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74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地铁站屏蔽门系统中的应急门的门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许多大城市都在发展地铁建设。但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站台边缘安装屏蔽门系统,将车站站台与行车隧道区域隔离开,以降低车站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的能耗,减少列车运行噪音和活塞风对车站的影响,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同时也防止站台上的乘客因不慎或拥挤落到轨道内,对乘客造成伤害,并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应急门是屏蔽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为保障安全而设计的,当列车停车失位时,列车门无法对准滑动门时,至少有一道应急门对准列车门作为疏散乘客的通道。在列车正常运行过程中,应急门不会 因列车活塞风压、隧道通风系统风压影响而自动开启。但当发生故障时,就需要导轨侧列车内的乘客不使用钥匙或其他工具便能打开应急门,利于人员迅速撤离,以保证乘客的安全。而站台侧的工作人员利用钥匙打开应急门,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在地铁发生故障或紧急状态下轨道侧的乘客能手动迅速打开应急门的一种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包括沿纵向设置在应急门一侧的总支撑,所述总支撑的上部固定连接锁杆上支座,所述锁杆上支座上开设有轴线方向与所述总支撑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一导向孔;上部穿过所述锁杆上支座的第一导向孔并架设在所述总支撑内的锁杆,所述锁杆的上端连接杆状的上锁舌,所述锁杆的上部固定套设第一挡圈,所述锁杆在所述第一挡圈与所述锁杆上支座之间套设第一压簧;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锁杆的中部的第一锁杆拨块座和第二锁杆拨块座;设置在所述应急门上,在钥匙的转动下能拨动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杆向下移动而开启所述应急门的锁芯组件,所述锁芯组件的锁孔朝向站台一侧;一端设置有第二锁杆拨块的推杠,所述第二锁杆拨块抵在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上,所述推杠的另一端与所述应急门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推杆转动时,第二锁杆拨块拨动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杆向下移动而开启所述应急门;所述锁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锁杆过渡接头,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通过中转片与第二锁杆过渡接头连接,所述锁杆带动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向下移动时,通过所述中转片的转动使所述第二锁杆过渡接头向上移动;
所述第二锁杆过渡接头连接杆状的下锁舌,所述下锁舌上设置具有相对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下锁舌导向座,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上均开设轴线与所述锁杆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二导向孔,所述下锁舌穿过两个第二导向孔,所述下锁舌在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固定套设有第二挡圈,所述下锁舌在所述第二挡圈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套设
有第二压簧。作为优选,本发明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还包括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上锁舌碰块、上锁舌触发片、上锁舌触发片座和拉簧,所述上锁舌触发片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部和纵向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具有一缺口 ;所述上锁舌触发片通过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上锁舌触发片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连接板的所述上锁舌触发片具有一豁口,所述上锁舌触发片的另一端具有挡片; 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连接,所述拉簧的上端与所述挡片连接;所述上锁舌碰块上设置伸入所述上锁舌触发片的豁口内的销轴,在应急门开启时,所述上锁舌触发片在所述销轴的拨动下绕所述转动销转动,使所述上锁舌触发片上的挡片上旋而卡住所述上锁舌上的卡位销以使所述上锁舌不伸出门体。作为优选,所述推杠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凸轮状的推杠臂的小头端,所述推杠臂的大头端分别固定连接推杠主轴的一端和推杠副轴的一端,所述推杠主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锁杆拨块,所述推杠副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应急门的内表面上,所述推杠主轴装配在所述推杠主座上,所述推杠副轴装配在所述推杠副座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包括具有通孔的底座,和从所述底座的上端两侧向上延伸出的两个相对的凸臂,所述锁杆位于所述两凸臂间并穿过所述通孔使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固定在所述锁杆上;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和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与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呈90度设置在所述锁杆上;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包括连接部和扇形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连接孔,另一端与扇形部连接,所述第一锁杆拨块的连接孔与在钥匙的带动下转动的所述锁芯组件的锁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杆拨块的扇形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的两个凸臂的上端相抵接;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和所述第一锁杆拨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锁杆拨块的连接孔与所述推杠主轴固定连接,第二锁杆拨块的扇形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的两个凸臂的上端相抵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和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结构相同,均为“L”型,包括横臂和纵臂,所述横臂上开设有轴线与纵臂的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孔,所述锁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的轴孔中,所述下锁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的轴孔内;所述纵臂从其自由端开始向所述纵臂的内部开设有“十”字型开槽,所述中转片的两端分别通过销钉与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和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的“十”字型开槽滑动连接,所述中转片的中部装配在中转片轴座的中转片轴上,在所述锁杆的带动下,所述中转片绕所述中转片轴转动,使连接在所述中转片两端的第一锁杆过渡接头和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相对或相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的轴孔内装配下锁舌过渡轴,所述下锁舌通过开口销装配在所述下锁舌过渡轴上。作为优选,所述总支撑的中部和下部分别固定设置锁杆中支座和锁杆下支座,所述锁杆中支座和锁杆下支座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使所述锁杆穿过而将所述锁杆架设在所述总支撑上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锁杆的设置方向一致的第三导向孔。作为优选,所述总支撑外套设用于包覆所述总支撑及设置在所述总支撑上的所有部件的应急门竖框。作为优选,应急门的门楣上设置当应急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使上锁舌伸入的上锁舌座,应急门的门槛上设置当应急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使下锁舌伸入的下锁舌座,所述下锁舌座的中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下锁舌的长形锁舌孔,所述下锁舌座通过设置在四个角上的内六角平头螺钉嵌设在所述门槛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发明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可靠,可实现轨道侧手动解锁,即车厢内的乘客只要扳动推杠便能开启应急门,而站台侧的工作人员只要通过钥匙转动电子锁芯即可实现应急门的开启。2、本发明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结构由于设置了相互作用的第一锁杆拨块和第一锁杆拨块座,以及相互作用的第二锁杆拨块和第二锁杆拨块座,而使锁杆下移而实现应急门的开启。


图I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应用于地铁应急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的总支撑、锁杆、及第一和第二锁杆拨块座以及第一锁杆过渡接头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的锁杆与上锁舌、第一锁杆过渡接头以及第一和第二锁杆拨块座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的锁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中的触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中的触发组件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中的上锁舌触发片座、上锁舌触发片以及拉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中的推杠、推杠主轴、推杠副轴、推杠臂以及第二锁杆拨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中的推杠、推杠主轴、推杠副轴、推杠臂以及第二锁杆拨块的另一个方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12为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中的第二锁杆过渡接头与下锁舌导向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3为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中的中转片轴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中的中转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中的下锁舌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总支撑11-锁杆上支座 111-第一导向孔12-锁杆中支座 13-锁杆下支座 2-锁杆21-第一挡圈22-第一压簧23-第一锁杆拨块座231-底座232-凸臂24-第二锁杆拨块座242-凸臂25-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1-横臂252-纵臂253- “十”字型开槽26-中转片261-销钉262-中转片轴座263-中转片轴 27-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1-横臂272-纵臂273-“十”字型开槽3-上锁舌31-上锁舌座32-卡位销33-上锁舌导向座4-下锁舌41-下锁舌座411-锁舌孔412-内六角平头螺钉42-下锁舌导向座421-第一支臂 422-第二支臂43-第二挡圈44-第二压簧45-下锁舌过渡轴 46-开口销5-锁芯组件51-锁套52-锁拨杆53-第一锁杆拨块 531-连接部532-扇形部54-锁滑套6-推杠61-第二锁杆拨块611-扇形部62-推杠臂63-推杠主轴64-推杠副轴 65-推杠主座66-推杠副座7-应急门8-触发组件81-上锁舌碰块
82-上锁舌触发片821-豁口822-挡片83-上锁舌触发片座831-固定部832-连接板833-缺口84-拉簧85-转动销86-销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I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应用于地铁应急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的总支撑、锁杆、及第一和第二锁杆拨块座以及第一锁杆过渡接头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I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包括总支撑
I、锁杆2、上锁舌3、下锁舌4、锁芯组件5和推杠6。总支撑I沿纵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沿应急门7—侧的长度方向设置,总支撑I的上部固定连接锁杆上支座11,锁杆上支座11上开设有轴线方向与总支撑I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一导向孔111。锁杆2的上部穿过锁杆上支座11的第一导向孔111并架设在总支撑I内,锁杆2的上端连接杆状的上锁舌3,应急门7的门楣上设置上锁舌座31,当应急门7处于关闭状态时,上锁舌3伸入到上锁舌座31内。为了导向定位上锁舌3,还包括上锁舌导向座33,上锁舌导向座33固定在应急门7上。上锁舌导向座33上开设轴线与锁杆2的长度方向一致的通孔,上锁舌3穿过该通孔。锁杆2的上部固定套设第一挡圈21,第一挡圈21与锁杆上支座11之间的锁杆2上套设第一压簧22。锁杆的中部间隔固定设置第一锁杆拨块座23和第二锁杆拨块座24。如图4所不,第一锁杆拨块座23包括具有通孔的底座231,和从底座231的上端两侧向上延伸出的两个相对的凸臂232,锁杆2位于两凸臂232间并穿过通孔使第一锁杆拨块座23固定在锁杆2上。第二锁杆拨块座24和第一锁杆拨块座23的结构相同,第一锁杆拨块座23与第二锁杆拨块座24呈90度设置在锁杆2上。继续结合图I,锁芯组件5设置在应急门上,且锁芯组件5的锁孔朝向站台一侧,以使站台侧的工作人员在钥匙的转动下使锁芯组件5能拨动第一锁杆拨块座2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锁杆2向下移动而开启所述应急门7。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锁芯组件5包括锁套51、锁滑套54、锁拨杆52和第一锁杆拨块53,锁套51为固定件用于将整个锁芯组件5固定,锁拨杆52设置在锁套51内,锁拨杆52外套设锁滑套54,且锁滑套54位于锁套51与锁拨杆52之间,锁拨杆5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锁杆拨块53。如图I、图2所示,推杠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锁杆拨块61,第二锁杆拨块61抵在第二锁杆拨块座24上,推杠6的另一端与应急门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推杆6转动时,第二锁杆拨块61拨动第二锁杆拨块座2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锁杆2向下移动而开启应急门7。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推杠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凸轮状的推杠臂62的小头端,推杠臂62的大头端分别固定连接推杠主轴63的一端和推杠副轴64的一端,推杠主轴6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锁杆拨块61,推杠主轴63装配在推杠主座65上,推杠副轴64装配在推杠副座66上。推杠副轴6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应急门7的内表面上。使推杠6能绕推杠主轴63和推杠副轴64转动。推杠6转动能带动第二锁杆拨块61的一端将与其抵接的第二锁杆拨块座24向下推,进而使锁杆2向下移动。如图I、图5、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锁杆拨块53和第二锁杆拨块61结构相同。第一锁杆拨块53包括连接部531和扇形部532,连接部531的一端设置连接孔,另一端与扇形部532连接,锁芯组件5的锁拨杆52与第一锁杆拨块53的连接孔固定连接。当锁拨杆52在钥匙的带动下转动时能带动第一锁杆拨块53转动。第一锁杆拨块53的扇形部5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锁杆拨块座23的两个凸臂232的上端抵接,在第一锁杆拨块53转动时将推动凸臂232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锁杆2及上锁舌3向下移动而实现上锁舌3解锁。由于第二锁杆拨块61和第一锁杆拨块53的结构相同,第二锁杆拨块61的连接孔与推杠主轴63固定连接,第二锁杆拨块61的扇形部6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锁杆拨块座24的两个凸臂242的上端相抵接。因此,当推动推杠6时,第二锁杆拨块61拨动第二锁杆拨块座24带动锁杆2和上锁舌3 —起向下运动,实现上锁舌3解锁。因此,第一锁杆拨块53与第一锁杆拨块座23的作用原理和第二锁杆拨块61与第二锁杆拨块座24的作用原理相同。
如图I、图11和图12所示,锁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通过中转片26与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连接,中转片26的中部装配在中转片轴座262的中转片轴263 (如图13所示)上并可绕转片轴263转动,中转片26的一端与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连接。锁杆2带动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向下移动时,通过中转片26的转动使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向上移动。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连接杆状的下锁舌4,应急门7的门槛上设置下锁舌座41,在应急门7的关闭状态,下锁舌4伸入到下锁舌座41内。下锁舌4上设置下锁舌导向座42,下锁舌导向座42具有相对的第一支臂421和第二支臂422,第一支臂421和第二支臂422上均开设轴线与锁杆2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二导向孔,下锁舌4穿过两个第二导向孔,第一支臂421和第二支臂422之间的下锁舌4的下端固定套设第二挡圈43,第二挡圈43与第一支臂421之间的下锁舌4上套设第二压簧44。当下锁舌4向上移动时,第二压簧44被压缩,当应急门7关闭时,第二压簧44的弹力释放,推动第二挡圈43进而推动下锁舌4伸出并伸入到下锁舌座41内。如图I、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和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的结构相同,均为“L”型。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包括横臂251和纵臂252,横臂251上开设有轴线与纵臂252的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孔,锁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的轴孔中。同样的,如图12所示,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包括横臂271和纵臂272,横臂271上开设有轴线与纵臂272的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孔,下锁舌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的轴孔内。纵臂252从其自由端开始向纵臂252的内部开设有“十”字型开槽253。纵臂272也从其自由端开始向纵臂272的内部开设有“十”字型开槽273。如图12所示,“十”字型开槽273的水平部分没有将纵向臂272开透。如图14所示,中转片2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销钉261,销钉261分别位于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和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的“十”字型开槽253、273内,通过中转片26实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和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的连接。中转片26的中部装配在中转片轴座262的中转片轴263 (如图13所示)上,在锁杆的带动下,当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在锁杆2的带动下向上或向下移动时,中转片26的销钉261在“十”字型开槽253、273内滑动,销钉261滑动的过程中实现了中转片26绕中转片轴263转动,从而带动下锁舌4与锁杆2相对或相向移动,即,当锁杆2向下移动时,下锁舌4则向上移动,当锁杆2向上移动时,下锁舌4则向下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的轴孔内装配下锁舌过渡轴45,下锁舌4通过开口销46装配在下锁舌过渡轴45上。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I、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还包括触发组件8,触发组件8包括上锁舌碰块81、上锁舌触发片82、上锁舌触发片座83和拉簧84,上锁舌触发片座83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部831和纵向设置的连接板832,连接板832的上端与固定部831连接,固定部831与应急门7固定连接。且连接板832的上端具有一缺口 833。上锁舌触发片82通过转动销85转动连接在连接板832上,上锁舌触发片82的一端伸出连接板832,伸出连接板832的上锁舌触发片82具有一豁口 821,上锁舌触发片82的另一端具有挡片822。拉簧84的一端与连接板832的下端连接,拉簧84 的上端与挡片822连接。上锁舌碰块81固定设置在门楣上,上锁舌碰块81上设置伸入上锁舌触发片82的豁口内的销轴86,在应急门开启时,上锁舌触发片82在销轴86的拨动下绕转动销85转动,使上锁舌触发片82上的挡片822上旋至所述上锁舌3的卡位销3的上方而卡住卡位销32以使上锁舌3不会向上伸出门体。作为再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总支撑I的中部和下部分别固定设置锁杆中支座12和锁杆下支座13,锁杆中支座12和锁杆下支座13上分别开设有第三导向孔,第三导向孔的轴线方向与锁杆2的设置方向一致,第三导向孔用于使锁杆2穿过而将锁杆2架设在总支撑I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总支撑I外套设用于包覆总支撑I及设置在总支撑I上的所有部件的应急门竖框(图中未示出)。当设置应急门竖框时,整个地铁应急门锁机构通过应急门竖框而设置在应急门的一侧上。本实施例的下锁舌座41的中部具有用于容置下锁舌4的椭圆形的锁舌孔411,以方便下锁舌4容易的伸入到锁舌孔411内。下锁舌座41通过设置在四个角上的内六角平头螺钉412嵌设在门槛内。使下锁舌座41不突出于门槛。下面对本发明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首先,在开门过程中,在站台侧,工作人员通过转动钥匙而带动锁芯组件5的锁拨杆52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锁拨杆52 —端的第一锁杆拨块53转动。由于第一锁杆拨块53抵接在第一锁杆拨块座23上,因此第一锁杆拨块53的转动将推动第一锁杆拨块座23向下移动。由于第一锁杆拨块座23固定连接在锁杆2上,因此第一锁杆拨块座23带动锁杆2一起向下移动,使固定连接在锁杆2上端的上锁舌3也一起向下移动而脱离上锁舌座31,实现上锁舌3的解锁。同时锁杆2向下移动将带动固定连接在锁杆2下端的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向下移动,而中转片26则上端向下移动,下端则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向上移动,由于下锁舌4与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固定连接,因此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带动下锁舌4 一起向上移动,使下锁舌4脱离下锁舌座41,实现下锁舌4的解锁。也就是在站台侧的工作人员通过钥匙能同时带动上锁舌3向下回缩和下锁舌4向上回缩,实现上锁舌3和下锁舌4的同时解锁,使应急门7打开。同时,由于上锁舌碰块81固定在门楣上,而在开门过程中,触发组件8随着应急门7 —起运动,使得上锁舌触发片82以转动销85为轴绕着固定在上锁舌碰块81上的销轴86转动,使上锁舌触发片82上的挡片822上旋而卡住上锁舌3上的卡位销32以使上锁舌3不伸出门体。与此同时也限定了下锁舌4也不能往下移而伸出门体。另外,在轨道侧的乘客开启应急门7的原理与在站台侧的工作人员开启应急门7的原理基本相同。轨道侧的乘客推动推杠6,使推杠6转动,从而带动通过推杠主轴63与推杠6固定连接的第二锁杆拨块61转动,第二锁杆拨块61的转动推动与其抵接的第二锁杆拨块座24向下移动。由于第二锁杆拨块座24固定连接在锁杆2上,因此,第二锁杆拨块座24的向下移动必然带动锁杆2及固定连接在锁杆2上端的上锁舌3和固定连接在锁杆2下端的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 —起向下移动。使上锁舌3脱离上锁舌座31而实现上锁舌3的解锁。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向下移动,而中转片26的上端随第一锁杆过渡接头25 —起向下移动,而下端则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向上移动,由于下锁舌4与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固定连接,因此第二锁杆过渡接头27带动下锁舌4 一起向上移动,使下锁舌4脱离下锁舌座41,实现下锁舌4的解锁。也就是在轨道侧的乘客通过推动推杠6能同时带动上锁舌3向下回缩和下锁舌4向上回缩,实现上锁舌3和下锁舌4的同时解锁,使应急门7打开。
·
在关门过程中,当上锁舌触发片82与上锁舌碰块81接触时,上锁舌碰块81使上锁舌触发片82转动,当转动到一定位置时,上锁舌触发片82将不再卡住上锁舌3的卡位销32,使上锁舌3在第一压簧22的弹力下伸出门体而伸入到门楣上的上锁舌座31内实现锁紧。同时下锁舌4则在第二压簧44的弹力的作用下伸出门体而伸入到下锁舌座31内实现锁紧。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纵向设置在应急门一侧的总支撑,所述总支撑的上部固定连接锁杆上支座,所述锁杆上支座上开设有轴线方向与所述总支撑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一导向孔; 上部穿过所述锁杆上支座的第一导向孔并架设在所述总支撑内的锁杆,所述锁杆的上端连接杆状的上锁舌,所述锁杆的上部固定套设第一挡圈,所述锁杆在所述第一挡圈与所述锁杆上支座之间套设有第一压簧; 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锁杆的中部的第一锁杆拨块座和第二锁杆拨块座; 设置在所述应急门上,在钥匙的转动下能拨动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杆向下移动而开启所述应急门的锁芯组件,所述锁芯组件的锁孔朝向站台一侧;一端设置有第二锁杆拨块的推杠,所述第二锁杆拨块抵在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上,所述推杠的另一端与所述应急门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推杆转动时,第二锁杆拨块拨动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杆向下移动而开启所述应急门; 所述锁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锁杆过渡接头,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通过中转片与第二锁杆过渡接头连接,所述锁杆带动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向下移动时,通过所述中转片的转动使所述第二锁杆过渡接头向上移动; 所述第二锁杆过渡接头连接杆状的下锁舌,所述下锁舌上设置具有相对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下锁舌导向座,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上均开设轴线与所述锁杆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二导向孔,所述下锁舌穿过两个第二导向孔,所述下锁舌在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的固定套设有第二挡圈,所述下锁舌在所述第二挡圈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的套设有第二压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上锁舌碰块、上锁舌触发片、上锁舌触发片座和拉簧, 所述上锁舌触发片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部和纵向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具有一缺口 ; 所述上锁舌触发片通过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上锁舌触发片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连接板的所述上锁舌触发片具有一豁口,所述上锁舌触发片的另一端具有挡片; 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连接,所述拉簧的上端与所述挡片连接; 所述上锁舌碰块上设置伸入所述上锁舌触发片的豁口内的销轴,在应急门开启时,所述上锁舌触发片在所述销轴的拨动下绕所述转动销转动,使所述上锁舌触发片上的挡片上旋而卡住所述上锁舌上的卡位销以使所述上锁舌不伸出门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杠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凸轮状的推杠臂的小头端,所述推杠臂的大头端分别固定连接推杠主轴的一端和推杠副轴的一端,所述推杠主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锁杆拨块,所述推杠副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应急门的内表面上,所述推杠主轴装配在所述推杠主座上,所述推杠副轴装配在所述推杠副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包括具有通孔的底座,和从所述底座的上端两侧向上延伸出的两个相对的凸臂,所述锁杆位于所述两凸臂间并穿过所述通孔使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固定在所述锁杆上;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和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与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呈90度设置在所述锁杆上; 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包括连接部和扇形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连接孔,另一端与扇形部连接,所述第一锁杆拨块的连接孔与在钥匙的带动下转动的所述锁芯组件的锁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杆拨块的扇形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锁杆拨块座的两个凸臂的上端相抵接; 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和所述第一锁杆拨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锁杆拨块的连接孔与所述推杠主轴固定连接,第二锁杆拨块的扇形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锁杆拨块座的两个凸臂的上端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和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结构相同,均为“L”型,包括横臂和纵臂,所述横臂上开设有轴线与纵臂的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孔,所述锁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的轴孔中,所述下锁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的轴孔内;所述纵臂从其自由端开始向所述纵臂的内部开设有“十”字型开槽,所述中转片的两端分别通过销钉与所述第一锁杆过渡接头和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的“十”字型开槽滑动连接,所述中转片的中部装配在中转片轴座的中转片轴上,在所述锁杆的带动下,所述中转片绕所述中转片轴转动,使连接在所述中转片两端的第一锁杆过渡接头和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相对或相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杆过渡接头的轴孔内装配下锁舌过渡轴,所述下锁舌通过开口销装配在所述下锁舌过渡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支撑的中部和下部分别固定设置锁杆中支座和锁杆下支座,所述锁杆中支座和锁杆下支座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使所述锁杆穿过而将所述锁杆架设在所述总支撑上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锁杆的设置方向一致的第三导向孔。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支撑外套设用于包覆所述总支撑及设置在所述总支撑上的所有部件的应急门竖框。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应急门的门楣上设置当应急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使上锁舌伸入的上锁舌座,应急门的门槛上设置当应急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使下锁舌伸入的下锁舌座,所述下锁舌座的中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下锁舌的长形锁舌孔,所述下锁舌座通过设置在四个角上的内六角平头螺钉嵌设在所述门槛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应急门锁机构,包括总支撑、架设在总支撑内的锁杆,锁杆的上端连接上锁舌,锁杆的下端连接第一锁杆过渡接头,锁杆的中部设置第一锁杆拨块座和第二锁杆拨块座,第一锁杆拨块座与锁芯组件的第一锁杆拨块抵接,第二锁杆拨块座与推杠的第二锁杆拨块抵接,第一锁杆过渡接头通过中转片与第二锁杆过渡接头连接,第二锁杆过渡接头连接下锁舌。本发明的地铁应急门锁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可靠,可实现轨道侧手动解锁和站台侧钥匙解锁,并且解锁力小,解锁方式人性化。
文档编号E05B65/14GK102966277SQ2011102565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汪文志, 余和军, 郭峰 申请人:松下电气机器(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