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20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辅助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锁,在安装在滑动门窗上的状态下,辅助锁难以被东西撞击且难以拆卸。所述辅助锁,被安装在滑动门窗上来限制室外侧拉门及室内侧拉门的打开方向的移动,所述滑动门窗是将室内侧拉门和室外侧拉门以滑动式能够自由开闭地设置在门窗框架上而形成的,所述辅助锁具有外壳、和能够沿室内外方向自由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外壳上的可动部件,使所述外壳与门窗框架的下架或室外侧拉门的下框中的一方卡合,并且使可动部件向室内外方向且远离外壳的方向移动,而使该可动部件抵接推压门窗框架的下架或室外侧拉门的下框中的另一方,由此,所述辅助锁被固定在门窗框架上,其中,将该辅助锁收容在室外侧拉门的下框、和在室内侧与该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之间。
【专利说明】辅助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辅助锁,被安装在滑动窗或滑动门等的滑动门窗上,并通过安装固定在该滑动门窗上来限制室外侧拉门及室内外方向拉门的打开方向的移动。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辅助锁,被安装在滑动门窗上并限制室外侧拉门及室内侧拉门的打开方向的移动,所述滑动门窗是将室内侧拉门和室外侧拉门以滑动式能够自由开闭地设置在门窗框架上而形成的。
[0003]该辅助锁具有:设置在扁平状的外壳的前后方向一端侧的固定部;能够自由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外壳上的可动部。
[0004]固定部一体地形成在外壳上并从该外壳向下方伸出。
[0005]可动部被配置在外壳的下方,与固定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该可动部从能够自由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外壳内的架板向外壳的下表面伸出。在架板的上表面上,齿条齿沿前后方向形成,在外壳的上表面侧能够围绕上下轴自由转动地安装有操作部件,在该操作部件上固定有与架板的齿条齿啮合的凸轮。
[0006]向一个方向转动操作所述操作部件时,凸轮与齿条齿卡合,可动部与架板一起向前方移动并接近固定部地移动,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操作操作部件时,凸轮与齿条齿卡合,可动部与架板一起向后方移动并远离固定部地移动。
[0007]将该辅助锁固定在门窗框架上来限制室外侧拉门及室内外方向拉门的打开方向的移动时,首先,以前侧成为室外侧且后侧成为室内侧的方式使辅助锁的前后方向与室内外方向一致,并且在关闭两拉门的状态下,将辅助锁配置在室外侧拉门的下框的室内侧且在室内侧拉门的门尾框的附近,使固定部与室外侧拉门的下框的室内侧的面抵接,并且使可动部与在室内侧与室外侧拉门的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挡水壁部面向室外侧的面相对。
[0008]在该状态下,以架板向后方移动的方式转动操作操作部件时,可动部远离固定部地移动,该可动部抵接地推压门窗框架的所述挡水壁部。由此,固定部和可动部挤入室外侧拉门的下框和所述挡水壁部之间,辅助锁被固定在滑动门窗上。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4215902号公报
[0012]在所述以往的辅助锁中,将该辅助锁固定在滑动门窗上时,为使可动部向后方移动,而使架板向后方移动即向室内侧方向移动,但为米取用于使该架板向室内侧方向移动的移动余量,外壳沿前后方向长地形成,在将辅助锁固定在滑动门窗上的状态下,外壳从门窗框架的所述挡水壁部向室内侧突出。
[0013]在将辅助锁固定在滑动门窗上的状态下,外壳从所述挡水壁部向室内侧突出时,可能会有东西撞击该突出部分。
[0014]另外,打破滑动门窗的拉门的玻璃,要从外部拆下辅助锁的情况下,有时能够用手够到辅助锁的外壳从所述挡水壁部向室内侧突出的部分,还有辅助锁容易被拆卸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15]因此,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辅助锁,在安装在滑动门窗上的状态下,辅助锁难以被东西撞击且难以拆卸。
[0016]为解决所述技术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构件的特征是以下所述的方面。
[0017]在技术方案I的发明中,一种辅助锁,被安装在滑动门窗上来限制室外侧拉门及室内侧拉门的打开方向的移动,所述滑动门窗是将室内侧拉门和室外侧拉门以滑动式能够自由开闭地设置在门窗框架上而形成的,
[0018]所述辅助锁具有外壳、和能够沿室内外方向自由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外壳上的可动部件,使所述外壳与门窗框架的下架或室外侧拉门的下框中的一方卡合,并且使可动部件向室内外方向且远离外壳的方向移动,而使该可动部件抵接推压门窗框架的下架或室外侧拉门的下框中的另一方,由此,所述辅助锁被固定在门窗框架上,将该辅助锁收容在室外侧拉门的下框、和在室内侧与该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之间。
[0019]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能够被配置在室外侧拉门的下框、和在室内侧与该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之间且能够被载置在支承拉门的门窗框架的壁部上,并且能够与室外侧拉门的下框或在室内侧与该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中的一方抵接,
[0020]所述可动部件能够从外壳的面向所述下框或室内侧壁部中的另一方的面朝向该下框或室内侧壁部中的另一方移动,使该可动部件抵接推压所述下框或室内侧壁部中的另一方,由此,该辅助锁能够固定。
[0021]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形成为下方开口状的箱状的外壳主体;盖体,从下方被插入该外壳主体内并被安装固定在该外壳主体上且上表面沿拉门的开闭方向设置有一对引导部,
[0022]所述可动部件具有:支承板,被配置在所述盖体的引导部间并能够沿室内外方向自由移动地被引导;推压壁,能够推压所述下框或室内侧壁部中的另一方,
[0023]所述支承板能够经由形成在外壳的面向所述下框或室内侧壁部中的另一方的壁部上的通孔从外壳内向外部突出,在该支承板的从外壳突出的一侧设置有推压壁。
[0024]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避免与沿开闭方向引导室内侧拉门的室内侧导轨干涉的导轨避让部。
[0025]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抵接部能够与室外侧拉门的下框或在室内侧与该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中的一方抵接,并且可动部件能够与室外侧拉门的下框或在室内侧与该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中的另一方抵接,能够变更外壳的所述抵接部的室内外方向的位置。
[0026]发明的效果
[0027]由于本发明的辅助锁被收容在室外侧拉门的下框、和在室内侧与该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之间,所以在安装在滑动门窗上的状态下,能够发挥辅助锁难以被东西撞击且难以拆卸的效果。
[0028]另外,由于辅助锁不从在室内侧与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向室内侧伸出,所以在解除辅助锁的固定的情况下,即使辅助锁置于室外侧拉门的下框、和在室内侧与该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之间,也有该辅助锁不成为障碍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将辅助锁安装固定在滑动窗上的状态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0030]图2是将辅助锁安装固定在滑动窗上的状态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0031]图3是将辅助锁安装固定在滑动窗上的状态的滑动窗的主视图。
[0032]图4是辅助锁的立体图。
[0033]图5是锁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0034]图6是从下侧观察操作部件的立体图。
[0035]图7是辅助锁的侧视剖视图。
[0036]图8是辅助锁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0037]图9是辅助锁的后视剖视图。
[0038]图10 Ca)?(g)中,Ca)是凸轮部件的俯视图,(b)是凸轮部件的仰视图,(C)是凸轮部件的主视图,Cd)是沿C-C线线的剖视图,(e)是沿D-D线的剖视图,Cf)是从上侧观察的立体图,(g)是从下侧观察的凸轮部件的立体图。
[0039]图11 (a)和(b)中,(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辅助锁的俯视图,(b)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辅助锁的主视图。
[0040]图12 (a)?(d)中,(a)是抵接部的位置变更构件的后视图,(b)是抵接部的位置变更构件的俯视局部剖视图,(C)是抵接部的位置变更构件的侧视局部剖视图,Cd)是表示抵接部的位置变更构件的动作的后视图。
[0041]附图标记的说明
[0042]I滑动门窗(滑动窗)
[0043]2门窗框架(窗框)
[0044]3室内侧拉门
[0045]4室外侧拉门
[0046]9 下框
[0047]13 下架
[0048]16a在室内侧与室外侧拉门下框相对的门窗框架的室内侧壁部(挡水壁部)
[0049]18支承拉门的门窗框架的壁部(横壁部)
[0050]24 外壳
[0051]25可动部件
[0052]27外壳主体
[0053]28 盖体
[0054]40 通孔
[0055]43导轨避让部
[0056]49引导部
[0057]53支承板
[0058]54推压壁[0059]67抵接部
[0060]A室内侧
[0061]B室外侧
[0062]X室内外方向(前后方向)
[0063]Y开闭方向(左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65]在图3中,附图标记I是作为滑动门窗例示的滑动窗,该滑动窗I是以室内侧拉门3和室外侧拉门4能够滑动式地自由开闭的方式被设置在形成于住宅等的建筑物主体上的窗开口部所安装的窗框2 (门窗框架)。
[0066]如图3所示,室内侧拉门3及室外侧拉门4由框6和嵌入该框6的玻璃板7构成。框6由上框8、下框9、门头框10和门尾框11形成为矩形框状。
[0067]所述窗框2由上架12、下架13和左右一对竖架14形成为矩形框状。
[0068]如图1所示,该窗框2的下架13具有:室内侧纵壁部16 ;室外侧纵壁部17 ;连结这些纵壁部16、17彼此且支承室内侧拉门3及室外侧拉门4的横壁部18 ;设置在该横壁部18上的室内外方向X的一对导轨19、20。
[0069]室内侧拉门3能够沿开闭方向自由移动地被室内侧导轨19引导,室外侧拉门4能够沿开闭方向自由移动地被室外侧导轨20引导。
[0070]所述室内侧纵壁部16及室外侧纵壁部17的壁厚方向与室内外方向X—致,壁面朝向室内外方向X,室内侧纵壁部16的上部侧的壁部16a从横壁部18向上方突出并与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的室内侧A的面相对。
[0071]将该室内侧纵壁部16的与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的室内侧A的面相对的壁部16a称为挡水壁部。
[007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室内外方向X称为前后方向,将室内外方向X的室外侧B称为前方,并将室内侧A称为后方。另外,将拉门3、4的开闭方向Y称为左右方向,将从室内侧A朝向滑动窗I的左侧简称为左侧,从室内侧A朝向滑动窗I的右侧简称为右侧。
[0073]在图1?图9中,附图标记21是通过被安装固定在所述滑动窗I来限制室内侧拉门3及室内侧拉门3的打开方向的移动的辅助锁。
[0074]如图4所示,该辅助锁21主要由锁主体22和操作部件23构成。
[0075]锁主体22主要由外壳24、能够前后自由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外壳24上的可动部件
25、和与该可动部件25卡合的凸轮部件26构成。
[0076]如图5所示,所述外壳24主要由外壳主体27、盖体28和挡板29 (抵接部)构成。
[0077]如图5、图7、图8及图9所示,外壳主体27由上壁31、前后壁31、32和左右的侧壁33形成为下方开口状的箱状。
[0078]在外壳主体27的上壁31的左右方向Y中央部分形成有由圆形孔构成的开口部34。在该上壁31的下表面侧,从该上壁31下表面朝向下方地伸出到外壳主体27的上下方向中途部的肋壁36分别形成在开口部34的左右两侧。各肋壁36形成在从前壁31到后壁32的范围内。另外,在各肋壁36的左右方向Y外侧,具有下方开口状的螺纹孔37的盖体安装部38从上壁30下表面朝向下方地伸出到外壳主体27的上下方向中途部。该盖体安装部38的下表面和肋壁36的下表面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成为相同的高度位置。
[0079]在外壳主体27的前壁31上,形成有朝向后方凹陷的从正面观察呈矩形的推压壁收容凹部39,该推压壁收容凹部39形成在从前壁31的上端到下端的范围内。在该推压壁收容凹部39中收容有后述的推压壁54。
[0080]另外,在该前壁31的左右方向Y中央部分的上下方向中途部贯穿地形成有通孔40。该通孔40位于左右肋壁36间的中央部分,上部40a与下部40b相比,左右方向Y的宽度形成得窄,并且上部40a形成为位于下部40b的左右方向Y中央部的从正面观察呈凸形状。
[0081]在外壳主体27的后壁32的后面形成有朝向前方凹陷的从后面观察呈矩形的凹部41,该凹部41仅下方开放。在该后壁32后面的凹部41内,粘贴有由矩形状的橡胶板等构成的挡板29。另外,在该后壁32的前面(夕卜壳主体27内表面),形成有左右一对朝向前方伸出的纵肋42。该纵肋42形成在从所述肋壁36的下端到外壳主体27的下端的范围内。
[0082]该外壳主体27 (外壳24)能够被配置在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和所述挡水壁部16a之间,并且能够被载置在支承拉门3、4的横壁部18。
[0083]另外,外壳主体27能够隔着挡板29与挡水壁部16a面向室外侧B的面抵接(外壳24的后面侧能够与挡水壁部16a面向室外侧B的面抵接)。
[0084]在外壳主体27的左右侧壁33上,形成有从下端朝向上方切缺地形成并用于避免与室内侧导轨19的干涉的导轨避让部43。该导轨避让部43形成在比前后方向X中央更靠前侧的位置。另外,因各种滑动窗I (滑动门窗)不同而使室内侧导轨19的室内外方向X的位置存在偏差,但所述导轨避让部43的前后宽度为能够应对室内侧导轨19的室内外方向X的位置的偏差(能够吸收偏差),形成得比室内侧导轨19的厚度充分地宽。
[0085]所述肋壁36的下端及盖体安装部38的下端位于比导轨避让部43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所述通孔40的下端成为与导轨避让部43的上端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0086]如图5、图7、图8及图9所示,盖体28由上壁44、前后壁45、46和左右的侧壁47形成为下方开口状的箱状,从下方被插入外壳主体27的内部,该盖体28的上壁44上表面与所述肋壁36及盖体安装部38的下表面抵接。
[0087]在该盖体28的上壁44上,在外壳主体27的与盖体安装部38的螺纹孔3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钉通孔48,通过从下方穿插该螺钉通孔48而与螺纹孔37螺合的螺钉35将盖体28安装固定在外壳主体27上。
[0088]另外,在盖体28的上壁44上表面形成有左右一对引导部49。该引导部49形成为从盖体28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前后方向X长的突条,各引导部49在左右方向Y上位于肋壁36和通孔40之间。因此,通孔40位于左右引导部49间。
[0089]在该盖体28的左右侧壁47上,形成有与形成在外壳主体27上的导轨避让部43对应的导轨避让部50。
[0090]在盖体28的前壁45的后面(盖体28内表面),位于左右方向Y中央部的纵肋51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在盖体28的后壁46上,形成有左右一对从后面朝向前方凹陷的上下方向的凹条部52,在该凹条部52中嵌合有形成在外壳主体27的后壁32前面上的纵肋42。
[0091]如图5、图7、图8及图9所示,所述可动部件25主要由支承板53、一体地形成在该支承板53的前端上并能够推压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的推压壁54、和粘贴在该推压壁54的前面上的抵接板55构成。
[0092]支承板53形成为前后方向X长的方形板状,在上表面上沿前后方向X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齿条齿56。
[0093]支承板53被配置在盖体28上表面的左右引导部49间并能够沿前后方向X自由移动地被左右的引导部49引导。
[0094]该支承板53以该支承板53穿过通孔40的下部40b且齿条齿56穿过通孔40的上部40a的方式,穿过外壳主体27的通孔40并能够向前方突出,并能够从外壳主体27的前面沿前后方向X自由进退地突出。
[0095]推压壁54形成为从正面观察呈矩形的板状,在该推压壁54的后面的从上下方向中央部稍靠上方且在左右方向Y中央部,连接有支承板53的前端。在该推压壁54的前面形成有朝向后方凹陷的凹部57,嵌合于该凹部57地设置的由橡胶板等构成的抵接板55粘贴在推压壁54的前面。
[0096]如图10所示,所述凸轮部件26由基部58、设置在该基部58的上表面上的卡合部59、和设置在基部58的下表面侧的螺旋凸轮60 —体地形成。
[0097]基部58形成为俯视观察呈圆形状,由上部的小径部58a、和直径比该小径部58a大的下部的大径部58b形成为阶梯状。
[0098]卡合部59形成为直径比基部58的小径部58a小的筒状,外周面形成为凸部和凹部沿周向连续而成的凹凸形状。另外,该卡合部59的内孔成为由圆形孔状的有底孔构成的嵌合孔61,底部到达基部58的小径部58a。
[0099]另外,在基部58上,形成有由从嵌合孔61的底面朝向下方凹设的六角孔状的有底孔构成的操作孔62。
[0100]该凸轮部件26是在将盖体28安装在外壳主体27上之前从下方被插入该外壳主体27,如图7及图9所示,基部58的小径部58a被穿插在外壳主体27的上壁30的开口部34,且大径部58b上表面与外壳主体27的上壁30下表面抵接,由此,凸轮部件26的上方移动被限制。另外,通过将盖体28安装在外壳主体27上,通过该盖体28防止凸轮部件26向下方的拔出。
[0101]凸轮部件26的螺旋凸轮60的下表面与盖体28的引导部49上表面滑动接触,该凸轮部件26能够上下自由转动地被支承在外壳24上。
[0102]另外,凸轮部件26位于可动部件25的支承板53的上侧,如图8所示,螺旋凸轮60与支承板53的齿条齿56啮合。
[0103]如图6所示,所述操作部件23的上部成为旋钮部63,下部形成为外表面圆柱状。在该操作部件23的下表面侧,形成有能够供凸轮部件26的卡合部59嵌入且内周面成为与卡合部59的凹凸形状匹配的凹凸形状的卡合孔64。通过将该操作部件23的卡合孔64外嵌于凸轮部件26的卡合部59,操作部件23能够与凸轮部件26 —体地转动。而且,通过对操作部件23进行转动操作,凸轮部件26与操作部件23 —体转动,螺旋凸轮60与齿条齿56卡合(与齿条齿56啮合),由此,支承板53前后移动,可动部件25沿前后方向X进退。
[0104]另外,如图6?图8所示,在操作部件23上,设置有位于卡合孔64的中心部分且被插入凸轮部件26的嵌合孔61的插入部65。该插入部65形成为分叉状的筒状体,通过插入嵌合孔61,而向径向内侧稍弹性变形地构成,在嵌合孔61的内表面和插入部65的外表面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阻力。
[0105]该操作部件23能够相对于凸轮部件26自由拆装,通过将操作部件23从凸轮部件26拆下而不能容易地操作凸轮部件26。
[0106]另外,在操作部件23的旋钮部63上,形成有在将操作部件23从凸轮部件26拆下时用于使该操作部件23与设置在壁等上的卡定部卡合的卡合孔66。
[010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辅助锁21中,通过将与形成在基部58上的操作孔62匹配的六角柱状的棒部件(六角扳手等)插入操作孔62,即使没有操作部件23,也能够转动操作凸轮部件26。
[0108]将所述辅助锁21安装在滑动窗I (滑动门窗)时,例如,采用关闭滑动窗I的状态,在使可动部件25后退的状态下,以可动部件25朝向室外侧B的方式,将辅助锁21配置在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和挡水壁部16a之间且在室内侧拉门3的门尾框11的附近。而且,将外壳24载置在下架13的横壁部18上,并且使外壳24的后面侧(挡板29)与挡水壁部16a的朝向室外侧B的面抵接。
[0109]在该状态下,对操作部件23进行操作使可动部件25前进而使可动部件25 (抵接板55)与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面向室内侧A的面抵接,然后,进一步向使可动部件25前进的方向对操作部件23进行操作时,可动部件25推压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辅助锁21挤入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和所述挡水壁部16a之间,该辅助锁21被固定在滑动窗I上。由此,室内侧拉门3和室外侧拉门4的打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0110]另外,使操作部件23向反方向转动时,辅助锁21的固定被解除。
[0111]在所述结构的辅助锁21中,外壳24能够配置在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和挡水壁部16a之间,可动部件25能够推压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从而辅助锁21形成为能够收容在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和挡水壁部16a之间的尺寸。
[0112]由此,在将辅助锁21安装在滑动窗I (滑动门窗)的状态下,东西难以撞击到该辅助锁21,并且辅助锁21难以被拆下。另外,辅助锁21不会比挡水壁部16a更向室内侧A伸出,从而在解除了辅助锁21的固定的情况下,即使辅助锁21置于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和挡水壁部16a之间,该辅助锁21也不会成为障碍。另外,在解除了辅助锁21的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将辅助锁21置于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和挡水壁部16a之间,能够防止辅助锁21的丢失。
[0113]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辅助锁21的滑动门窗I例示了滑动窗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于将辅助锁21设置在出入开口部的作为滑动门窗I的滑动门等。
[0114]另外,外壳主体27的导轨避让部43的前端侧缘部能够与室内侧导轨19卡合,在该状态下,也可以通过使可动部件25抵接地推压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将辅助锁21固定在滑动门窗I上。
[0115]另外,辅助锁21也可以前后相反地构成,外壳24与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抵接,可动部件25能够推压挡水壁部16a。
[0116]图11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的辅助锁21。
[0117]本实施方式的辅助锁21是左右方向Y长地形成外壳24,且在左右方向Y上设置两组可动部件25、凸轮部件26及操作部件23。[0118]另外,在该其他实施方式的辅助锁21中,被设置在外壳24的后面侧并与挡水壁部16a抵接的抵接部67沿前后方向X能够自由变更位置(自由调整位置)地被设置,由此,能够使辅助锁21应对多种滑动窗I (滑动门窗)。
[0119]该抵接部67由从后面观察呈矩形的承受壁68、和粘贴在该承受壁68的后面上的从后面观察成矩形的挡板69构成。
[0120]对该抵接部67的位置 进行变更的位置变更构件例如图12所示地构成。
[0121]该图12所示的位置变更构件具有:具有前后方向X的轴心的圆柱状的支承部件71 ;设置在该支承部件71上的第一卡止部72及第二卡止部73。
[0122]第一^^止部72和第二卡止部73从支承部件71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这些第一^^止部72及第二卡止部73沿支承部件71的周向分别设置了一对。
[0123]一个第一^^止部72相对于另一个第一^^止部72,被设置在沿支承部件71的周向错开90°的位置,一个第二卡止部73相对于另一个第二卡止部73,被设置在沿支承部件71的周向错开90°的位置。
[0124]另外,一个第一^^止部72位于一个第二卡止部73的后方,另一个第一^^止部72位于另一个第二卡止部73的后方。
[0125]第二卡止部73相对于第一卡止部72,宽度(支承部件71周向的尺寸)及高度(支承部件径向的尺寸)更大。
[0126]支承部件71能够前后移动地穿插在形成在外壳主体27的后壁32(以下简称为后壁32)上的第一支承孔74、和设置在该后壁32的前方的支承壁78上所形成的第二支承孔75中。
[0127]在抵接部67与后壁32的后面抵接的状态下,第一卡止部72位于后壁32和支承壁78之间,第二卡止部73位于支承壁78的前侧。
[0128]在第一支承孔74中形成有第一卡止部72能够通过而第二卡止部73不能通过的第一切口 76,在第二支承孔75中形成有第二卡止部73能够通过的第二切口 77。
[0129]在所述结构的位置变更构件中,如图12 (a)~(C)所示,第一^^止部72在支承部件71的周向上与第一切口 76错位、且第二卡止部73在支承部件71的周向上与第二切口77错位的状态下,抵接部67及支承部件71不能前后移动。
[0130]在该状态下,使支承部件71围绕轴心转动,如图12 (d)所示,使第一^^止部72与第一切口 76匹配且使第二卡止部73与第二切口 77匹配时,抵接部67及支承部件71能够向后方移动。使抵接部67及支承部件71向后方移动时,抵接部67及支承部件71向后方移动,直到第二卡止部73与后壁32抵接。
[0131]第二卡止部73与后壁32抵接时,使抵接部67围绕支承部件71的轴心转动而返回原来的位置。
[0132]像这样,抵接部67能够变更位置到图11 Ca)及图12 (b)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
[0133]此外,作为抵接部67的位置变更构件,不限于图12所示的构造的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构造的部件。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了棘轮机构的位置变更构件、或由齿条齿和螺旋凸轮构成的位置变更构件等。
[0134]另外,在图例中,例示了能够使抵接部67以前后两级自由变更的位置变更构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抵接部67能够以3级以上的多级变更位置,另外,还可以使抵接部67无级地变更位置。
[0135]其他结构与图1?图10的实施方式的辅助锁21同样地构成。
[0136]另外,该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辅助锁21的所述抵接部67的位置变更构件也可以用于图1?图10的实施方式的辅助锁21。
【权利要求】
1.一种辅助锁,被安装在滑动门窗(I)上来限制室外侧拉门(4)及室内侧拉门(3)的打开方向的移动,所述滑动门窗(I)是将室内侧拉门(3 )和室外侧拉门(4)以滑动式能够自由开闭地设置在门窗框架(2 )上而形成的, 所述辅助锁具有外壳(24)、和能够沿室内外方向(X)自由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外壳(24)上的可动部件(25 ),使所述外壳(24)与门窗框架(2 )的下架(13 )或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中的一方卡合,并且使可动部件(25)向室内外方向(X)且远离外壳(24)的方向移动,而使该可动部件(25)抵接推压门窗框架(2)的下架(13)或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中的另一方,由此,所述辅助锁被固定在门窗框架(2)上,该辅助锁的特征在于, 将该辅助锁收容在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和在室内侧(A)与该下框(9)相对的门窗框架(2)的室内侧壁部(16a)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4)能够被配置在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和在室内侧(A)与该下框(9)相对的门窗框架(2)的室内侧壁部(16a)之间且能够被载置在支承拉门(3、4)的门窗框架(2)的壁部(18)上,并且能够与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或在室内侧(A)与该下框(9)相对的门窗框架(2)的室内侧壁部(16a)中的一方抵接, 所述可动部件(25)能够从外壳(24)的面向所述下框(9)或室内侧壁部(16a)中的另一方的面朝向该下框(9)或室内侧壁部(16a)中的另一方移动,使该可动部件(25)抵接推压所述下框(9)或室内侧壁部(16a)中的另一方,由此,该辅助锁能够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4)具有:形成为下方开口状的箱状的外壳主体(27);盖体(28),从下方被插入该外壳主体(27)内并被安装固定在该外壳主体(27)上且上表面沿拉门的开闭方向(Y)设置有一对引导部(49), 所述可动部件(25)具有:支承板(53),被配置在所述盖体(28)的引导部(49)间并能够沿室内外方向(X)自由移动地被引导;推压壁(54),能够推压所述下框(9)或室内侧壁部(16a)中的另一方, 所述支承板(53)能够经由形成在外壳(24)的面向所述下框(9)或室内侧壁部(16a)中的另一方的壁部(31)上的通孔(40)从外壳(24)内向外部突出,在该支承板(53)的从外壳(24)突出的一侧设置有推压壁(5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24)上, 设置有用于避免与沿开闭方向(Y)引导室内侧拉门(3)的室内侧导轨(19)干涉的导轨避让部(4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锁,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外壳(24)上的抵接部(67)能够与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或在室内侧(A)与该下框(9)相对的门窗框架(2)的室内侧壁部(16a)中的一方抵接,并且可动部件(25)能够与室外侧拉门(4)的下框(9)或在室内侧(A)与该下框(9)相对的门窗框架(2)的室内侧壁部(16a)中的另一方抵接, 能够变更外壳(24)的所述抵接部(67)的室内外方向(X)的位置。
【文档编号】E05C19/18GK103470118SQ201310208454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中村一男, 小西宏直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中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