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43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组合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书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组合书架。
背景技术
图书馆或书库或其他处所中的书架,由多个单独的书架紧密相邻、成排摆 放,而且这些书架的承重架顶部和两个侧面都用板材覆盖,因此出现的普遍问 题是采光不足,光线被严重遮挡,既直接照射或漫反射到书架上的光线严重不 足;还有,图书馆等场所使用的现有技术的书架,生产时用料较多、不仅造成 浪费,而且产品的重量大,对建筑楼板负荷的安全性不利。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书架采光不足和生产时用料较多的 问题,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1. 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包括一个主书架和一个以上的分书架;主书架位 于最左面,各分书架依序向右渐次排列;
所述的主书架,包括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矩形的下框、 搁板;所述的一个以上的分书架,其每一个分书架均包括右侧承重架、矩形的 上框、矩形的下框、搁板;
所述的分书架,其上框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上框右侧固定连接,其下框左侧 与相邻书架的下框右侧固定连接;
所述的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其每一承重架均包括三根承重柱,该三 根承重柱依其前后所在位置为前部承重柱、中部承重柱和后部承重柱;
所述的中部承重柱为直形且垂直;所述的前部承重柱和后部承重柱,它们 为弯曲的弧形,并且该两柱的弯曲弧形具有相互对称的性质;前部承重柱,其 弧形形状为上端和下端在前、中间在后,前部承重柱的中间部位与中部承重柱 固定连接;后部承重柱,其弧形形状为上端和下端在后、中间在前,后部承重
6柱的中间部位与中部承重柱固定连接;
a. 所述的主书架,具有如下进一步的连接关系左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
柱,其顶端与上框的左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的左侧居中部位固
定连接;左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其顶端与上框的左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 端与下框的左侧前部固定连接;左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其顶端与上框的左 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的左侧后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 柱,其顶端与上框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的右侧居中部位固 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其顶端与上框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 端与下框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其顶端与上框的右 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搁板的左右部位分别与 左侧承重架中的中部承重柱、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连接;
b. 所述的分书架,具有如下进一步的连接关系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 柱,其顶端与上框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的右侧居中部位固 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其顶端与上框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 端与下框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其顶端与上框的右 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搁板的右部与本分书架 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连接;搁板的左部与特定中部承重柱连接,所述的特 定中部承重柱是指本分书架左侧与主书架相邻的、特定中部承重柱为主书架 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本分书架左侧与其它分书架相邻的、特定中部承重 柱是指该其它分书架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
2.所述的主书架和分书架,其每一个书架均包括四个以上的搁板和四对 以上的挂片;在每一个书架中,搁板的数量为双数、并且搁板的个数和挂片的 对数两者保持一致;
每一对挂片包括左挂片和右挂片;所述的左挂片、右挂片,该两者之间的 形状结构呈对称性质;
每一挂片的主体形状呈特殊的矩形,所述的特殊是指挂片的前侧上部为圆 弧型;挂片的下部设有两个突起的、用于连接搁板的插钩,挂片的最下端设有 用于承担搁板的折边,折边的折起方向和插钩的突起方向一致;在挂片的后侧 设有一上一下的两个挂钩;
所述的前部承重柱、中部承重柱和后部承重柱,它们均为截面是矩形的方 管;所述的中部承重柱,其管壁的前侧和后侧各成排开设安装孔,安装孔从上 到下排列成直线,上下相邻的安装孔间距相等,并且该间距与所述挂片中的一上一下两个挂钩的距离相等;
所述的搁板,其折巻成长条板块结构,其具体为搁板承重面朝上,搁板 承重面的前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形成第一面,在第一面的下边缘处向 后折弯90°角度形成第一加强条;搁板承重面的后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 而形成第二面,在第二面的下边缘处向前折弯90°角度形成第二加强条;在
搁板承重面的左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形成左侧面,在该左侧面的下部
前角落和后角落各有一个缺口,缺口的位置与所述挂片的插钩位置相对应;在
搁板承重面的右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形成右侧面,在该右侧面的下部
前角落和后角落各有一个缺口,缺口的位置与所述挂片的插钩位置相对应。
3. 所述的插钩,其下部与挂片连为一体,其身部和头部、它们与挂片分 离;插钩的上端头部为半圆形;
所述的中部承重柱,其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前部承重柱及后部承重柱 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4. 所述的中部承重柱由左右紧挨的两根截面是矩形的方管固定连接而成, 每一根方管均开设一排安装孔,各安装孔从上到下排列成直线,相邻的上下安 装孔的间距相等、并与所述的挂片中的一上一下两个挂钩的距离相等。
5. 所述的主书架和分书架,每一个书架均包括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为 折弯结构,各相邻的折弯面成90°角度的夹角,其具体为隔离板的板身垂 直,板身的下部边缘向前折弯、形成条形的第一水平面,第一水平面的前端边 缘向下折弯、形成条形垂直面,条形垂直面的下部边缘向前折弯、形成条形的 用于承担搁板的第二水平面;所述的板身,其左上角设有向左突起的左挂钩、 其右上角设有向右突起的右挂钩;
所述的中部承重柱,其侧面从上到下开设两排用于安插左挂钩、右挂钩的 插孔。
6. 所述的主书架和分书架,每一个书架均包括设置在书架顶部的透光板、 限制透光板前后左右移动的限位部件;
所述的矩形上框包括前后左右四条边框,其前边框、后边框是具有两个直 角边的三角铁,其左边框、右边框是横截面为矩形的方管,前后左右四条边框 围成矩形、并在各相邻处焊接连接;所述的前边框的三角铁,具有两个直角边, 一个直角边设置在上、另一个直角边设置在前;所述的后边框的三角铁,具有 两个直角边, 一个直角边设置在上、另一个直角边设置在后;
所述的限位部件,包括四根限位条;所述的限位条,其横截面为L形;四根限位条围成矩形的围框、并与矩形上框的朝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透光板 位于口字形围框内;
或者,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八个螺钉,其设置在矩形上框的前后左右四 条边框的朝上面,即每一条边框上设置两个螺钉、且螺钉高出上的朝上面,八 个螺钉形成围框、透光板位于围框内。
7.所述的主书架位于最左面,各分书架依序向右渐次排列;所述的每一 个分书架,其上框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上框右侧用螺栓固定连接,其下框左侧与 相邻书架的下框右侧用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用螺栓固定连接是指相邻的上框、相邻的下框,在它们相邻的侧 部位置开设安装圆孔、孔内安装螺栓,通过螺栓,相邻的上框之间固定连接、 相邻的下框之间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料省、重量轻,结构稳固、牢靠;采光的效果大 为提高,特别是在书架顶部设置透光板效果更明显;造型美观。此外,本新型 组合书架作为一种新颖的样式,丰富了书架的品种、类型。


图1是主书架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4是图1在A-A处的剖视图5是主书架的示意图之二,本图中仅画了一套的搁板、左挂片、右挂片 和隔离板;
图6是图5的左视图7是左挂片的示意图8是图7的左视图9是图7的右视图10是图5在B-B处的剖视图,图中的中部承重柱宽度大于前部承重柱 和后部承重柱,并且中部承重柱的位置不居中;
图11是图10的变化图,图中的中部承重柱宽度大于前部承重柱和后部承 重柱,但中部承重柱的位置居中;
图12是图10的变化图,图中的中部承重柱宽度大于前部承重柱和后部承重柱,但中部承重柱的位置居中、并且中部承重柱由两根矩形管并排固定连接 而成;
图13是左挂片的示意图; 图14是图7的左视图; 图15是图7的右视图; 图16是搁板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的左视图; 图18是图16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6的仰视图20是图16在C-C处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8在D-D处的剖视图22是搁板的缺口插入挂片插钩的示意图; 图23是一对背靠背的搁板主视图24是图23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3的左视图26是图5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放大比例5: 1;
图27是图26的A向视图28是分书架主视图29是图28的俯视图; 图30是图28的左视图; 图31是图28的D-D处的剖视图32是图1的顶部设有透光板和限位部件的俯视图33是本发明的示意图之一,图中的右侧部分是某一分书架、左侧部分 是相邻的书架,图中的两个书架处于分离状态; 图34是本发明的示意图之二; 图35是本发明的示意图之三。 图中的标号说明。
l.搁板;1-b.搁板;1-l.搁板承重面;l-2.第一面;1-3.第一加强条;1-5. 第二加强条;1-6.左侧面;2.上框;2-b.上框;2_1.前边框;2-2.后边框;2_3. 左边框;2-4.右边框;3.下框;3-b.下框;4.前部承重柱;4a.前部承重柱; 4-l.前部承重柱;5.中部承重柱;5a.中部承重柱;5-1.中部承重柱;5-10.
插孔;6.后部承重柱;6a.后部承重柱;6-1.后部承重柱;7.挂片;7-l.左挂
10片;7-2.右挂片;7-J.加强筋;7-J-l.加强筋;8.插钩;8-1.插钩;9.折边; 9-1.折边;IO.挂钩;10-l挂钩;ll.安装孔;lla.安装孔;12.隔离板;12-1. 板身;12-2.第一水平面;12-3.垂直面;12-4.第二水平面;12-5.左挂钩;12-6. 右挂钩;13.透光板;15.螺钉;16.主书架;17.分书架;17-1.分书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书架采光不足和生产时用料较多的问题,提 出了新的书架形状和结构,其技术手段包括有书架顶部和两个侧面都不用板 材覆盖,顶部使用透光板13,各分书架17中省却了左侧承重架。因而采光的 效果大为提高、大大减少了生产用料,并且重量轻,结构稳固、牢靠,造型美观。
下面先对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进行描述、解释和说明。
结合图l、图2、图3、图4,图28、图29、图30、图31、图33、图34、 图35 (共11幅图),进行说明。图1是主书架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 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1在A-A处的剖视图;图28是分书架主 视图;图29是图28的俯视图;图30是图28的左视图;图31是图28的D-D 处的剖视图;图33是本发明的示意图之一,图中的右侧部分是某一分书架、 左侧部分是相邻的书架,图中的两个书架处于分离状态;图34是本发明的示 意图之二;图35是本发明的示意图之三。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包括一个主书架16和一个以上的分书架17; 主书架16位于最左面,各分书架17依序向右渐次排列;所述的主书架16, 包括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2、矩形的下框3、搁板1;所述 的一个以上的分书架17,其每一个分书架17均包括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 2-b、矩形的下框3-b、搁板1-b;所述的分书架17,其上框2-b左侧与相邻 书架的上框2右侧固定连接,其下框3-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下框3右侧固定连 接。
所述的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其每一承重架均包括三根承重柱,该三 根承重柱依其前后所在位置为前部承重柱4、中部承重柱5和后部承重柱6;
所述的中部承重柱5为直形且垂直;所述的前部承重柱4和后部承重柱6, 它们为弯曲的弧形,并且该两柱的弯曲弧形具有相互对称的性质;前部承重柱 4,其弧形形状为上端和下端在前、中间在后,前部承重柱4的中间部位与中部承重柱5固定连接;后部承重柱6,其弧形形状为上端和下端在后、中间在 前,后部承重柱6的中间部位与中部承重柱5固定连接;
a. 所述的主书架16,具有如下进一步的连接关系左侧承重架的中部承 重柱5,其顶端与上框2的左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左侧居 中部位固定连接;左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4,其顶端与上框2的左侧前部固 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左侧前部固定连接;左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6, 其顶端与上框2的左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左侧后部固定连接; 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a,其顶端与上框2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 底端与下框3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4a,其顶 端与上框2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右侧 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6a,其顶端与上框2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 框3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搁板1的左右部位分别与左侧承重架中的中部承重 柱5、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a连接;
b. 所述的分书架17,具有如下进一步的连接关系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
重柱5-1,其顶端与上框2-b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b的 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4-l,其顶端与上框2-b的 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b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后 部承重柱6-1,其顶端与上框2b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b的右 侧后部固定连接;搁板1-1的右部与本分书架17-1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 5-1连接;搁板l-l的左部与特定中部承重柱连接,所述的特定中部承重柱是 指本分书架左侧与主书架16相邻的、特定中部承重柱为主书架16右侧承重 架的中部承重柱5a,本分书架左侧与其它分书架相邻的、特定中部承重柱是 指该其它分书架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
上述的搁板l连接,其连接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 设计成承重框架上有支架、将搁板1用手摆放到支架上;再比如,可以设计成 将搁板1和承重框架上固定连接,所谓的固定连接包括用螺钉固定连接、也包 括焊接连接,还包括用其他方法进行的固定连接。在上述连接中,还可以视情 况决定是否需要添加用于连接的支架、连接机构。
以上描述的连接情况,可以结合上面指出的11幅图进行理解。 本总体技术方案具有很多优点如用料省,结构稳固、牢靠,造型美观。 此外,本书架作为一种新颖的样式,丰富了书架的品种、类型。还有,与传统 的书架相比,本书架内存放的书籍还显得明亮、清晰,因为传统书架的两侧都是用板材遮盖、挡住了光线,而本书架的两侧除了少量的光线被承重柱(指前
部承重柱4、中部承重柱5和后部承重柱6)遮挡外,绝大部分的光线都未被 遮挡,所以光线充沛、明亮;如果采用增加光线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即在书 架顶部设置透光板,则效果更明显;更为重要的是各分书架17中省却了左侧 承重架,即每一个分书架17与在它左侧的书架(该左侧的书架可以是主书架 16、也可以是依序向右渐次排列分书架的上一个书架),大大减少了生产用料, 并且重量轻,结构稳固、牢靠。
关于在书架顶部设置透光板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下面还有详细介绍。 以上,对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解释和说明。下面,对本发 明的各进一歩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解释和说明。 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3、图14、图15进行理解。 其中,图7和图13中的虚线为加强筋,加强筋可以另行用簿片材料制作后再 焊接上去,也可以直接在挂片上用模具冲制成一面凹入、一面凸出的形状制成。
所述的主书架16和分书架17,其每一个书架均包括四个以上的搁板1和 四对以上的挂片7;在每一个书架中,搁板1的数量为双数、并且搁板1的个 数和挂片7的对数两者保持一致;
举例说明如图6所示,主书架16上共设置12对挂片7和12个搁板1, 即书架的前后是对称的,在书架的前部设置6对挂片7和6个搁板1,同样的, 在书架的后部也设置6对挂片7和6个搁板1。搁板1数量为双数,可以保持 良好的平衡状态。
每一对挂片包括左挂片7-1和右挂片7-2;所述的左挂片7-l、右挂片7-2, 该两者之间的形状结构呈对称性质。每一挂片7的主体形状呈特殊的矩形,所 述的特殊是指挂片7的前侧上部为圆弧型;挂片7的下部设有两个突起的、用 于连接搁板的插钩8,挂片7的最下端设有用于承担搁板的折边9,折边9的 折起方向和插钩8的突起方向一致;在挂片7的后侧设有一上一下的两个挂钩 10。对于左右挂片的上述描述可以结合图7、图8、图9和图13、图14、图 15进行理解。
所述的前部承重柱4、中部承重柱5和后部承重柱6,它们均为截面是矩 形的方管;所述的中部承重柱5,其管壁的前侧和后侧各成排开设安装孔ll, 安装孔11从上到下排列成直线,上下相邻的安装孔11间距相等,并且该间距 与所述挂片7中的一上一下两个挂钩10的距离相等;说明挂片上的挂钩10插入中部承重柱5的安装孔11内、从而使挂片吊挂在中部承重柱5上。
所述的搁板1,其折巻成长条板块结构,其具体为搁板承重面1-1朝上, 搁板承重面1-1的前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形成第一面1-2,在第一面
l-2的下边缘处向后折弯90。角度形成第一加强条1-3;搁板承重面l-l的后 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形成第二面,在第二面的下边缘处向前折弯90° 角度形成第二加强条1-5;在搁板承重面1-1的左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 形成左侧面l-6,在该左侧面的下部前角落和后角落各有一个缺口,缺口的位 置与所述挂片7的插钩8位置相对应;在搁板承重面1-1的右边缘处向下折弯 90°角度而形成右侧面1-7,在该右侧面的下部前角落和后角落各有一个缺 口,缺口的位置与所述挂片7的插钩8位置相对应。对于搁板1的以上描述可 以结合图16至图21进行理解。
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插钩8,其下部与挂片7连为一体,其身部和头部、它们与挂片7 分离;插钩8的上端头部为半圆形;所述的中部承重柱5,其在左右方向上的 宽度大于前部承重柱4及后部承重柱6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以上描述,可以结合图IO、 11、 12进行理解。图10是图5在B-B处的剖 视图,图中的中部承重柱宽度大于前部承重柱和后部承重柱,并且中部承重柱 的位置不居中;图11是图10的变化图,图中的中部承重柱宽度大于前部承重 柱和后部承重柱,但中部承重柱的位置居中;图12是图10的变化图,图中的 中部承重柱宽度大于前部承重柱和后部承重柱,但中部承重柱的位置居中、并 且中部承重柱由两根矩形管并排固定连接而成。
另外,图10的中部承重柱的剖面处画有两个安装孔;图11和图12的中 部承重柱的剖面处画四个安装孔。
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中部承重柱5由左右紧挨的两根截面是矩形的方管固定连 接而成,每一根方管均开设一排安装孔11,各安装孔11从上到下排列成直线, 相邻的上下安装孔11的间距相等、并与所述的挂片7中的一上一下两个挂钩 10的距离相等。
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主书架16和分书架17,每一个书架均包^t隔离板12;所述的隔离 板12为折弯结构,各相邻的折弯面成90。角度的夹角,其具体为隔离板12 的板身12-1垂直,板身12-1的下部边缘向前折弯、形成条形的第一水平面
1412-2,第一水平面12-2的前端边缘向下折弯、形成条形垂直面12-3,条形垂 直面12-3的下部边缘向前折弯、形成条形的用于承担搁板的第二水平面12-4; 所述的板身12-1,其左上角设有向左突起的左挂钩12-5、其右上角设有向右 突起的右挂钩12-6;
所述的中部承重柱5,其侧面从上到下开设两排用于安插左挂钩12-5、右 挂钩12-6的插孔5-10。
以上描述可以结合图23、图24和图25进行理解。在该三图中,两个搁 板是背靠背放在一起的。
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主书架16位于最左面,各分书架17依序向右渐次排列;所述的每 一个分书架17,其上框2-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上框2右侧用螺栓固定连接, 其下框3-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下框3右侧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用螺栓固定 连接是指相邻的上框2、相邻的下框3,在它们相邻的侧部位置开设安装圆 孔、孔内安装螺栓,通过螺栓,相邻的上框2之间固定连接、相邻的下框3 之间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新型组合书架中,各书架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可以使 书架更结构稳固、牢靠。使用螺栓,安装和拆卸方便。
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主书架16和分书架17,每一个书架均包括设置在书架顶部的透光 板13、限制透光板13前后左右移动的限位部件;
所述的矩形上框2包括前后左右四条边框,其前边框2-l、后边框2-2是 具有两个直角边的三角铁,其左边框2-3、右边框2-4是横截面为矩形的方管, 前后左右四条边框围成矩形、并在各相邻处焊接连接;所述的前边框2-l的三 角铁,具有两个直角边, 一个直角边设置在上、另一个直角边设置在前;所述 的后边框2-2的三角铁,具有两个直角边, 一个直角边设置在上、另一个直角 边设置在后;
所述的限位部件,包括四根限位条14;所述的限位条14,其横截面为L 形;四根限位条14围成矩形的围框、并与矩形上框2的朝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透光板13位于口字形围框内。
以上描述可以结合图32进行理解。
或者,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八个螺钉15,其设置在矩形上框2的前后 左右四条边框的朝上面,即每一条边框上设置两个螺钉15、且螺钉15高出上框2的朝上面,八个螺钉15形成围框、透光板13位于围框内。
限位结构的作用是防止透光板13向左、或向右、或向前、或向后进行移 动,可以不限制透光板13的上下移动,因为在重力作用下,透光板13不会向 上移动、其向下移动也被四条边框挡住。
透光板13的材质,推荐使用有机玻璃板,此外,也可以使用玻璃、或其 他有一定强度并且透光的塑料板;还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透光材料板。
在书架顶部设置透光板13,是本发明对现有技术提出改进和发展的重大 贡献。虽然,书架和玻璃出现的历史都已经超过数百年,人们都知道玻璃既可 挡灰、又可透光,另外很多使用者和生产者也感觉书架内的光线太暗,但从来 没有人将玻璃等透光板13设置在书架顶部,在挡灰的同时、可以透光。因此, 本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看似简单,但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未能 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中的主书架16,可以参见图5、图6和图26、图27进行理解。图 6是图5的左视图。图26是图5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放大比例5: 1;图27 是图26的A向视图。
本实施例中的主书架16,前后对称、左右对称。
主书架16上共设置12对挂片7和12个搁板1:在主书架的前部设置6 对挂片7和6个搁板1,在主书架的后部也设置6对挂片7和6个搁板1。搁 板l数量为双数,可以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即在本实施例的书架中,共有六 层,每一层中有2对挂片7和2个搁板1
图5中仅画了一个搁板、 一个左挂片、 一个右挂片和一个隔离板,其他的 搁板、左挂片、右挂片和隔离板均省略未画出。
本实施例中的承重框架,包括位于左面的左侧承重架、位于右面的右侧承 重架,其每一承重架均包括三根承重柱,该三根承重柱依其前后所在位置为前 部承重柱4、中部承重柱5和后部承重柱6。该三根承重柱它们均为截面是矩 形的方管。
左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其管壁的右侧面从上到下开设一排插孔 5-10;孔内插入隔离板12上的左挂钩12-5;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其 管壁的左侧面也从上到下开设一排插孔5-10,孔内插入隔离板12上的右挂钩 12-6;如此,就把隔离板12安装到书架上了。
16上述两根中部承重柱5的管壁前侧和后侧各成排开设安装孔11;左挂片 7-1的一上一下两个挂钩10插入左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上的安装孔11内;
右挂片7-2的一上一下两个挂钩10插入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上的安装 孔lla内。
搁板1左侧及右侧的下部前角落和后角落各有一个缺口,缺口的位置与挂 片7的插钩8位置相对应,从而实现在缺口处将搁板1左侧面1-6和右侧面 l-7插入左右挂片的插钩8内,如图22所示。
此外,搁板l左右两端的下部与左右挂片的折边处相抵,即左右挂片的折 边处承担起搁板1;同时,搁板1后面与隔离板12的第二水平面12-4相抵, 即隔离板12的第二水平面12-4也承担起搁板1。
前面讲到搁板1的左右两端由左右挂片的折边处承担、搁板1的后面由 隔离板12的第二水平面12-4承担;为此,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当左右挂片和 隔离板12安装到书架上去后、搁板1尚未安装上去之前,此时不仅要做到左 挂片的折边和右挂片的折边处于一个水平平面上,还应当使隔离板12的第二 水平面12-4处于该水平平面上、或者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平面上。如此,当 搁板l安装到书架上后,搁板l承载了书籍的重力,搁板l向下传递的重力, 再由左挂片的折边、右挂片的折边和隔离板12第二水平面分解和承载。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新型组合书架包括一个主书架16和两个分书架。主书架 16的情况已经在上面的实施例一中作了详细的说明和介绍,很多相同的技术 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继续使用。
对于本实施例的新型组合书架,现结合图28、图29、图30、图31和图 33、图34、图35进行说明。图28是分书架主视图;图29是图28的俯视图; 图30是图28的左视图;图31是图28的D-D处的剖视图。
图33是新型组合书架的示意图之一,本图表达了的第一层意思是图中 的右侧部分是第二分书架、左侧部分是相邻的第一分书架,图中的两个书架处 于分离状态;本图表达的第二层意思是图中的右侧部分是第一分书架、左侧 部分是相邻的主书架,图中的两个书架处于分离状态。
图34是新型组合书架的示意图之二,本图将图33中左右分离的两个书架 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图34中画有搁板、左挂片、右挂片和隔离板(每个书 架中只画了一套的搁板、左挂片、右挂片和隔离板)。图35是新型组合书架的示意图之三,图中左侧为主书架、中间为第一分 书架、右侧为第二分书架。图35中画有搁板、左挂片、右挂片和隔离板(每 个书架中只画了一套的搁板、左挂片、右挂片和隔离板)。
对于图35,有如下的说明。第一分书架17的上框2-b左侧与主书架的上 框2右侧,均开设安装圆孔,再用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分书架17的下框3-b 左侧与主书架的下框3右侧,均开设安装圆孔,再用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分书 架17-1的上框左侧与第一分书架的上框右侧,均开设安装圆孔,再用螺栓固 定连接;第二分书架17-1的下框左侧与第一书架的下框3右侧,均开设安装 圆孔,再用螺栓固定连接。
情况分析从图33中可以看出,右侧的分书架,无论它是作为第一分书 架、还是作为第二个分书架,都是没有左侧承重架的;也可以换句话讲,第一 分书架的左侧承重架和主书架的右侧承重架、二者合并为一个承重架,第二分 书架的左侧承重架和第一分书架的右侧承重架、二者合并为一个承重架;因此, 本新型组合书架可以节省大量的材料、并大大减轻了重量。
就图35而言,主书架中的搁板、左挂片、右挂片和隔离板的设置安装情 况,实施例一中已经作了详尽的说明,因此不再赘述。下面介绍在分书架中, 搁板、左挂片、右挂片和隔离板的设置安装情况。
以下介绍第一分书架的安装情况。在第一分书架中,隔离板的左挂钩插入 主书架的插孔内,该插孔在主书架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上;隔离板12 上的右挂钩1插入第一分书架的插孔内,该插孔在第一分书架的右侧承重架的 中部承重柱5上。第一分书架中的左挂片,其一上一下两个挂钩插入主书架右 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上的安装孔内;第一分书架中的右挂片,其一上一下两 个挂钩插入第一分书架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上的安装孔内。搁板左侧及右 侧的下部前角落和后角落均各有一个缺口,缺口的位置与挂片的插钩位置相对 应,从而实现在缺口处将搁板左侧面和右侧面插入左挂片和右挂片的插钩内; 也就是讲搁板的左右两端由左挂片、右挂片的折边处承担、搁板的后面由隔 离板的第二水平面承担。
以下介绍第二分书架的安装情况。在第二分书架中,隔离板的左挂钩插入 第一分书架的插孔内,该插孔在第一分书架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上;隔离 板上的右挂钩插入第二分书架的插孔内,该插孔在入第二分书架的右侧承重架 的中部承重柱上。第二分书架中的左挂片,其一上一下两个挂钩插入第一分书 架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上的安装孔内;第二分书架中的右挂片,其一上一下两个挂钩插入第二分书架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上的安装孔内。搁板左侧 及右侧的下部前角落和后角落各有一个缺口,缺口的位置与挂片的插钩位置相 对应,从而实现在缺口处将搁板左侧面和右侧面插入左挂片和右挂片的插钩 内;也就是讲搁板的左右两端由左挂片、右挂片的折边处承担、搁板的后面 由隔离板的第二水平面承担。
实施例三
结合图32、图35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组合书架共有三个书架,
从左至右分别是主书架、第一分书架、第二分书架。
每一书架17均包括矩形的上框2-b、设置在书架顶部的透光板13、限制 透光板13前后左右移动的限位部件。
矩形上框2包括前后左右四条边框,其前边框2-l、后边框2-2是具有两 个直角边的三角铁,其左边框2-3、右边框2-4是横截面为矩形的方管,前后 左右四条边框围成矩形、并在各相邻处焊接连接;所述的前边框2-1的三角铁, 具有两个直角边, 一个直角边设置在上、另一个直角边设置在前;所述的后边 框2-2的三角铁,具有两个直角边, 一个直角边设置在上、另一个直角边设置 在后。
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八个螺钉15,其设置在矩形上框2的前后左右四 条边框的朝上面,即每一条边框上设置两个螺钉15、且螺钉15高出上框2的 朝上面,八个螺钉15形成围框、透光板13位于围框内。
限位结构的作用是防止透光板13向左、或向右、或向前、或向后进行移 动,可以不限制透光板13的上下移动,因为在重力作用下,透光板13不会向 上移动、其向下移动也被四条边框挡住;当然,限位结构也可以设计、制造为 限制透光板13的上下移动。透光板13的材质使用有机玻璃板。
当安放本新型组合书架的图书馆等场所,其屋顶或墙壁高处有灯光时,光 线可以透过透光板13进入书架。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包括一个主书架(16)和一个以上的分书架(17);主书架(16)位于最左面,各分书架(17)依序向右渐次排列;所述的主书架(16),包括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2)、矩形的下框(3)、搁板(1);所述的一个以上的分书架(17),其每一个分书架(17)均包括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2-b)、矩形的下框(3-b)、搁板(1-b);所述的分书架(17),其上框(2-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上框(2)右侧固定连接,其下框(3-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下框(3)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其每一承重架均包括三根承重柱,该三根承重柱依其前后所在位置为前部承重柱(4)、中部承重柱(5)和后部承重柱(6);所述的中部承重柱(5)为直形且垂直;所述的前部承重柱(4)和后部承重柱(6),它们为弯曲的弧形,并且该两柱的弯曲弧形具有相互对称的性质;前部承重柱(4),其弧形形状为上端和下端在前、中间在后,前部承重柱(4)的中间部位与中部承重柱(5)固定连接;后部承重柱(6),其弧形形状为上端和下端在后、中间在前,后部承重柱(6)的中间部位与中部承重柱(5)固定连接;a.所述的主书架(16),具有如下进一步的连接关系左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其顶端与上框(2)的左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左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左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4),其顶端与上框(2)的左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左侧前部固定连接;左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6),其顶端与上框(2)的左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左侧后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a),其顶端与上框(2)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4a),其顶端与上框(2)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6a),其顶端与上框(2)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搁板(1)的左右部位分别与左侧承重架中的中部承重柱(5)、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a)连接;b.所述的分书架(17),具有如下进一步的连接关系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1),其顶端与上框(2-b)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b)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4-1),其顶端与上框(2-b)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b)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6-1),其顶端与上框(2b)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b)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搁板(1-1)的右部与本分书架(17-1)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1)连接;搁板(1-1)的左部与特定中部承重柱连接,所述的特定中部承重柱是指本分书架左侧与主书架(16)相邻的、特定中部承重柱为主书架(16)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a),本分书架左侧与其它分书架相邻的、特定中部承重柱是指该其它分书架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书架(16)和分书架(17),其每一个书架均包括四个以上的搁板(l)和四对以上的挂片(7);在每一个书架中,搁板(l)的数量为双数、并且搁板(l)的个数和挂 片(7)的对数两者保持一致;每一对挂片包括左挂片(7-1)和右挂片(7-2);所述的左挂片(7-1)、右挂片(7-2),该两者之间的形状结构呈对称性质;每一挂片(7)的主体形状呈特殊的矩形,所述的特殊是指挂片(7)的前 侧上部为圆弧型;挂片(7)的下部设有两个突起的、用于连接搁板的插钩(8), 挂片(7)的最下端设有用于承担搁板的折边(9),折边(9)的折起方向和插 钩(8)的突起方向一致;在挂片(7)的后侧设有一上一下的两个挂钩(10);所述的前部承重柱(4)、中部承重柱(5)和后部承重柱(6),它们均为 截面是矩形的方管;所述的中部承重柱(5),其管壁的前侧和后侧各成排开设 安装孔(11),安装孔(11)从上到下排列成直线,上下相邻的安装孔(11) 间距相等,并且该间距与所述挂片(7)中的一上一下两个挂钩(10)的距离 相等;所述的搁板(1),其折巻成长条板块结构,其具体为搁板承重面(l-l) 朝上,搁板承重面(1-1)的前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形成第一面(卜2), 在第一面(1-2)的下边缘处向后折弯90。角度形成第一加强条(1-3);搁板 承重面(1-1)的后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形成第二面,在第二面的下边 缘处向前折弯9(T角度形成第二加强条(1-5);在搁板承重面(1-1)的左边 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形成左侧面(1-6),在该左侧面的下部前角落和后 角落各有一个缺口,缺口的位置与所述挂片(7)的插钩(8)位置相对应;在 搁板承重面(1-1)的右边缘处向下折弯90。角度而形成右侧面(1-7),在该 右侧面的下部前角落和后角落各有一个缺口,缺口的位置与所述挂片(7)的插钩(8)位置相对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插钩(8),其下部与挂片(7)连为一体,其身部和头部、它们与挂片(7)分离;插钩(8) 的上端头部为半圆形;所述的中部承重柱(5),其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前部承重柱(4)及 后部承重柱(6)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部承 重柱(5)由左右紧挨的两根截面是矩形的方管固定连接而成,每一根方管均 开设一排安装孔(11),各安装孔(11)从上到下排列成直线,相邻的上下安 装孔(11)的间距相等、并与所述的挂片(7)中的一上一下两个挂钩(10) 的距离相等。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书架 (16)和分书架(17),每一个书架均包括隔离板(12);所述的隔离板(12)为折弯结构,各相邻的折弯面成90°角度的夹角,其具体为隔离板(12) 的板身(12-1)垂直,板身(12-1)的下部边缘向前折弯、形成条形的第一水 平面(12-2),第一水平面(12-2)的前端边缘向下折弯、形成条形垂直面(12-3), 条形垂直面(12-3)的下部边缘向前折弯、形成条形的用于承担搁板的第二水 平面(12-4);所述的板身(12-1),其左上角设有向左突起的左挂钩(12-5)、 其右上角设有向右突起的右挂钩(12-6);所述的中部承重柱(5),其侧面从上到下开设两排用于安插左挂钩(12-5)、 右挂钩(12-6)的插孔(5-1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书架 (16)和分书架(17),每一个书架均包括设置在书架顶部的透光板(13)、限制透光板(13)前后左右移动的限位部件;所述的矩形上框(2)包括前后左右四条边框,其前边框(2-1)、后边框 (2-2)是具有两个直角边的三角铁,其左边框(2-3)、右边框(2-4)是横截 面为矩形的方管,前后左右四条边框围成矩形、并在各相邻处焊接连接;所述 的前边框(2-1)的三角铁,具有两个直角边, 一个直角边设置在上、另一个 直角边设置在前;所述的后边框(2-2)的三角铁,具有两个直角边, 一个直 角边设置在上、另一个直角边设置在后;所述的限位部件,包括四根限位条(14);所述的限位条(14),其横截面 为L形;四根限位条(14)围成矩形的围框、并与矩形上框(2)的朝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透光板(13)位于口字形围框内;或者,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八个螺钉(15),其设置在矩形上框(2)的 前后左右四条边框的朝上面,即每一条边框上设置两个螺钉(15)、且螺钉(15) 高出上框(2)的朝上面,八个螺钉(15)形成围框、透光板(13)位于围框 内。
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书架(16)位于最左面,各分书架(17)依序向右渐次排列;所述的每一个分书架(17),其上框(2-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上框(2)右侧用 螺栓固定连接,其下框(3-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下框(3)右侧用螺栓固定连 接;所述的用螺栓固定连接是指相邻的上框(2)、相邻的下框(3),在它们 相邻的侧部位置开设安装圆孔、孔内安装螺栓,通过螺栓,相邻的上框(2) 之间固定连接、相邻的下框(3)之间固定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书馆设备,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书架。为了解决现有书架采光不足和生产用料多的问题,提出了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主书架(16)位于最左面,各分书架(17)依序向右渐次排列;所述的主书架(16),包括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2)、矩形的下框(3)、搁板(1);每一个分书架(17)均包括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2-b)、矩形的下框(3-b)、搁板(1-b);所述的分书架(17),其上框(2-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上框(2)右侧固定连接,其下框(3-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下框(3)右侧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是用料省、重量轻,结构稳固、牢靠;采光的效果大为提高,特别是在书架顶部设置透光板效果更明显;造型美观。
文档编号A47B63/00GK101642331SQ20091005181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
发明者周政新, 常峥斌 申请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