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81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为一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以对楼梯椅产生安全锁固之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习用之梯椅,通常是不具有安全锁定机构之结构体,依自重及人体之重量以保持展开之使用状态,属于非确动锁定设计,故仅具有最基本的承载与攀登功能,无法发挥具安全确保之附加功能价值以及产生最大之便利性与应用范围。上述习用梯椅前案之最大缺点系为不具备安全锁定机构,在使用上容易产生不稳固或慎至松脱等现象,造成跌落与夹伤之危险。综上所述,所提及关于习用之梯椅,尽管能够达成在承载与攀登功能上所具备之基本要求,但存在使用时仅具基本功能而缺乏安全确保功能之缺点与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发挥更加安全之使用方式与产生具体经济附加效益之产业效果。由于习用之梯椅,存在上述之缺失与不足,基于产业进步之未来趋势前提下,实在有必要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案,以符合产业进步之所需,更进一步提供业界更多的技术性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本创作系以解决习用梯椅在使用时仅具承载与攀登功能而缺乏安全性之缺点,以及在实用化技术等方面受到限制之问题,一方面在达成安全确保性为目的,另一方面在于增加展开与收合之便利性,以达成所应具备之承载与攀登基本功能外,并使其兼具安全确保设计与提升展开与收纳便利功能能之具体要求。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能,其具体实行的技术手段及方案包括一种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系包含有前椅脚架,系一开口朝下之π型框架。后椅脚架,系一开口朝上之π型框架。二承座,系供前椅脚架穿设固接且枢接后椅脚架之末端。踏板单元,系包含第一踏板、第二踏板及第三踏板,各踏板皆设有前枢轴及后枢轴,各踏板分别以其前枢轴与前椅脚架枢接。二撑条,系分别设于踏板单元二侧,撑条之二侧分别枢接于后椅脚架、第二踏板之后枢轴及第三踏板之后枢轴,撑条设有一滑槽;以及二滑杆,系分别设于踏板单元二侧,滑杆一侧枢接于后椅脚架,另一侧以所设滑销与撑条之滑槽滑动连结。其改良特征为第一踏板内侧设有锁定单元,锁定单元包含按钮、弹簧及扣片,扣片分别穿设于第一踏板之内槽孔与外槽孔,扣片一侧与按钮连结,另一侧以所设之U型勾扣住第一踏板之后枢轴。上述锁定单元之弹簧系穿设于按钮内。[0017]上述锁定单元之扣片系以螺丝与按钮连结。上述按钮按压后之回弹系利用弹簧之弹性回复力达成。本创作之优点在于1.具备安全锁定机构,使用上较为稳固且不易松脱。2.使用上不会有夹伤的危险存在,可保护幼儿安全。3.展开使用与迭合收纳时仅需单键操作,方便迅速。4.锁定单元之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且组装容易。

图1 本创作一实施例整体结构外观组合立体图。图2 本创作一实施例整体结构外观组合侧视图。图3 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结构外观局部图。图4 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结构外观放大图。图5 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结构外观分解图。图6 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锁定状态示意图。图7 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松脱状态示意图。图8 本创作一实施例图楼梯椅收合状态侧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前椅脚架(2) 后椅脚架(3)承座(4)踏板单元(41) 第一踏板(411) 前枢轴012) 后枢轴(413) 内槽孔014) 外槽孔(415) 侧槽孔(42) 第二踏板(421) 前枢轴022) 后枢轴(43) 第三踏板(431) 前枢轴032) 后枢轴(5)撑条(51) 滑槽(6)滑杆(61) 滑销(7)锁定单元(71) 按钮(72) 弹簧(73) 扣片(731) U 型勾(74) 螺丝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5,分别为本创作一实施例整体结构外观组合立体图及本创作一实施例整体结构外观组合侧视图,其中,一种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系包含有前椅脚架(1),系一开口朝下之π型框架。后椅脚架O),系一开口朝上之π型框架。二承座(3),系供前椅脚架(1)穿设固接且枢接后椅脚架( 之末端。踏板单元(4),系包含第一踏板(41)、第二踏板0 及第三踏板,各踏板 (41,42,43)皆设有前枢轴(411,421,431)及后枢轴(412,422,432),各踏板(41,42,43)分别以其前枢轴011,421,431)与前椅脚架(1)枢接。二撑条(5),系分别设于踏板单元(4) 二侧,撑条(5)之二侧分别枢接于后椅脚架 (2)、第二踏板0 之后枢轴(42 及第三踏板之后枢轴032),撑条( 设有一滑槽 (51);以及二滑杆(6),系分别设于踏板单元(4) 二侧,滑杆(6) —侧枢接于后椅脚架(2),另一侧以所设滑销(61)与撑条(5)之滑槽(51)滑动连结。其改良特征为第一踏板内侧设有锁定单元(7),锁定单元(7)之按钮(71) 系外露于第一踏板Gl)外侧。上述锁定单元(7)之弹簧(72)系穿设于按钮(71)内。上述锁定单元(7)之扣片(73)系以螺丝(74)与按钮(71)连结。上述按钮(71)按压后之回弹系利用弹簧(7 之弹性回复力达成。请参阅图3和4,分别为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结构外观局部图及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结构外观放大图,其中,第一踏板Gl)内侧设有锁定单元(7),锁定单元(7) 包含按钮(71)、弹簧(72)及扣片(73),扣片(73) —侧与按钮(71)连结,另一侧以所设之 U型勾(731)扣住第一踏板(41)之后枢轴(412),弹簧(72)则系穿设于按钮(71)内。请参阅图5,为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结构外观分解图,其中,第一踏板内侧所设之锁定单元(7),系包含按钮(71)、弹簧(72)及扣片(73),扣片(73)分别穿设于第一踏板(41)之内槽孔(413)与外槽孔(414),扣片(73) 一侧与按钮(71)连结,另一侧以所设之U型勾(731)扣住第一踏板(41)之后枢轴(412)(另请参阅图3和4);按钮(71)则穿设于侧槽孔(415)且突出于第一踏板Gl)外侧。锁定单元(7)之弹簧(72)系穿设于按钮(71)内,扣片(73)系穿过弹簧(72)与按钮(71)后以螺丝(74)与按钮(71)连结。请参阅图6,为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锁定状态示意图,其中,当第一踏板内侧所设锁定单元(7)之按钮(71)为尚未压入之状态,弹簧(7 [系压缩型式]呈现局部受力之半释放状态,扣片(73) —侧系以螺丝(74)连结于按钮(71)上,扣片(73)另一侧以所设之U型勾(731)扣住第一踏板Gl)之后枢轴G12),使后枢轴012)藉由局部弹簧力对U型勾(731)之紧压作用而呈现锁固之状态。请参阅图7,为本创作一实施例锁定单元松脱状态示意图,其中,当第一踏板内侧所设锁定单元(7)之按钮(71)为向内压入之状态,弹簧(7 [系压缩型式]呈现高度受力之全压缩状态,扣片(73) —侧系以螺丝(74)连结于按钮(71)上,扣片(73)另一侧之 U型勾(731)自第一踏板Gl)之后枢轴(412)脱离,使后枢轴(412)呈现释放之状态,此时可对将梯椅进行收折之动作;按钮(71)按压后,弹簧m之弹性回复力可在放开按钮 (71)后,使按钮(71)回复如图6之状态,且再次使后枢轴012)回到锁固之状态。请参阅图8,为本创作一实施例图梯椅收合状态侧视图,其中,如图7所示,在持续按住按钮(71)的同时,可对梯椅作收折之动作,直到梯椅呈现如图所示完全迭合之最小体积状态前椅脚架(1)与后椅脚架( 几乎贴合,而第一踏板(41)、第二踏板(42)、第三踏板(43)、撑条( 及滑杆(6)等亦呈现相互贴近之收合状态,踏板单元(7)之按钮(71)朝上,以方便再次按压释放,以展开梯椅。故梯椅不论是在展开或是收折状态下,只要在没有按下按钮(71)之情况下,均是呈现锁固状态[展开使用锁固状态/收合待用锁固状态],当由展开状态要收合成为收合状态或是由收合状态要展开成为展开状态时,均要经由按下按钮(71)之程序方能达成,以确保在未经按压按钮(71)下之梯椅锁固状态,维持使用上之安全性。综合上述,本创作系针对梯椅之应用技术,特指一种藉由第一踏板Gl)内侧所设包含按钮(71)、弹簧(72)及扣片(73)之锁定单元(7),以扣片(73) 一侧与按钮(71)连结, 另一侧以所设之U型勾(731)与第一踏板Gl)之后枢轴(412)作开合连结,以按钮(71) 之按压决定开合以确保安全锁固状态者,作一最佳之改良与设计,为本创作对于梯椅所作最具体之改良与精进。
权利要求1.一种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系包含有 前椅脚架,系一开口朝下之π型框架; 后椅脚架,系一开口朝上之π型框架;二承座,系供前椅脚架穿设固接且枢接后椅脚架末端;踏板单元,系包含第一踏板、第二踏板及第三踏板,各踏板皆设有前枢轴及后枢轴,各踏板分别以其前枢轴与前椅脚架枢接;二撑条,系分别设于踏板单元二侧,撑条之二侧分别枢接于后椅脚架、第二踏板之后枢轴及第三踏板之后枢轴,撑条设有一滑槽;以及二滑杆,系分别设于踏板单元二侧,滑杆一侧枢接于后椅脚架,另一侧以所设滑销与撑条之滑槽滑动连结;其特征在于第一踏板内侧设有锁定单元,锁定单元包含按钮、弹簧及扣片,扣片分别穿设于第一踏板之内槽孔与外槽孔,扣片一侧与按钮连结,另一侧以所设之U型勾扣住第一踏板之后枢轴;按钮则穿设于侧槽孔且突出于第一踏板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锁定单元之弹簧系穿设于按钮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锁定单元之扣片系以螺丝与按钮连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按钮按压后之回弹系利用弹簧之弹性回复力达成。
专利摘要一梯椅安全扣钩之改良,特指一种藉由第一踏板内侧所设包含按钮、弹簧及扣片之锁定单元,以扣片一侧与按钮连结,另一侧以所设之U型勾与第一踏板之后枢轴作开合连结,以按钮之按压决定开合以确保安全锁固状态。
文档编号A47C12/00GK202287242SQ2011203873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林振雄 申请人:林振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