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75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角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揭示一种下角柜,尤指一种无需手工具即能够于折叠状态与使用状态变换的下角柜。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己动手做(Doit yourself,缩写DIY)的家具是相当流行以及普遍的。 因为DIY的家具不仅具有于拆解后仅占有小体积以方便运输的优点,更具有能变换不同的组合形式以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优点。然而,在DIY组合式的家具之中,组合式角柜虽然具有组合式方便运输的优点,但仍然存在着缺点,当家具组装或是拆装时,以螺钉结合纵向板、横向板及后侧板,这种方式的结合,对一般使用者而言,仍属困难;且公知设置若干固定角接头,于其纵向及横向分别衔接骨架,最后,将板体放置于骨架上者,这种方式的组装需有经验者才易实施。且,组装时需要手工具的配合才能组装,对使用者而言,实为一种非常麻烦的设计。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创作人致力于设计出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问题点的下角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角柜,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一种下角柜,包括一个前框体;一个后框体,其与该前框体呈平行关系;一个前板,其组接于该前框体;一个第一侧板组,其枢接于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之间;一个第二侧板组,其枢接于该后框体与该前板之间;一个底板,其枢接于该后框体;一个门板,其枢接于该前板;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无需使用工具组装即能够于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变换,使收纳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该后框体、该前板、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该底板与该门板之间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小于使用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该后框体、该前板、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与该门板之间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能够于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之间变换,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位于收纳状态时,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朝向该容置空间内收折,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互相枢转并抵靠,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互相枢转并抵靠。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平行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 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垂直该前板的第一板部。当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位于收纳状态时,使用者施力使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分别朝向相反方向位移,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分别相互枢转,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互相平行且共面, 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互相平行且共面。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垂直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该底板相对于该后框体的第五框条枢转,该底板分别抵靠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与该前框体的第二框条,使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该底板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下角柜无需手工具即能够于折叠状态与使用状态变换。该卡顶件顶托该分隔板,该分隔板使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该分隔板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无需手工具即能够于折叠状态与使用状态变换。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立体外观图,表示下角柜位于使用状态。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立体外观图,表示下角柜位于收纳状态。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示意图,表示底板相对后框体枢转。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示意图,表示安装卡顶件。附图标记说明10-前框体;11-第一框条;12-第二框条;13-第三框条;20-后框体;21-第四框条;22-第五框条;23-第六框条;24-第七框条;30-前板;31-第一板部;32-第二板部;40a-第一侧板组;41a-第一侧板;42a_第二侧板;421a_第一卡孔;40b_第二侧板组; 41b-第三侧板;42b-第四侧板;421b-第二卡孔;50-底板;60-门板;61-第一门板部; 62-第二门板部;70-卡顶件;71-卡固部;72-顶托部;73-防滑部;80-分隔板;A-容置空间;B-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请参照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立体外观图,表示下角柜位于使用状态。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立体外观图,表示下角柜位于收纳状态。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示意图,表示底板相对后框体枢转。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的示意图,表示安装卡顶件。本实用新型下角柜包括一个前框体10、一个后框体20、一个前板30、一个第一侧板组40a、一个第二侧板组40b、一个底板50与一个门板60。其中该前框体10组接该前板 30,该第一侧板组40a枢接于该前框体10与该后框体20之间,该第二侧板组40b枢接于该后框体20与该前板30之间,该底板50枢接于该后框体20,该门板60枢接于该前板40。该第一侧板组40a与该第二侧板组40b无需使用工具组装即能够于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变换,使收纳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10、该后框体20、该前板30、该第一侧板组40a、该第二侧板组40b、该底板50与该门板60之间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B小于使用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10、该后框体20、该前板30、该第一侧板组40a、该第二侧板组40b与该门板60之间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A。该前框体10与该后框体20呈平行关系。该前框体10具有一个第一框条11、一个第二框条12与一个第三框条13,该第一框条11呈T字型,该第二框条12呈L字型,该第一框条U与该第二框条12两端分别组接该前板30,该第一框条11与该第二框条12相反组接该前板30的一端之间形成该第三框条13,该第三框条13枢接该第一侧板组40a。该后框体20呈口字型,该后框体20具有一个第四框条21、一个第五框条22、一个第六框条23与一个第七框条M,该第五框条22枢接该底板50,该第六框条23与该第七框条M分别形成于该第四框条21与该第五框条22相对的两端之间,该第六框条23枢接该第一侧板组40a,该第七框条M枢接该第二侧板组40b。该前板30呈倒L字型,该前板30具有一个第一板部31与一个第二板部32,该第一板部31与一个第二板部32分别组接于该第一框条11与该第二框条12之间,该第一板部31、该第七框条M与该第二侧板组40b呈平行关系,该第二板部32、该前框体10与该后框体20呈平行关系,该第一板部31枢接该第二侧板组40b,该第二板部32枢接该门板60。该第一侧板组40a垂直该前框体10与该后框体20。该第一侧板组40a具有一个第一侧板41a与一个第二侧板42a,该第一侧板41a与该第二侧板4 相互枢接,该第一侧板41a枢接于该第三框条13,该第二侧板4 枢接于该第六框条23。该第二侧板组40b垂直该前框体10与该后框体20。该第二侧板组40b具有一个第三侧板41b与一个第四侧板42b,该第三侧板41b与该第四侧板42b相互枢接,该第三侧板41b枢接于该第一板部31,该第四侧板42b枢接于该第七框条M。该第一侧板组40a的第二侧板4 与该第二侧板组40b的第四侧板42b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数个第一卡孔421a与数个第二卡孔421b,该数个第一卡孔421a与数个第二卡孔421b分别呈两两相对排列,该各个第一卡孔421a与该各个第二卡孔421b分别呈等距排列。该数个第一卡孔421a与数个第二卡孔421b能够选择性地组接数个卡顶件 70,于本实施例中该卡顶件70设有四个。该四个卡顶件70能够顶托一个分隔板80的四个角落,使该分隔板80能够置放物品。该卡顶件70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卡固部71与一个顶托部72,该卡固部71可拆卸地紧密配合卡设于该第一卡孔421a与该第二卡孔421b内,该顶托部72设有一个防滑部73,该防滑部73能够置放该分隔板80。该底板50呈矩形,该底板50枢接于该后框体20的第五框条22,该底板50与后框体20的第四框条21、第五框条22、第六框条23与第七框条M围成的形状相对应。该门板60呈L字型,该门板60具有一个第一门板部61与一个第二门板部62,该第一门板部61枢接于该第二板部32,该第二门板部62抵靠该第三框条13。该第一侧板组40a与该第二侧板组40b能够于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之间变换,该第一侧板组40a与该第二侧板组40b位于收纳状态时,该第一侧板组40a与该第二侧板组 40b分别朝向该容置空间A内收折,该第一侧板组40a的第一侧板41a与第二侧板4 互相枢转并抵靠,该第二侧板组40b的第三侧板41b与第四侧板42b互相枢转并抵靠。该第一侧板组40a与该第二侧板组40b分别平行该前框体10与该后框体20,该第二侧板组40b 的第三侧板41b垂直该前板30的第一板部31。使用者施力使该前框体10与该后框体20分别朝向相反方向位移,该第一侧板组 40a的第一侧板41a与第二侧板42a以及该第二侧板组40b的第三侧板41b与第四侧板42b分别相互枢转,该第一侧板组40a的第一侧板41a与第二侧板4 互相平行且共面,该第二侧板组40b的第三侧板41b与第四侧板互相平行且共面,令该第一侧板组40a与该第二侧板组40b位于使用状态。该第一侧板组40a与该第二侧板组40b分别垂直该前框体10与该后框体20。该底板50相对于该后框体20的第五框条22枢转,该底板50分别抵靠该第一侧板组40a、该第二侧板组40b与该前框体10的第二框条12,使该第一侧板组40a的第一侧板41a与第二侧板42a以及该第二侧板组40b的第三侧板41b与第四侧板42b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 该底板50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该卡顶件70顶托该分隔板80,该分隔板80使该第一侧板组40a的第一侧板41a与第二侧板42a以及该第二侧板组40b的第三侧板41b与第四侧板42b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该分隔板80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下角柜无需手工具即能够于折叠状态与使用状态变换。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实用新型下角柜具有以下优点1.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能够于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之间变换,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位于收纳状态时,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朝向该容置空间内收折,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互相枢转并抵靠,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互相枢转并抵靠。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平行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垂直该前板的第一板部。使用者施力使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分别朝向相反方向位移,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分别相互枢转,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互相平行且共面,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互相平行且共面,令该第一侧板组40a与该第二侧板组40b位于使用状态。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垂直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该底板相对于该后框体的第五框条枢转,该底板分别抵靠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与该前框体的第二框条,使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该底板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下角柜无需手工具即能够于折叠状态与使用状态变换。2.该卡顶件顶托该分隔板,该分隔板使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该分隔板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的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下角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前框体;一个后框体,其与该前框体呈平行关系;一个前板,其组接于该前框体;一个第一侧板组,其枢接于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之间;一个第二侧板组,其枢接于该后框体与该前板之间;一个底板,其枢接于该后框体;一个门板,其枢接于该前板;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无需使用工具组装即能够于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变换,使收纳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该后框体、该前板、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 该底板与该门板之间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小于使用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该后框体、 该前板、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与该门板之间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角柜,其特征在于,该前框体具有一个第一框条、一个第二框条与一个第三框条,该第一框条呈T字型,该第二框条呈L字型,该第一框条与该第二框条分别组接该前板,该第一框条与该第二框条之间形成该第三框条,该第三框条枢接该第一侧板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角柜,其特征在于,该后框体呈口字型,该后框体具有一个第四框条、一个第五框条、一个第六框条与一个第七框条,该第五框条枢接该底板,该第六框条与该第七框条分别形成于该第四框条与该第五框条相对的两端之间,该第六框条枢接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七框条枢接该第二侧板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角柜,其特征在于,该前板呈倒L字型,该前板具有一个第一板部与一个第二板部,该第一板部与一个第二板部组接于该第一框条与该第二框条之间, 该第一板部、该第七框条与该第二侧板组呈平行关系,该第二板部、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呈平行关系,该第一板部枢接该第二侧板组,该第二板部枢接该门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角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组垂直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 该第一侧板组具有一个第一侧板与一个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相互枢接,该第一侧板枢接于该第三框条,该第二侧板枢接于该第六框条;该第二侧板组垂直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该第二侧板组具有一个第三侧板与一个第四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相互枢接,该第三侧板枢接于该第一板部,该第四侧板枢接于该第七框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角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二侧板与该第二侧板组的第四侧板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数个第一卡孔与数个第二卡孔,该数个第一卡孔与数个第二卡孔分别呈两两相对排列,该各个第一卡孔与该各个第二卡孔分别呈等距排列,该数个第一卡孔与数个第二卡孔能够选择性地组接数个卡顶件,该卡顶件顶托一个分隔板,该分隔板能够置放物品,该卡顶件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卡固部与一个顶托部,该卡固部可拆卸地紧密配合卡设于该第一卡孔与该第二卡孔内,该顶托部设有一个防滑部,该防滑部能够置放该分隔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角柜,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呈矩形,该底板枢接于该后框体的第五框条,该底板与后框体的第四框条、第五框条、第六框条与第七框条围成的形状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角柜,其特征在于,该门板呈L字型,该门板具有一个第一门板部与一个第二门板部,该第一门板部枢接于该第二板部,该第二门板部抵靠该第三框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角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位于收纳状态时,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朝向该容置空间内收折,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互相枢转并抵靠,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互相枢转并抵靠, 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平行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垂直该前板的第一板部;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能够分别朝向相反方向位移,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该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分别相互枢转,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互相平行且共面,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互相平行且共面,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垂直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该底板相对于该后框体的第五框条枢转,该底板分别抵靠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与该前框体的第二框条,使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该底板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角柜,其特征在于,该卡顶件顶托该分隔板,该分隔板使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该分隔板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无需手工具即能够于折叠状态与使用状态变换。
专利摘要一种下角柜,其包括一个前框体;一个后框体;一个前板,其组接于该前框体;一个第一侧板组,其枢接于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之间;一个第二侧板组,其枢接于该后框体与该前板之间;一个底板,其枢接于该后框体;一个门板,其枢接于该前板;其中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无需使用工具组装即能够于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变换。
文档编号A47B47/00GK202154274SQ20112027048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刘必宗 申请人:刘必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