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门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41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门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门。
背景技术
普通移门包括门板、滚轮以及与滚轮匹配的滑轨构成,门板由面板和面板 边缘的铝合金边框固定连接构成,滚轮设置在铝合金边框上,门板随滚轮在滑 轨上左右移动。目前市场上的面板一般都是玻璃或木质的,其上设置花纹图案。 现有的移门门板种类少,结构比较单一。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丰富移门门板种类,公开一种结构新颖的移 门门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门门板,由面板和面板边缘的铝合金边 框固定连接构成,所述面板包括竹制板和后衬布,所述竹制板由若干块同向规 则排列的竹块通过其背面的胶粘带固定连接构成,后衬布贴在竹制板的背面上, 竹制板的正面上喷绘有装饰图案层。作为优选,所述面板还包括支撑板,后衬布设置在竹制板和支撑板之间, 整个面板硬度非常好,非常牢固。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由若干块同向规则排列的竹块通过其背面的胶粘带 固定连接构成,支撑板正面上喷绘有装饰图案层,支撑板结构合理,造型美观, 该面板可以双面使用。作为优选,所述的竹制板由若干块横向规则排列的竹块通过其背面的竖直 排列的若干条胶粘带固定连接构成,竹制板的结构合理,同时竹块横向规则排列造型也非常美观。按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计的一种移门门板,包括竹制板和后衬布,竹 制板由竹块通过胶粘带固定连接构成,后衬布用于填平竹块和胶粘带之间的缝 隙,使竹制板背面更加平整。该移门门板具有结构新颖,造型美观的优点,同 时丰富了移门门板的种类,为广大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


图l: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的移门门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移门门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移门门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移门门板背面结构示意图。图6:图5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的一种移门门板,由面板和面板边缘的铝合金边框1固定连 接构成,面板由竹制板4和后衬布11构成。竹制板4由若干块横向规则排列的 竹块2通过其背面的若干条竖直的胶粘带6固定连接构成,后衬布11贴在竹制 板4的背面上,后衬布ll可以采用纱布等材料。竹制板4的正面上喷绘有装饰 图案层3。后衬布11用于填平竹块2和胶粘带6之间的缝隙,使竹制板4的背 面更加平整。该移门门板适合单面使用。实施例2如图4-6所示的一种移门门板,由面板和面板边缘的铝合金边框1固定连接构成,面板由竹制板4、后衬布11和支撑板12构成,支撑板12可以增加整 个面板的硬度,使面板更加牢固。竹制板4由若干块横向规则排列的竹块2通 过其背面的若干条竖直的胶粘带6固定连接构成,竹制板4的正面上喷绘有装 饰图案层3。支撑板12由若干块横向规则排列的竹块9通过其背面的竖直排列 的若干条胶粘带8固定连接构成,支撑板12正面上喷绘有装饰图案层10。后衬 布11设置在竹制板4和支撑板12之间,后衬布11分别用于填平竹块2和胶粘 带6之间的缝隙,以及竹块9和胶粘带8之间的缝隙,使竹制板4和支撑板12 的背面更加平整,后衬布ll可以采用纱布等材料。该移门门板适合双面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移门门板,由面板和面板边缘的铝合金边框(1)固定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竹制板(4)和后衬布(11),所述竹制板(4)由若干块同向规则排列的竹块(2)通过其背面的胶粘带(6)固定连接构成,后衬布(11)贴在竹制板(4)的背面上,竹制板(4)的正面上喷绘有装饰图案层(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门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还包括支撑板(12),后衬布(11)设置在竹制板(4)和支撑板(12)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门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由若 干块同向规则排列的竹块(9)通过其背面的胶粘带(8)固定连接构成, 支撑板(12)正面上喷绘有装饰图案层(10)。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移门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制板(4)由若干块横向规则排列的竹块(2)通过其背面的竖直排列的若干条 胶粘带(6)固定连接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门。一种移门门板,由面板和面板边缘的铝合金边框(1)固定连接构成,所述面板包括竹制板(4)和后衬布(11),所述竹制板(4)由若干块同向规则排列的竹块(2)通过其背面的胶粘带(6)固定连接构成,后衬布(11)贴在竹制板(4)的背面上,竹制板(4)的正面上喷绘有装饰图案层(3)。该移门门板具有结构新颖,造型美观的优点,同时丰富了移门门板的种类,为广大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
文档编号E06B3/32GK201218026SQ20082012153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5日
发明者袁建伟 申请人:袁建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