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避难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445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震避难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地震避难床。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为了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逃生,设计出了各种用于地震避难的床。这些避难床 有着很多相似的结构,比如采用支杆方式支撑起一个防护架,安装在床体上,以便进行承重; 也有在床体上设置折叠的支撑架,在地震时展开使用起到防护作用。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 问题,支撑架由于是多个支杆连接组成,其能承受的力量有限,而且支杆的结合部是最容易 在重大压力下损坏的,从而使其防护作用丧失;折叠支架方式需要一个展开的时间,由于地 震的发生是突然的,也就仅仅是十几秒的时间,这样折叠的结构可能还未展开,床体可能就 被压烂了;而且如果地震时发生在人们睡觉的时间,则折叠式的结构更无法使用。虽然现有 专利中的地震避难床很多,但结构复杂、设计繁琐、只重功能、忽视美观,有运用了复杂齐 全的声光电、气压、气动、电动、强电、微电。有的在床头要架设气泵,随时自动开机充气, 使人睡在如同一个复杂机床上。也未考虑到有床上用品、衣物覆盖等现实因素,在现实生活 中不具操作性、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地震避难床结构复杂,安全性差,承重能力小,不 能起到真正的避难作用等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承重能力强,能帮助使 用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逃生避难等优点的地震避难床。本产品优势是用最简单方法解决了 最复杂问题,它如同一个能够开闭的特大号铁筒,平时被床垫撑开,地震时自动闭合,极为 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震避难床,它包括床体,床体上安装闭合时为窑洞状的避难装置;床垫与下沉装 置连接,下沉装置与自动感应器连接。
所述避难装置由两个弧形舱盖组成,避难舱未闭合时,弧形舱盖位于床体两侧,成为床 体的两个床帮。在每个弧形舱盖的至少一端设有挡板,两弧形舱盖通过转轴弹簧驱动。
所述两弧形舱盖接触处设有相互啮合的齿以增加抗砸强度和密封性;同时在弧形舱盖内 壁上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所述床垫侧面与弧形舱盖接触处设有滑轮。
所述下沉装置为安装在床垫四个侧面的电动舌销,电动舌销与床体内的电源和控制器连接。
所述自动感应器为一个金属盒,盒内有一根橡皮筋悬吊一直径0.5cm长5cm"丄"型金属 棒,至少一个直径lcm金属环套在了金属棒上并固定在金属盒上,在"丄"型金属棒底边上方 和下方有一金属圆片,金属圆片固定在金属盒上并与"丄"型金属棒底边之间有0.3 0.5cm间 隙;金属棒为电的一个极、金属环和金属圆片并联为电的另一个极;金属盒可随意固定在墙 上,当地震之初无论多么细微上下震动、还是左右摇摆,两电极连通,从而启动床垫内的舌 销回缩使床垫因失去支撑而下沉。自动感应器简单、小巧、耐用,因可以固定在墙上任何地 方,并不会因人在床上翻身摇动和床的正常搬动及其他非地震因素而产生误报。
所述转轴弹簧为巻线弹簧;转轴与摇把连接,两弧形舱盖通过巻线弹簧安装在转轴上。 像钟表上弦一样,床尾转轴处的摇把,摇紧弹簧使两个弧形床帮具有了向上旋的动力,动力 的释放把两个弧形床帮撬到床顶形成舱顶。若要分开舱顶并落下,因弹簧能量已释放,很容 易把舱顶放下恢复成床帮,并将床垫提上由电动舌销插住后,再用摇把拧紧弹簧,即进入床 帮企图闭合的状态,即是平时床的状态。此法操作极为简单可反复使用。所述床体和弧形舱盖中至少有一个设有应急进出口,在床体四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吊钩 或吊环。
所述弧形舱盖和床体中的内壁和/或外壁设有防撞减震层。
所述床体四周内壁上适当位置设有充电蓄电照明、荧火棒、GPS地点发布和位置报警器、 呼救报警、喊话、吹哨、舱外红烟报警装置、储水饮水装置、食品、瓶装水储箱、急救包、 药品盒、多处空气过滤孔、排风散热装置、安全带固定装置、集观察、检查、排泄结合一体 的开合孔、制氧机或氧气袋、防尘面具、组合式自救工具、防火防寒毯、收音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平时是一张床(单双人均可),地震时是避难舱。避难舱形成原理参照自助 餐厅内放置食品的可掀式不锈钢容器(下面还有酒精加热),拿食品时掀开,拿完拉盖关闭。 舱盖相当于掀盖,只是把掀盖分成对开的两个小掀盖,并在旋转轴上绕上弹簧,使得盖子从 两侧能自动上升关闭。
两弧形舱盖是床体左右外侧两个弧形床帮,平时是床帮,地震时是避难舱的舱盖。两个 弧形床帮因旋转转轴上的弹簧的作用,始终处在企图闭合的状态,只因床垫撑开而无法闭合。 一遇有地震,自动感应器电源接通引动床垫上电动舌销回縮,导致床垫在自重和舱盖上旋挤 压下自行下沉,两个弧形床帮在转轴弹簧作用下,自动沿床体两外侧向上旋出,在床体上方 重合成半圆窑洞似舱盖。该弓形设计抗砸压最强。舱盖闭合边沿呈宽齿状,当两个弧形舱盖 重合时正好咬合(像双手扣合样子),以增强支撑强度和密封性。为防止舱盖上升过程中被床 上用品挂住,舱盖重合的边沿部分均呈圆弧状增加滑动性,舱盖用超强度合金材料,内增加 强筋以增加抗砸强度。
床垫四侧面平时有舌销插入弧形床帮,以确支撑床垫正常使用。地震时自动感应器通电, 将床垫内安置的类似楼洞门锁的控制器启动,使舌销回縮,床垫靠自重和弧形床帮上旋挤压 力量而下沉至床底,并扩大舱内空间。床垫与床帮接触面,即床垫左右两侧边沿安有滑轮, 确保了床垫下滑时滑润性。若床垫或靠自重加弧形床帮上旋挤压而下沉的力量不够,可加装 拉簧或推簧。
自动感应器很简单,它是一个小金属盒,盒内有一根橡皮筋悬吊一直径0. 5cm长5cm"丄" 型金属棒,至少一个直径lcm金属环套在了金属棒上并固定在盒子上,在"丄"型金属棒底 边上方和下方各有一金属圆片,圆片固定在金属盒上并与"丄"型金属棒底边之间有0.3 0.5cm间隙。金属棒为电的一个极、金属环和金属圆片并联为电的另一个极。金属盒随意固 定在墙上,当地震之初无论多么细微上下震动、还是左右摇摆,两电极连通,从而启动床垫 内的舌销回縮使床垫因失去支撑而下沉。自动感应器简单、小巧、耐用,因可以固定在墙上 任何地方,并不会因人在床上翻身摇动和床的正常搬动及其他非地震因素而产生误报。
转轴弹簧是一种巻线弹簧,它安装在两个弧形床帮会合的转轴上,像钟表上弦一样,床 尾转轴处有一个小摇把,摇紧弹簧使两个弧形床帮具有了向上旋的动力,动力的释放把两个 弧形床帮撬到床顶形成舱顶。若要分开舱顶并恢复成平时床的样子,因弹簧能量己释放,很 容易把舱顶放下恢复成床帮,并将床垫提上由舌销插住后,再用摇把拧紧弹簧,即进入床帮 企图闭合的状态,又是平时床的状态。此法操作极为简单,并可反复使用,老少均能轻易完 成。
舱盖或床体上应急进出口,应急进出口设有盖子,盖子有弹簧合页自由内开外开均可, 以方便在舱盖闭合情况下人的进出,但舱内有插销。在床体四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吊钩或吊 环,可方便外部的牵引或升降设备将床体拖出或吊出,以完成救援。
舱盖和床体内外饰高弹力防撞减震层。
每个舱盖两端分别设有挡板,挡板与舱盖是一体同时旋出并左右重合。 在床体四周内壁合理位置装配相关设备物品(可选配)充电蓄电照明、荧火棒、GPS地 点发布和位置报警器、呼救报警、喊话、吹哨、舱外红烟报警装置、储水饮水装置、食品、瓶装水储箱、急救包、药品盒、多处空气过滤孔、排风散热装置、安全带固定装置、集观察、 检査、排泄结合一体的开合孔、制氧机或氧气袋、防尘面具、组合式自救工具、防火防寒毯、 收音机中的一种或多种。由此形成一个维持一定时间、安全等待救援的地震避难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支撑力强,反应速度快, 能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且其制作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为舱盖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2的端部结构示意图4为图1的端部结构示意图5为床垫结构示意图6为自动感应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l.床体,2.床垫,3.自动感应器,4.弧形舱盖,5.挡板,6.滑轮,7.金属盒, 8.橡皮筋,9.金属棒,10.金属环,11.金属圆片,12.转轴,13.摇把,14.巻线弹簧,15. 电动舌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中,在床体1两侧安装弧形舱盖4,弧形舱盖4平时处于开启状态,闭合后为窑洞 状,从而能够有效的承重。两弧形舱盖4通过转轴12连接在一起,转轴12与摇把13连接, 在转轴12上还有巻线弹簧14,平时通过摇把13的转动,将巻线弹簧14压縮紧,弧形舱盖4 受到弹力的作用要向上滑动闭合,但由于床垫2的阻挡使其保持在床体1的两侧。在弧形舱 盖4的两端分别设有挡板5,挡板5可随弧形舱盖4一起滑动。为保证弧形舱盖4闭合的牢 固性,弧形舱盖4的闭合接触面为相互啮合的齿形。同时为了提高弧形舱盖4的承重能力, 在内壁上设有多个加强筋。
床垫2在床体1的顶面,正好阻挡住弧形舱盖4的滑动。床垫2上安装电动舌销15,电 动舌销15与电源和控制器连接,平时电动舌销15是伸出来的,从而保证床垫2在床体1的 顶面;当遇到地震时,电动舌销15会自动收縮起来,使床垫2下降到床体1的底部。床垫2 侧面与弧形舱盖4接触处设有滑轮6,可帮助弧形舱盖4的滑动。
电动舌销15与自动感应器3连接。自动感应器3为一个金属盒7,盒内有一根橡皮筋8 吊一直径0.5cm长5cm"丄"型金属棒9,至少一个直径lcm金属环10套在了金属棒9上并固 定在金属盒7上,在"丄"型金属棒9底边上方和下方各有一金属圆片11,金属圆片11固定在 金属盒7上并与"丄"型金属棒9底边之间有0.3 0.5cm间隙;金属棒9为电的一个极、金属 环10和金属圆片并联为电的另一个极;金属盒固定在墙上。
床体1四角设有吊钩或吊环,可方便外部的牵引或升降设备将床体拖出或吊出,以完成 救援。
在床体四周内壁适当位置,可根据空间合理装配相关设备物品(可选配)充电蓄电照明、
荧火棒、GPS地点发布和位置报警器、呼救报警、喊话、吹哨、舱外红烟报警装置、储水饮 水装置、食品、瓶装水储箱、急救包、药品盒、多处空气过滤孔、排风散热装置、安全带固 定装置、集观察、检查、排泄结合一体的开合孔、制氧机或氧气袋、防尘面具、组合式自救 工具、防火防寒毯、收音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权利要求1. 一种地震避难床,其特征是,它包括床体(1),床体(1)上安装闭合时为窑洞状的避难装置;床垫(2)与下沉装置连接,下沉装置与自动感应器(3)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床,其特征是,所述避难装置由两个弧形舱盖(4)组成, 避难舱未闭合时,弧形舱盖(4)位于床体(1)两侧,成为床体(1)的两个床帮;在每个弧 形舱盖(4)的至少一端设有挡板(5),两弧形舱盖(4)通过其转轴上的转轴弹簧驱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避难床,其特征是,所述两弧形舱盖(4)闭合处设有相互啮 合的齿;同时在弧形舱盖(4)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震避难床,其特征是,所述床垫(2)侧面与弧形舱盖(4) 接触处设有滑轮(6)。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床,其特征是,所述下沉装置为安装在床垫(2)四个侧 面的电动舌销(15),电动舌销(15)与床体(1)内的电源和控制器连接。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床,其特征是,所述自动感应器(3)为一个金属盒(7), 盒内有一根橡皮筋(8)悬吊一直径0.5cm长5cm"丄"型金属棒(9),至少一个直径lcm的金 属环(10)套在金属棒(9)上并固定在金属盒(7)上,在"丄"型金属棒(9)底边上方和下 方各有一金属圆片(11),金属圆片(11)固定在金属盒(7)上并与"丄"型金属棒(9)底边 之间有0.3 0.5cm间隙;金属棒(9)为电的一个极、金属环(10)和金属圆片(11)并联 为电的另—个极.金属盒(7)固定在墙上。
7. 如权利要^2所述的地震避难床,其^征是,所述转轴弹簧为巻线弹簧(14);转轴(12) 与摇把(13)连接,两弧形舱盖(4)通过巻线弹簧(14)安装在转轴(12)上。
8.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震避难床,其特征是,所述床体(1)和弧形舱盖(4) 中至少有一个设有应急进出口,在床体(1)四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吊钩或吊环。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避难床,其特征是,所述弧形舱盖(4)和床体(1)中的内 壁和/或外壁设有防撞减震层。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避难床,其特征是,所述床体(1)四周内壁上设有充电蓄 电照明、荧火棒、GPS地点发布和位置报警器、呼救报警、喊话、吹哨、舱外红烟报警装置、 储水饮水装置、食品、瓶装水储箱、急救包、药品盒、多处空气过滤孔、排风散热装置、安 全带固定装置、集观察、检査、排泄结合一体的开合孔、制氧机或氧气袋、防尘面具、组合 式自救工具、防火防寒毯、收音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震避难床。它解决了目前地震避难床只重功能、忽视美观、结构复杂,设计繁琐、运用声光电、气压、气动、电动、强电、微电复杂齐全;也未考虑到有床上用品、衣物覆盖而无法开启等现实因素,造成安全性差,承重能力小,在现实生活中不具可操作性、不能起到真正的避难作用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承重能力强,能帮助使用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逃生避难等优点。其结构为它包括床体,床体上安装闭合时为窑洞状的避难装置;床垫与下沉装置连接,下沉装置与自动感应器连接。
文档编号A47C17/86GK201243820SQ200820025448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4日
发明者孟宇凡 申请人:孟宇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