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式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93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横式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式百叶窗,它是在板条(slat)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配设有升降拉绳。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具有许多保持排列状态的板条的横式百叶窗中,用于使板条升降的升降拉绳穿过已被形成于板条的前后方向中心部的升降拉绳穿孔,经过各板条的升降拉绳的一端被连结于已被设置于板条下方的下横档(bottom rail),利用升降拉绳使下横档升降,从而使板条升降。对此,作为在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配设有升降拉绳的装置,已知一种如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示的横式百叶窗。 专利文献I所示的横式百叶窗,在各个板条上形成有侧边切口,所述侧边切口与梯带(ladder cord)的两侧上下方向拉绳卡合,利用两侧上下方向拉绳与切口来卡合,而无需板条纵向的定位结构、防错动结构,使至少一根升降用拉绳位于横式百叶窗的前后方向中的一侧,并且使另一升降用拉绳位于横式百叶窗的前后方向中的相反侧,进一步在梯带的上下方向拉绳上增设这些升降用拉绳,并分别穿过由上下方向拉绳延伸出的环(loop),且一端连结于下横档。并且,在顶盒(headbox)内,利用导向滚轴(guide roller)等将升降用拉绳的另一端引向纵向(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并通过制动(stopper)装置而导出至外部,并利用对从顶盒导出的升降用拉绳进行下拉操作,使下横档上升,而利用此下横档从下方依次折叠板条,另一方面,利用操作升降用拉绳来解除制动装置,而使下横档及板条利用自重而下降。这样一来,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装置中,由于升降用拉绳位于板条的侧边部,在板条上并未形成升降用拉绳所穿过的孔,因此可以防止遮蔽时的漏光,并且利用将升降用拉绳分散配置于前后方向,可以防止下横档倾斜。并且,专利文献2所示的横式百叶窗,是利用上下平行的两根拉绳来构成梯形支持拉绳的中层拉绳部分,并且在板条的受梯形支持拉绳支持的位置处的侧边上,设置大致U字形的切口,当板条受梯形支持拉绳的中层拉绳部分支持时,使中层拉绳部分的上下两根拉绳的上下关系颠倒,在中层拉绳部分的两端形成拉绳交叉部分,使此交叉部分与设置于板条上的U字型切口卡合,并在板条的一外侧,将用于使板条升降的升降拉绳增设于梯形支持拉绳的垂直拉绳部分。由此,在并未形成用以使升降拉绳穿过的孔的板条中,由于上下交叉的中层拉绳导致板条受到夹持,并且中层拉绳的交叉部分卡合于板条的两侧边所形成的U字状切口,因此可以限制板条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公平3-350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实公平4-40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I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直接操作从顶盒导出的升降用拉绳的另一端,来进行板条的升降操作,因此当使板条上升时,必须对升降用拉绳的另一端进行下拉操作,直至板条被折叠至所需位置,从而难以适用于产品尺寸较大且重量
较重的百叶窗。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横式百叶窗中,存在以下问题板条的切口与中层拉绳的卡合恐怕会滑脱,此时无法确实地防止板条的水平方向的错动。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完成,第I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式百叶窗,在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配设有升降拉绳,且可以减轻用于板条升降的升降拉绳的·操作负荷。除了第I目的以外,第2目的在于进而提供一种横式百叶窗,可以确实地防止板条的错动。[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横式百叶窗包括旋转轴,可旋转地被支持于顶盒内;多根梯带(ladder cord),与旋转轴的旋转联动而偏斜;许多板条,由梯带支持为排列状态;及,多根升降拉绳,可以使板条升降;并且,升降拉绳被配设于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所述横式百叶窗包含与旋转轴的旋转联动而旋转的多个升降卷筒(drum),升降拉绳的一端可卷绕及松卷地被连结于该升降卷筒,至少一根升降拉绳从顶盒的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并且另一升降拉绳从顶盒的前后方向中的另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利用各升降拉绳的一端所连结的升降卷筒,朝相同方向卷绕已从顶盒的前后方向中的不同位置分别被导入至顶盒内的所有升降拉绳。由于可以利用升降卷筒,来卷绕及松卷从顶盒的前后方向中的不同位置分别被导入的升降拉绳,当手动地使旋转驱动升降卷筒的旋转轴旋转时,与进行直接下拉升降拉绳操作的百叶窗相比,由于操作负荷得以减轻,因此也可以适用于产品尺寸较大且重量较重
的百叶窗。并且,利用电动旋转驱动旋转轴,也可以使升降卷筒旋转。此时,由于可也以是并非手动地卷绕及松卷升降拉绳的升降卷筒,因此变得容易操作,并且还可以适用于难以手动操作且位于不易够到的安装位置等处的百叶窗。并且,由于是从顶盒的前后方向中的不同位置被导入升降拉绳,因此可以在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配设升降拉绳,并且当升降时,可以使板条整体保持平衡。而且,由于所有升降卷筒是利用相同的旋转轴朝相同方向旋转,并朝相同方向卷绕升降拉绳,因此可以简化结构。各升降卷筒是由卷筒部、及旋转自如地支持卷筒部的卷筒支承构成,升降拉绳的一端可卷绕及松卷地被连结于该卷筒部,该卷筒支承可以具有升降拉绳导向部,所述升降拉绳导向部用以使升降拉绳在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垂下。由此,可以确实地使升降拉绳在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垂下。卷筒支承进一步具有梯带导向部,所述梯带导向部对梯带的前后的垂直拉绳加以限制,以免超过特定量地向前后方向拉开,升降拉绳导向部可以被形成于梯带导向部的前后方向中的外侧。由此,可以使升降拉绳被配设于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且不会对梯带过分用力。并且,在板条的侧边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切口部,沿着至少一个切口部,配置有梯带的前后的垂直拉绳中的一个,且在至少一个切口部中,升降拉绳可以被配设为穿过切口部与垂直拉绳之间。由此,升降拉绳容易卡合于切口部,从而可以防止板条向水平方向错动。除了穿过切口部与垂直拉绳之间的升降拉绳以外,其他升降拉绳可以在板条的侧边外侧,沿着梯带的前后的垂直拉绳配设。由此,组装时可以容易插入板条。切口部只被形成于板条的一侧边上,且可以形成于当使板条上升时朝向倾斜板条 的上方并且当使板条下降时朝向倾斜板条的下方的侧边上。由此,可以顺利地进行升降动作,而不用担心当板条升降时,会发生升降拉绳与梯带一起进入切口部,或挂在切口部的角部上这种不佳状况。并且,可以在顶盒的左右方向上,至少配置三个升降卷筒,在左右外侧的升降卷筒上连结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在顶盒的前后方向上,从一侧导入至顶盒内,并通过升降拉绳导向部转向另一侧,在至少一个内侧的升降卷筒上连结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在顶盒的前后方向上,从另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并通过升降拉绳导向部引向上方。由于升降拉绳是通过升降拉绳导向部而被引向上方,因此可以使负载不易施加于内侧的升降卷筒。根据与横式百叶窗的板条的叶片凸出尺寸的关系,存在以下倾向与左右外侧的升降卷筒相比,对内侧的升降卷筒施加的使下横档并非左右倾斜地升降所需的拉力更大,但由于连结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则被安置为使负载不易施加于内侧的升降卷筒,因此,可以使升降拉绳的负载均衡地分散,从而提高产品的耐久性。可以在顶盒的左右方向上,至少配置三个升降卷筒,在至少一个内侧的升降卷筒上连结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在顶盒的前后方向上,从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并通过升降拉绳导向部被转向另一侧,在左右外侧的升降卷筒上连结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在顶盒的前后方向上,从另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并通过升降拉绳导向部被引向上方。在板条的左右外侧的侧边上形成切口部,在使升降拉绳穿过该切口部与垂直拉绳之间的情况下,由于当使板条上升时,板条倾斜地上升且切口部朝向上方,当使板条下降时,板条倾斜地下降且切口部朝向下方,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升降动作,而不用担心当板条升降时,会发生升降拉绳与梯带一起进入切口部,或挂在切口部的角部上这种不佳状况。(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减轻用于板条升降的升降拉绳的操作负荷。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形态的横式百叶窗的板条水平、全开状态的前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形态的横式百叶窗的板条全闭状态的前视图。图3(a)是第I实施形态的板条水平、全开时的第I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3(b)是第I实施形态的板条全闭、升降时的第I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3(c)是第I实施形态的板条全闭、升降时的第I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4(a)是第I实施形态的板条水平时的第2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4(b)是第I实施形态的板条全闭、升降时的第2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4(c)是第I实施形态的板条全闭、升降时的第2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5是表示第I实施形态的第I升降卷筒的顶盒附近的部分侧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I实施形态的第2升降卷筒的顶盒附近的部分侧剖面图。图7是表示各梯带及升降拉绳的间隔的横式百叶窗的前视说明图。图8是第I实施形态的下横档的升降中途停止时的横式百叶窗的前视说明图。图9是表示第I实施形态的顶盒内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第I实施形态的升降拉绳、梯带及切口部的状态的部分平面图。图11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横式百叶窗的板条水平、全开状态的前视图。图12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横式百叶窗的板条全闭状态的前视图。图13(a)是第2实施形态的板条水平、全开时的第I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13(b)是第2实施形态的板条全闭、升降时的第I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13(c)是第2实施形态的板条全闭、升降时的第I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14(a)是第2实施形态的板条水平、全开时的第2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14(b)是第2实施形态的板条全闭、升降时的第2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14(c)是第2实施形态的板条全闭、升降时的第2升降卷筒部分的侧剖面图。图15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升降拉绳、梯带及切口部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6 (a)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板条在水平状态下的切口部附近的情况的部分斜视图。图16(b)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板条下降时的切口部附近的情况的部分斜视图。图16(c)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板条上升时的切口部附近的情况的部分斜视图。图17是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顶盒内的平面图。图18是表示切口部与梯带的干扰的部分斜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图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第I实施形态)图I至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形态。此实施形态尤其适用于较重的产品。在此横式百叶窗中,无接头状(环状的)操作拉绳(操作部)14从顶盒10的一端垂下,所述顶盒10是利用托架(bracket) 11而被固定于窗框等上,操作拉绳14卷挂在被配设于顶盒10内的滑轮(pulley)(操作部)15上,从而可以旋转驱动该滑轮。滑轮15的旋转,可以通过联轴器(clutch),传送至旋转轴12,所述旋转轴12可旋转地被支持于顶盒10内。利用联轴器,旋转轴12的旋转被阻止,只有滑轮15的旋转被传送至旋转轴12。旋转轴12上设置有与此旋转联动而旋转的三个升降卷筒20,所述三个升降卷筒20在顶盒10的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梯带16分别从各升降卷筒20的配置位置向顶盒10的下方垂下,各梯带16与旋转轴12的特定范围角度的旋转联动而偏斜。各梯带16包括前后的垂直拉绳16a及16b,在顶盒10的前后方向上空出特定间隔分别垂下;及,中层拉绳16c,在上下方向上空出特定间隔的位置处被架设于前后的垂直拉绳16a与16b之间。并且,各中层拉绳16c进一步包含一对稍微上下分离的上拉绳及下拉绳。梯带16,在中间将各中层拉绳1 6c的上拉绳与下拉绳的上下关系颠倒,从而形成一对交叉部分,并通过在其交叉部分之间插入板条18,而将许多板条18支持为排列状态,梯带16的下端被固定于下横档24上,所述下横档24被配置于位于最下层的板条18的下方。升降拉绳22的一端可卷绕及松卷地被连结于各升降卷筒20。升降拉绳22的另一端从顶盒10垂下,经过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被连结于下横档24。升降卷筒20,是由卷筒部26、及旋转自如地支持卷筒部26并且被固定于顶盒10内的卷筒支承28构成,升降拉绳22的一端可卷绕及松卷地被连结于该卷筒部26。卷筒支承28形成有梯带导向部28a及28b,梯带16的前后的垂直拉绳16a及16b分别穿过所述梯带导向部28a及28b,并且所述梯带导向部28a及28b对前后的垂直拉绳16a及16b加以限制,以免间隔超过特定量地向前后方向拉开。并且,在相对于卷筒支承28的梯带导向部28a及28b,距顶盒10的前后方向更外侧处,分别形成有第I升降拉绳导向部28c及第2升降拉绳导向部28d,升降拉绳22穿过所述第I升降拉绳导向部28c及第2升降拉绳导向部28d,且所述第I升降拉绳导向部28c及第2升降拉绳导向部28d分别引导升降拉绳22的安置。可以利用升降拉绳导向部28c、28d,可以确实地使升降拉绳22在板条18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垂下,并且,利用梯带导向部28a、28b,可以使升降拉绳22配设于板条18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且不会对梯带16过分用力。并且,即便当升降卷筒20的直径较大时,也可以利用梯带导向部28a、28b,缩小梯带16的前后的垂直拉绳16a、16b的间隔,从而提高板条18的旋转性。以下,说明三个升降卷筒20的配置、三根升降拉绳22的安置及与各升降卷筒20的连结。要被配置于顶盒10的左右方向中央内侧的升降拉绳22的安置及与升降卷筒20的连结,如图3及图5所示的第I升降拉绳22a、第I升降卷筒20a所示。第I升降拉绳22a是沿着前后的垂直拉绳16a及16b中的后侧的垂直拉绳16b而被配置,且由环状部16d穿过,所述环状部16d是从垂直拉绳16b与各中层拉绳16c的连结部进一步向后方突出。第I升降拉绳22a的一端被连结于第I升降卷筒20a的卷筒部26,且在通过卷筒支承28的后侧的第I升降拉绳导向部28c而被引向上方后,向一方向卷绕。另一方面,配置于顶盒10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升降拉绳22的安置及与升降卷筒20的连结,如图4及图6所示的第2升降拉绳22b、第2升降卷筒20b所示。第2升降拉绳22b是沿着前侧的垂直拉绳16a而配置,且由环状部16e穿过,所述环状部16e是从垂直拉绳16a与各中层拉绳16c的连结部进一步向前方突出。而且,第2升降拉绳22b的一端被连结于第2升降卷筒20b的卷筒部26,且在通过卷筒支承28的前侧的第2升降拉绳导向部28d而被转向至后方后,向与第I升降拉绳22a相同的方向卷绕。
由此,第I升降拉绳22a与第2升降拉绳22b,利用旋转轴12的旋转,并利用向相同方向旋转的第I升降卷筒20a及第2升降卷筒20b,分别与升降卷筒20a及20b同时卷绕或松卷。如图7所示,各升降卷筒20a及20b分别被配置在以下位置位于左右方向中央内侧的第I升降拉绳22a与位于左右方向外侧的各第2升降拉绳22b之间的间隔B分别相等,各第2升降拉绳22b与最近的板条18端部的间隔A(叶片凸出尺寸)是定值,且间隔A小于间隔B。如图10所示,在板条18的后侧的侧边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切口部18a,梯带16的中层拉绳16c的交叉部分挂在切口部18a上,由此,来防止板条18向水平方向错动。接着,说明第I实施形态的横式百叶窗的动作。
首先,对操作拉绳14的后侧进行下拉操作,旋转驱动滑轮15,使旋转轴12朝向图3(a)及图4(a)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将板条从如图I所示的板条18为水平全开状态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板条18为全闭状态。由此,如图3(b)及图4(b)所示,由于后侧的垂直拉绳16b下降,并且前侧的垂直拉绳16a上升,导致梯带16偏斜,且各板条18倾斜,因此可以使板条为全闭状态。或者,从如图I所示的板条18为水平全开状态,对操作拉绳14的前侧进行下拉操作,旋转驱动滑轮15,使旋转轴12朝向图3(a)及图4(a)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如图3(c)及图4(c)所示,后侧的垂直拉绳16b上升,并且前侧的垂直拉绳16a下降,导致梯带16偏斜,且各板条18倾斜。由此,可以使板条为全闭状态。当此板条旋转时,由于如图3(b)、(C)所示,第I升降拉绳22a比后侧的垂直拉绳22b更靠后,如图4(b)、(c)所示,第2升降拉绳22b比前侧的垂直拉绳16a更靠前,因此并未接触倾斜的板条18,不会妨碍板条旋转。接着,当需要使板条18上升时,在对操作拉绳14的前侧进行下拉操作,使板条18进入全闭状态,且梯带16无法再转动之后,仍继续对操作拉绳14的前侧进行下拉操作,此时,第I升降卷筒20a卷绕第I升降拉绳22a,各第2升降卷筒20b分别卷绕各第2升降拉绳22b。由此,第I升降拉绳22a通过第I升降拉绳导向部28c而上升,各第2升降拉绳22b通过各第2升降拉绳导向部28d而分别上升。因此,第I升降拉绳22a及第2升降拉绳22b可以使下横档24上升,也可以使板条18折叠并随之上升。并且,当使板条18下降时,在对操作拉绳14的后侧进行下拉操作,使板条18进入全闭状态,且梯带16无法再转动之后,仍继续对操作拉绳14的后侧进行下拉操作,由此第I升降卷筒20a及第2升降卷筒20b分别松卷第I升降拉绳22a及第2升降拉绳22b。由此,第I升降拉绳22a通过第I升降拉绳导向部28c而下降,第2升降拉绳22b通过第2升降拉绳导向部28d而分别下降。因此,第I升降拉绳22a及第2升降拉绳22b可以使下横档24下降,并使板条18随之下降。这样一来,由于通过操作拉绳14的操作,在升降卷筒20a、20b上卷绕或松卷升降拉绳22a、22b,而使板条18升降,因此可以谋求降低操作负荷。并且,可以在板条18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配设升降拉绳22,并且当升降时,可以使板条18及下横档24整体保持平衡。由于是沿着梯带16的垂直拉绳16a、16b来配设升降拉绳22,因此可以防止板条全闭时的漏光,而无需在板条18上设置升降拉绳穿孔。如图8所示,根据与板条18的叶片凸出尺寸的关系,关于各升降拉绳22a及22b的负荷,卷绕于中央内侧的第I升降卷筒20a上的第I升降拉绳22a的负荷较大,中央内侧的第I升降卷筒20a的使下横档24不左右倾斜地水平升降所需的拉力较大,外侧的第2升降拉绳22b的负荷较小。因此,利用引向上方的第I升降拉绳导向部28c来安置第I升降拉绳22a,且几乎未使第I升降拉绳22a弯曲,由此,第I升降拉绳22a的阻力变小;且,利用弯曲阻力较大的第2升降拉绳导向28d来安置第2升降拉绳22b,并使第2升降拉绳22b的安置方向旋转且使其弯曲,由此,第2升降拉绳22b的阻力变大,因此,可以使各升降拉绳22a及22b的负载均衡地分散,从而提高产品的耐久性。另外,在以上例子中,升降卷筒20及升降拉绳22分别列示为三个,但并非限定于此,可以分别为两个、四个以上。例如,当为两个时,可以将任一升降拉绳22及升降卷筒20作为第I升降拉绳22a及第I升降卷筒20a,并将任一另一升降拉绳22及升降卷筒20作为第2升降拉绳22b及第2升降卷筒20b。当为四个时,可以将配置于顶盒10的左右方向中 央内侧的两根升降拉绳22及两个升降卷筒20作为第I升降拉绳22a及第I升降卷筒20a,并将配置于顶盒10的左右方向端部外侧的两根升降拉绳22及两个升降卷筒20作为第2升降拉绳22b及第2升降卷筒20b。(第2实施形态)接着,基于图11至图16,说明第2实施形态。此实施形态尤其适用于确实地防止板条18向水平方向的错动。以下,关于与第I实施形态重复的构成,省略说明,对相同构件标记为与第I实施形态相同的符号。在第2实施形态中,在第I实施形态中配置于顶盒10的左右方向中央内侧的第I升降卷筒20a、第I升降拉绳22a及后侧的垂直拉绳16b的构成如图13所示,配置于横式百叶窗的左右方向外侧;且,在第I实施形态中配置于左右方向端部外侧的第2升降卷筒20b、第2升降拉绳22b及前侧的垂直拉绳16a的构成如图14所示,配置于横式百叶窗的左右方向中央内侧。因此,如图11及图12所示,被配置于左右方向中央内侧的第2升降拉绳22b被配设于板条18的前侧,而被配置于左右方向外侧的第I升降拉绳22a被配设于板条18的后侧。如图15所示,在板条18的后侧的侧边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切口部18a,且在一个以上的板条18的切口部18a的部分中,从垂直拉绳16b的上下方向中途位置到下端部如图13、图15及图16所示,将第I升降拉绳22a安置为插入至切口部18a内,并穿过切口部18a与垂直拉绳16b之间,从垂直拉绳16b的上下方向中途位置到第I升降卷筒20a的部分,安置为与第I实施形态相同。这样一来,由于第I升降拉绳22a被插入至切口部18a内,并穿过切口部18a与垂直拉绳16b之间,因此切口部18a与第I升降拉绳22a及垂直拉绳16b的卡合更加不易滑脱。因此,由于板条18的水平方向的活动受到切口部18a及第I升降拉绳22a的限制,因此可以更确实地防止板条18的水平方向的错动。并且,由于存在切口部18a,因此还可以提高板条旋转时的旋转性。另外,当设置有多个切口部18a时(也可以设置于板条的前侧及后侧的侧边中的两侧或一侧),只要在至少I处切口部18a中,使升降拉绳22穿过垂直拉绳与切口部之间即可,而无需在所有切口部18a中,使升降拉绳22穿过垂直拉绳与切口部之间,在其他部分中,也可以使升降拉绳穿过环状部。当使板条18旋转、升降时,可以与第I实施形态同样地进行。此时,如图13(c)及图16(c)所示,当使板条18上升时,由于板条18倾斜地上升且切口部18a朝向上方,因此顺利地进行上升动作,而不用担心会发生第I升降拉绳22a与梯带16 —起进入切口部18a,或挂在切口部18a的角部上这种不佳状况。并且,如图13(b)及图16(b)所示,当使板条18下降时,由于板条18倾斜地下降且切口部18a朝向下方,因此顺利地进行下降动作,而不用担心会发生第I升降拉绳22a与梯带16 —起进入切口部18a,或挂在切口部18a的角部上这种不佳状况。对此,假如当板条上升时,板条倾斜地上升且切口部朝向下方,那么如图18所示,梯带的垂直拉绳松弛的部分可能会进入升降拉绳与切口部之间,并且松弛并翻折的部分可能会挂在切口的角部上。因此,如果在该状态下进行下降操作,将可能会导致由于在切口向上的状态下下降,因此一直挂住而并不分离,从而在板条之间拉拽的状态下下降;如果进一步继续下降操作,当板条下降时左右的平衡将会保持不一致。 然而,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不会发生上升时梯带挂住的情况,因此可以消除这种不佳状况。(第3实施形态)接着,图17表示使用升降卷筒的变化例的第3实施形态。在此例中,在升降卷筒20的卷筒支承28上,在梯带导向部28a、28b的外侧只形成一个升降拉绳导向部28d。而且,使配置于左右方向中央内侧的升降卷筒20的左右的方向,与配置于左右方向外侧的升降卷筒20的左右的方向相反。由此,即使只设置一个引导升降拉绳22的升降拉绳导向部28d,但由于配置于左右方向中央内侧的升降卷筒20的卷筒支承28的升降拉绳导向部28d的前后方向中的位置与配置于左右方向外侧的升降卷筒20的卷筒支承28的升降拉绳导向部28d的前后方向中的位置相反,因此在左右方向中央内侧与左右方向外侧,可以在不同板条侧配设升降拉绳22。另外,在以上实施形态中,由于升降拉绳被配设于板条的侧边外侧,因此省略板条的升降拉绳穿孔,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同样适用于以下情况在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设置多个升降拉绳穿孔,并将升降拉绳配设于此升降拉绳穿孔中。另外,在所述实施形态中,是采用手动旋转驱动旋转轴12的构成,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将旋转轴12连结于电动机,并电动旋转驱动的构成。这样一来,通过使用电动机,可以无需手动操作,并且也可以适用于难以电动操作且位于高处等不易够到的安装位置处的百叶窗等。符号说明10 顶盒12旋转轴16 梯带16a、16b 垂直拉绳18 板条18a 切口部20升降卷筒
20a第I升降卷筒(升降卷筒)20b第2升降卷筒(升降卷筒)22升降拉绳22a第I升降拉绳(升降拉绳)22b第2升降拉绳(升降拉绳)26卷筒部28卷筒支承28a,28b梯带导向部 28c、28d升降拉绳导向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横式百叶窗,包括旋转轴(12),可旋转地被支持于顶盒(10)内;多根梯带(16),与旋转轴的旋转联动而偏斜;许多板条(18),由梯带支持为排列状态;及,多根升降拉绳(22),可以使板条升降;并且,升降拉绳被配设于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所述横式百叶窗的特征在于 包含与旋转轴的旋转联动而旋转的多个升降卷筒(20),升降拉绳的一端可卷绕及松卷地被连结于该升降卷筒, 至少一根升降拉绳(22a)从顶盒的前后方向中的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并且另一升降拉绳(22b)从顶盒的前后方向中的另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 利用各升降拉绳的一端所连结的升降卷筒(20a、20b),朝相同方向卷绕已从顶盒的前后方向中的不同位置分别被导入至顶盒内的所有升降拉绳(22a、22b)。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其中,各升降卷筒是由卷筒部(26)及旋转自如地支持卷筒部的卷筒支承(28)构成,升降拉绳的一端可卷绕及松卷地被连结于该卷筒部,该卷筒支承具有升降拉绳导向部(28c、28d),所述升降拉绳导向部(28c、28d)用以使升降拉绳在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垂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其中,卷筒支承进一步具有梯带导向部(28a、28b),所述梯带导向部(28a、28b)对梯带的前后的垂直拉绳加以限制,以免超过特定量地向前后方向拉开,升降拉绳导向部被形成于梯带导向部的前后方向中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其中,在板条的侧边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切口部(18a),沿着至少一个切口部,配置有梯带的前后的垂直拉绳(16a、16b)中的一个,且在至少一个切口部中,升降拉绳被配设为穿过切口部与垂直拉绳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其中,除了穿过切口部与垂直拉绳之间的升降拉绳以外,其他升降拉绳在板条的侧边外侧,沿着梯带的前后的垂直拉绳配设。
6.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其中,切口部只被形成于板条的一侧边上,且形成于当使板条上升时朝向倾斜板条的上方并且当使板条下降时朝向倾斜板条的下方的侧边上。
7.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其中,在顶盒的左右方向上,至少配置有三个升降卷筒, 在左右外侧的升降卷筒上连结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在顶盒的前后方向上,从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并通过升降拉绳导向部被转向另一侧, 在至少一个内侧的升降卷筒上连结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在顶盒的前后方向上,从另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并通过升降拉绳导向部被引向上方。
8.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横式百叶窗,其中,在顶盒的左右方向上,至少配置三个升降卷筒, 在至少一个内侧的升降卷筒上连结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在顶盒的前后方向上,从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并通过升降拉绳导向部被转向另一侧, 在左右外侧的升降卷筒上连结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在顶盒的前后方向上,从另一侧被导入至顶盒内,并通过升降拉绳导向部被引向上方。
全文摘要
减轻横式百叶窗的开闭操作负荷,所述横式百叶窗是在板条的偏离前后方向中心部的位置处配设有升降拉绳。沿着前后的垂直拉绳(16a、16b)中的一方的垂直拉绳(16b),配置至少一根升降拉绳(22a),所述升降拉绳(22a)从顶盒(10)的前后方向中的一侧导入至顶盒(10)内,并且沿着另一方的垂直拉绳(16a)配置有另一升降拉绳(22b),所述升降拉绳(22b)从顶盒(10)的前后方向中的另一侧导入至顶盒(10)内,利用各升降拉绳的一端所连结的升降卷筒(20a、20b),朝相同方向卷绕已从顶盒(10)的前后方向中的不同位置分别被导入至顶盒(10)内的所有升降拉绳(22a、22b)。
文档编号E06B9/382GK102884273SQ20118002297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7日
发明者胜亦俊, 大膳正明, 高木浩二 申请人:日米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