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水槽的双洗清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0853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水槽的双洗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自动清洗碗碟、水果等,现有通常通过独立设置的家用洗碗机解决。然而现有的家用洗碗机通常体积比较庞大,需要额外占用厨房或其他地方空间;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一种水槽式清洗机,其通过将现有的水槽改装为清洗机从而节约空间,例如公开号为CN104224074A的中国专利“水槽式清洗机”,其通过在水槽底部设置旋臂,通过旋臂喷出水流将碗碟、水果等清洗;但是上述水槽式清洗机清洗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清洗效率高的净化水槽的双洗清洁方法。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净化水槽的双洗清洗方法,其包括步骤:进水:打开进水阀并计时进水时间,检测清洁设备内水位是否到预设值,若没有,检测进水时间是否到预设进水时间,若进水时间没有到预设进水时间则持续进水;若清洁设备内水位到达预设值则关闭进水阀;打开洗涤泵和加热管:洗涤泵将清洁设备内水抽出并加热后通过旋臂喷嘴返回至清洁设备内;旋臂喷嘴旋转并喷出水以洗涤;浸泡:检测清洁设备内的水是否达到预设温度,若达到则关闭加热管;检测浸泡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若达到则关闭洗涤泵;等离子清洗:打开等离子发生器,选择相应的清洗强度进行清洗;排水、二次进水、打开洗涤泵和加热管,洗涤预设时间后排水。进一步地,还包括消毒步骤,在最后排水步骤之前将水加热至预设温度以消毒。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水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顶部形成开口;所述槽体底壁包括水槽底板、过滤网板以及旋臂座;水槽底板、过滤网板以及旋臂座相互拼接使得槽体底壁大致为平的;洗涤泵以及加热管;所述洗涤泵与加热管均设置于槽体底壁下方;旋臂喷嘴,设置于旋臂座上且与洗涤泵流体连通;等离子发生器,可脱离式设置于槽体顶部的开口一侧的等离子发生器存放处,等离子发生器与等离子发生器存放处间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等离子发生器存放处的一侧设有若干操作按键。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水槽底板上的多个超声波振子。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板呈梯形。进一步地,还包括集水杯,所述集水杯设置于过滤网板下方并通过抽水水路与泵水水路与水泵连通;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抽水水路上,所述泵水水路与旋臂喷嘴流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杯包括呈圆槽结构且直径逐渐减小的上杯体、中杯体与下杯体;所述上杯体下表面设置有泵水接管,所述中杯体侧面设置有抽水接口,所述下杯体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泵水接管与泵水水路连通,所述抽水接口与抽水水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板上还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呈圆筒状设置的粗过滤器以及套设在粗过滤器外周侧面上的细过滤器,所述粗过滤器一端伸出过滤网板外,另一端伸入集水杯并与排水连通,所述细过滤器位于集水杯内。进一步地,所述粗过滤器包括上端、下端以及用于连接上端与下端的过滤段,所述过滤段中部固设有环绕过滤段设置的卡环,在细过滤器内侧壁上固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卡条,每个卡条的中部均部分向外凸起形成卡块,在卡环上开设有与卡块一一对应的若干缺口。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水组件,设置于槽体通水孔处;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主体,位于槽体的外侧,进水主体具有溢流腔且溢流腔的敞口正对槽体通水孔,在溢流腔的下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进水管,伸入至溢流腔内且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溢流孔的上方;溢流管,设于进水主体下方并与溢流孔相连通;挡水板,位于槽体的内侧,设于溢流腔的敞口处且挡水板上下两侧均与溢流腔的敞口形成有出水口。进一步地,进水管呈倒置的“L”型并由竖直管道部和水平管道部组成,竖直管道部设于进水主体下方并穿设在溢流腔内,进水管的出水端设于水平管道部上且水平管道部与溢流腔上侧壁固连并延伸出溢流腔。进一步地,所述溢流腔的下侧壁为由溢流腔外侧向溢流腔内侧逐渐向上倾斜的斜壁。进一步地,在进水主体上设有与溢流腔相通的透气通道,在透气通道内安装有吸水件。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将水泵、加热管等设置在底壁下侧使得底壁设计空间变大,可方便地设置过滤网板和其他诸如超声波振子等设备使得清洗效率高;2、集水杯的设置使得净化水槽的水循环系统简单可靠;3、过滤系统设置在集水杯内,一方面可以很好过滤洗涤掉的污渍,另一方面也使得净化水槽的水循环使用时均为较干净的水;4、所述等离子发生器能有效去除水果蔬菜类物品表面所残留的微小杂质以及残留的农药等有害物质。附图说明图1为净化水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净化水槽底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净化水槽底壁隐藏过滤网板与旋臂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净化水槽底壁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集水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过滤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粗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细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进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进水组件中挡水板与分水板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进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进水主体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3为进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4为净化水槽的双洗清洁方法的浸泡流程示意图;图15为净化水槽的双洗清洁方法的洗涤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照图14-图15,本发明净化水槽的双洗清洗方法,其包括步骤:进水:打开进水阀并计时进水时间,检测清洁设备内水位是否到预设值,若没有,检测进水时间是否到预设进水时间,若进水时间没有到预设进水时间则持续进水;若清洁设备内水位到达预设值则关闭进水阀;打开洗涤泵和加热管:洗涤泵将清洁设备内水抽出并加热后通过旋臂喷嘴返回至清洁设备内;旋臂喷嘴旋转并喷出水以洗涤;浸泡:检测清洁设备内的水是否达到预设温度,若达到则关闭加热管;检测浸泡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若达到则关闭洗涤泵;等离子清洗:打开等离子发生器,选择相应的清洗强度进行清洗;排水、二次进水、打开洗涤泵和加热管、加清洁剂或清洁块,洗涤预设时间后排水。进一步地,还包括消毒步骤,在最后排水步骤之前将水加热至预设温度以消毒。净化水槽的结构请参照图1-图13;请参照图1-图4,本发明的净化水槽,其包括槽体10。槽体10包括侧壁11以及底壁12,槽体10顶部形成开口,侧壁11与底壁12围成净化水槽的洗涤空间。底壁12包括水槽底板20、过滤网板30以及安装有旋臂喷嘴41的旋臂座40,水槽底板20、过滤网板30以及旋臂座40相互拼接使得槽体底壁12大致为平的。具体的,即使得水槽底板20中部挖空,过滤网板30和旋臂座40将水槽底板20中部填满。净化水槽的其他组件,例如水泵、加热管等设置在底壁12下方。如此设置后,净化水槽的底壁12仅被过滤网板30和旋臂座40占据部分空间,其剩余空间较大。如此,过滤网板30和旋臂座40的形状设计空间较大,可以将过滤网板30和旋臂座40设计为各种既占用较小空间又具有较好过滤效果的形状。例如本申请中,过滤网板30即呈梯形。并且还可以将其他必须安装在底壁12上的零件安装在效果最好的位置。例如本申请中的超声波振子60,其即可以安装在底壁12四个角落,使得超声波清洗效果更好。等离子发生器100,可脱离式设置于槽体顶部的开口一侧的等离子发生器存放处110内,等离子发生器100与等离子发生器存放处110间连接有电源线120,所述等离子发生器存放处的一侧设有操作按键130。当需要使用等离子发生器100时,需要手动将等离子发生器100由等离子发生器存放处110取出并放入槽体10内,启动等离子发生器100后选择需要使用的强度。利用等离子发生器100的特点,等离子发生器100有助于设备在清洗放入设备内的物品时,将设备表面的杂物除去,还可达到除菌的效果,且当清洗的物品为水果蔬菜类,在等离子发生器100所释放的正负离子的作用还有助于去除水果蔬菜类物品表面所残留的农药。下面详述本实施例净化水槽的水循环系统。请参照图3-图5,为便于观察,图中将净化水槽其他部位隐去,通常将净化水槽的底壁12上的过滤网板30以及旋臂座40隐去。图中,在过滤网板30以及旋臂座40安装区域下侧设置有集水杯200;集水杯200与底壁12之间通过导水板50连接。导水板50可使得槽体内的水方便地流入集水杯200内。水泵300设置在水槽底板30下侧,水泵300与集水杯200通过两路水路流体连通,一路为抽水水路,一路为泵水水路;水泵300通过抽水水路将集水杯200中的水抽出并通过泵水水路将水泵出输送至安装在旋臂座40上的旋臂喷嘴41。旋臂喷嘴41利用该泵出力旋转并洗涤待清洗物。加热管400设置在抽水路上,用以加热从集水杯200中抽出的水。四个超声波振子60分设在水槽底板20四个角落。请参照图5,图中示出了集水杯200的具体结构。集水杯200包括上杯体210、中杯体220以及下杯体230。上杯体210、中杯体220以及下杯体230均为圆槽结构且直径逐渐减小。上杯体210外端凸缘与导水板50密封连接。上杯体210下表面设置有泵水接管211,该泵水接管211与水泵泵水水路连通,该泵水接管211还与旋臂喷嘴41连通。中杯体220侧壁设置有抽水接口221,抽水接口221与水泵抽水水路连通。下杯体230底部设置有排水管231,排水管231上设置有电磁阀232。电磁阀232可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排水管231。下杯体230上还外接有与其连通的联通管233,在水槽上端设置有与联通管233相连的气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联通管233与气压传感器通过细管相连。由于联通管233设置在下杯体230上,也即整个净化水槽较靠下的方位,当净化水槽内的水位变化时,联通管233与气压传感器相连的细管内的水位也相应变化从而使得细管内的气压改变,检测该气压变化来判断净化水槽内的水位。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杯体210与中杯体220偏心设置,也即中杯体220的一侧边缘靠近上杯体210的边缘,而中杯体220的另一侧边缘则离中杯体220边缘较远,如此,给进水接管211的设计与安装留足的空间,在保证进水接管211具有较大管径的情况下,以方便进水接管211的安装。下面详述本实施例净化水槽的过滤系统。请参照图6-图8,本实施例净化水槽的过滤系统由过滤网板30以及安装在过滤网板30内的过滤组件500构成;过滤组件500容纳在集水杯200内。过滤组件500包括粗过滤器510以及细过滤器520。粗过滤器510设置成圆筒状并插设在过滤网板30中部,细过滤器520安装在下杯体230内且套设在粗过滤器510外周侧面上。粗过滤器510由上至下包括上端部511、过滤段512以及下端部513。在过滤段512上设置了凸沿5121,粗过滤器510通过凸沿5121抵靠在过滤网板30上。在过滤段512中部固设有环绕过滤段512设置的卡环5122,在细过滤器520内侧壁上固设有多个卡条521,每个卡条521的中部均部分向外凸起形成卡块5211,在卡环5122上开设有与卡块5211一一对应的多个缺口51221。细过滤器520通过卡块5211与缺口51221的配合作用与粗过滤器510稳固连接。每个卡条521靠近上端部的一端设置有凸台5212,在过滤段512上设置有两卡槽5123且两卡槽5123与其中两个凸台5212扣合在一起,两卡槽5123与其中两个缺口51221一一对应且卡槽5123与对应的缺口51221位于同一直线上。清洗时,净化水槽内的水经过过滤网板30和粗过滤器510过滤后再经过细过滤器520过滤再被水泵抽取后通过旋臂喷嘴喷出至净化水槽内洗涤。排水时,净化水槽内的水经过过滤网板30和粗过滤器510后直接通过排水管排出。下面详述本实施例净化水槽的进水组件。请参照图9-图13,进水组件设置在槽体侧壁通水孔处,包括进水主体710、进水管720、溢流管730和挡水板740。进水主体710安装于槽体侧壁的外侧,进水主体710具有溢流腔711且溢流腔711的敞口正对槽体通水孔,在溢流腔711的下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712;进水管720伸入至溢流腔711内且进水管720的出水端位于溢流孔712的上方;溢流管730设于进水主体710下方并与溢流孔712相连通;挡水板740位于槽体侧壁的内侧,设于溢流腔711的敞口处且挡水板740上下两侧均与溢流腔711的敞口形成有出水口750。溢流孔712直接开设于溢流腔711的下侧壁上,且溢流腔711的敞口正对槽体通水孔,从而使得流入至溢流腔711内的水通过溢流孔712能直接从溢流管730排出。将进水管720的出水端位于溢流孔712的上方,该结构设计使得槽体内水出现溢流现象时,多余出来的水由于被溢流管730及时排出,避免污水回流至进水管720处并污染进水管720管道,从而保证了进水管720出水时水质的干净;当本清洁设备在工作时,安装于槽体内的旋臂喷嘴会向上喷水,通过挡水板740能将水阻挡在外,使其不会溅入至溢流腔711内。当净化水槽需要进水时,水从进水管720流出,并从挡水板740上侧与溢流腔711的敞口所形成的出水口750处流入至槽体内,当槽体内水超过设定量时(即出现溢流的现象时),槽体内多余的水从挡水板740下侧与溢流腔711的敞口所形成的出水口750处流回至溢流腔711内,从而由溢流管730将水排出。在溢流腔711的敞口外边缘向外延伸并翻折形成有定位槽713,所述的挡水板740设于定位槽713内。通过定位槽713可以增大溢流腔711敞口处的外径,从而便于安装挡水板740,同时也保证了在安装挡水板740后不会影响槽体10内水溢出时回流至溢流腔711内的速度。在定位槽713内嵌设有分水板760,分水板760的中部向内凸伸形成有凸起部761且凸起部761位于溢流腔711的敞口处,在凸起部761上开设有多个分水孔762,所述的挡水板740安装于分水板760上。具体的,分水孔762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列在分水板760凸起部761的四个边角处,其中位于下方的两分水孔762对应挡水板740下侧与溢流腔711的敞口形成的出水口750,该两分水孔762的作用主要在于当槽体10内的水超过设定量时(即出现溢流的现象时),多余的水会从该出水口750流入至溢流腔711内,从而从溢流孔712流入至溢流管730中,最终流入至净化水槽的下水管内,保证溢流的畅通性,能够及时排水。而位于上方的两分水孔762对应挡水板740上侧与与溢流腔711的敞口形成的出水口750,进水管720的出水端正对其中一分水孔762,从而保证从进水管720处流出的水能通过分水孔762并最终流入至槽体10内。同时分水孔762的宽度大于挡水板740与溢流腔711敞口所形成的出水口750的宽度,这使得进水管720处流出的水受挡水板740的阻挡,不仅能从挡水板740上侧与溢流腔711敞口所形成的出水口750流出,也能从挡水板740下侧与溢流腔711敞口所形成的出水口750流出,从而能将槽体10内水溢出回流至溢流腔711时,残留在出水口750处的污物能被进水管720处的水重新冲刷回至槽体10内,保证出水口750处的干净及畅通,同时分水孔762与挡水板740的配合,可以滤去一些杂物,比如菜叶等,可有效避免杂物跑入溢流腔711中而堵塞溢流孔712。在凸起部761上开设有两对称设置的定位孔763,在凸起部761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定位块741,在挡水板740的两侧均卡块且卡块卡扣于相对应的定位孔763内。定位块741具体为分水板760的左右两侧向内延伸所形成,由定位块741穿过定位孔763内卡扣于分水板760上,保证了分水板760与挡水板740连接时的稳定性,而在需要拆卸挡水板740时,只需用水挤压定位块741使其从定位孔763内脱离即可,装卸方便。定位块741的外端向外翻折形成有卡勾742,当定位块741穿过定位孔763时,由卡勾742卡扣在凸起部761的外端面上,从而使挡水板740卡扣于分水板760上,安装方便。在溢流腔711内设有安装台715,在凸起部761中部开设有安装孔764且分水板760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764与安装台715固连,上述的溢流孔712和进水管720分列在安装台715两侧,通过螺钉将分水板760紧固于安装台715上,从而将分水板760稳固的连接于进水主体710上,同时溢流孔712和进水管720分列在安装台715两侧,从而充分利用溢流腔711内的空间,使溢流孔712和进水管720两者之间互不冲突,结构紧凑。进水管720呈倒置的“L”型并由竖直管道部721和水平管道部722组成,竖直管道部721设于进水主体710下方并穿设在溢流腔711内,进水管720的出水端设于水平管道部722上且水平管道部722与溢流腔711上侧壁固连并延伸出溢流腔711。进水管720的竖直管道部721设于进水主体710下方,从而使得竖直管道部721与溢流管730平行设置,结构简单紧凑,而水平管道部722与溢流腔711上侧壁固连并延伸出溢流腔711,使得进水管720在出水时直接排放至槽体10内,而不会进入至溢流腔711内并从溢流孔712处排放出去。进水管720进水或槽体10内部在清洗碗筷或果蔬食品时,飞溅出来的水会进入至溢流腔711内,若水不能及时排出,残留在溢流腔711内的水极易会发臭并滋生细菌,为了保证槽体10内部的干净卫生,需要保证溢流腔711内不会出现积水现象,因此将溢流腔711的下侧壁设计为由溢流腔711外侧向溢流腔711内侧逐渐向上倾斜的斜壁,该结构设置使得在进水管720进水或槽体10内部在清洗碗筷或果蔬食品时,飞溅出来的水能沿斜壁回流至槽体10内,而不会滞留于溢流腔711内,保证了溢流腔711内及槽体10内部的干净卫生。在进水主体710上设有与溢流腔711相通的透气通道714,在透气通道714内安装有吸水件770。当本净化水槽内的水经加热转变成水蒸气时,由于在工作状态下本清洁设备处于密封状态,因此水蒸气仅能从进水主体710处排出,而水蒸气流入至进水主体710的溢流腔711内时,通过透气通道714能及时将滞留于溢流腔711内的水蒸气排放至外界,保证槽体10内保持一定的压力,同时通过吸水件770能将水蒸气所含有的水分吸收,从而保证从透气通道714内排出的仅是热空气,从而使得厨房内保持干燥。透气通道714竖直设于进水主体710上,透气通道714的进口开设于溢流腔711的上侧壁上且透气通道714的开口位于溢流孔712的正上方。透气通道714竖直设于进水主体710,使得槽体10内的水蒸气能快速的通过透气通道714直接排放至外部,同时由于透气通道714内的吸水件770需要将水蒸气中含有的水分吸收,在吸水件770吸水饱和的情况下,吸附在吸水件770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会回落至溢流腔711内,通过将透气通道714的开口设于溢流孔712的正上方,使得吸水件770上的水滴落时直接落入至溢流孔712中并由溢流管730排放至下水管处,从而避免吸水件770上的水回落至槽体10内,保证槽体10内部的卫生干净。在定位槽713和分水板760之间密封安装有密封件780,分水板760与进水主体710固连时,分水板760凸起部761的外壁与定位槽713槽壁之间具有间隙,密封件780具体安装于分水板760凸起部761的外壁与定位槽713槽壁之间,从而使得槽体10的水溢流至溢流腔711内时,水不会从分水板760凸起部761的外壁与定位槽713槽壁之间渗透至外界,从而保证本清洁设备内部的干燥整洁。在进水管720处安装有霍尔传感器,具体的说霍尔传感器安装于进水管720的竖直管道部721,通过霍尔传感器可以监控进水管是否在进水,从而便于控制系统的监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