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扇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67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隐扇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扇窗。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市场上所使用的门窗绝大多数为通用产品,不美观,这样满足不了设 计师对个性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结构的细化,使建筑产品在室外侧 所看到的窗产品是一种风格,满足人们对美观需要的隐扇窗。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扇窗,包括隐扇边框和固定在隐扇边框中部的隐扇中挺, 隐扇中挺将隐扇边框分为开启侧和固定侧,所述开启侧的上部装有固定玻璃,开启侧的 下部内装有隐扇内开扇,隐扇内开扇内装有第一玻璃,隐扇内开扇与第一玻璃内侧的连 接处设置有玻璃内胶条,所述隐扇内开扇的外侧连接有第一隐扇扣条,所述第一玻璃的 外侧设置有隐扇胶条,隐扇胶条卡在第一隐扇扣条外,隐扇胶条的内侧与第一玻璃接 触,隐扇胶条的外侧与隐扇边框的外侧接触,所述固定侧内装有第二玻璃,所述第二玻 璃内侧与隐扇中挺之间装有第二隐扇扣条和隐扇拼条,隐扇拼条位于第二隐扇扣条的一 侧并与第二隐扇扣条连接,隐扇拼条的另一侧与隐扇中挺的内部连接,第二隐扇扣条与 第二玻璃的接触处设置有玻璃内胶条,第二玻璃的外侧与隐扇中挺的外侧的连接处设置 有玻璃外胶条。本实用新型隐扇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细化,使建筑产品在 室外侧所看到的窗产品是一个风格,满足人们对美观的需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隐扇窗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侧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B-B侧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中C-C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隐扇窗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扇窗,包括隐扇边框1和固定 在隐扇边框1中部的隐扇中挺2,隐扇中挺2将隐扇边框1分为开启侧11和固定侧12, 开启侧11的上部装有固定玻璃10,开启侧11的下部内装有隐扇内开扇3,隐扇内开扇3 内装有第一玻璃4,隐扇内开扇3与第一玻璃4内侧的连接处设置有玻璃内胶条41,隐扇 内开扇3的外侧连接有第一隐扇扣条5,所述第一玻璃4的外侧设置有隐扇胶条6,隐扇胶条6卡在第一隐扇扣条5外并包裹隐形扣条5,隐扇胶条6的内侧与第一玻璃4接触, 隐扇胶条6的外侧与隐扇边框1的外侧接触,所述固定侧12内装有第二玻璃7,所述第 二玻璃7内侧与隐扇中挺2之间装有第二隐扇扣条8和隐扇拼条9,隐扇拼条9位于第二 隐扇扣条8的一侧并与第二隐扇扣条8连接,隐扇拼条9的另一侧与隐扇中挺2的内部连 接,第二隐扇扣条8与第二玻璃7的接触处设置有玻璃内胶条41’,第二玻璃7的外侧与 隐扇中挺2的外侧的连接处设置有玻璃外胶条42。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细化,使建筑产品在室外侧所看到的窗产品是一个风 格,满足人们对美观的需要。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 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隐扇窗,包括隐扇边框和固定在隐扇边框中部的隐扇中挺,隐扇中挺将隐扇 边框分为开启侧和固定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侧的上部装有固定玻璃,开启侧的下 部内装有隐扇内开扇,隐扇内开扇内装有第一玻璃,隐扇内开扇与第一玻璃内侧的连接 处设置有玻璃内胶条,所述隐扇内开扇的外侧连接有第一隐扇扣条,所述第一玻璃的外 侧设置有隐扇胶条,隐扇胶条卡在第一隐扇扣条外,隐扇胶条的内侧与第一玻璃接触, 隐扇胶条的外侧与隐扇边框的外侧接触,所述固定侧内装有第二玻璃,所述第二玻璃内 侧与隐扇中挺之间装有第二隐扇扣条和隐扇拼条,隐扇拼条位于第二隐扇扣条的一侧并 与第二隐扇扣条连接,隐扇拼条的另一侧与隐扇中挺的内部连接,第二隐扇扣条与第二 玻璃的接触处设置有玻璃内胶条,第二玻璃的外侧与隐扇中挺的外侧的连接处设置有玻 璃外胶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扇窗,包括隐扇边框和固定在隐扇边框中部的隐扇中挺,隐扇中挺将隐扇边框分为开启侧和固定侧,开启侧的上部装有固定玻璃,开启侧的下部内装有隐扇内开扇,隐扇内开扇内装有第一玻璃,隐扇内开扇的外侧连接有第一隐扇扣条,所述第一玻璃的外侧设置有隐扇胶条,隐扇胶条卡在第一隐扇扣条外,隐扇胶条的内侧与第一玻璃接触,隐扇胶条的外侧与隐扇边框的外侧接触,所述固定侧内装有第二玻璃,第二玻璃内侧与隐扇中挺之间装有第二隐扇扣条和隐扇拼条,隐扇拼条位于第二隐扇扣条的一侧并与第二隐扇扣条连接,隐扇拼条的另一侧与隐扇中挺的内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细化,使建筑产品在室外侧所看到的窗产品是一个风格,满足人们对美观的需要。
文档编号E06B3/36GK201794435SQ201020535979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0日
发明者王广涛, 郭涛 申请人:郭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