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框调整器具及门窗框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93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窗框调整器具及门窗框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框调整器具及门窗框调整构造。更详细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将门窗框安装到房间分隔壁等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并且无需拆除门窗框就能够简单地调整安装后产生的歪斜的后安装门窗框材料的安装调整器具。
技术背景以往,公知有这种方法在将门窗框固定到房间分隔壁上时,在形成房间分隔壁开ロ部的小口部的房间分隔壁开ロ部基底上配置门窗框,在该房间分隔壁开ロ部基底和门窗框之间夹入多个间隙调整构件(密封件),并确认门窗框是否被垂直安装,接着,自与各间隙调整构件对应的门窗框的内侧螺纹结合木螺钉,并将门窗框固定于房间分隔壁开ロ部基底。在这种固定方法中,将间隙调整构件对齐为适宜的厚度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即,在临时安装了间隙调整构件的状态下,由于重复进行利用目測、测锤等方法确认门窗框的垂直度、并将间隙调整构件调整为适宜的厚度然后固定的作业,因此在该调整中需要很大的工作量。此外,即使利用这种方法固定门窗框,也会由于经年变化等导致门窗框产生歪斜,在此情况下为了矫正歪斜,必须将成为完成部的门窗框拆卸等,然后再次调整间隙调整构件,在此情况下与起初的安装时相同地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关于板簧及使用了该板簧的门窗框的施工方法的技木,该板簧用于调整、固定门窗框的铅直度、水平度,该门窗框相对于用于形成设置在建筑物的墙壁上的开ロ部的开ロ基底框被安装。该板簧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用于安装到门窗框的开ロ基底框侧的主体部分、及自主体部分的左右两端朝向开ロ基底框突出且能够弹性变形的ー对腿部,而且,在主体部分上形成有用干与形成在门窗框上的安装调整螺钉插入孔连通的安装调整螺纹孔,并使安装调整螺钉自门窗框的安装调整螺钉插入孔经由板簧的主体部分的安装调整螺纹孔螺纹安装于开ロ基底框,从而进行向开ロ基底框安装门窗框、门窗框的铅直度、水平度的调整和固定。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160942号公报但是,在这种开ロ框中,例如当全部打开被合叶等限制开度的门扇时,考虑到绕该门窗框的宽度方向的旋转カ容易作用到门窗框上,由此,门窗框形成为其姿势相对于开ロ基底成为绕该开ロ基底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倾斜的状态(以下,也称该现象为“歪扭”)。此夕卜,当在开口上设置拉门时,考虑到该拉门的门边在自门窗框的宽度中心偏离的位置处碰撞该门窗框,由此,伴随着门边的冲突也产生作用于门窗框的カ矩,使门窗框成为与上述相同地姿势倾斜的状态,因此希望长期地抑制该傾斜。但是,在上述门窗框的施工方法中,不能充分地抵抗使门窗框产生绕宽度方向的“歪扭”的カ矩,而容易产生傾斜。具体地说,由于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板簧结构为:为了使腿部的独立弹性变形成为可能,腿部自板簧的主体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构成为自该主体部分沿突出成为打开倾斜状的方向延伸的结构,因此各腿部的基端部不仅靠近在门窗框的中央部分,而且在自板簧的宽度方向观察时腿部的顶端和基端部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隔,由此,在上述旋转カ的作用下,腿部容易发挥弹簧性,反而容易产生歪扭。此外,由于在以上提到的板簧构造和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板簧构造为发挥弹簧性的腿部左右独立并与开ロ基底抵接,这些腿部在左右分别与开ロ基底点接触,因此容易受到基底的凹凸的影响,往往不能左右均等地对抗产生歪扭的旋转カ。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ー种门窗框调整器具及门窗框调整构造在将门窗框安装到开ロ基底上之后能够不拆除该门窗框地调整门窗框和开ロ基底之间的间隔,即使当绕宽度方向的不可避免的旋转カ(力矩)瞬时或长期作用于门窗框时,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门窗框在该旋转力的作用下傾斜。

实用新型内容(I)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门窗框调整器具,设置于形成在墙壁上的开ロ基底和安装在该开ロ基底上的门窗框之间,用于调整该门窗框相对于开ロ基底的间隔距离,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窗框调整器具包括基部,其与上述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抵接;ー对腿部,其在该基部安装于上述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的状态下沿与该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该ー对腿部具有弹性且与上述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ー者抵接,在上述基部上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固定于上述开ロ基底和上述门窗框的任意一者,上述一对腿部形成为具有等同于或小于上述开ロ基底宽度的宽度,上述一对腿部包括弹性变形部,其自基部突出;抵接部,其形成于该弹性变形部的顶端,并与上述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ー者抵接;至少该抵接部配置为沿上述另ー者的构件的宽度方向连续或不连续的线状。由此,至少ー对腿部借助沿宽度方向配置的抵接部,与门窗框或开ロ基底的任意另ー者抵接。此外,由于该抵接部及弹性变形部形成为具有等同于或小于开ロ基底宽度的宽度,因此抵接部及弹性变形部至少位于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缘部,由此,在开ロ基底(或门窗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设置各腿部的抵接部和弹性变形部。因此,能够在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设置回弾力的中心,由此,即使当沿宽度方向的旋转カ作用于门窗框时,也能够利用腿部防止门窗框傾斜。(2)优选的是,在上述一对腿部上设置有用于降低上述弹性变形部的ー处或多处的弾性力的减弹部。根据形成门窗框调整器具的材料的不同,考虑到若在门窗框调整部的宽度方向上相同地设置弹性变形部,则弹性カ过大,由此,若不将固定器具相对于开ロ基底的紧固做得较大则不能给予ー对腿部以充分的弾性力,但根据本结构,由于在ー对腿部的弹性变形部的一处或多处设置有减弹部,因此能够利用该减弹部不改变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外形地调整弹性カ,从而能够使ー对腿部良好地发挥弹性力。(3)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固定部设置在自上述基部的宽度方向中心偏离的位置,上述减弹部设置在如下位置当自上述宽度方向观看时,使得上述基部的一侧端部和固定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小的那ー侧的弹性变形部的面积大于上述基部的另ー侧端部和固定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的那ー侧的弹性变形部的面积,上述固定部和沿上述基部的ー侧端部设置的抵接部之间产生的カ矩与上述固定部和沿基部的另ー侧端部设置的抵接部之间产生的カ矩相等。[0013]考虑到若固定部相对于基部偏离中心,则ー对腿部产生的弾性力在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宽度方向上不平衡,但通过如上述那样地设置减弹部,在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作用相等的カ矩,由此使各腿部整体的弾性力沿宽度方向均匀。其結果,弾性力相等地作用于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宽度方向,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维持开ロ基底和门窗框之间的间隔相等。[0014]因此,根据本结构,不需要将固定部的位置设置在门窗框的宽度方向中央,能够自由地设定固定部的位置。(4)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一对腿部上设置有自上述抵接部朝向上述开ロ基底和上述门窗框的任意一者延伸的辅助腿部,各辅助腿部包括辅助弹性变形部,其自上述腿部的抵接部突出;以及辅助抵接部,其形成于该辅助弹性变形部的顶端部,并与上述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ー者抵接;至少将该辅助抵接部配置为沿上述另ー者的构件的宽度方向连续或不连续的线状。由此,关于各腿部,能够在ー对腿部与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抵接的状态下使各辅助腿部与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ー者抵接。由此,虽然门窗框借助门窗框调整器具安装于开ロ基底,但该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基部、辅助腿部与这些门窗框和开ロ基底的任意ー者抵接,并且ー对腿部与这些门窗框和开ロ基底的任意另ー者抵接,从而能够使门窗框相对于开ロ基底的安装姿势更稳定。(5)此外,鉴于使姿势稳定的这点,优选的是,上述门窗框调整器具采用交替地具有多个上述腿部和上述辅助腿部的结构。(6)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腿部和上述辅助腿部上设置有一处或多处用于降低上述弹性变形部和上述辅助弹性变形部的弾性力的减弹部。根据形成门窗框调整器具的材料的不同,考虑到若在门窗框调整部的宽度方向上相同地设置弹性变形部,则弹性カ过大,由此,若不将固定器具相对于开ロ基底的紧固做得较大则不能给予ー对腿部以充分的弾性力,但根据本结构,由于在ー对腿部的弹性变形部的一处或多处设置有减弹部,因此能够利用该减弹部不改变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外形地调整弹性カ,从而能够使ー对腿部良好地发挥弹性力。(7)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固定部设置在自上述基部的宽度方向中心偏离的位置,上述减弹部设置于如下位置当自上述宽度方向观看时,使得上述基部的一侧端部和固定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小的那ー侧的弹性变形部和辅助弹性变形部的面积大于上述基部的另ー侧端部和固定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的那ー侧的弹性变形部和辅助弹性变形部的面积,上述固定部和沿上述基部的一侧端部设置的抵接部之间产生的カ矩与上述固定部和沿基部的另ー侧端部设置的抵接部之间产生的カ矩相等。考虑到若固定部相对于基部偏离中心,则ー对腿部和辅助腿部产生的弾性カ在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宽度方向上不平衡,通过设置如上述的减弹部,在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作用相等的カ矩,由此使包括辅助腿部在内的腿部整体的弾性力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其结果,弹性力相等地作用于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宽度方向,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维持开ロ基底和门窗框之间的间隔相等。因此,根据本结构,不需要将固定部的位置设置在门窗框的宽度方向中央,能够自由地设定固定部的位置。[0023](8)此外,优选的是,上述腿部的减弹部分别形成于隔着上述基部対称的位置。由于该减弹部隔着基部形成在対称的位置,因此该减弹部的存在也能够使ー对腿部发挥相等的弾性力,并能够利用该减弹部的存在而防止一对腿部之间的弹性カ不平衡。(9)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减弹部至少减去上述弹性变形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由此,能够在各腿部容易地形成减弹部。此外,由于能够利用各减去部的大小改变各腿部发挥的弾性力,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该弾性力。(10)此外,优选的是,提供ー种门窗框调整构造,包括开ロ基底,其形成于墙壁;门窗框,其安装于该开ロ基底上;固定部,其固定于上述开ロ基底和上述门窗框的任意一 者;以及门窗框调整器具,其设置于该开ロ基底和门窗框之间,用于调整该门窗框相对于开ロ基底的间隔距离,该门窗框调整器具包括基部,其与上述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抵接;ー对腿部,其在该基部安装于上述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的状态下沿该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的轴线方向突出,该ー对腿部具有弹性且与上述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ー者抵接;在上述基部上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固定于上述开ロ基底和上述门窗框的任意一者,上述基部和上述一对腿部的任意一者或两者形成为具有等同于或小于上述门窗框的宽度的宽度,上述ー对腿部具备弹性变形部,其自上述基部突出;以及抵接部,其形成于该弹性变形部的顶端,并与上述开ロ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ー者抵接;至少将该抵接部配置为沿上述另ー者的构件的宽度方向连续或不连续的线状。由此,至少ー对腿部借助沿宽度方向配置的抵接部与门窗框或开ロ基底的任意另ー者抵接。此外,由于该抵接部及弹性变形部形成为具有等同于或小于开ロ基底的宽度,因此抵接部及弹性变形部至少位于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缘部,由此,在开ロ基底(或门窗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设置各腿部的抵接部和弹性变形部。因此,能够在门窗框调整器具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设置回弾力的中心,由此,即使当沿宽度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门窗框时,也能够利用腿部防止门窗框傾斜。采用本实用新型,即使当绕宽度方向的旋转カ不可避免地长期作用于门窗框时,也能够可靠地抑制门窗框在该旋转力的作用下傾斜。

图I是表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门窗框调整器具能够适用的门窗的建筑物的开ロ框的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建筑物的开ロ框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利用门窗框调整器具安装在开ロ基底的门窗框的安装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自门窗框的表面观看的门窗框调整器具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设置了减去部的门窗框调整器具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设置了减去部的门窗框调整器具的主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作用于门窗框调整器具的カ矩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隔着基部非対称地设置了减去部(减弹部)的门窗框调整器具的一例的图;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例的门窗框调整器具的侧视图;[0039]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例的门窗框调整器具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及门窗框调整构造的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设置有门窗框20、30、40的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包括地板11、顶棚12、自该地板11至顶棚12延伸并用于划分起居室之间或划分起居室和走廊的房间分隔壁14。房间分隔壁14位于例如铺设在建筑物的地板坯(slab)上表面的地板基底材料和与该地板基底材料相対的多个平顶搁栅(在图I中用附图标记13表示)之间,并沿与该多个顶棚搁栅13正交的方向延伸,从而隔开该层的空间,使其两侧分别构成起居室或起居室和走廊,这一点在图中未特别示出。此外,在该房间分隔壁14上设置有用于使人往复于起居室之间(或起居室和走廊之间)的开ロ部。在该开ロ部的缘部设置有作为精加工材料的门窗框。此外,在开ロ部内设置有容纳在门窗框的内侧并开闭该开ロ部的一对拉门或门扇(均省略图示)等。开ロ部呈切掉一部分房间分隔壁14而形成的长方形状,该开ロ部的两侧边缘及上缘被房间分隔壁14限定,下缘被地板11限定。此外,通过形成开ロ部,使房间分隔壁14的小口面暴露出来,在各小口面上安装有长条状的开ロ基底,在该开ロ基底上安装有作为精加工材料的门窗框。门窗框沿开ロ部的各边缘部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门窗框包括沿开ロ部的下缘设置的下侧门窗框(门槛)20、沿开ロ部的侧缘设置的横侧门窗框(侧柱)30、沿开ロ部的上缘设置的上侧门窗框(楣梁)40,各门窗框20、30、40的端部分别与相邻的门窗框20、30、40的端部连接。接着,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门窗框调整器具I及门窗框调整构造的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门窗框调整器具I设置于设置在房间分隔壁14的开ロ基底15和安装在该开ロ基底15上的横侧门窗框30(以下简称为门窗框)之间,是用于调整该门窗框30相对于开ロ基底15的间隔距离的调整器具。本实施方式的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结构包括基部2、一对腿部3、4、一对辅助腿部5、6,该隔扇框调整器具I对例如具有弹簧性(弾性)的金属制的平板进行冲压加工等以使其形成侧视呈波浪形(或W形)(參照图3等)。基部2是与开ロ基底15和门窗框30的任意一者抵接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基部2与门窗框30抵接,并且其与门窗框30抵接的部分沿该门窗框30的宽度方向(以下,若无特别说明则简称与该门窗框30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延伸,且沿宽度方向与该门窗框30直线状地线接触(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线状不仅包括严格意义的线还包括具有预定宽度的帯状)地形成(參照图4等)。因此,即使对该门窗框30作用沿宽度方向的旋转力,也能够抑制门窗框30在该旋转力的作用下傾斜。在该基部2的中心部设置有使固定器具16贯穿的贯通孔(固定部)2b。[0048]以与开ロ基底15和门窗框30的任意一者弹性抵接的方式在基部2的两侧设置有一对腿部3、4本实施方式的腿部3、4设置为自该基部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侧端部至另ー侧的侧端部。此外,在使上述的基部2和门窗框30抵接的状态下,各腿部3、4设置为沿与该门窗框30的宽度方向正交的门窗框3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包括弹性变形部3b、4b,其向自该基部2分离的方向突出为倾斜状;抵接部3a、4a,其设置于该弹性变形部3b、4b的顶端部,用于与开ロ基底15接触。该抵接部3a、4a沿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宽度方向延伸成直线状,并与该开ロ基底15线接触(參照图4)。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该抵接部3a、4a沿开ロ基底15的宽度方向连续的方式分别形成腿部3、4。因此,即使对该门窗框30作用沿宽度方向的旋转カ(使其产生歪扭的カ矩),也能够抑制门窗框30在该旋转力的作用下傾斜。此外,由于包括这ー对腿部3、4在内的本实施方式的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宽度形成为具有等同于或小于开ロ基底15的宽度的宽度,因此能够如上述那样最大限度地抑制门窗框30傾斜,同时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一部分不能自外部被看到。此外,腿部3、4形成为在弹性变形部3b、4b中具有弾性(弹簧性)。在此情况下,各抵接部3a、4a能够作为与开ロ基底15弹性接触的部位发挥作用,并能够对应于这ー对弹性变形部3b、4b的伸縮,使基部2和与该基部2接触的门窗框30相对于开ロ基底15接近和分离。作为门窗框调整器具1,虽然可以只包括上述的基部2和一对腿部3、4,但也可以采用适宜地延伸腿部3、4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一对腿部3、4分别沿自基部2离开的方向延伸,井形成分别具有与门窗框30抵接的辅助抵接部5a、6a的辅助腿部5、6(參照图3、图4)。辅助腿部5、6及辅助抵接部5a、6a的形状、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腿部5、6的宽度等同于基部2、腿部3、4的宽度,且包括辅助弹性变形部5b、6b,其自该腿部3、4的抵接部3a、4a倾斜地延伸成倾斜状;辅助抵接部5a、6a,其形成于该辅助弹性变形部5b、6b的顶端部,并与开ロ基底15抵接。此外,该辅助抵接部5a、6a沿门窗框30的宽度方向呈连续的直线状,井能够与该门窗框线接触。这种辅助腿部5、6使门窗框调整器具I和门窗框30的抵接区域増大,并在当沿宽度方向的旋转力作用到门窗框30时能够进ー步有效抑制该门窗框30的傾斜。这种门窗框调整器具I具有如下优点仅通过冲压矩形的板状构件就能够简单地形成。此外,与腿部3、4相同,优选的是使这些辅助腿部5、6的辅助弹性变形部5b、6b具有弾性(弹簧性)。在此情况下,能够使辅助抵接部5a、6a作为与门窗框30弾性接触的部位发挥作用。根据这种门窗框调整器具1,能够在腿部3、4的抵接部3a、4a与开ロ基底15抵接的状态下使辅助腿部5、6的辅助抵接部5a、6a与门窗框30抵接。门窗框30借助门窗框调整器具I安装在开ロ基底15上,但本实施方式的门窗框调整器具I使基部2和辅助腿部5、6的辅助抵接部5a、6a弾性接触于该门窗框30,而且使腿部3、4的抵接部3a、4a弾性接触于开ロ基底15,因此能够使门窗框30对于开ロ基底15的安装姿势更稳定。固定器具16将门窗框30固定为能够与开ロ基底15接近和分离,例如可利用将贯穿在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贯通孔(固定部)2b中的螺纹部螺纹结合于开ロ基底15的固定用螺钉等(參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该固定器具16的螺栓部贯穿设于门窗框30的通孔30a和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贯通孔2b并拧入开ロ基底15的预定位置,从而将门窗框30固定于开ロ基底15。作为固定器具16,优选的是使用能够向开ロ基底15自攻(self-tap)的木螺钉,当开ロ基底15为金属基底时使用自攻螺钉(钻尾螺钉)。(第2实施方式)优选的是,在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腿部3、4、辅助腿部5、6上设置多个用于调整这些腿部的弹性强度的减弹部,并且通过适宜地调整各减弹部的大小,从而能够不改变门窗框调整器具I整体的壁厚、弯曲形状地对该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回弾力(弾性力、弹簧力)进行调整。以下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 式的具体例(參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横跨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各腿部3、4和与该腿部3、4连续的辅助腿部5、6地设置ー对减弹部。具体地说,将作为减弹部的减去部7设置为横跨上述各腿部3、4的弹性变形部3b,4b和抵接部3a、4a、及与该腿部3、4连续的辅助腿部5、6的辅助弹性变形部5b、6b,并隔着作为基部2固定部的贯通孔2b在左右设置ー对作为减弹部的减去部7,由此,使各腿部3、4及辅助腿部5、6的弾性力降低(參照图5)。根据这种门窗框调整器具1,能够在腿部3、4和辅助腿部5、6上整体地发挥适度的弾性力。虽然由于门窗框调整器具自身需要具有某种程度的強度,而要将其整体的壁厚设置为预定厚度来确保整体的強度,但这会使腿部3、4的弹性变形部3b、4b、辅助腿部5、6的辅助弹性变形部5b、6b的弾性カ变得过大。当弾性力如此地变得过大时,若不将固定器具16向开ロ基底15的紧固部分做成较大尺寸,则难以给予腿部3、4以充分的弾性力,但如本实用新型那样通过自腿部3横跨辅助腿部5及自腿部4横跨辅助腿部6地如上所述地设置减去部7来适宜地降低弹性力,能够使腿部3、4对应门窗框30相对于开ロ基底15的预定间隔距离等而发挥良好的弾性力。另外,在图5中表示了在一侧的腿部3(4)和辅助腿部5(6)上左右均等地设置同等大小的多个减去部7并且在一对腿部3、4和辅助腿部5、6的情况下,减去部7以基部2为中心对称地配置的情况,但这只是ー个优选的例子。可以适宜地改变多个减去部7的大小(宽度、深度)、形状,也可以将配置间隔设置为不均等(參照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当基部2的固定部的位置偏离中心时,通过适宜地改变减去部7的位置、大小,能够平衡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宽度方向的回弾力。在这里所述的基部2的固定部的位置偏离中心指的是,用于将该基部2固定于门窗框的固定器具16所贯穿的贯通孔2b的位置自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中心沿宽度方向偏离的状态。以下说明作为具体例的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參照图6、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基部2的宽度方向中心偏离的位置上设置贯通孔2b,而且,将遍及腿部3、4的弹性变形部3b、4b、抵接部3a、4a、辅助腿部5、6的辅助弹性变形部5b、6b的减去部7设置在如下位置使得离贯通孔2b近的ー侧(在图6中由附图标记R表示的一侦D的抵接部3a、4a的宽度大于离贯通孔2b远的ー侧(在图6中由附图标记L表示的一侦D的抵接部3a、4a的宽度,并且对两个抵接部3a、4a作用相等カ矩(參照图6)。S卩,设置各减去部7以满足当紧固紧固器具16而对门窗框调整器具I作用负载N吋,假设反作用力(应力)Pl作用于R侧的腿部3、4的自贯通孔2b离开距离a的位置,反作用力(应力)P2作用于L侧的腿部3、4的自贯通孔2b离开距离b的位置,反作用力(应力)P3作用于中央的腿部(在设置有贯通孔2b的位置处配置的腿部)3、4,则PlXa = P2XbS卩,设置各减去部7使得以贯通孔2b的位置为中心在门窗框调整器具I整体力矩平衡(參照图6、图7)。根据如此地设置了减去部7的门窗框调整器具I,在处于被减去部7截断状态下的各腿部3、4的抵接部3a、4a中,由于作为整体作用平衡的カ矩,因此能够避免沿宽度方向的 旋转カ(使歪扭产生的カ矩)作用到被该门窗框调整器具I支承的门窗框30,从而能够维持预定的状态(一般是指门窗框30相对于开ロ基底15平行地安装的状态)。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窗框调整器具1,对应于希望将贯通孔2b的位置配置在门窗框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以外的要求,能够自由地设定该贯通孔2b (和贯穿贯通孔2b的固定器具16)的位置。另外,图7所示的是为了说明カ矩的平衡而简化并概略表示的模型。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更详细地解析负载及反作用力(应力)的形态,并适宜地设定减去部7、成为被减去部7截断的状态的各腿部3、4的形状、大小。在这里,上述减去部7的形状、大小等的形态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减去部7设置在隔着基部2対称的位置处(參照图6)。在此情况下,能够在负载作用到门窗框调整器具I时使各腿部3、4产生的或发挥的反作用力(应力)在基部2的一侧的腿部3和另ー侧的腿部4上均等。当然,相反地,也可以通过改变以基部2为中心的这些减去部7的大小、个数、或者只将上侧(或下側)设置成开ロ至辅助腿部5(6)的辅助抵接部5a、6a的形状,从而将减去部7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非対称(參照图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述减去部7设置为切开自各腿部3、4的基部2至辅助腿部5、6的弹性变形部5b、6b的顶端部而使该减去部7成为比较容易成形的形态,但也可以设置成除此之外的形态。作为除此之外的形态,例如可列举设置狭缝、冲孔等。总而言之,减去部7只是为了适宜地降低各腿部3、4的弾性力而设置的减弹部的一个适宜的例子,不排除能够起到相同作用的其他形态的减弹部。接着,简单地表示利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门窗框调整器具I对门窗框30施工的顺序的一例。(I)将门窗框调整器具I固定于开ロ基底15的预定位置。可以利用例如钉、大头钉(tucker)等进行暂时固定。能够对I个门窗框30设置多个(例如3 4个)门窗框调整器具I。(2)使用固定器具16将门窗框30固定于门窗框调整器具I和开ロ基底15(參照图3)。(3)使用测锤等确认门窗框30的姿势。(4)在希望调整门窗框30相对于开ロ基底15的间隔距离的位置上松缓或紧固固定器具16,从而将门窗框30调整为铅直的姿势。(5)结束调整门窗框30的姿势之后,在门窗框30的透孔30a中覆盖盖(cap)等进行遮盖。[0079]根据上述门窗框调整器具1,由于能够在门窗框30固定于开ロ基底15的状态下调整间隔距离并使门窗框30的姿势铅直、使门窗框呈直线状,因此能够使操作简单,且使调整容易进行。此外,由于上述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构造非常简单,且不需要高加工度,因此还具有可计量化、容易实现削減成本的优点。而且,根据该门窗框调整器具1,通过在安装门窗框30后固定固定器具16,能够调整该门窗框30的进出(姿势),而且,能够在可调整的范围内总是使门窗框调整器具I的弹性力作用于门窗框30。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适宜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 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主g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基部2和辅助腿部5、6的辅助抵接部5a、6a与门窗框30抵接、并使腿部3、4的抵接部(线接触部位)3a、4a与开ロ基底15抵接的门窗框调整器具
I(參照图3等),但这只是一例。虽然没有特别图示,当与上述情况相反地、即,即使使基部2及辅助腿部5、6的辅助抵接部5a、6a与开ロ基底15抵接,并使腿部3、4的抵接部(线接触部位)3a、4a与门窗框30抵接,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对腿部3、4中,作为沿开ロ基底15或门窗框30的宽度方向配置抵接部3a、4a的情况的一例,例示了该抵接部3a、4a沿宽度方向连续地形成线状的情况,但这也只是ー个适宜的例子。只要是如此地沿宽度方向配置,则抵接部3a、4a是否连续都不存在问题,例如,也可以将多个点状的抵接部3a、4a配置成沿宽度方向排列。总而言之,当绕宽度方向的旋转カ不可避免地作用于门窗框30时,腿部3、4的抵接部3a、4a只要是为了能够可靠地防止该旋转力引起的门窗框30的倾斜而沿宽度方向配置、则腿部3、4的抵接部3a、4a的具体例不限于之前说明的情況。此外,也可以不设置辅助腿部5、6,而只采用设置有一对腿部3、4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腿部3、4的弹性变形部3b、4b和辅助腿部5、6的辅助弹性变形部5b、6b的长度大致相同,但也可以采用一者比另ー者长的结构。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门窗框调整器具I固定并卡定于门窗框30的内面的情况,但也可以是相反地使门窗框调整器具I卡定于开ロ基底15的结构。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实用新型的门窗框调整器具I使用于铅直的门窗框30的情况,此外,也能够使用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侧门窗框4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将门窗框调整器具I固定于开ロ基底15和门窗框30的任意一者,例示了作为设置于基部2的固定部的一例的贯通孔2b,但这只是ー个优选的例子。此外,当门窗框调整器具I形成为例如自开ロ基底15观看门窗框30成为矩形框时(參照图10),可以使用起到固定部的作用的大头钉17等将位于该框两侧的基部2固定于门窗框30(參照图9)。在此情况下,通过紧固固定器具,使开ロ基底15和门窗框30的间隔变窄,由此能够给予腿部3、4和辅助腿部5、6以弹性力。如此,由于该固定部的位置可以不位于门窗框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因此能够自由地设定该固定部的位置。エ业实用件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适用于夹在形成于墙壁的开ロ基底和安装于该开ロ基底的门窗框之间的门窗框调整器具。
权利要求1.一种门窗框调整器具,其设置于形成在墙壁上的开口基底和安装于该开口基底的门窗框之间,用于调整该门窗框相对于开口基底的间隔距离,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窗框调整器具包括 基部,其与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抵接; 一对腿部,其在该基部安装于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的状态下沿与该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该一对腿部具有弹性且与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一者抵接; 在上述基部上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固定于上述开口基底和上述门窗框的任意一者, 上述一对腿部形成为具有等同于或小于上述开口基底的宽度的宽度,该一对腿部包括 弹性变形部,其自基部突出; 抵接部,其形成于该弹性变形部的顶端,并与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一者抵接, 至少该抵接部配置为沿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一者的宽度方向连续或不连续的线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腿部上设置有用于降低上述弹性变形部的一处或多处的弹性力的减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设置在自上述基部的宽度方向中心偏离的位置, 上述减弹部设置于如下位置当自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使得上述基部的一侧端部和固定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小的那一侧的弹性变形部的面积大于上述基部的另一侧端部和固定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的那一侧的弹性变形部的面积,并且使得沿上述基部的一侧端部设置的抵接部和上述固定部之间产生的力矩与沿基部的另一侧端部设置的抵接部和上述固定部之间产生的力矩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腿部上设置有自上述抵接部朝向上述开口基底和上述门窗框的任意一者延伸的辅助腿部, 各辅助腿部包括 辅助弹性变形部,其自上述腿部的抵接部突出; 辅助抵接部,其形成于该辅助弹性变形部的顶端部,并与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抵接; 至少将该辅助抵接部配置为沿上述另一者的构件的宽度方向连续或不连续的线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窗框调整器具交替地具有多个上述腿部和上述辅助腿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腿部和上述辅助腿部上设置有一处或多处用于降低上述弹性变形部和上述辅助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力的减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设置在自上述基部的宽度方向中心偏离的位置, 上述减弹部设置于如下位置当自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使得上述基部的一侧端部和固定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小的那一侧的弹性变形部和辅助弹性变形部的面积大于上述基部的另一侧端部和固定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的那一侧的弹性变形部和辅助弹性变形部的面积,并且使得沿上述基部的一侧端部设置的抵接部和上述固定部之间产生的力矩与沿基部的另一侧端部设置的抵接部和上述固定部之间产生的力矩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腿部的减弹部分别形成在隔着上述基部对称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6或8所述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弹部至少减去上述弹性变形部的一部分而形成。
10.一种门窗框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口基底,其形成于墙壁; 门窗框,其安装于该开口基底; 固定部,其固定于上述开口基底和上述门窗框的任意一者; 门窗框调整器具,其设置于该开口基底和门窗框之间,用于调整该门窗框相对于开口基底的间隔距离,该门窗框调整器具包括 基部,其与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抵接; 一对腿部,其在该基部安装于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的状态下沿该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的轴线方向突出,该一对腿部具有弹性且与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一者抵接, 在上述基部上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固定于上述开口基底和上述门窗框的任意一者, 上述基部和上述一对腿部的任意一者或两者形成为具有等同于或小于上述门窗框宽度的宽度, 具备 弹性变形部,其自上述基部突出; 抵接部,其形成于该弹性变形部的顶端,并与上述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一者抵接; 至少该抵接部配置为沿上述另一者的构件的宽度方向连续或不连续的线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使当绕宽度方向的旋转力不可避免地长期作用于门窗框时也能够可靠地抑制门窗框在该旋转力的作用下倾斜的门窗框调整器具及门窗框调整构造。包括基部,其与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抵接;一对腿部,其在该基部安装于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的状态下沿与任意另一者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其具有弹性且与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另一者抵接;在基部上设置有固定部,其固定于开口基底和门窗框的任意一者;一对腿部形成为具有等同于或小于开口基底宽度的宽度,包括弹性变形部,其自基部突出;抵接部,其形成于该弹性变形部的顶端,至少该抵接部配置为沿另一侧的构件的宽度方向连续或不连续的线状。
文档编号E06B1/60GK202359949SQ20112027534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5日
发明者井本吉彦 申请人:旭化成住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