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73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该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包括座板、背板和主操作台;所述背板的一端与所述座板铰接,所述背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呈钝角;所述主操作台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主操作台与所述背板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活动空间;所述主操作台与所述背板垂直。当办公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时,将上身靠在背板上,手臂放置在主操作台上进行办公。由于头部放置在了背板上,使颈部肌肉和骨骼放松,且主操作台与背板垂直,从而使得办公人员的眼睛与主操作台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而避免办公人员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减少肩颈肌肉僵硬,更加不会造成颈部骨骼变形而演变成颈椎病。
【专利说明】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坐在办公桌前,或者使用电脑,或者进行书写材料来进行办公。而为了能够给办公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条件而设计了转椅。
[0003]相关技术中的转椅,包括底座、主轴、座板和靠背;主轴设置在底座上,主轴的上端设置有座板,靠背设置在座板的一侧,靠背用于支撑办公人员的背部。当办公人员在使用转椅时,可以调节主轴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办公桌。
[0004]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转椅,虽然其能够调整主轴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办公桌。但是,办公人员在办公时,需要将手臂支撑在桌面上进行办公,使得办公人员长时间的低头工作,从而造成了肩颈肌肉僵硬,甚至会导致颈部骨骼变形而演变成颈椎病。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包括座板、背板和主操作台;背板的一端与座板铰接,背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呈钝角;主操作台设置在背板上,且主操作台与背板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活动空间;主操作台与背板垂直。
[0007]进一步地,主操作台包括两个手臂支撑板、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两个手臂支撑板分别设置在背板的两侧,用于支撑人体的手臂;第一操作平台与一个手臂支撑板铰接;第二操作平台与另一个手臂支撑板铰接;两个手臂支撑板、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围成用于容纳人体活动的空间。
[0008]进一步地,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转轴;一个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操作平台或者第二操作平台的一端端面转动连接;每个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套,轴套的轴线方向与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每个手臂支撑板远离背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与手臂支撑板垂直;轴套套设在第二转轴上;
[0009]和/ 或,
[0010]第一操作平台底面设置有滑轨,且滑轨的延长方向与第一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垂直;滑轨上设置有支板,支板用于沿滑轨移动,以增加第一操作平台使用面积。
[0011]进一步地,背板还包括头枕和靠肩;背板远离座板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伸缩的方向与背板平行,头枕用于支撑人体的头部;背板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口,靠肩设置在一个安装口上,靠肩用于支撑人体的肩部;靠肩上固定设置有显示器支架,显示器支架包括固定架和活动架;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在靠肩上;活动架包括多根支杆,多根支杆通过轴承首尾依次连接;多根支杆在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与背板垂直;最前端的支杆与显示屏连接,最末端的支杆与固定架铰接。
[0012]进一步地,座板远离背板的一端设置有腿部支撑板,且腿部支撑板与背板位于座板的两侧;腿部支撑板与水平面夹角为钝角,用于支撑人体的腿部。
[0013]进一步地,腿部支撑板远离座板的一端还设置有脚踏板。
[0014]进一步地,背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腿部支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00°?115。。
[0015]进一步地,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还包括主支撑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动力源和控制器;主支撑架包括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第一主管的一端插设在第二主管内,连接孔用于穿设螺栓,以将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固定;座板的底面与第一主管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主管铰接,另一端与背板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主管铰接,另一端与腿部支撑板铰接;动力源设置在第一主管和座板之间,用于推动座板,以将背板、座板和腿部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控制器设置在主操作台上,控制器与动力源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动力源工作。
[0016]进一步地,第二主管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主管的底座;底座包括站姿固定台、配重台;站姿固定台设置在第二主管的下端,用于支撑脚踏板;站姿固定台的两侧均铰接有配重台;每个配重台上设置有多个配重块。
[0017]进一步地,站姿固定台还设置有舵机,站姿固定台通过舵机与第二主管传动连接;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舵机工作;
[0018]和/ 或,
[0019]第二主管上设置有附件支撑平台,附件支撑凭条与第二主管的轴线方向垂直。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座板上设置有背板,且背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呈钝角,且在背板上设置有主操作台,主操作台与背板垂直。当办公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时,将上身靠在背板上,手臂放置在主操作台上进行办公。由于头部放置在了背板上,使颈部肌肉和骨骼放松,且主操作台与背板垂直,从而使得办公人员的眼睛与主操作台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而避免办公人员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减少肩颈肌肉僵硬,更加不会造成颈部骨骼变形而演变成颈椎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呈坐姿状态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呈坐姿状态的侧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中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的正视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中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的立体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中显示器支架的侧视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呈站姿状态的立体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呈站姿状态的后视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中底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呈坐姿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呈坐姿状态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包括座板101、背板102和主操作台103 ;背板102的一端与座板101铰接,背板102与水平面的夹角呈钝角;主操作台103设置在背板102上,且主操作台103与背板102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活动空间;主操作台103与背板102垂直。其中,座板101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朝上倾斜的设置。另外,座板101和主操作平台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不锈钢、木质、铝合金等等。此外,座板101、背板102和主操作台103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可以为长方形、椭圆形、正方形等规则的形状,也可以呈不规则的形状。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座板101上设置有背板102,且背板102与水平面的夹角呈钝角,且在背板102上设置有主操作台103,主操作台103与背板102垂直。当办公人员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时,将上身靠在背板102上,手臂放置在主操作台103上进行办公。由于头部放置在了背板102上,使颈部肌肉和骨骼放松,且主操作台103与背板102垂直,从而使得办公人员的眼睛与主操作台103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而避免办公人员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减少肩颈肌肉僵硬,更加不会造成颈部骨骼变形而演变成颈椎病。
[0032]另外,由于背板102与水平面呈钝角,所以当办公人员坐在座板101上,上身靠在背板102上时,会减轻腰部及臀部的负担,从而不易使腰部及腿部变形。
[00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中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的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中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的立体图;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主操作台103包括两个手臂支撑板118、第一操作平台117和第二操作平台121 ;两个手臂支撑板118分别设置在背板102的两侧,用于支撑人体的手臂;第一操作平台117与一个手臂支撑板118铰接;第二操作平台121与另一个手臂支撑板118铰接;两个手臂支撑板118、第一操作平台117和第二操作平台121围成用于容纳人体活动的空间。其中,第一操作平台117和第二操作平台121上均设置有第一转轴119 ;一个第一转轴119的一端与第一操作平台117或者第二操作平台121的一端端面转动连接;每个第一转轴119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套120,轴套120的轴线方向与第一转轴119的轴线方向垂直;每个手臂支撑板118远离背板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与手臂支撑板118垂直;轴套120套设在第二转轴上。当办公人员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时,转动第一操作平台117和第二操作平台121从而将用于供人体活动的空间打开,即第一操作平台117和第二操作平台121分别带动各自的轴套120围绕第二转轴转动。办公人员进入该空间,并座在座板101上,然后再转动第一操作平台117和第二操作平台121,使第一操作平台117和第二操作平台121拼接在一起组成供办公人员办公的桌面,并与两个手臂支撑板118围成用于供人体活动的空间。当办公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学习和工作时,可以根据办公人员的需要转动第一操作平台117和第二操作平台121,从而使操作平台带动第一转轴119转动,从而调整操作平台的角度,进而适应不同身高的办公人员使用。
[0034]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操作平台117底面设置有滑轨,且滑轨的延长方向与第一操作平台117的长度方向垂直;滑轨上设置有支板122,支板122用于沿滑轨移动,以增加第一操作平台117使用面积。其中,支板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较佳地为两个,在第一操作平台117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支板122。当办公人员既使用电脑键盘向电脑输入资料,又需要在纸质文件上进行书写等操作时,为了使办公人员具有足够的空间放置上述的办公设备及资料,在第一操作平台117上设置了滑轨,并在滑轨上设置了支板122。当需要更大的空间时,办公人员可以将支板122沿第一操作平台117的宽度方向上拉出,从而增加操作平台的使用面积,当不使用时,可以将支板122推入第一操作平台117的下方即可。
[00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中显示器支架的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呈站姿状态的后视图;如图2、图5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背板102还包括头枕115和靠肩116 ;背板102远离座板101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127,伸缩杆127伸缩的方向与背板102平行,头枕115用于支撑人体的头部;背板102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口 128,靠肩116设置在一个安装口 128上,靠肩116用于支撑人体的肩部;靠肩116上固定设置有显示器支架104,显示器支架104包括固定架124和活动架123 ;固定架124的一端固定在靠肩116上;活动架123包括多根支杆,多根支杆通过轴承首尾依次连接;多根支杆在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与背板102垂直;最前端的支杆与显示屏105连接,最末端的支杆与固定架124铰接。其中,为了便于办公人员调整显示器支架104,在活动架123上安装有动作控制拉杆125,办公人员通过拉动动作控制拉杆125来调整显示屏105的角度。为了能够适应不同升高的使用者,在背板102的上端设置有头枕115,头枕115能够通过伸缩杆127来调节高度,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办公人员。另外,由于办公人员的升高不同,从而使得办公人员肩部的位置也会不同,所以在背板102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一排安装口 128,办公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身高将靠肩116安装在相应的安装口 128中。此外,为了提升操作平台的利用空间,在靠肩116上还设置有显示器支架104,显示器支架104从背板102的后面延伸至背板102的前方,从而将显示屏105固定在背板102的前方。由于固定架124与背板102垂直,所以显示屏105在人体的眼睛的斜上方。当办公人员坐在座板101上并靠在背板102上时,其视线正好落在显示屏105上。办公人员的手臂放置在手臂支撑板118上,从而可以操作放置在第一操作平台117上的键盘,从而将工作资料输入或者输出电脑。而为节约第一操作平台117上的空间,可以将鼠标方式在手臂支撑平台上。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头枕115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脑音箱的安装插孔129。
[0036]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座板101远离背板102的一端设置有腿部支撑板106,且腿部支撑板106与背板102位于座板101的两侧;腿部支撑板106与水平面夹角为钝角,用于支撑人体的腿部。其中,腿部支撑板106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长方形、镂空状等等,其材质也可以为多种,例如:不锈钢、塑料、木材等等。当办公人员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时,由于腿部支撑板106与水平面夹角成钝角,从而将办公人员的腿部支撑起来,从而减轻腿部的受力,进一步的缓解办公人员的身体疲劳。
[0037]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腿部支撑板106远离座板101的一端还设置有脚踏板107。其中,脚踏板107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形状,例如可以呈V形、长方形或者H形等等,较佳地,脚踏板107呈“弓”字形,即两侧为较低的平面,用于放置人体的脚部。而中间的部位较高,其可以用于供办公人员在双腿叠放在一起时,将一只脚放在此处,进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另外,为了使用不同身高的办公人员使用,在腿部支撑板106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办公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将脚踏板107安装在相应的一个调节孔中。
[0038]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背板102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腿部支撑板106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00°?115°。其中,背板102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腿部支撑板106与水平面的夹角,较佳地为105°。当办公人员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时,其上身靠在背板102上,此时显示屏105以及操作平台落入至办公人员的视线内,从而使得办公人员不需要耗费较多的体力即可以利用电脑或者在操作平台上进行书写办公。
[00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呈站姿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还包括主支撑架108、第一连杆109、第二连杆110、动力源111和控制器;主支撑架108包括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多个连接孔;第一主管插的一端设在第二主管内,连接孔用于穿设螺栓,以将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固定;座板101的底面与第一主管铰接;第一连杆109的一端与第一主管铰接,另一端与背板102铰接;第二连杆110的一端与第一主管铰接,另一端与腿部支撑板106铰接;动力源111设置在第一主管和座板101之间,用于推动座板101,以将背板102、座板101和腿部支撑板106位于同一平面上;控制器设置在主操作台103上,控制器与动力源111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动力源111工作。其中,动力源111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为电动机、液压缸等等。另外,腿部支撑板106与座板101铰接,背板102与座板101铰接。
[0040]当办公人员长时间以坐姿的方式办公,时间长了会产生疲劳,此时可以通过主操作平台上的控制器控制动力源111工作,通过动力源111的动力将座板101支撑起来,此时,第一连杆109和第二连杆110均随着座板101而运动,同时第一连杆109带动背板102向上移动,第二连杆110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当座板101移动至其和水平面的夹角与背板102和水平面夹角相同时,动力源111停止工作,此时背板102、座板101和腿部支撑板106成为一个平面,而且随着背板102上移,主操作台103和显示器支架104也随之上移,所以办公人员此时即可站立办公。由于背板102、座板101和腿部支撑板106所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呈钝角,所以,可以减轻办公人员的负担,从而不影响办公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另外,办公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主管深入至第二主管的距离,然后将螺栓穿过第二主管相应位置上的一个连接孔和第一主管上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从而将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固定连接,进而调整座板101至地面的高度,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与相关技术中的办公桌相配合使用。
[004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中底座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能够正常的工作,能够实现上述坐姿和站立两种姿势的转换,保证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的稳定性。在第二主管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主管的底座113 ;底座113包括站姿固定台130、配重台131 ;站姿固定台130设置在第二主管的下端,用于支撑脚踏板107 ;站姿固定台130的两侧均铰接有配重台131 ;每个配重台131上设置有多个配重块132。其中,底座113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不锈钢、铁、石材等等质量较重的材质。当办公人员将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从坐姿调整成站立状态时,脚踏板107下移并抵接在站姿固定台130,其中站姿固定台130的形状与脚踏板107的形状吻合,从而将脚踏板107固定,提高了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的机械强度,延长了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的使用寿命。
[0042]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适应不办公人员工作需要,以配合不同的角度转动。在站姿固定台130还设置有舵机112,站姿固定台130通过舵机112与第二主管传动连接;舵机112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舵机112工作。当办公人员以坐姿办公时,为了工作需要为转动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此时办公人员通过控制器控制舵机112可以在0°?260°内转动,使舵机112带动第二主管左右转动,从而便于人们使用。
[004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主管上设置有附件支撑平台114,附件支撑凭条与第二主管的轴线方向垂直。附件支撑凭平台可以用于放置主机、文件柜等等,从而节约办公空间。
[0044]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使用者操作控制器,在操作平台上还设置了操作钮126,操作钮126与控制器电连接,当办公人员按压操作钮126时,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将从坐姿转换成站立状态,或者从站立状态转化成坐姿状态。当办公人员左右转动操作钮126时,控制器在接受到电信号后控制舵机112带动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左右移动。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背板和主操作台; 所述背板的一端与所述座板铰接,所述背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呈钝角;所述主操作台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主操作台与所述背板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活动空间;所述主操作台与所述背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操作台包括两个手臂支撑板、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 两个所述手臂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两侧,用于支撑人体的手臂; 所述第一操作平台与一个所述手臂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操作平台与另一个所述手臂支撑板铰接;两个所述手臂支撑板、所述第一操作平台和所述第二操作平台围成用于容纳人体活动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平台和所述第二操作平台上均设置有第一转轴;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操作平台或者所述第二操作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 每个所述手臂支撑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手臂支撑板垂直;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和/或, 所述第一操作平台底面设置有滑轨,且所述滑轨的延长方向与所述第一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用于沿所述滑轨移动,以增加所述第一操作平台使用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头枕和靠肩;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伸缩的方向与所述背板平行,所述头枕用于支撑人体的头部; 所述背板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口,所述靠肩设置在一个所述安装口上,所述靠肩用于支撑人体的肩部; 所述靠肩上固定设置有显示器支架,所述显示器支架包括固定架和活动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靠肩上所述活动架包括多根支杆,多根所述支杆通过轴承首尾依次连接;多根所述支杆在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与所述背板垂直;最前端的所述支杆与显示屏连接,最末端的所述支杆与所述固定架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设置有腿部支撑板,且所述腿部支撑板与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座板的两侧;所述腿部支撑板与水平面夹角为钝角,用于支撑人体的腿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撑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还设置有脚踏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所述腿部支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00°?1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支撑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动力源和控制器; 所述主支撑架包括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一主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主管内,所述连接孔用于穿设螺栓,以将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固定; 所述座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主管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管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背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管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腿部支撑板铰接; 所述动力源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座板之间,用于推动所述座板,以将所述背板、所述座板和所述腿部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主操作台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管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主管的底座; 所述底座包括站姿固定台、配重台; 所述站姿固定台设置在所述第二主管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脚踏板;所述站姿固定台的两侧均铰接有配重台;每个所述配重台上设置有多个配重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支撑结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姿固定台还设置有舵机,所述站姿固定台通过所述舵机与所述第二主管传动连接;所述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舵机工作; 和/或, 所述第二主管上设置有附件支撑平台,所述附件支撑平台与所述第二主管的轴线方向垂直。
【文档编号】A47C7/50GK204048766SQ201420551698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周煜 申请人:周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