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腰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35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腰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腰枕,包括腰枕本体,以及用于将腰枕本体束缚在座椅上的两根弹性束缚带,两根弹性束缚带分别设置在腰枕本体的左右两侧,两根弹性束缚带的自由端相互配合对应;所述腰枕本体包括外侧的护腰部和内侧的支撑部,护腰部的中心处镂空,支撑部设置在护腰部的中心处,支撑部的形状、尺寸与护腰部的中心镂空处相匹配,支撑部与护腰部通过角度调节器铰接;该车用腰枕结构新颖、方便固定,并且可通过调节可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专利说明】一种车用腰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车用腰枕。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腰枕是用于向乘坐者提供腰部支撑的柔性软垫,其效果是提高乘坐舒适度,降低乘坐者疲劳指数,而且这种效果在长时间乘坐座椅时尤其突出。但是,现有汽车腰枕的设计主要在于腰枕的外观设计,其实用性并没有得到提升且普遍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之处:1,现有汽车腰枕多为直接摆放在座椅上,腰枕与座椅之间不进行固定,因此座靠时易于松动,舒适性不佳;2,现有汽车腰枕的形态结构特定,无法进行调节,一方面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同一使用者不同乘坐状态下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方便固定且可调节的汽车腰枕,该汽车腰枕通过调节可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车用腰枕,包括腰枕本体,以及用于将腰枕本体束缚在座椅上的两根弹性束缚带,两根弹性束缚带分别设置在腰枕本体的左右两侧,两根弹性束缚带的自由端相互配合对应;所述腰枕本体包括外侧的护腰部和内侧的支撑部,护腰部的中心处镂空,支撑部设置在护腰部的中心处,支撑部的形状、尺寸与护腰部的中心镂空处相匹配;所述护腰部包括内部的护腰部骨架,以及包覆在护腰部骨架外侧的护腰部芯体,以及包覆在护腰部芯体外侧的护腰部外套;所述护腰部骨架包括金属外框,以及固定在金属外框上的第一连接杆,金属外框的截面呈“回”形形状,第一连接杆纵向设置在金属外框下端中部上;所述支撑部包括内部的支撑部骨架,以及包覆在支撑部骨架外侧的支撑部芯体,以及包覆在支撑部芯体外侧并与护腰部外套一体连接的支撑部外套;所述支撑部骨架包括金属内框,以及纵向贯穿设置在金属内框中部的加强筋,以及纵向设置在金属内框下端的第二连接杆;所述金属内框的截面呈圆角矩形状,第二连接杆的上端部连接固定在金属内框的下端中部,第二连接杆的下端部与第一连接杆的上端部之间通过角度调节器铰接;
[0006]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通过销轴a与第二连接体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套接部以及与第一套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上通过销轴b铰接有棘爪,棘爪上设有用于用于放置扭簧的扭簧槽,扭簧槽内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中部套设在销轴b上,扭簧的两自由端部分别卡在第一套接部的内端部上;
[0007]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套接部以及与第二套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挡块和多个单向轮齿,多个单向轮齿沿第二卡接部的内端部边缘规则设置,且相互之间构成轮齿面,棘爪的内端部与单向轮齿所构成的轮齿面相抵构成棘轮定位机构;第二卡接部上沿销轴a还同轴设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包括外侧弧面直径大于轮齿面的复位部以及外侧弧面直径小于轮齿面的定位部,定位部上设有定位开口,挡块处于定位开口内;当定位片沿销轴a转动时,复位部与棘爪相抵、转动配合,定位开口与挡块转动配合。
[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车用腰枕具有两方面的优势:1,该车用腰枕包括腰枕本体和两根弹性束缚带,两根弹性束缚带分别设置在腰枕本体的左右两侧,两根弹性束缚带的自由端相互配合对应;使用时,可以通过两根弹性束缚带相互卡扣将车用腰枕固定在汽车座椅上,使得腰枕位置固定,不松动,提高使用舒适性,拆卸时将两根弹性束缚带的卡扣处松开即可,非常方便;2,该车用腰枕的腰枕本体由外侧的护腰部和内侧的支撑部,支撑部处于护腰部的中心镂空处且支撑部通过角度调节器铰接在护腰部上;使用时,支撑部可以通过角度调节器进行翻折,进而调节支撑高度;乘坐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调节该腰枕的支撑部,从而得到最舒适的乘坐角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简图。
[0011]图3为角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如图f图2所示的一种车用腰枕,包括腰枕本体,以及用于将腰枕本体束缚在座椅上的两根弹性束缚带2,两根弹性束缚带2分别设置在腰枕本体的左右两侧,两根弹性束缚带2的自由端相互配合对应。所述腰枕本体包括外侧的护腰部11和内侧的支撑部12,护腰部11的中心处镂空,支撑部12设置在护腰部11的中心处,支撑部12的形状、尺寸与护腰部11的中心镂空处相匹配。所述护腰部11包括内部的护腰部骨架,以及包覆在护腰部骨架外侧的护腰部芯体111,以及包覆在护腰部芯体111外侧的护腰部外套112。所述护腰部骨架包括金属外框113,以及固定在金属外框113上的第一连接杆114,金属外框113的截面呈“回”形形状,第一连接杆114纵向设置在金属外框113下端中部上。所述支撑部12包括内部的支撑部骨架,以及包覆在支撑部骨架外侧的支撑部芯体121,以及包覆在支撑部芯体121外侧并与护腰部外套112 —体连接的支撑部外套122。所述支撑部骨架包括金属内框123,以及纵向贯穿设置在金属内框123中部的加强筋124,以及纵向设置在金属内框123下端的第二连接杆125。所述金属内框123的截面呈圆角矩形状,第二连接杆125的上端部连接固定在金属内框123的下端中部,第二连接杆125的下端部与第一连接杆114的上端部之间通过角度调节器3铰接。
[0014]参考图3,角度调节器3包括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第一连接体31通过销轴a与第二连接体32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体31包括第一套接部311以及与第一套接部311 一体连接的第一^^接部312。第一^^接部312上通过销轴b铰接有棘爪33,棘爪33上设有用于用于放置扭簧的扭簧槽331,扭簧槽内设置有扭簧34,扭簧34的中部套设在销轴b上,扭簧34的两自由端部分别卡在第一套接部311的内端部上。第二连接体32包括第二套接部321以及与第二套接部321 —体连接的第二卡接部322。第二卡接部322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挡块35和多个单向轮齿36,多个单向轮齿36沿第二卡接部322的内端部边缘规则设置,且相互之间构成轮齿面,棘爪33的内端部与单向轮齿36所构成的轮齿面相抵构成棘轮定位机构。第二卡接部322上沿销轴a还同轴设置有定位片37,所述定位片37包括外侧弧面直径大于轮齿面的复位部371以及外侧弧面直径小于轮齿面的定位部,定位部上设有定位开口 372,挡块35处于定位开口 372内。当定位片37沿销轴a转动时,复位部371与棘爪33相抵、转动配合,定位开口 372与挡块35转动配合。
[0015]使用时,角度调节器3的第一连接体31套接在第一连接杆114的上端部上,第二连接体32套接在第二连接杆125的下端部上;由于棘爪33的内端部与单向轮齿36所构成的棘轮定位机构,第二连接体只能顺时针单向转动,因此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的角度调小,可以根据单向轮齿36逐级进行调节,即腰枕的支撑部12向外翻折;而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的角度小于一定角度时,也就是腰枕的支撑部12向外翻折至一定角度时,第二连接体32上的挡块35推动定位片37的定位开口 372右侧壁,使得定位片37沿销轴a顺时针转动,定位片37的复位部371与棘爪33的内端部相抵、挤压,由于复位部371的外侧弧面直径大于轮齿面,因此复位部371与棘爪33相抵的同时,解除棘爪33与单向轮齿36之间的啮合。此时,一方面可以将第二连接体继续顺时针转动靠近第一连接体,即腰枕的支撑部12继续向外翻折;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第二连接体逆时针转动远离第一连接体,即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的角度调大,腰枕的支撑部12继续向内翻折回收;因为定位片37的复位部371与棘爪33相抵,解除棘爪33与单向轮齿36之间的啮合;将第二连接体32及其上固定挡块35逆时针转动时,定位片37则与棘爪33相抵因而不转动,直到挡块35与定位片37上的左侧壁相抵后,挡块35推动定位片37逆时针转动直至定位片37脱离棘爪33,棘爪33内端重新与单向轮齿36啮合,此时第二连接体展开角度最大,一般为180°,即腰枕的支撑部12完全处于护腰部11的中心镂空处。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腰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腰枕本体,以及用于将腰枕本体束缚在座椅上的两根弹性束缚带,两根弹性束缚带分别设置在腰枕本体的左右两侧,两根弹性束缚带的自由端相互配合对应;所述腰枕本体包括外侧的护腰部和内侧的支撑部,护腰部的中心处镂空,支撑部设置在护腰部的中心处,支撑部的形状、尺寸与护腰部的中心镂空处相匹配;所述护腰部包括内部的护腰部骨架,以及包覆在护腰部骨架外侧的护腰部芯体,以及包覆在护腰部芯体外侧的护腰部外套;所述护腰部骨架包括金属外框,以及固定在金属外框上的第一连接杆,金属外框的截面呈“回”形形状,第一连接杆纵向设置在金属外框下端中部上;所述支撑部包括内部的支撑部骨架,以及包覆在支撑部骨架外侧的支撑部芯体,以及包覆在支撑部芯体外侧并与护腰部外套一体连接的支撑部外套;所述支撑部骨架包括金属内框,以及纵向贯穿设置在金属内框中部的加强筋,以及纵向设置在金属内框下端的第二连接杆;所述金属内框的截面呈圆角矩形状,第二连接杆的上端部连接固定在金属内框的下端中部,第二连接杆的下端部与第一连接杆的上端部之间通过角度调节器铰接; 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通过销轴a与第二连接体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套接部以及与第一套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上通过销轴b铰接有棘爪,棘爪上设有用于用于放置扭簧的扭簧槽,扭簧槽内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中部套设在销轴b上,扭簧的两自由端部分别卡在第一套接部的内端部上; 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套接部以及与第二套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挡块和多个单向轮齿,多个单向轮齿沿第二卡接部的内端部边缘规则设置,且相互之间构成轮齿面,棘爪的内端部与单向轮齿所构成的轮齿面相抵构成棘轮定位机构;第二卡接部上沿销轴a还同轴设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包括外侧弧面直径大于轮齿面的复位部以及外侧弧面直径小于轮齿面的定位部,定位部上设有定位开口,挡块处于定位开口内;当定位片沿销轴a转动时,复位部与棘爪相抵、转动配合,定位开口与挡块转动配合。
【文档编号】A47C16/00GK204071299SQ201420538708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8日
【发明者】吴志康 申请人:浙江凯帝家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