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10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包括座板、靠背、连接杆、伸缩拉杆和安装在座板底部的升降支座,座板包括下板、左上板和右上板,下板底部左端固定有侧面套筒,侧面套筒为两个且前后对称设置,侧面套筒左侧开有第一定位孔,连接杆为两根且下端分别插入两个侧面套筒内,连接杆通过定位件固定在侧面套筒上,靠背上开有两个外侧螺纹孔和内侧螺纹孔,下板底部固定有两个拉杆套筒和连接杆套筒,两个连接杆套筒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内侧螺纹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伸缩拉杆插入拉杆套筒,连接杆套筒上开有与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稳定性强,既可当椅子,也可变换成桌子,不用时可折叠,家庭外出皆可使用。
【专利说明】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椅子,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简易椅子、简易桌子等产品种类很多,结构不一,形态各异,但是实现椅子变换为桌子、高度自由调节且可折叠、稳定性强的产品基本没有。现在市场上的一般椅子功能单一,舒适度不够,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一些稍微好的椅子结构复杂,造价高,难以进入普通家庭。对于一般简易的桌子而言,可调高度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稳定性差,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且操作简便、稳定性强,既可当椅子使用,也可以变换成桌子,不用时也可折叠,可作为家庭日常家具,也可外出携带,使用方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靠背、连接杆、伸缩拉杆和安装在座板底部的升降支座,所述座板包括下板、左上板和右上板,所述下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合页与左上板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合页与右上板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板的底部左端固定有侧面套筒,所述侧面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面套筒前后对称设置,所述侧面套筒的左侧开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连接杆的下端分别插入两个侧面套筒内,所述连接杆经穿过第一定位孔的定位件固定在侧面套筒上,所述靠背上开有与连接杆上端螺纹配合的外侧螺纹孔和内侧螺纹孔,所述外侧螺纹孔和内侧螺纹孔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下板的底部固定有拉杆套筒和连接杆套筒,所述连接杆套筒位于拉杆套筒的左侧,所述拉杆套筒和连接杆套筒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拉杆套筒前后对称设置,两个连接杆套筒前后对称设置,两个连接杆套筒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内侧螺纹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伸缩拉杆插入拉杆套筒,所述连接杆套筒上开有与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0005]上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座包括底座、连接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丝杠、螺母和轴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下固定块,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与下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有上固定块,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上固定块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块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上固定块的右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螺母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螺母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块的右端铰接,所述丝杠的右端依次穿过轴承和螺母且端部固定有调节手柄,所述丝杠的左端与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丝杠和螺母相配合形成丝杠螺母机构。
[0006]上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连接板的四个角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下板上开有与第一螺纹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
[0007]上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为正面是采用弹性软质材料制成的曲面结构、背面为木质平板结构。
[0008]上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旋钮柱塞。
[0009]上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套筒与下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且操作简便、稳定性强。
[0012]2、本实用新型既可当椅子使用,也可以变换成桌子,一物多用,节约开支,可在家中使用,也可用于户外活动,使用方便,有效克服了现有椅子功能单一的缺陷。
[0013]3、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杠螺母升降支座来调节椅子的整体高度,不仅操作方便,且高度可任意调节,调节范围广,精度高。
[0014]4、本实用新型不用时也可折叠,折叠后体积小,占地少,包装、运输、存放方便,可作为家庭日常家具,也可外出携带。
[0015]5、本实用新型椅 子靠背的高度可以调节,能满足不同身高人的座椅需求,且靠背为正面是采用弹性软质材料制成的曲面结构、背面为木质平板结构,舒适度高。
[0016]6、本实用新型拆装组合容易,组合后坚固结实,安全耐用,生产成本很低,便于推广使用。
[00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板和侧面套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丝杠、轴承、螺母和调节手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板、侧面套筒、拉杆套筒、连接杆套筒和伸缩拉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变换为桌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变换为桌子的状态示意图。
[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I—下板;2—右上板; 3—左上板;
[0028]4一靠背; 5—连接杆; 6-1—拉杆套筒;
[0029]6-2一连接杆套筒;7—定位件; 8—伸缩拉杆;
[0030]9-1 一第一合页;9-2—第二合页;10—轴承;
[0031]11—螺母; 12—调节手柄;13—底座;
[0032]13-1—下固定块;14一侧面套筒;14-1一第一定位孔;
[0033]14-2一第二定位孔;15—丝杠; 16—连接板;[0034]16-1—上固定块;17—螺纹孔;18-1—第一连杆;
[0035]18-2—第二连杆;18-3—第三连杆;18-4—第四连杆;
[0036]19一外侧螺纹孔;20 —内侧螺纹孔;21—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如图1、图2和图5所不,本实用新型包括座板、靠背4、连接杆5、伸缩拉杆8和安装在座板底部的升降支座,所述座板包括下板1、左上板3和右上板2,所述下板I的一端通过第一合页9-1与左上板3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板I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合页9-2与右上板2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板I的底部左端固定有侧面套筒14,所述侧面套筒1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面套筒14前后对称设置,所述侧面套筒14的左侧开有第一定位孔14-1,所述连接杆5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连接杆5的下端分别插入两个侧面套筒14内,所述连接杆5经穿过第一定位孔14-1的定位件7固定在侧面套筒14上,所述靠背4上开有与连接杆5上端螺纹配合的外侧螺纹孔19和内侧螺纹孔20,所述外侧螺纹孔19和内侧螺纹孔20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下板I的底部固定有拉杆套筒6-1和连接杆套筒6-2,所述连接杆套筒6-2位于拉杆套筒6-1的左侧,所述拉杆套筒6-1和连接杆套筒6-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拉杆套筒6-1前后对称设置,两个连接杆套筒6-2前后对称设置,两个连接杆套筒6-2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内侧螺纹孔20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伸缩拉杆8插入拉杆套筒6-1,所述连接杆套筒6-2上开有与定位件7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14-2。
[0038]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升降支座包括底座13、连接板16、第一连杆18-1、第二连杆18-2、第三连杆18-3、第四连杆18-4、丝杠15、螺母11和轴承10,所述底座13的顶部固定有下固定块13-1,所述连接板16设置在底座13的上方,所述连接板16与下板I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6的底部固定有上固定块16-1,所述第一连杆18-1的一端与上固定块16-1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8-1的另一端与轴承10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8-2的一端与轴承10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8-2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块13-1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18-3的一端与上固定块16-1的右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18-3的另一端与螺母11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8-4的一端与螺母11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8-4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块13-1的右端铰接,所述丝杠15的右端依次穿过轴承10和螺母11且端部固定有调节手柄12,所述丝杠15的左端与轴承10转动连接,所述丝杠15和螺母11相配合形成丝杠螺母机构。采用丝杠螺母机构来控制椅子的整体升降,不仅操作方便,且高度可任意调节,调节范围广,精度高。
[0039]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板16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连接板16的四个角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7,所述下板I上开有与第一螺纹孔17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1 ;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1便于将升降支座固定在座板的底部。
[0040]如图1所示,考虑到椅子的舒适度,椅子的靠背4为正面是采用弹性软质材料制成的曲面结构、背面为木质平板结构。
[0041]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7为旋钮柱塞,调节方便。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面套筒14与下板I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简单,固定可靠。
[004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所示,在椅子状态时,左上板3和右上板2均向上折叠在下板I上,连接杆5插入侧面套筒14内并通过定位件7固定,靠背4的高度可以调节,调节时,松开定位件7,上提或下压连接杆5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定位件7固定即可。椅子的整体高度也可自由调节,调节时,通过转动调节手柄12即可实现对椅子整体高度的调节。如图7和图6所示,由椅子形态变换成桌子形态时,松动定位件7将靠背4和连接杆5拆下,再将靠背4硬面朝上插入座板底部的连接杆套筒6-2,把左上板3和右上板2分别向两侧展开,左上板3支撑在连接杆5上,通过定位件7固定,然后拉出伸缩拉杆8,则右上板2支撑在伸缩拉杆8上,即可变换成桌子。桌子的高度也是可以调节的,是由升降支座进行调节,转动调节手柄12即可实现桌子高度的调节。如图8所示,当椅子不使用或携带时,松动定位件7可将靠背4和连接杆5拆下,将靠背4硬面朝上插入座板底部的连接杆套筒6-2并用定位件7固定,然后通过转动调节手柄12将椅子高度调节到最低状态,此时它占用空间小,便于放置和携带。
[00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靠背(4)、连接杆(5)、伸缩拉杆(8 )和安装在座板底部的升降支座,所述座板包括下板(I)、左上板(3 )和右上板(2 ),所述下板(I)的一端通过第一合页(9-1)与左上板(3)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板(I)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合页(9-2)与右上板(2)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板(I)的底部左端固定有侧面套筒(14),所述侧面套筒(1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面套筒(14)前后对称设置,所述侧面套筒(14)的左侧开有第一定位孔(14-1),所述连接杆(5)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连接杆(5)的下端分别插入两个侧面套筒(14)内,所述连接杆(5)经穿过第一定位孔(14-1)的定位件(7)固定在侧面套筒(14)上,所述靠背(4)上开有与连接杆(5)上端螺纹配合的外侧螺纹孔(19)和内侧螺纹孔(20),所述外侧螺纹孔(19)和内侧螺纹孔(20)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下板(I)的底部固定有拉杆套筒(6-1)和连接杆套筒(6-2 ),所述连接杆套筒(6-2 )位于拉杆套筒(6-1)的左侧,所述拉杆套筒(6-1)和连接杆套筒(6-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拉杆套筒(6-1)前后对称设置,两个连接杆套筒(6-2 )前后对称设置,两个连接杆套筒(6-2 )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内侧螺纹孔(20)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伸缩拉杆(8)插入拉杆套筒(6-1),所述连接杆套筒(6-2)上开有与定位件(7)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14-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座包括底座(13)、连接板(16)、第一连杆(18-1)、第二连杆(18-2)、第三连杆(18-3)、第四连杆(18-4),丝杠(15 )、螺母(11)和轴承(10 ),所述底座(13 )的顶部固定有下固定块(13_1),所述连接板(16)设置在底座(13)的上方,所述连接板(16)与下板(I)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6)的底部固定有上固定块(16-1),所述第一连杆(18-1)的一端与上固定块(16-1)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8-1)的另一端与轴承(10)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8-2)的一端与轴承(10)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8-2)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块(13-1)的左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18-3)的一端与上固定块(16-1)的右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18-3)的另一端与螺母(11)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8-4)的一端与螺母(11)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8-4)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块(13-1)的右端铰接,所述丝杠(15)的右端依次穿过轴承(10)和螺母(11)且端部固定有调节手柄(12),所述丝杠(15)的左端与轴承(10)转动连接,所述丝杠(15)和螺母(11)相配合形成丝杠螺母机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6)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连接板(16)的四个角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7),所述下板(I)上开有与第一螺纹孔(17)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4)为正面是采用弹性软质材料制成的曲面结构、背面为木质平板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7)为旋钮柱塞。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成桌子的简易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套筒(14)与下板(I)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文档编号】A47C13/00GK203802048SQ201420165077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6日
【发明者】钱卫香, 彭海彦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