13,分别由金属制的板材制成长尺寸形状,在被轴支承于固定部11上的销115的位置相互交叉配置着。即,一对转动部13被构成为能以沿窗扇5的进深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即销115为中心进行转动。在转动部13一端,将插通于形成在操作部12的板材122的长孔124中的销131设置成向操作部12侧突出。并且,一对转动部13的各另一端侧,夹着销115的位置向与一端侧相反的一侧延伸形成,在这些的另一端,安装有树脂制的抵接部132。该抵接部132,突出安装在转动部13的朝向固定部11侧的面上,而且设置为能以沿该突出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将抵接部132与在转动部13的轴支承位置的销115的距离,形成为比销115与在转动部13的一端的销131的距离短。
另外,在与抵接部132相邻的转动部13的另一端侧与固定部11之间,连接有作为施力装置的螺旋弹簧15,转动部13的另一端,由于螺旋弹簧15而受到离开纵框4的方向(图5中,向右方),即、使其收容在固定部11及操作部12之间(成为图3的状态)的方向的力。
拉手10的一对连杆14,分别由金属制的板材形成,在转动部13的轴支承位置即销115与转动部13的一端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通过销142轴支承在转动部13上。并且,在连杆14的一端上固定有销141,该销141插通固定部11的长孔117,连杆14的另一端轴支承于操作部12的插通孔125。由此,连杆14,其两端转动自如地被连接在固定部11及操作部12上。通过被如上连接的转动部13及连杆14,构成缩放仪状的平行连杆机构,通过该平行连杆机构,操作部12相对固定部11以可维持平行的状态进行滑动。即,通过互相连结的转动部13及连杆14,构成操作部12的平行维持手段。
如上的拉手10,在窗扇5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将手指放在操作部12的凹槽123中向窗扇5的开放方向(图4、图5中箭头指示的向右方)拉操作部12,操作部12相对固定部11滑行移动,与此同时,转动部13的另一端向着纵框4侧(图4、图5中左侧)突出。然后,一对抵接部132,在上下分开的2处与纵框4(承受构件4D)抵接,利用该抵接力,窗扇5被向开放方向施力而离开纵框4,对窗扇5的开放操作起辅助作用。
即,通过操作部12的滑行移动,转动部13的一端在与操作部12一起向窗扇5的开放方向移动的同时,沿长孔124向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移动,以销115为中心转动的转动部13的另一端向着纵框4突出。与此同时,连杆14,其另一端随着操作部12向窗扇5的开放方向移动,以销142为中心转动的一端沿长孔117向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移动,由此能够防止操作部12向固定部11倾斜。
另外,在将销115作为支点、转动部13的一端作为力点,抵接部132为作用点的杠杆中,由于形成为抵接部132与销115的距离比销115与转动部13的一端的距离短,所以与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的力相比较,可得到抵接部132冲撞纵框4的比较大的冲撞力。
并且,若中止操作部12的滑动操作,则由于连结在转动部13的另一端侧的螺旋弹簧15的作用力,转动部13被收容在固定部11及操作部12之间,同时操作部12恢复到遮盖固定部11的室内侧的初期位置。这样,在将拉手10拉向纵框4并关闭窗扇5时,因为转动部13的抵接部132不突出,所以抵接部132不会与纵框4碰撞,可以关闭窗扇5。
若根据本实施形态,有以下效果。
(1)由于利用具有固定在窗扇边框8A上的固定部11、可滑动操作的操作部12、转动自如地与它们连结的转动部13的简单的结构,构成了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10,所以不需要以往的拉手所用的象磁铁和齿条、小齿轮等复杂的零件,可达到削减零件数量的目的。
(2)另外,由于简化了拉手10的结构,能够将拉手10小型化,可以减小拉手10向室内侧的突出尺寸。又,因为作成与操作部12的滑动操作连动、并用转动部13的抵接部132冲撞纵框4的结构,所以与手柄等的转动操作连动的拉手相比,可将操作部12的操作范围设定得小,能够减小窗扇5的拉开余量。
(3)而且,由于将拉手10与窗扇边框8A分开地另行制成组件,所以与窗扇5的种类及大小无关,能使拉手10通用化。由于使拉手10单元化,故也可安装在现有的框架窗上,不必调换现有的窗扇就能对框架窗附加窗扇的开放辅助功能。
(4)另外,由于在一对转动部13的各个另一端设置的抵接部132在上下分开的2处与纵框4抵接,故能够使对窗扇5施加的作用力稳定地起作用。又,通过在上下的抵接位置间的距离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拉手10向窗扇边框8A的安装位置,即使在窗扇5的种类及大小不同的场合,也能使拉手10的高度位置统一,能提高外观的设计性。
(5)由于将抵接部132与销115的距离形成为比销115与转动部13的一端距离短,故通过杠杆的作用,即使用小的力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也能够以大的冲撞力通过抵接部132冲撞纵框4。
(6)另外,通过利用固定部11的引导部118、及与引导部118卡合的操作部12的外装构件121,构成操作部12的平行维持手段,操作部12不倾斜地沿窗扇5的开闭方向被导向,可使窗扇5的开闭操作有良好的操作性。
(7)由于还可通过将连杆14连接在固定部11、操作部12及转动部13上来构成操作部12的平行维持手段,所以使操作部12滑动的力不会退避而会作为窗扇5的开放辅助力通过转动部13传递至纵框4,能够进一步顺利地实行窗扇5的开闭操作。
(8)另外,若采用由互相连结的转动部13及连杆14构成的平行维持手段,转动部13及连杆14在非操作时,由于被操作部12遮盖从室内侧看不见,所以能够提高拉手10的外观设计性。
下面,根据图7至图10,对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中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20进行说明。
图7、图8,分别是拉手20的立体图,图8表示的是,拉手20在滑动操作状态下的立体图。图9是省略了表示拉手20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0是省略了表示拉手2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形态的拉手20,转动部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拉手10不同,除此之外的拉手的结构、以及设有该拉手20的框架窗的结构大致相同。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7~图10中,拉手20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是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尺寸构件,包括被螺钉固定在窗扇边框8A的室内侧的侧面上的固定部21;设置成相对该固定部21滑动自如的操作部22;和被轴支承在固定部21上、同时一端与操作部22连结的一对转动部23。
在固定部2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靠近纵框4侧,设有轴支承转动部23的销215(图9、图10)。并且,操作部22包括外装构件221和金属制的板材222,在板材222上,设有长孔224(图9、图10),该长孔224内插入有连接一对转动部23的一端的销231、并沿操作部22的长度方向引导该销231。
拉手20的一对转动部23,分别由金属制的板材形成大致呈矩形,插通孔233被固定部21的销215轴支承,以沿窗扇5的进深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即销215为中心可转动地配置。在转动部23的一端,设有插通孔231A,通过插入在形成于操作部22的板材222上的长孔224内的销231与插通孔231A连结,转动部23的一端与操作部22连结。在一对转动部23上夹着插通孔233的另一端,安装有树脂制的抵接部232。该抵接部232与转动部23的轴支承位置即插通孔233的距离,比插通孔233与转动部23的一端的插通孔231A的距离短。
另外,在转动部23与固定部21之间,连接着作为施力装置的螺旋弹簧25,该施力装置被配置在固定部21上形成的大致呈扇形的槽219内,转动部23由于螺旋弹簧25而被收容在固定部21及操作部22之间(是图7的状态,在图9中为用一点划线表示的状态)的方向进行施力。
如上的拉手20,在窗扇5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将操作部22向窗扇5的开放方向(图8、图9中箭头所示的向右方)拉、操作部22相对固定部21滑行移动的同时,转动部23的另一端向着纵框4侧(图8、图9中,左侧)突出。并且,一对抵接部232在上下分开的2处与纵框4(承受构件4D)抵接,由于该抵接力,窗扇5受到向开放方向的作用力并与纵框4分离,对窗扇5的开放操作进行辅助。
此时,在以销215为支点、转动部23的一端为力点、抵接部232为作用点的杠杆上,由于形成为抵接部232与销215的距离比销215与转动部23的一端的距离短,故与对操作部22进行操作的力比较,能够得到抵接部232冲撞纵框4时大的冲撞力。
若中止操作部22的滑动操作,则由于与转动部23连接的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在将转动部23收容在固定部21及操作部22之间的同时,操作部22恢复到遮盖固定部21的室内侧的初始位置。这样,由于在将拉手20拉向纵框4关闭窗扇5时,转动部23的抵接部232不突出,所以抵接部232不与纵框4相碰,即可关闭窗扇5。
根据所述的本实施形态,除可以得到与上述(1)~(5)大致相同的效果外,还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9)由于螺旋弹簧25配置在固定部21的槽219内,故在对操作部22进行滑动操作时螺旋弹簧25不露出,可具有良好的外观,同时还可防止垃圾和灰尘粘附在螺旋弹簧25上。
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各实施形态所限,还包含可达到本发明目的的其他结构等,本发明也包括以下所示的变形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拉手10、20与窗扇边框8A分开制作,在窗扇5组装后安装到窗扇边框8A上,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拉手与窗扇边框8A一体地制作。即,将转动部13、23轴支承在窗扇边框8A的室内侧的同时,将操作部12、22滑动自如地设置,可将拉手与窗扇边框8A形成为一体。如果这样制作的话,拉手的结构会更加简单。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拉手10、20中,设有一对(2个)转动部13、23,但并不限定于此,转动部13、23可以设一个,也可以设3个以上的多个。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拉手10、20的操作部12、22及转动部13、23通过作为施力装置的螺旋弹簧15、25受到返回初始位置方向的作用力,但也可省略螺旋弹簧15、25。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拉手10中,将一对转动部13和固定部11及操作部12,用一对连杆14连结,形成缩放仪状的平行连杆机构,并构成操作部12的平行维持手段,但也可用该机构以外的连杆机构构成平行维持手段。另外,在第1实施形态的拉手10中,除了用连杆14构成平行维持手段之外,也可设为用固定部11的引导部118、及与引导部118卡合的操作部12的外装构件121构成的平行维持手段,而且这些平行维持手段,可以只设任一方,另外也可省略双方。
另外,对于上述第2实施形态的拉手20,虽然没有设置防止操作部12倾斜用的平行维持手段,但也可设置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平行维持手段。
其他,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结构、方法等,虽然已在以上的记述中公开,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虽然本发明对主要的特定的实施形态作了特别的图示和说明,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及目的的范围,对上述的实施形态,关于形状、材质、数量、其他的详细的结构,本行业人员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所以,对在上述中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限定记载,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例示的记载,因为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记载,所以用在那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以外的构件的名称的记载,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双扇移窗或单扇移窗的窗扇的窗扇边框上的固定部;相对于该固定部安装成可沿所述窗扇的开闭方向滑动自如的操作部;被轴支承在上述固定部上、同时一端转动自如地与上述操作部连结、并伴随该操作部的滑动而转动的转动部,在关闭上述窗扇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操作部向离开与上述窗扇边框抵接的上述双扇移窗或单扇移窗的纵框的方向滑动,转动后的所述转动部的另一端向上述纵框突出,同时与该纵框抵接,对上述窗扇向离开上述纵框的方向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其特征在于,有一对上述转动部,该一对转动部的各另一端在上下分开的2处与上述纵框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通过在滑动时防止该操作部倾斜的平行维持手段被安装在上述固定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行维持手段被构成为,具有两端转动分别自如地与上述固定部及操作部连结、且中间位置与上述转动部转动自如地连结的连杆。
5.一种框架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框、下框、以及左右纵框的窗扇边框;由在该窗扇边框的内侧可开闭自如地被支承的双扇形式或单扇形式的窗扇;和设在该窗扇的窗扇边框上的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在关闭上述窗扇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拉手的操作部向离开与上述窗扇边框抵接的纵框的方向滑动,上述拉手的转动部进行转动,该转动部的另一端向上述纵框突出的同时与该纵框抵接,上述窗扇受到离开上述纵框的方向的作用力。
全文摘要
一种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10),具有固定在窗扇的窗扇边框(8A)上的固定部(11);相对于该固定部(11)安装并可沿窗扇的开闭方向滑动自如的操作部(12);被轴支承在固定部(11)的同时、一端与操作部(12)转动自如地连结、并伴随操作部(12)的滑动而转动、另一端向纵框突出的转动部(13),通过使操作部(12)滑动,转动部(13)的另一端的抵接部(132)与纵框抵接,对窗扇向离开纵框的方向施力、对窗扇的开放操作进行辅助。从而,由只包括固定部(11)、操作部(12)、及转动部(13)的简单的结构,构成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10),能达到减少零件个数的目的。
文档编号E05F11/53GK1601036SQ20041001193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4日
发明者东谷升和, 石黑义则, 山本也寸志, 久保广阳, 大野修平 申请人:Ykk Ap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