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双向自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42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埋式双向自动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属于自动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门一般是手动开门、关门或上锁,在某些场合,特别是出 入比较频繁的公共场合或大型的酒店、宾馆,传统的手动门使用起来 就很不方便。目前,在上述的公共场合或大型酒店、宾馆,已经逐步 使用自动门,常见的自动门有旋转门,伸縮门,旋转门一般有三至四 个门扇,缓慢的旋转,人们进出门时,顺着门的旋转方向进出,这种 门由于采用多个门扇,成本高,而且不适合儿童,容易发生挤伤儿童 的事故,另外旋转门总是在不停的旋转,门完全关闭的机率很低,不 利于室内温度的保持。伸縮门有点类似推拉门,门上安装有感应器, 有人进出时门自动打开,没有人的时候,门可以自动关闭,这种自动 门一般也设有防夹装置,使用安全,但门的安装比较复杂。现在也有 些使用单片或双片门扇以门轴为支点旋转的自动门,但一般都是朝一 个方向的单开门,如果有人从门打开的方向过来,那么开门时,人要 先退后,等门开了再进,否则,门就会碰到人,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
全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该自动门可双向90°开门,运转时可实现 超静音平稳转动,并可进行正常使用和特殊使用的转换,为自动门产 品增添新产品,丰富自动门产品市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包括门 扇,门扇上部和下部均安装有连接件,门扇上部的连接件上设有门轴
3和锁孔;门扇下方的地下安装有地埋式双向开门机,地埋式双向开门 机的构成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 门扇下部的连接件连接;地埋式双向自动门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 路与伺服电机双向电气连接。
上述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中,所述的门扇可以减速器上的输出轴 与门轴的连线为支点转动,在门扇位于0。点关闭位置时,门扇上方 的门框或墙内设有电磁插销锁。
前述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由单 片机构成的中央处理器,驱动电路输出端与伺服电机连接,驱动电路 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连接;中央处理器的接收信号包括来 自调节电路中控制面板的指令信号,来自遥控电路及接口的指令信 号、来自内外感应器及消防安全接口的感应信号、来自电机位置传感 器及接口的位置信号和来自伺服电机的电机工作状态信号。
前述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门锁电路,门 锁电路与电机中的电磁止动块和设在门扇上方的门框或墙内的电磁 插销锁连接。
前述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中,所述的控制电路由5V电源和12V 电源分别为不同的电路模块供电,控制电路中还设有备用电源及充放 电控制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的是旋转自动门,伸縮自 动门,虽然也有些地方使用了类似传统门的以门轴为支点旋转的自动 门,但还都是单向开门,目前还未有类似传统门的开关形式的双向自 动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可90°双向开门,自 动定位,O位可调,开、关门的力矩和速度也可调,开、关门时采用 二级变速,开关门时无噪音,转动平稳,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地埋式双 向自动门还可以实现正常使用和特殊使用的转换,可通过控制电路实 现电机和门扇的双重自锁,关闭后的门可承受不大于150Kg的力,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调节电路人工设置运行参数,并连接有消防安全 接口,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电机自动保护电路, 可以有效的防止卡死和过载运行。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备 有备用电池,停电后仍可自动运行较长时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地埋式双向开门机的示意图4是图3的俯视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框图6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中调节电路的控制面板布置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l-门扇,2-连接件,3-门轴,4-地埋式双向开 门机,5-伺服电机,6-减速器,7-输出轴,8-控制电路,9-电磁插销 锁,A-复位按钮,B-单双开与左右开调节开关,C-开门快开调节旋 钮,D-关门快关调节旋钮,E-左开门中点调节旋钮,F-右开门中点调节 旋钮,G-慢速调节旋钮,H-等待调节旋钮,I-力矩调节旋钮,J-电源指 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双向自动门作进一 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双向自 动门包括门扇1,在门扇1上部和下部安装有连接件2,门扇1上部 的连接件2上安装门轴3,门轴3插在门扇上方的墙内或门框内;在 门扇1下方的地下安装地埋式双向开门机4,地埋式双向开门机4如 图3和图4所示,它的构成包括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经减速器6 将伺服电机5的旋转力矩传递至减速器6的输出轴7上,减速器6 采用涡轮、涡杆和斜齿轮三级减速传动,保证运转时超静音平稳运行;通过减速后,也可以将伺服电机5的小力矩,转换成门扇1上的较大 力矩。减速器6的输出轴7与门扇1下部的连接件2连接,门扇1 可以输出轴7为支点转动;伺服电机5与控制电路8连接,控制电路 8通过改变伺服电机5的正、反转实现双向自动门的双向开启或关闭; 控制电路8通过控制伺服电机5的转速改变双向自动门的开、关门速 度;控制电路8通过检测伺服电机5的旋转角度现实双向自动门的0 位(门完全关闭状态)、左开90°和右开9(T关键点的定位,关键点 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伺服电机采用二级调速电机,双向自动门在接近或离开O位、左 开90°和右开90°三个关键点时伺服电机低速运行,远离关键点后 伺服电机为快速运行。如开门时,先低速状态慢开15° ,再快速 状态快开到65。,然后再低速状态慢开至90。;关门时,先低速状 态慢关25° ,再快速状态快关到75° ,然后再低速状态慢关至0°
(门完全关闭状态);在上述的O位、15° 、 25° 、 65° 、 75°位置 及左开9(T和右开90°关键点设有检测装置,以便准确定位。
在控制电路与伺服电机之间有双向电气连接, 一路是为伺服电机 提供电源,另一路接收电机工作状态的反馈信号;本实用新型的电气 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电机工作状态的反馈信号送给控制电路中的中 央处理器,经中央处理器分析处理后反过来又对伺服电机的工作状态 进行调节。伺服电机的反馈信号包括用与检测伺服电机是否过载的电 压和电流信号,因为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反映的是电机的功率,所以可 以判断电机是否过载。伺服电机的反馈信号包括用于检测伺服电机转 速的脉冲信号,通过单位时间的脉冲个数,可以计算出电机的转速, 单位时间内脉冲个数越多,表示电机转速越高,反之,单位时间内脉 冲个数越少,表示电机转速越低;伺服电机的反馈信号包括用于检测 伺服电机旋转角度的电机位置传感器及接口信号;用于检测伺服电机 旋转方向的转向信号,用于判断门锁打开或关闭状态的门锁信号。门锁信号分别控制设在门扇上方的电磁插销锁和设在伺服电机内的电 磁止动块锁,电磁插销锁是将由电磁铁控制的插销插在自动门上方的
连接件上,现实锁门功能的;电磁止动块锁是自动门关闭或停止后, 通过电磁止动块将电机或减速器的齿轮锁定,使其不能转动,完成上 锁功能。
控制电路中的调节电路中设有可以人机互动的控制面板,控制面 板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控制面板上设有复位按钮A、单双开与左右 开调节开关B、开门快开调节旋钮C、关门快关调节旋钮D、左开中 点调节旋钮E、右开中点调节旋钮F、慢速调节旋钮G、等待调节旋 钮H、力矩调节旋钮I、电源指示灯J。
复位按钮A无论在任何情况按下,程序即重新回到上电自检查; 单双开与左右开调节开关B左边置于上方时为双开门状态,置于下方 时为单开门状态;单双开与左右开调节开关B右边置于上方时为左开 门状态,置于下方时为右开门状态;开门快开调节旋钮C用于调节自 动门快速打开时的速度;关门快关调节旋钮D用于调节自动门快速关 闭时的速度;左开中点调节旋钮E用于门向左打开后,对中点位置进 行微调;右开中点调节旋钮F门向右打开后,对中点位置进行微调; 慢速调节旋钮G门开启或关闭时,对慢速路径的速度进行调节;等待 调节旋钮H当门开启到90度位置停止后,需要等待多少时间再关闭 的时间进行调节;力矩调节旋钮I对于不同重量的门,所需要的力量 将不同,对力量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重量的门,但是由于电流与电压 进行了互相牵制,所以如加大力量,需适当加大控制速度的旋转按钮。 电源指示灯J作为工作电源指示。
遥控电路及接口用于正常状态和特殊状态的转换,如有时需要将 门常开,不让门自动的开启或关闭,或将门关闭并上锁,不让门自动 打开,这时就通过遥控电路完成此功能。当有人进出时,通过安装在 门上方的内外感应器感应人来自哪个方向,自动门会自动门应该朝哪个方向开;当人离开后,内外感应器感应不到有人的信号,等待一段 时间后,自动将门关闭。当接收到锁门信号后,门将自动关闭。当门 关闭之后延时0. 5秒加上电插锁。在取消"锁"这个状态并开门的时 候,先开锁之后等待0.5秒在启动开门。当发生火灾时,与消防安全 接口连接的传感器会感应到火灾信号,这时自动门无论在什么状态下 都将寻找最短的距离将门进行开启,当门开启到90度后,将不在关 闭。当自动门被卡死或超载时,自动保护电路切断伺服电机的电源故 障排除后,进行重新启动时,不需要断电。可直接按复位口进行重启 动。
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它包括门扇,门扇上部和下部均安装有连接 件,门扇上部的连接件上设有门轴;门扇下方的地下安装有地埋式双 向开门机,地埋式双向开门机中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减速器 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门扇下部的连接件连接;它还包括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与伺服电机双向电气连接。门扇1以减速器6上的输出轴7 与门轴3的连线为支点转动,在O位、左开90°和右开90°三个点 设有限位装置;门扇l在0位点的上方设有电磁插销锁9。控制电路 设有5V电源和12V电源分别为不同的电路模块供电,控制电路中还 设有备用电源及充放电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由单片机构成的中央 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接收信号包括来自调节电路中控制面板的指令 信号,来自遥控电路及接口的指令信号、来自内外感应器及消防安全 接口的感应信号、来自电机位置传感器及接口的位置信号和来自伺服 电机的电机工作状态信号;中央处理器发生的控制信号包括对伺服电 机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电机工作状态信号和门锁控制信号。控制电 路中包括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经 电机位置传感器及接口与信号识别处理电路连接,伺服电机经电机工 作状态接口与信号识别处理电路连接,电机工作状态接口经电机自动 保护电路与信号识别处理电路连接,信号识别处理电路与电机驱动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启动过程是通过调节电路上的控制面板来进行的,控制面板上设 有复位按钮,转换开关和各参数的调节旋钮,各参数的调节旋钮是出 厂时已经按常规设定好的,如果不需要改变可以不用设置。起动前可 先将转换开关和运行参数设定好,然后按复位按钮。
按下复位按钮后,电路进入自检状态,在整个自检状态,自动门 是处于慢速运转的,双开自检是这样的按下复位按钮,自动门开始 慢事右开,当检测到到达右开90°位置时,停止右开,如果此时有 人进出,则进行等待,如果没有人进出,自动门开始慢速左关,经过 0位后继续向左慢速左开,当检测到到达左开90°位置时,停止左开, 如果此时有人进出,则进行等待,如果没有人进出,自动门开始慢速 右关,当寻找到为位后,自检结束。自动门在经过一次自检过程之后, 得到了所有路程位置的数据,并保存在中央处理器中,以后即进入正 常开门阶段。
正常开门时自动门上的内外感应器首先判断人是来自哪个方 向,并确定门现在是打开的,还是关上的,如果人是从左边来,门还 没有开,控制电路就会调用右开程序,将门向右打开,如果门已经是 开的(无论哪个方向开),都保持开的状态,不关门,等人走过再关 门。门在开或关的过程总是保持慢-快-慢的运行状态,开门时,门在
开始的0-15°的范围为慢开,在15-75°时为快开,在75-90°为慢 开,这样在刚开始开或快到位时都有一个缓冲,防止地埋式双向自动 门在开门或关门的启动瞬间或停止瞬间产生振动。
9
权利要求1、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它包括门扇(1),其特征在于门扇(1)上部和下部均安装有连接件(2),门扇(1)上部的连接件(2)上设有门轴(3)和锁孔;门扇(1)下方的地下安装有地埋式双向开门机(4),地埋式双向开门机(4)的构成包括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与减速器(6)连接,减速器(6)的输出轴(7)与门扇(1)下部的连接件(2)连接;地埋式双向自动门还包括控制电路(8),控制电路(8)与伺服电机(5)双向电气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门扇(1)可以减速器(6)上的输出轴(7)与门轴(3)的连线 为支点转动,在门扇(1)位于0°点关闭位置时,门扇(1)上方的 门框或墙内设有电磁插销锁(9)。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电路(8)包括驱动电路和由单片机构成的中央处理器,驱动 电路输出端与伺服电机连接,驱动电路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信 号连接;中央处理器的接收信号包括来自调节电路中控制面板的指令 信号,来自遥控电路及接口的指令信号、来自内外感应器及消防安全 接口的感应信号、来自电机位置传感器及接口的位置信号和来自伺服 电机的电机工作状态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电路(8)还包括门锁电路,门锁电路与电机中的电磁止动块 和设在门扇(1)上方的门框或墙内的电磁插销锁(9)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控制电路(8)由5V电源和12V电源分别为不同的电路模块供电, 控制电路中还设有备用电源及充放电控制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它包括门扇(1),其特征在于门扇上部和下部均安装有连接件(2),门扇上部的连接件上设有门轴(3)和锁孔;门扇下方的地下安装有地埋式双向开门机(4),地埋式双向开门机中安装有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与减速器(6)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7)与门扇下部的连接件连接;地埋式双向自动门还包括控制电路(8),控制电路与伺服电机双向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双向自动门,可双向开门自动定位,开、关门的力矩和速度可调,转动平稳,无噪音,可实现正常使用和特殊使用的转换,可通过控制电路实现电机和门扇的双重自锁,设有电机自动保护电路,可以有效的防止卡死和过载运行。
文档编号E05F15/20GK201262011SQ20082012172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4日
发明者杨兴发 申请人:杨兴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