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的吊紧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016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表皮的吊紧构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表皮的吊紧部的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样的领域的技术,存在有日本专利第3134694号公报。在该公报所记载的座椅中,在主要的座面和配置在其两侧的侧面的边界部分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吊紧部。通过将设置在垫侧的金属线穿过表皮侧的环部,从而将表皮的一部分向座椅的内侧拉入而构成该吊紧部。然而,对于这样的结构而言,存在将金属线穿过环部的作业繁杂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日本专利第3779028号公报所公开的座椅中,在吊紧部处,面状粘扣带的半部被缝合于表皮侧,面状粘扣带的半部被粘接固定于垫材侧。并且,进行如下这样的作业:在将表皮包覆于垫材时,从上方将表皮侧的一方的面状粘扣带半部按压到垫材的另一方的面状粘扣带半部。通过这样的作业,能够容易在座椅上制作出吊紧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346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7902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上述以往的座椅而言,若简单地将表皮侧的面状粘扣带半部压靠到垫材侧的面状粘扣带半部,则吊紧部会歪斜或者挠曲。因此,需要进行一边相对于一方的面状粘扣带半部将另一方的面状粘扣带半部正确地对位一边从上方压靠这样的作业,所以不能说作业性很好。另外,若相对于一方的面状粘扣带半部使另一方的面状粘扣带半部频繁地装卸,则面状粘扣带半部彼此的接合性变差,作为其结果,存在紧固功能恶化而最终面状粘扣带半部彼此变得容易脱落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制作吊紧部时的作业性良好,并且也能够进行吊紧部处的频繁装卸的表皮的吊紧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在具有将表皮的一部分向垫材侧吊紧而得到的吊紧部的座椅中,所述表皮的吊紧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吊紧部设置有连结所述表皮与所述垫材的开闭式拉链部,所述开闭式拉链部具有:拉链第一半部,所述拉链第一半部固定于所述表皮的背面;以及拉链第二半部,所述拉链第二半部固定于所述垫材。

在该座椅中,仅将开闭式拉链部的一方的拉链半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另一方的拉链半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合并在一起而使拉头滑动,就能简单且可靠地制作出吊紧部。另外,仅使拉头滑动,就能相对于垫材侧的拉链半部容易地将表皮侧的拉链半部取下,因此即使在频繁地更换表皮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生吊紧部的位置偏移。

另外,优选所述拉链第二半部的带状基材安装于基座部,所述基座部用于使所述拉链第二半部的带状基材固定于所述垫材。

通过这样采用基座部,能够利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容易地将拉链半部固定于垫材。

另外,优选在所述垫材上设置有沿所述吊紧部延伸的凹部,所述基座部粘接固定于所述凹部的底面。

当采用这样的结构时,能够适当地防止在吊紧部处开闭式拉链部与乘员臀部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制作吊紧部时的作业性良好,并且也能够进行吊紧部处的频繁装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表皮的吊紧构造的座椅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被应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座椅的开闭式拉链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拉链部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其他的实施例的与图4同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采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表皮的吊紧构造的座椅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具有:椅垫SC,所述椅垫SC在地板FL上前后移动自如;及椅背SB,所述椅背SB相对于椅垫SC能够倾斜。椅垫SC及椅背SB的由发泡体构成的垫材2的表面利用表皮3覆盖。

在座椅1中,在椅垫SC及椅背SB上设置有线状的吊紧部A。该吊紧部A在形成座椅1的外观的同时,防止表皮3的松弛和偏移。

这里,举椅垫SC的吊紧部A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椅垫SC的垫材2具有:主垫部10,所述主垫部10用于从下方支承乘员臀部;及侧垫部11,所述侧垫部11用于从侧方保持乘员臀部。

相对于此,表皮3由载置在垫材2的主垫部10上的座面部20、载置在侧垫部11上的侧面部21、以及背面部22形成,所述背面部22从侧面部21连续地延伸并且绕到垫材2的背侧。表皮3的座面部20和侧面部21通过缝合部24接合。

如图2~图4所示,在吊紧部A设置有用于连结表皮3和垫材2的开闭式拉链部30。该开闭式拉链部30具有:拉链第一半部31,所述拉链第一半部31通过缝合固定于表皮3的背面;拉链第二半部32,所述拉链第二半部32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垫材2;及拉头33,所述拉头33用于连结拉链第一半部31和拉链第二半部32。

拉链第一半部31具有将被称为元件的齿31a排列在带状的基材31b上的结构,同样地,拉链第二半部32也具有将被称为元件的齿32a排列在带状的基材32b上的结构。基材31b、32b既可以是树脂也可以是布。

拉链第一半部31的基材31b的基端沿吊紧部A延伸,并且通过缝合固定于表皮3的座面部20与侧面部21的接合位置。相对于此,拉链第二半部32的基材32b的基端与由长条状的平板构成的树脂制的基座部34一体地设置。基材32b的基端在基座部34的中央实现一体化。此外,在基材32b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基材32b立设于基座部34的中央。

而且,在垫材2上设置有沿吊紧部A延伸的凹部35。并且,基座部34的底面34a通过粘接剂或双面胶带固定于凹部35的底面35a。通过采用这样的基座部34,能够利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容易且可靠地将拉链第二半部32固定于垫材2。

这里,基座部34的底面34a利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固定于在垫材2上形成的凹部35的底面35a,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通过聚氨酯发泡成形垫材时,在发泡成形工序中,也能对基座部进行嵌入成形而与垫材一体化。另外,也能通过C环将基座部固定到垫材内的金属丝上。而且,基座部能够通过缝合于内表皮而固定,所述内表皮粘接于形成在垫材上的凹部35的底面35a。

由于使开闭式拉链部30收容于凹部35内,因此在设置有吊紧部A的部分处,能够适当地防止开闭式拉链部30与乘员臀部接触。

在这样的座椅1中,仅将开闭式拉链部30的拉链第一半部3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和拉链第二半部3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合并在一起而使拉头33滑动,就能简单且可靠地在座椅1上制作出吊紧部A。因此,制作吊紧部A时的作业性良好。另外,仅使拉头33滑动,就能相对于垫材2侧的拉链第二半部32容易地将表皮3侧的拉链第一半部31取下(参照图4),因此即使在频繁地更换表皮3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生吊紧部A的位置偏移。在根据季节更换表皮的原料或者表皮3变脏而进行清洗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如上所述的表皮3的更换。

图5示出了其他的实施例,是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省略其他说明,该不同点为在基座部34形成切口部36。通过此举,在吊紧部分为曲线状的情况下,该基座部34变得容易固定于在垫材2上形成的凹部35的底面35a,基座部34的固定作业性得到提高。

在图示中,该切口部36设置于拉链第二半部32的前侧,但也能在后侧在与前侧相同的位置设置切口部36,可以设置于任意一方。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

2...垫材

30...开闭式拉链部

31...拉链第一半部

31a...齿

31b...基材

32...拉链第二半部

32a...齿

32b...基材

33...拉头

34...基座部

35...凹部

35a...底面

SB...椅背

SC...椅垫

A...吊紧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表皮的吊紧构造,在具有将表皮的一部分向垫材侧吊紧而得到的吊紧部的座椅中,所述表皮的吊紧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吊紧部设置有连结所述表皮与所述垫材的开闭式拉链部,所述开闭式拉链部具有:拉链第一半部,所述拉链第一半部固定于所述表皮的背面;以及拉链第二半部,所述拉链第二半部固定于所述垫材,所述拉链第二半部具备由长条状的平板构成的基座部和设置在该基座部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带状基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的吊紧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第二半部的带状基材安装于基座部,所述基座部用于使所述拉链第二半部的带状基材固定于所述垫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皮的吊紧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垫材上设置有沿所述吊紧部延伸的凹部,所述基座部粘接固定于所述凹部的底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