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方便调换斜锁舌安装方向的门锁。
背景技术:
传统的房间门锁具有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斜锁舌,其中所述斜锁舌的顶端部的一边壁面呈斜面状,所述斜锁舌可滑动地固连在壳体内。所述斜锁舌用于与门扇的框架配合,当关门时,所述斜锁舌顶端部的斜面部沿框体滑动并被框体挤压入锁体的壳体内,门扇关闭到位时所述斜锁舌弹出滑入框体中的锁孔中从而将门扇予以锁定;当开门时旋转门把手或锁旋钮从而将所述斜锁舌收回到锁体内进而可以打开门扇。为此所述斜锁舌顶端部的斜面部的设置方向与门扇的开闭方向有关,通常发生的情况是在现场安装时才发现所安装门锁的斜锁舌的方向不对,需要调换所述斜锁舌的斜面的安装方向。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调换方式是将门锁的壳体拆开调换所述斜锁舌的安装方向,显然这种调换方式非常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特别是在门锁的壳体是全焊接或铆接结构的情况下,实际上就不能调换斜锁舌的方向,必须等到新的门锁运到后将整个门锁予以置换。针对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中出现一种可以快速地更换斜锁舌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0610067331. 2发明专利所披露的一种锁具,其类型包括箱形体,从所述箱形体壁上形成的开口中伸出的弹簧闩,和机械连接所述弹簧闩到至少一个执行器的装置,所述弹簧闩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地在所述箱形体的外面并且设计成按照左面或右面关闭方向关闭锁具,以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在所述箱形体的内部并且机械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执行器,所述第一主体通过可逆型快速锁定装置联接到所述第二主体,根据所选择的关闭方向,利用所述第一主体插入所述开口,所述第一主体联接到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可逆型快速锁定装置为用于联接的卡合作用型,并且带有弹性变形,其中所述第二主体的两个翼部各自设有保持齿,所述保持齿接合在所述第一主体的相应的互补形状的保持座中,并且所述可逆型快速锁定装置包括用于释放所述保持齿与各自相应的保持座的卡合联接的装置。根据上述结构不难发现,其设计结构关键在于通过其所述保持齿与保持座相互卡合连接,实现将所述斜锁舌杆体部一分为二。由于其所述保持齿与保持座具有弹性变形,为此制造所述保持齿或保持座的材料必须具备非常好韧性和弹性,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刚度例如弹簧钢或优质塑料,否则非常容易折断。但弹簧钢造价贵而且制造过程繁琐而塑料类材料不能适应多变的气候环境,特别在低温地区使用时非常容易发脆折断。况且所述斜锁舌一分为二的结构也使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在无需将斜锁舌一分为二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快速调换斜锁舌的方向,进一步的还可以采用传统的锁具制造材料制造所述斜锁舌及其配合构件。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门把手连动的驱动机构、能够使门扇闭锁的斜锁舌;所述斜锁舌包括大致呈杆状的杆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部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头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上结合着驱动弹簧从而使所述斜锁舌的头部能够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所形成的开口部中伸出,相应地所述驱动机构也能拖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移动从而使所述斜锁舌的头部缩回到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锁舌通过可逆型锁定机构可逆地锁定在所述壳体内,从而能够根据门扇的关闭方向确定所述斜锁舌的头部的斜面部的朝向。 所述可逆型锁定机构,是一种在将所述斜锁舌插入所述壳体内时可以将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锁定在所述壳体内,又可以释放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从而可以让所述斜锁舌从所述壳体内抽出的机构。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与所述驱动机构形成连动结合,而且利用所述可逆型锁定机构,既可以锁定也可以释放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从而实现快速调换斜锁舌的方向的目的。所述可逆型锁定机构可以由下列机构组成(I)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两个相对侧边上设置的一对立面朝向所述斜锁舌的头部的台阶,还包括与任一个所述台阶的立面部能够结合或分离的锁定臂,从而当所述锁定臂与所述台阶的立面部结合时能够阻止所述斜锁舌从所述壳体内抽出,当所述锁定臂与所述台阶的立面部分离时能够允许所述斜锁舌被抽出。其中所述台阶是一个与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的轴向方向具有一定角度的凸起结构从而具有朝向所述斜面部的立面。所述台阶与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轴线之间的夹角大小,以使所述锁定臂能够可以锁定或释放所述斜锁舌为准,最好是基本垂直的方向。这样当所述锁定臂与所述台阶的立面结合在一起时可以锁定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阻止其被抽出,当所述锁定臂离开所述台阶的立面时也可以释放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从而允许其抽出。其次,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两个相对侧边上分别设置一个台阶(共一对),这样在调换所述斜锁舌头部的斜面部的方向时,两个所述台阶中至少有一个台阶的立面部与所述锁定臂结合形成传动连接。至于两个所述台阶设置在所述杆体部的上下两侧还是左右两侦牝主要是根据所述锁定臂的设置位置适配。其中所述两个相对侧边是指它们位于同一坐标轴线X的正轴线和负坐标轴线上的两个侧边,它们的夹角是180°,从而具有互换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所述锁定臂与设置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上的台阶配合形成所述斜锁舌的可逆性锁定机构,为此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采用传统的锁具制造材料如镀锌钢板或塑料制造所述斜锁舌及其配合构件。其中即使采用塑料制造所述斜锁舌、所述锁定臂时,由于它们无需弹性变形为此无需忧虑其低温发脆断裂的问题。(2)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能够轴向移动的定位柱,所述锁定臂固连在所述定位柱上并能够随之轴向移动;所述定位柱轴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体之间并具有轴向移动的间隙,所述定位柱的轴向移动间隙大于所述锁定臂从所述台阶的立面部上从结合状态变为分离状态的行程;所述定位柱与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体的其中任一侧壁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所述定位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轴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所述锁定臂移动。所述复位弹簧的具体设置位置主要要参考所述锁定臂与所述杆体部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将所述定位柱顶压在相对一侧壁的内侧面上并使所述锁定臂与所述台阶处于结合状态,当按压所述定位柱时,所述复位弹簧被压缩,所述定位柱离开所述相对一侧壁的内侧面并且所述锁定臂与所述台阶处于分离状态。按压所述定位柱的方法 ,可以是通过专门的机构驱动,也可以是在对应所述定位柱的顶端部的所述壳体上设置调整孔,尖状的工具穿过所述调整孔后顶压所述定位柱从而使其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定位柱也能够径向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臂,转动门把手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臂旋转进而拖动所述锁定臂旋转,所述锁定臂通过所述台阶再拖动所述斜锁舌向所述壳体内收缩。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定位羊角臂,所述定位羊角臂固连在所述定位柱上或所述锁定臂上;所述驱动臂旋转时能够拖动所述定位羊角臂旋转,所述定位羊角臂再拖动所述锁定臂旋转。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定位柱能够径向转动;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定位羊角臂,所述定位羊角臂固连在所述定位柱上或所述锁定臂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够与门锁把手连动的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与所述定位羊角臂结合连动,顺时针方向转动门把手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臂旋转或水平移动进而拖动所述定位羊角臂旋转,所述定位羊角臂再拖动所述锁定臂旋转,所述锁定臂通过所述台阶再拖动所述斜锁舌向所述壳体内收缩。根据该方案,所述羊角臂主要作用在于联系所述驱动机构特别是其驱动臂与所述锁定臂,使所述锁定臂与门锁把手成为可以连动的结构。其次所述驱动臂在门锁把手的驱动下(一般右手是利手从而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以随之作旋转运动,也可以是随之作水平滑动运动。当然,所述驱动臂也可以直接地与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之间形成结合连动。一般情况下,门锁上都会设置内旋钮锁定器。所述内旋钮锁定器主要是用于门扇已经闭合的情况下在室内将门把手锁定从而防止他人在门外旋转门把手将门打开。为此可以将与所述内旋钮锁定器直接与所述驱动臂结合将其插死,防止其转动或滑动,从而不能在门外转动门把手或施力时只能空转。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定位柱包括外定位柱和位于所述外定位柱内侧的内定位柱,所述内定位柱与外定位柱一端连接并且它们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复位弹簧的间隙腔,所述内定位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定位柱的长度;对应所述定位柱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稍大于所述内定位柱外径的定位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外周壁之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定位柱包括固连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体上的芯柱和套装在所述芯柱上的滑盖,所述芯柱与所述滑盖之间具有轴向的间隙空间,所述轴向间隙中设置有复位弹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所述斜锁舌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能够容纳所述驱动弹簧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设置有可以接纳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的尾端部的入口,在所述尾端部插入所述入口后,所述驱动弹簧顶压住所述尾端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上还设置限位凸台,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台适配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与所述限位凸台配合限定所述斜锁舌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插入所述壳体内的极限深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的尾端部具有朝向所述杆体部尾端的斜坡面。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锁舌具有斜面部的锁具产品中。
图I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门锁产品的揭去前侧壁体Id和所述斜锁舌3的导向机构7后所观察内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图I的左视图;图3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门锁产品的斜锁舌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述斜锁舌3的翻转180°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门锁产品的所述定位柱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所述定位柱5安装定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a是另一种结构的所述定位柱5的安装定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门锁产品的所述导向机构7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8是所述导向机构7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导向机构7包括有容纳腔71、入口部72和延伸臂73 ;图9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门锁产品的所述驱动臂8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所述斜锁舌3插入所述壳体I前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1是在图I的基础上将所述导向机构7安装在所述锁体中并且所述斜锁舌3插入所述壳体I中后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A-A向剖面示意图;图13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所述定位柱5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作出说明。实施例一,主要涉及锁定臂52不仅可以轴向移动而且也可以径向旋转从而可逆性地锁定所述斜锁舌3的技术方案。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门锁包括锁体,所述锁体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I具有上下、左右和前后六个侧壁体,六个所述侧壁体形成容纳腔。其中图I中所标示的上侧壁体Ia上设置有开口部10,图I和图2示出了所述壳体I的前、后侧壁体(IcUlc)。所述壳体I内设置有与门把手连动的驱动机构、能够使门扇闭锁的斜锁舌3、锁定所述斜锁舌3的锁定臂52及其所述定位柱5。所述斜锁舌3可以在所述开口部10中滑出从而关闭门扇,缩回到所述壳体I内时便于打开门扇。其次,所述锁体还包括装饰板9,所述装饰板9通过螺丝固连到所述上侧壁体Ia上,所述装饰板9上也设置有可以让所述斜锁舌3的头部31通过的开口部。当所述锁体埋设到门扇内时,所述装饰板9遮盖住所述锁体。如图I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门把手转块2,所述门把手转块2定位在所述壳体I的前后侧壁体(IcUlc)之间,其中心设置有门把手连接的方孔21,其外侧设置有复位弹簧26、转臂23及对所述转臂23予以定位的第一限位柱22和第二限位柱24 ;所述第一限位柱22限定所述转臂23复位后的正常位置,而所述第二限位柱24限定所述转臂23的最大顺时针旋转位置。由于人一般使用右手为利手,门把手的旋转方向一般也设定顺时针方向为操作方向。当顺时针旋转门把手时,所述门把手转块2带动所述转臂23同轴旋转,所述限位柱24限制所述转臂23的行程一般在90°左右;当放开门把手时,所述复位弹簧26驱动所述门把手转块2和所述转臂23复位。 如图I所示,在所述斜锁舌3的尾端部326结合着驱动弹簧6,所述驱动弹簧6能够驱动所述斜锁舌3的头部31伸出所述壳体1,当所述斜锁舌3收缩到所述壳体I内时,所述驱动弹簧6被压缩。如图I所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可以在所述转臂23的驱动下可以左右水平移动的所述驱动臂8。所述驱动臂8横跨所述斜锁舌3,并与内旋钮锁定器4配合连接。当所述内旋钮锁定器4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定位后,顶压住所述驱动臂8从而限定所述驱动臂8不能向右移动,这样即使在门内、外的门把手上施加旋转力,门把手不能转动,或通过设置合理的结构使门把手只能空转。所述内旋钮锁定器4的作用主要在于可以在房间内锁定门把手。图3到图4是所述斜锁舌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斜锁舌3包括大致呈杆状的杆体部32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部32前端的并具有斜面部310的头部31。当关闭门扇时,所述斜锁舌3的头部31通过其斜面部310在门框上滑动并被门框挤压进入所述壳体I内。当所述斜锁舌3的头部31弹出滑入框体中的锁孔中时可以将门扇予以锁定;当在室内开门时,顺时针方向释放所述内旋钮锁定器4,并旋转门把手将所述斜锁舌3全部收回到锁体内进而可以打开门扇。如图3到图4所示,所述斜锁舌3的杆体部32大致呈对称形状所述杆体部32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凸出块(323a、323b)和对称地设置有第二凸出块(324a、324b),所述第一凸出块323a和第二凸出块324a位于同一侧并具有间距,所述第一凸出块323b和第二凸出块324b位于同一侧并具有间距。在所述杆体部32上所相对的上、下侧面区域分别包括大致相同的凹陷区域(321a,321b)和半包围所述凹陷区域(321a、321b)的平面区域(322a、322b),而且上、下侧面的所述凹陷区域(321a、321b)的敞口部(320a、320b)具有相反的朝向,这样无论以正向或反向方向将所述杆体部32插入到所述壳体I内后,与所述锁定臂52结合的所述凹陷区域321a的敞口部320a或所述凹陷区域321b的敞口部320b都朝向所述锁定臂52。如图I所示,由于所述锁定臂52位于所述杆体部32的左侧,为此所述斜锁舌3下侧的凹陷区域始终朝向左侧从而便于所述锁定臂52伸入到所述杆体部32的下面的凹陷区域。在所述凹陷区域(321a、321b)与所述平面区域(322a、322b)之间过渡部位形成其立面(33a、33b)朝向所述斜锁舌3的头部31方向的台阶(34a、34b)。这样所述凹陷区域(321a、321b)在形成所述台阶(34a、34b)的同时又能通过所述平面区域(322a、322b)加强所述杆体部32的结构强度。其中所述立面(33a、33b)大致相同地分布在所述杆体部32的上、下侧面,其中所述立面(33a、33b)本身上下对应具有互换性。所述斜锁舌3的头部3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杆体部32的尺寸,所述斜锁舌3的头部31与所述杆体部32之间的衔接部位至少在上、下侧两个方向上分别形成一圈限位凸台311。所述限位凸台311与设置在所述壳体I内侧的限位器配合(图中未画出)配合限定所述斜锁舌3从所述壳体I的开口部10插入所述壳体I内的极限深度。其中所述限位器可以是在所述前、后侧壁体(IcUlc)上冲压出的一块突出片。所述杆体部32的尾端部326的上、下侧面上对称地设置有朝向所述杆体部32尾端的倾斜的斜坡部325。所述斜坡部325便于所述斜锁舌3插入到所述壳体I内。所述杆体部32的尾端部326呈扁平状。根据上述结构,当需要调换所述斜锁舌3的朝向(方向)时,仅仅只需将所述斜锁舌3的头部31的斜面部310的方向改变,由于所述杆体部32具有大致对称的结构,所述杆体部32与其它部件的结合结构并未改变。图5和图6是所述定位柱5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定位柱5包括外定位柱54和位于所述外定位柱54内侧的内定位柱53,所述外定位柱54上设置有径向凸出的锁定臂52和羊角臂51,当然所述羊角臂51也可以固连在所述锁定臂52上。所述内定位柱53与外定位柱54 —端连接并且它们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复位弹簧55的间隙腔,所述内定位柱53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定位柱54的长度;在对应所述定位柱5的所述后侧壁体IC上设置有稍大于所述内定位柱53外径的定位孔56,所述内定位柱53可旋转地插入所述定位孔56中并可以在所述定位孔56中轴向移动;所述复位弹簧55位于所述定位柱5与所述定位孔56外周壁之间。这样所述定位柱5不仅可以轴向移动而且可以径向旋转。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柱5轴向设置在所述壳体I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前侧壁体Id和后侧壁体Ic之间,并具有轴向移动的间隙,该轴向移动的间隙由所述外定位柱54的长度与所述前侧壁体Id和后侧壁体Ic之间间距的差值决定。其次在所述前侧壁体Id上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柱5的顶端部的调整孔11,尖状的工具13穿过所述调整孔11后顶压所述定位柱5从而使其轴向移动,轴向移动的所述定位柱5再拖动所述锁定臂52和羊角臂51也轴向移动;当松开工具13所述复位弹簧55使所述定位柱5复位并顶压在所述前侧壁体Id内侧。作为一种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6a所示,所述定位柱5呈T形,所述锁定臂52和羊角臂51直接设置在所述定位柱5的竖向柱53a上,所述复位弹簧55a设置在所述定位柱5的顶端部54a与所述前侧壁体Id之间并拉住所述定位柱5,所述竖向柱53a可旋转地插入所述定位孔56中并可以在所述定位孔56中轴向移动,这样从所述调整孔11按压所述定位柱5也可以使其轴向移动,其次在所述羊角臂51的推动下也可以径向转动。其次所述定位柱5还可以采用如图13所示的结构,但采用图13所示的结构时,需要将所述滑盖54b设置为可以在所述芯柱53b上径向转动的结构。作为一种使用方案的改变还可以是将图5和图6所不的方案改为将所述内定位柱53设置仅仅可以在所述定位孔56中轴向移动而不能径向旋转的方案,这样可以将这种改进的方案的应用到实施例二中。
作为一种使用方案的改变还可以是将图6a所不的方案改为将所述竖向柱53a设置仅仅可以在所述定位孔56中轴向移动而不能径向旋转的方案,这样可以将这种改进的方案的应用到实施例二中。图7和图8是所述导向机构7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导向机构7通过设置其上定位凸台74卡入设置在所述后侧壁体Ic上的冲压出的卡片12上从而通过所述前侧壁体Id和后侧壁体Ic的上下夹合将其固定在所述壳体I内并位于所述斜锁舌3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导向机构7包括有容纳腔71、入口部72和延伸臂73。其中所述容纳腔71呈锥形并容纳呈锥形的所述驱动弹簧6。当所述斜锁舌3插入所述壳体I时,其尾端部326顺着所述延伸臂73的内侧进入所述入口部72并顶压在所述驱动弹簧6上。为此所述入口部72的形状与所述尾端部326的形状适配图9是所述驱动臂8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驱动臂8包括驱动头部81、与所述内旋钮锁定器4结合的驱动尾部82、连接所述驱动头部81与驱动尾部82过渡壁83、设置在所述驱动尾部82上锁定槽84、与所述羊角臂51配合传动的肩部87、与所述第一凸出块(323a、323b)配合锁定所述斜锁舌3的凹槽85、设置在所述驱动头部81上的并与所述转臂23结合传动的结合槽86。其中所述锁定槽84主要与所述内旋钮锁定器4配合锁定所述驱动臂8。图10是所述斜锁舌3插入所述壳体I前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安装所述门锁前或出厂销售前,所述斜锁舌3可以是与所述壳体I (或者说与所述锁体)之间是分离的结构,当然也可以将所述斜锁舌3插入所述壳体I内。在所述锁体安装完毕后,无论在安装前或安装后发现所述斜锁舌3的斜面部310的方向不正确,都可以通过按压所述定位柱5将所述斜锁舌3取出再调换方向后插入到所述壳体I内。图11是在图I的基础上将所述导向机构7、所述斜锁舌3安装在所述锁体中后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斜锁舌3的插入方向不仅与图10所示方向相同而且也与图4所示方向相同。所述导向机构7通过设置其上定位凸台74卡入设置在所述后侧壁体Ic上的卡片12上从而固连在所述壳体I内并位于所述斜锁舌3的轴向方向上。其次,所述锁定臂52伸入到所述杆体部32下侧面区域中的所述凹陷区域321a中并结合在所述台阶34a上的立面33a上,所述驱动臂8通过所述过渡壁83绕过所述斜锁舌3的杆体部32的下侧并靠在所述锁定臂52的侧边位置的下方,并且所述过渡壁83位于所述杆体部32轴向移动轨迹之外,即在所述杆体部32插入或抽出过程基本不会碰触到所述过渡壁83。所述杆体部32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的第一凸出块(323a、323b)位于所述过渡壁83的上方并与所述驱动臂8上设置的所述凹槽85对应,所述斜锁舌3的尾端部326顺着所述延伸臂73的内侧进入所述入口部72并顶压在所述驱动弹簧6上。所述第一凸出块323a或所述第一凸出块323b与所述凹槽85配合形成能够锁定所述斜锁舌3的辅助锁定器,或者是所述第一凸出块323a与所述第二凸出块324a之间的间距空间与所述凹槽85的槽壁配合形成能够锁定所述斜锁舌3的辅助锁定器。所述门锁的控制方式如下当顺时针方向开启所述内旋钮锁定器4,并顺时针旋转门把手时,所述门把手转块2带动所述转臂23同轴旋转,所述第二限位柱24限制所述转臂23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最大行程;当放开门把手时,所述复位弹簧26驱动所述门把手转块2和所述转臂23复位,所述第一限位柱22限制所述转臂23的复位位置。所述转臂23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设置在所述驱动头部81上的并与所述转臂23结合传动的结合槽86牵引所述驱动臂8向右水平移动,同时所述驱动臂8通过设置其上的肩部87推动所述定位柱5也顺时针旋转,固连在所述定位柱5上的所述锁定臂52也同步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贴合着所述立面33并拖动所述斜锁舌3向所述壳体I内移动。
当放开门把手时,所述转臂23复位,推动所述驱动臂8向左水平移动,进而所述定位柱5上的所述锁定臂52和所述羊角臂51也同步逆时针方向旋转回到原位,所述斜锁舌3在所述驱动弹簧6的驱动下再 次伸出所述壳体I并反过来驱动所述锁定臂52复位,所述杆体部32上设置的第一凸出块323a (或翻转过来时是第一凸出块323b)插入所述驱动臂8上设置的所述凹槽85中,进而进一步将所述斜锁舌3予以辅助锁定,确保所述斜锁舌3不会容易弹出。其次所述羊角臂51或所述驱动臂8的过渡壁83限定所述锁定臂52复位停留在原位。当需要取出所述斜锁舌3时,也是重复上述顺时针方向旋转门把手的动作,所述锁定臂52也同时贴合在所述立面33上并拖动所述斜锁舌3向所述壳体I内移动,所述杆体部32上设置的凸出块323a也脱离所述驱动臂8上设置的所述凹槽85,此时通过尖状的工具13穿过所述调整孔11后顶压所述定位柱5从而使其轴向向下移动,其中所述定位柱5及设置其上的所述锁定臂52的轴向移动间隙大于所述锁定臂52从所述台阶34a的立面部33a上从结合状态变为分离状态的行程,所述锁定臂52从所述立面部33a上脱离(但所述羊角臂51不会脱离所述驱动臂8上设置的肩部87),受到压缩的所述驱动弹簧6驱动所述斜锁舌3弹跳出所述壳体1,当然也可以用手拉出所述斜锁舌3。当需要插入所述斜锁舌3时,由于所述斜锁舌3的尾端部326呈扁平状,为此具有导向作用而不会容易受到阻碍;其次由于所述尾端部326的上、下侧面上对称地设置有倾斜的斜坡部325,也具有导向作用,为此在所述斜锁舌3的杆体部32插入的全过程中可以越过所述锁定臂52而不会受到障碍。为此,可以径向转动和轴向移动的所述锁定臂52与所述杆体部32的立面部(33a、33b)的结合,不仅实现了可逆性的快速插接所述斜锁舌3,而且也可以实现与门把手之间的联动。其次,所述第一凸出块323a或所述第一凸出块323b与所述凹槽85的结合,可以对使用中的所述斜锁舌3予以进一步的辅助锁定。在上述的实施例一中,还可以作出一种改进,取消所述定位柱5上的所述羊角臂51,也取消所述第一凸出块(323a、323b)和所述第二凸出块(324a、324b)、所述驱动臂8上的所述凹槽85,将实施例二中的所述第二驱动臂8a首段臂81a直接结合在所述锁定臂52上或者在不取消所述羊角臂51的情况下让所述第二驱动臂8a首段臂81a直接结合在所述羊角臂51上;这样当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臂8a时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驱动所述锁定臂52转动进而拖动所述斜锁舌3向所述壳体I内缩进。当释放门把手时,所述第二驱动臂8a复位并离开所述斜锁舌3的杆体部32所移动的轨迹范围,所述斜锁舌3的杆体部32反过来驱动所述锁定臂52复位到原位;由于所述锁定臂52被所述驱动臂8的过渡壁83或设置在所述壳体I上类似的阻挡器所阻挡,为此可以停留在原位。当用工具13按压所述定位柱5时,所述锁定臂52脱离所述杆体部32的立面部33a,所述斜锁舌3可以被取出。实施例二,主要涉及所述锁定臂52仅仅只能轴向移动从而可逆性地锁定所述斜锁舌3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定位柱5上没有设置所述羊角臂51而仅仅设置所述锁定臂52,为此所述定位柱5与所述驱动臂8之间没有传动连接的关系。所述定位柱5的结构如图12所示,所述定位柱5包括固连在所述后侧壁体Ic上的芯柱53b、罩盖在所述芯柱53b上滑盖54b以及设置在所述芯柱53b与滑盖54b之间的复位弹簧55b,所述滑盖54b仅仅只能沿所述芯柱53b轴向滑动而不能径向转动。其次,所述驱动臂8上也未设置所述凹槽85,因而所述第一凸出块(323a、323b)与所述驱动臂8之间也不存在锁定结合关系。另外一个与实施例一不同点在于,如图1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臂8a,所述第二驱动臂8a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I内,所述第二驱动臂8a的中心转轴上也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二驱动臂8a复位的弹簧83a,所述驱动机构的转臂23与所述第二驱动臂8a的首段臂81a结合,而所述第二驱动臂8a的尾端臂82a与所述杆体部32上设置的凸出块(324a、324b)结合传动。
如图13所示,当门把手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转臂23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臂8a也随之被驱动而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臂8a的尾端臂82a通过所述凸出块324a拖动所述斜锁舌3向所述壳体I内移动,所述锁定臂52与所述台阶34a分离。当放开门把手时,所述第二驱动臂8a的尾端臂82a复位并解除对所述斜锁舌3的锁定,所述斜锁舌3又重新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锁定臂52有重新与所述台阶34a的立面33a贴合在一起从而阻止其弹出。此时如果按压所述定位柱5使其轴向移动离开所述立面33a,所述斜锁舌3就可以弹出或被抽出从而便于调换所述斜锁舌3方向。为此轴向移动的所述锁定臂52与所述杆体部32的立面部(33a、33b)的结合,实现了可逆性的快速插接所述斜锁舌3的结构。
权利要求
1.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门把手连动的驱动机构、能够使门扇闭锁的斜锁舌;所述斜锁舌包括大致呈杆状的杆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部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头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上结合着驱动弹簧从而使所述斜锁舌的头部能够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所形成的开口部中伸出,相应地所述驱动机构也能拖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移动从而使所述斜锁舌的头部缩回到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锁舌通过可逆型锁定机构可逆地锁定在所述壳体内,从而能够根据门扇的关闭方向确定所述斜锁舌的头部的斜面部的朝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两个相对侧边上设置的一对立面朝向所述斜锁舌的头部的台阶,还包括与任一个所述台阶的立面部能够结合或分离的锁定臂,从而当所述锁定臂与所述台阶的立面部结合时能够阻止所述斜锁舌从所述壳体内抽出,当所述锁定臂与所述台阶的立面部分离时能够允许所述斜锁舌被抽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能够轴向移动的定位柱,所述锁定臂固连在所述定位柱上并能够随之轴向移动;所述定位柱轴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体之间并具有轴向移动的间隙,所述定位柱的轴向移动间隙大于所述锁定臂从所述台阶的立面部上从结合状态变为分离状态的行程;所述定位柱与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体的其中任一侧壁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也能够径向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臂,转动门把手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臂旋转进而拖动所述锁定臂旋转,所述锁定臂通过所述台阶再拖动所述斜锁舌向所述壳体内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定位羊角臂,所述定位羊角臂固连在所述定位柱上或所述锁定臂上;所述驱动臂旋转时能够拖动所述定位羊角臂旋转,所述定位羊角臂再拖动所述锁定臂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也能够径向转动;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定位羊角臂,所述定位羊角臂固连在所述定位柱上或所述锁定臂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与所述定位羊角臂结合连动,转动门把手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臂水平移动进而拖动所述定位羊角臂旋转,所述定位羊角臂再拖动所述锁定臂旋转,所述锁定臂通过所述台阶再拖动所述斜锁舌向所述壳体内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与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之间设置有辅助锁定所述斜锁舌的辅助锁定器。
8.根据权利要求3到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包括外定位柱和位于所述外定位柱内侧的内定位柱,所述内定位柱与外定位柱一端连接并且它们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复位弹簧的间隙腔,所述内定位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定位柱的长度;对应所述定位柱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稍大于所述内定位柱外径的定位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外周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到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包括固连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体上的芯柱和套装在所述芯柱上的滑盖,所述芯柱与所述滑盖之间具有轴向的间隙空间,所述轴向间隙中设置有复位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3到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定位柱设置的调整孔,尖状工具插入所述调整孔后能够推动所述定位柱轴向移动进而使所述锁定臂从所述台阶的立面部上从结合状态变为分离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I到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所述斜锁舌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容纳所述驱动弹簧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设置有可以接纳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的尾端部的入口,在所述尾端部插入所述入口后,所述驱动弹簧顶压住所述尾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I到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上还设置限位凸台,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台适配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与所述限位凸台配合限定所述斜锁舌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插入所述壳体内的极限深度。
13.根据权利要求I到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锁舌的杆体部的尾端部具有朝向所述杆体部尾端的斜坡面。
全文摘要
一种门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与门把手连动的驱动机构、能够使门扇闭锁的斜锁舌;斜锁舌包括大致呈杆状的杆体部和设置在杆体部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头部,斜锁舌的杆体部上设置有驱动弹簧从而能够驱动斜锁舌的头部在壳体的一侧壁上形成的开口部中伸出,相应地驱动机构也能拖动斜锁舌的杆体部移动从而使斜锁舌的头部缩回到壳体内,斜锁舌通过可逆型锁定机构可逆地锁定在壳体内,从而能够根据门扇的关闭方向确定斜锁舌的头部的斜面部的朝向。根据此方案,杆体部与驱动机构形成连动结合,利用可逆型锁定机构,既可以锁定也可以释放斜锁舌的杆体部,从而实现快速调换斜锁舌的方向。本发明可以应用到锁舌具有斜面部的锁具产品中。
文档编号E05B63/18GK102619408SQ20121010667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5日
发明者曹国基, 曹肇强, 邓其柏 申请人:曹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