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91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气沙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及家具制造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充气沙发。
背景技术
沙发已经是人们家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人们会客、聊天、看电视、休闲 时都喜欢坐在舒服柔软的沙发上,沙发在演变过程中渐渐变得时尚、方便,沙发床也早已进 入人们的视野。现有技术中,绝大多数沙发都是皮质、布质的,虽然质感不错,坐上去也很舒 服,可是这种沙发的造价太高,且不方便搬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沙发,只需简单充气就可以长久使用,使用时 间长、方便搬动和运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沙发,其特点是,包含从上至下依次 设置的靠背组件、座位组件和底部组件;上述的靠背组件分别与座位组件和底部组件固定无缝连接;所述的座位组件与底部组件固定无缝连接。上述的充气沙发,其中,靠背组件包含竖直设置的靠背外围和靠背内围及水平设 置的靠背上片;所述的靠背上片的内边外分别与靠背内围的上边沿和靠背外围的上边沿固定无 缝连接。上述的充气沙发,其中,靠背组件还包含由上至下水平设置在靠背外围和靠背内 围之间的靠背上拉带和靠背下拉带;所述的靠背上拉带的内外边分别与靠背内围和靠背外围固定无缝连接;所述的靠背下拉带的内外边分别与靠背内围和靠背外围固定无缝连接。上述的充气沙发,其中,座位组件包含竖直设置的坐前片和水平设置的沙发底上 片;所述的沙发底上片的外边沿与靠背内围的下边沿固定无缝连接;所述的坐前片与靠背上片两侧边、靠背外围两侧边的上部、靠背内围两侧边、沙发 底上片的内边沿固定无缝连接。上述的充气沙发,其中,底部组件包含竖立倾斜设置的底斜拉带和水平设置的沙 发底下片;所述的底斜拉带的内边沿与沙发底下片固定无缝连接;所述的底斜拉带的外边沿与靠背外围两侧边的下部、坐前片的下边沿固定无缝连接。上述的充气沙发,其中,座位组件还包含竖直设置在沙发底上片和沙发底下片之 间的座位拉带;[0019]所述的座位拉带与沙发底上片和沙发底下片固定无缝连接,该座位拉带设置有通 气孔。上述的充气沙发,其中,靠背外围与坐前片连接后的下边沿与沙发底下片的外边 沿固定无缝连接。上述的充气沙发,其中,靠背组件、座位组件和底部组件各部件之间是通过普通高 周波单面套筒模具连接的。上述的充气沙发,其中,靠背外围上设置有可用于充气与放气的气嘴及与该气嘴 适配并连接的气塞,该气嘴和气塞可设置于靠背外围的任意区域。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绒料及环保材料制造, 相比皮质、木材的沙发节约了资源,其放气折叠后体积小且宜于储存和携带,价格低廉,造 型美观大方且舒适,适用居家休闲。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沙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沙发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充气沙发,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靠背组件1、座位组件2和底部组件3。靠 背组件1分别与座位组件2和底部组件3固定无缝连接,座位组件2与底部组件3固定无 缝连接。靠背组件1包含竖直设置的靠背外围11和靠背内围12、水平设置的靠背上片13、 由上至下水平设置在靠背外围11和靠背内围12之间的靠背上拉带14和靠背下拉带15。 靠背上片13的内边外分别与靠背内围12的上边沿和靠背外围11的上边沿固定无缝连接。 靠背上拉带14的内外边分别与靠背内围12和靠背外围11固定无缝连接,靠背下拉带15 的内外边分别与靠背内围12和靠背外围11固定无缝连接。靠背外围11上设置有可用于 充气与放气的气嘴(图中未示出)及与该气嘴适配并连接的气塞(图中未示出),该气嘴和 气塞可设置于靠背外围11的任何地方,基于美观考虑,一般可将该气嘴和气塞设置在靠背 外围11的后面最中部区域。座位组件2包含竖直设置的坐前片21和水平设置的沙发底上片22。沙发底上片 22的外边沿与靠背内围12的下边沿固定无缝连接,坐前片21与靠背上片13两侧边、靠背 外围11两侧边的上部、靠背内围12两侧边、沙发底上片22的内边沿固定无缝连接。底部组件3包含竖立倾斜设置的底斜拉带31和水平设置的沙发底下片32。底斜 拉带31的内边沿与沙发底下片32固定无缝连接,底斜拉带31的外边沿与靠背外围11两 侧边的下部、坐前片21的下边沿固定无缝连接。座位组件2还包含竖直设置在沙发底上片22和沙发底下片32之间的座位拉带 23,座位拉带23与沙发底上片22和沙发底下片32固定无缝连接,该座位拉带23设置有通 气孔。靠背外围11与坐前片21连接后的下边沿与沙发底下片32的外边沿固定无缝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为[0033](1)用普通高周波连体单面模具将靠背上片13的内外边分别熔在靠背内围12的 上边沿和靠背外围11的上边沿;(2)用普通高周波连体单面模具将靠背上拉带14的内外边分别熔在靠背内围12 和靠背外围11上;(3)用普通高周波连体单面模具将靠背下拉带15的内外边分别熔在靠背内围12 和靠背外围11上;(4)用普通高周波单面模具将底斜拉带31内边熔在沙发底下片32上;(5)用普通高周波双面套筒模具将座位拉带23熔在沙发底上片22和沙发底下片 32上,座位拉带要打直径为1. 5cm孔通气;(6)用普通高周波单面套筒模具将靠背内围12下边沿熔在沙发底上片22外边 沿;(7)用普通高周波单面套筒模具将坐前片21熔在靠背上片13、靠背外围11、靠背 内围12、沙发底上片22连接后的料边上;(8)用普通高周波单面套筒模具将底斜拉带31外边沿熔在靠背外围11及坐前片 21上;(9)用普通高周波单面套筒模具将靠背外围11、坐前片21连接后的下边沿熔在沙 发底下片32的外边沿上。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规格,如单人或双人沙发。本实用新型在将全部部件组合完毕后,其内部即为密封结构,在靠背外围的上有 一个通气孔用来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充好气后只需将塞子塞入即可使用,待需要将本实用 新型放气并储存或携带时,便可将沙发中的气放出,本实用新型使用绒料及环保材料制造, 相比皮质、木材的沙发节约了资源,其放气折叠后体积小且宜于储存和携带,价格低廉,造 型美观大方且舒适,适用居家休闲。本实用新型的靠背内围和沙发底上片由于是人体接触 面,故采用绒料制作,给人以舒服的享受。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 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 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 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一种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靠背组件(1)、座位组件(2)和底部组件(3);所述的靠背组件(1)分别与座位组件(2)和底部组件(3)固定无缝连接;所述的座位组件(2)与底部组件(3)固定无缝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组件(1)包含竖直设置的靠 背外围(11)和靠背内围(12)及水平设置的靠背上片(13);所述的靠背上片(13)的内边外分别与靠背内围(12)的上边沿和靠背外围(11)的上 边沿固定无缝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组件(1)还包含由上至下水 平设置在靠背外围(11)和靠背内围(12)之间的靠背上拉带(14)和靠背下拉带(15);所述的靠背上拉带(14)的内外边分别与靠背内围(12)和靠背外围(11)固定无缝连接;所述的靠背下拉带(15)的内外边分别与靠背内围(12)和靠背外围(11)固定无缝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组件(2)包含竖直设置的坐 前片(21)和水平设置的沙发底上片(22);所述的沙发底上片(22)的外边沿与靠背内围(12)的下边沿固定无缝连接; 所述的坐前片(21)与靠背上片(13)两侧边、靠背外围(11)两侧边的上部、靠背内围 (12)两侧边、沙发底上片(22)的内边沿固定无缝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组件(3)包含竖立倾斜设置 的底斜拉带(31)和水平设置的沙发底下片(32);所述的底斜拉带(31)的内边沿与沙发底下片(32)固定无缝连接; 所述的底斜拉带(31)的外边沿与靠背外围(11)两侧边的下部、坐前片(21)的下边沿 固定无缝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组件(2)还包含竖直设置在 沙发底上片(22)和沙发底下片(32)之间的座位拉带(23);所述的座位拉带(23)与沙发底上片(22)和沙发底下片(32)固定无缝连接,该座位拉 带(23)设置有通气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外围(11)与坐前片(21)连 接后的下边沿与沙发底下片(32)的外边沿固定无缝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组件(1)、座位组件(2)和 底部组件(3)各部件之间是通过普通高周波单面套筒模具连接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外围(11)上设置有可用 于充气与放气的气嘴及与该气嘴适配并连接的气塞,该气嘴和气塞可设置于靠背外围(11) 的任意区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沙发,包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靠背组件、座位组件和底部组件。靠背组件分别与座位组件和底部组件固定无缝连接,座位组件与底部组件固定无缝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绒料及环保材料制造,相比皮质、木材的沙发节约了资源,其放气折叠后体积小且宜于储存和携带,价格低廉,造型美观大方且舒适,适用居家休闲。
文档编号A47C17/00GK201743308SQ20102024184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白浩 申请人:上海吉龙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