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型折叠躺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30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整型折叠躺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椅子,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折叠的椅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椅种类繁多,多应用于室内,其主要优点是极大的节约了占用空间,有利于存放。但现有折叠椅展开后座面和靠面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夹角,无法放平,导致使用者无法得到最好的休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折叠椅展开后座面和靠面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夹角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平整型折叠躺椅。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平整型折叠躺椅,主要由折叠架和设置于该折叠架上的布料组成,所述折叠架由两个相同的侧边架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后构成;所述侧边架包括横杆,端部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于横杆一端的靠杆,铰接于横杆中间部位的前撑杆,铰接于前撑杆上端的后撑杆,套接于后撑杆上的第一套接件,铰接于靠杆上的扶手,固定于扶手下端的调节卡齿,位于前撑杆与后撑杆铰接处的限位体;所述横杆上铰接靠杆的一端的端头铰接于第一套接件上;限位体卡接于调节卡齿上。为了增加其稳定性,在后撑杆上且位于第一套接件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固定件。作为最优的选择,所述连接装置为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侧边架上;其中一组连接装置包括套接于后撑杆上且位于第一套接件下方的第二套接件,一端铰接于该第二套接件上的支撑连接杆、侧架连接杆和靠背连接杆;所述支撑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前撑杆中部铰接,所述侧架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装置的侧架连接杆铰接,所述靠杆上设置有滑动杆,该靠背连接杆的另一端套接于该滑动杆上,且两个连接装置上靠背连接杆的中间部位铰接。为了有效扩展本实用新型的长度,提高其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横杆由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组成,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杆和靠杆铰接;所述第一横杆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铰接件,所述侧边架上还设置有交叉连接杆,所述交叉连接杆由中间部位铰接的两根连杆组成,该交叉连接杆中的一根连杆的一端与第二铰接件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另一根连杆的一端与前撑杆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杆铰接。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交叉连接杆,其中一个交叉连接杆中连杆的一端与一个侧边架的第二铰接件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侧边架的前撑杆底部铰接,另一个交叉连接杆与第二横杆连接且位于远离第一横杆的一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地稳定,所述侧架连接杆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另一端与第一铰接件铰接的固定连接杆。[0011]为了使其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所述调节卡齿包括卡齿组和终卡齿,该卡齿组由一个以上的凹槽组成;当限位体卡接于卡齿组中任意一个凹槽时,横杆与靠杆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小于180度;当限位体卡接于终卡齿时,横杆与靠杆之间的角度为180度。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地平整,所述横杆与靠杆均呈“一”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折叠,且折叠后体积小便于存放;2、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固、结实,整体造价低廉,使用十分方便舒适;3、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卡齿由卡齿组和终卡齿组成,且卡齿组由一个以上的凹槽组成,通过卡齿组中多个凹槽的设置,可有效调节横杆与靠杆之间的角度,符合使用者的多种需求,且终卡齿的设置可使横杆与靠杆之间的角度呈180度,即在本实用新型展开后整体表面十分平整,极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舒适度;4、本实用新型横杆与靠杆均呈“一”字形,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加的平整,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舒适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布料,2-第一铰接件,3-靠杆,4-前撑杆,5-后撑杆,6_第一套接件,7_扶手,8 —调节卡齿,9-限位体,10-第二套接件,11-支撑连接杆,12-侧架连接杆,13-靠背连接杆,14-滑动杆,15-第一横杆,16-第二横杆,17-第二铰接件,18-交叉连接杆,19-固定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平整型折叠躺椅,主要由折叠架和设置于该折叠架上的布料I组成,所述折叠架由两个相同的侧边架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后构成;所述侧边架包括横杆,端部通过第一铰接件2铰接于横杆一端的靠杆3,铰接于横杆中间部位的前撑杆4,铰接于前撑杆上端的后撑杆5,套接于后撑杆上的第一套接件6,铰接于靠杆上的扶手7,固定于扶手下端的调节卡齿8,位于前撑杆与后撑杆铰接处的限位体9 ;所述横杆上铰接靠杆的一端的端头铰接于第一套接件上;限位体卡接于调节卡齿上。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在后撑杆上且位于第一套接件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固定件。通过调节限位体与调节卡齿之间的位置,进而有效调节横杆与靠杆之间的角度,该角度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节,通过调节限位体与调节卡齿配合从而满足使用者的更多需求。作为最优的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调节卡齿由卡齿组和终卡齿组成,而该卡齿组由一个以上的凹槽组成。当限位体卡接于卡齿组中任意一个凹槽时,横杆与靠杆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小于180度;当限位体卡接于终卡齿时,横杆与靠杆之间的角度为180度。通过上述设置,可有效保证使用者的多种要求,即当使用者需要椅子时,只需将调节限位体卡接于卡齿组中任意一个凹槽内即可;当其需要用作床使用时,只需将调节限位体卡接于终卡齿上即可,因而无论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做椅子还是床进行使用均能满足其需求。本实用新型中卡齿组包括一个以上的凹槽,当本实用新型用作椅子使用时,通过不同的凹槽实现不同角度之间的变换,本实施例中凹槽的设置数量为4个,分别对应横杆与靠杆之间的角度为90度、110度、135度、160度。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平整度,让使用者使用时更加的舒适,所述横杆与靠杆均设置为“一”字形。为了避免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晃动,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所述连接装置为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侧边架上;其中一组连接装置包括套接于后撑杆上且位于第一套接件下方的第二套接件10,一端铰接于该第二套接件上的支撑连接杆11、侧架连接杆12和靠背连接杆13 ;所述支撑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前撑杆中部铰接,所述侧架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装置的侧架连接杆铰接,所述靠杆上设置有滑动杆,该靠背连接杆的另一端套接于该滑动杆上,且两个连接装置上靠背连接杆的中间部位铰接。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长度,使使用者躺下休息时脚不会位于本实用新型中布料外部,提高休息的质量,可适当的增加本实用新型横杆的长度,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但如果仅仅增加横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长度也会相应增加,不便于存储、运输。因而本实施例中横杆设置为第一横杆15和第二横杆16,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杆和靠杆铰接;所述第一横杆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铰接件17,所述侧边架上还设置有交叉连接杆18,该交叉连接杆18由两根中间部位铰接的连杆构成,所述交叉连接杆中三个端部分别与第二铰接件、前撑杆底部、第二横杆铰接,即交叉连接杆中一根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横杆铰接、另一端与前撑杆底部铰接,而另一根连杆的一端与第二铰接件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交叉连接杆18,即本实用新型中总共有四个交叉连接杆,其中两个分别固定于两个侧边架上,另外两个交叉连接杆用于连接两个侧边架。连接装置中的一个交叉连接杆中两根连杆的四个端部分别与两个侧边架的第二铰接件和前撑杆底部一一铰接,即如图1和图3所示,连杆的一端与一个侧边架的第二铰接件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侧边架的前撑杆底部铰接,另一个交叉连接杆与第二横杆连接且位于远离第一横杆的一端。所述侧架连接杆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的固定连接杆19,该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铰接件铰接。折叠时,只需用手向上拉住第一横杆,并将两个侧边架的横杆相互靠拢,第一横杆、第二横杆、靠杆呈“N”字形,此时,第一套接件和第二套接件向后撑杆5下端滑动,最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根据以上设计,就可以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平整型折叠躺椅,主要由折叠架和设置于该折叠架上的布料(I)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架由两个相同的侧边架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构成;所述侧边架包括横杆,端部通过第一铰接件(2)铰接于横杆一端的靠杆(3),铰接于横杆中间部位的前撑杆(4),铰接于前撑杆(4)上端的后撑杆(5),套接于后撑杆(5)上的第一套接件(6),铰接于靠杆(3)上的扶手(7),固定于扶手(7)下端的调节卡齿(8),位于前撑杆(4)与后撑杆(5)铰接处的限位体 (9);所述横杆上铰接靠杆(3)的一端的端头铰接于第一套接件(6)上;限位体(9)卡接于调节卡齿(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整型折叠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侧边架上;连接装置包括套接于后撑杆(5)上且位于第一套接件(6)下方的第二套接件(10),一端铰接于该第二套接件(10)上的支撑连接杆(11)、侧架连接杆(12)和靠背连接杆(13);所述支撑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前撑杆(4)中部铰接,所述侧架连接杆(12) 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装置的侧架连接杆(12)铰接,所述靠杆(3)上设置有滑动杆(14), 该靠背连接杆(13)的另一端套接于该滑动杆(14)上,且两个连接装置中靠背连接杆(13) 的中间部位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整型折叠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由第一横杆(15)和第二横杆(16)组成,所述第一横杆(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杆(16)和靠杆(3)铰接;所述第一横杆(15)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铰接件(17),所述侧边架上还设置有交叉连接杆 (18),所述交叉连接杆(18)由中间部位铰接的两根连杆组成,该交叉连接杆(18)中的一根连杆的一端与第二铰接件(17)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另一根连杆的一端与前撑杆(4)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杆(16)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整型折叠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交叉连接杆(18),其中一个交叉连接杆(18)中连杆的一端与一个侧边架的第二铰接件(17)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侧边架的前撑杆(4)底部铰接,另一个交叉连接杆(18) 与第二横杆(16)连接且位于远离第一横杆(15)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整型折叠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连接杆(12)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另一端与第一铰接件(2 )铰接的固定连接杆(19 )。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平整型折叠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卡齿(8) 包括卡齿组和终卡齿,该卡齿组由一个以上的凹槽组成;当限位体(9)卡接于卡齿组中任意一个凹槽时,横杆与靠杆(3)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小于180度;当限位体(9)卡接于终卡齿时,横杆与靠杆(3)之间的角度为18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整型折叠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与靠杆(3)均呈“一” 字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整型折叠躺椅,主要由折叠架和设置于该折叠架上的布料(1)组成,所述折叠架由两个相同的侧边架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构成;所述侧边架包括横杆,端部通过第一铰接件(2)铰接于横杆一端的靠杆(3),铰接于横杆中间部位的前撑杆(4),铰接于前撑杆(4)上端的后撑杆(5),套接于后撑杆(5)上的第一套接件(6),铰接于靠杆(3)上的扶手(7),固定于扶手下端的调节卡齿(8),位于前撑杆(4)与后撑杆(5)铰接处的限位体(9);所述横杆上铰接靠杆(3)的一端的端头铰接于第一套接件(6)上;限位体(9)卡接于调节卡齿(8)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存放,稳定性高,且展开后平整舒适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C1/026GK202820372SQ20122054415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张勇 申请人:张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