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底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5482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平底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底锅,更详细地,涉及如下平底锅,即,具有从容器的内侧面向外侧面连通的排出通道,使当盖上盖进行烤海鲜等烹饪时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排出通道向容器外部排出,并使上述气体借助作为火源的火花燃烧。



背景技术:

通常,被称为平底锅的煎烤装置为用于烤海鲜、烤肉等鱼类或肉类(以下,称之为“煎烤类食物”)的上部开放的用具。当使用上述煎烤装置烹饪煎烤类食物时,油、水分等液体向开放的上部蹦出或烹饪时的味道扩散到室内。因此,厨房会变脏,烹饪时的味道会留在屋内,不仅导致热效率下降,而且还将导致煎烤类食物的水分扩散到外部,尤其,将导致海鲜自身的水分完全扩散到外部。因为如上所述的水分扩散,食物的营养被破坏,烹饪出的海鲜的肉质变得并不鲜嫩,随着时间的流失,海鲜会迅速变干。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使用报纸、盖等的盖子,但是,为了翻动煎烤类食物,必须打开盖子,因此将发生如上所述的水分等扩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0350158号中公开了在密闭的状态下不翻动煎烤类食物本身也可煎烤的以往的煎烤装置。

上述煎烤装置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煎烤海鲜时所产生的腥味无法从具有盖的平底锅和双面平底锅向外部逃离,因此腥味将一直留在平底锅中。

并且,在容器的上部形成凹槽并在上述凹槽设置塞子,因而若食物调入凹槽,则难以在拔出塞子并去除食物后重新设置塞子。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以韩国授权专利第10-2008-0039330号(2008年04月28日申请)申请的“平底锅”,在上述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8-0039330号中,使用球堵住气体排出口,当在容器内部进行烹饪时,借助有机气体的排出压力,球会打开气体排出口,有机气体将从容器内部向外部排出。

但是,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8-0039330号具有如下缺点,即,当在容器内部进行烹饪时,借助蒸汽压力,球会多次碰撞气体排出口周围的锅壁而产生噪音,由于采用借助球开闭气体排出口的结构,因而结构复杂、生产费用高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73727号(2008年12月05日授权)

韩国授权专利第10-0350158号(2002年08月13日授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平底锅,即,具有从容器的内侧面向外侧面连通的排出通道,使当盖上盖进行烤海鲜等烹饪时所产生的腥味等有机气体通过排出通道向容器外部排出,并使上述气体借助作为火源的火花燃烧,排出通道的结构比以往更加简化。

根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平底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在内部具有向上部开放的空间部;盖,用于盖住上述容器;密封部件,设置于上述盖,用于当使用上述盖盖住上述容器时密封上述容器与上述盖之间;以及排出通道,从上述容器的上述空间部向上述容器的外侧面连通,在脱离上述盖与上述容器之间的密封部的区域形成流入端。

在上述空间部具有从上述容器的内侧面向上述容器的中心部方向突出的扩张主体部,在上述扩张主体部具有上述流入端,由此,在脱离上述盖与上述容器之间的密封部的位置形成上述流入端。

从上述盖的周围部向下侧延伸的密封部件紧贴于上述容器的内侧面,由此在上述容器与上述盖之间形成上述密封部,上述盖和上述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以放置于上述扩张主体部的方式被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平底锅,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当使用盖盖住容器来借助密封部件使盖与容器之间维持密封状态时,作为排出通道的起点的由流入孔形成的流入端配置于比密封部件更靠近容器中心部的位置,因此,当对装在上述容器内部的空间部的食物进行烹饪时所产生的有机气体顺畅地流入到流入端,并通过排出通道向容器的外侧面排出,因此,对有机气体的排出和燃烧发挥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本发明除上述效果之外,还具有多种效果,上述效果为本发明的主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平底锅的主要部件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示出分解图1所示的容器的底部面和引导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图3所示的引导板和容器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作为本发明的其他主要部件的盖的侧视图。

图6为示出在向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件的容器盖上盖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使用图6所示的盖盖上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图7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放大示出本发明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10为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底锅的主要部分的容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参照附图及以下的详细说明,可更容易理解上述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在附图中,对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在判断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将使本发明的主旨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过程中,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上述术语仅用于区分一种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次序及顺序等并不局限于上述术语。当一种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相连接”、“相结合”或“相联接”的情况下,一种结构要素可以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联接,但是,也可在各个结构要素之间“连接”、“结合”或“联接”另一种结构要素。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平底锅包括:容器10,在内部具有向上部开放的空间部;盖20,用于盖住上述容器10;密封部件30,设置于上述盖20,用于当使用上述盖20盖住上述容器10时密封上述容器10与上述盖20之间;以及排出通道16,从上述容器10的上述空间部向上述容器10的外侧面连通,在脱离上述盖20与上述容器10之间的密封部的区域形成流入端孔16h。

上述容器10可呈圆形容器10或四边形容器10等多种形状。容器10内部的空间部向上方开放。即,空间部的上端部可以为开放部。在上述容器10的一侧具有把手。可具有一个把手或两个把手。

在上述空间部具有从容器10的内侧面朝向容器10的中心部方向突出的扩张主体部15,在上述扩张主体部15设置流入端孔16h,在脱离上述盖20与容器10之间的密封部的位置形成流入端孔16h。扩张主体部15与容器10的内侧面形成为一体,扩张主体部15为朝向容器10的中心部方向更突出的部分。此时,扩张主体部15的前部面为曲面部。即,扩张主体部15的前部面以作为排出通道16的起点的流入端孔16h为基准以左右两侧相对称的方式呈半弧曲面部。扩张主体部15前部面的曲面部与容器10的侧壁部14相连接。容器10包括底部12和从上述底部12的周围部向上延伸的侧壁部14,扩张主体部15与容器10的底部12和侧壁部14形成为一体,扩张主体部15的前部面曲面部的两侧末端与容器10的侧壁部14相连接。上述扩张主体部15的上面部的高度小于容器10的侧壁部14的上端的高度,从而在上述扩张主体部15的上面部与侧壁部14的上端部之间形成可收容密封部件30的下部的结合空间。

从上述盖20的周围部向下侧延伸的密封部件30紧贴于容器10的内侧面,由此在上述容器10与盖20之间形成密封部,上述盖20和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以放置于扩张主体部15的上方的方式被支撑。扩张主体部15更向容器10的中心部侧突出,因此,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和与密封部件30相结合的盖20的一部分以放置于扩张主体部15上方的方式被支撑。此时,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下端部加压紧贴于扩张主体部15的上面部32uf。此时,上述密封部件30的内侧区域,换句话说,在脱离密封部件30的区域形成上述排出通道16的流入端孔16h。当盖20以遮挡容器10的空间部的上端开放部的方式与容器相结合时,排出通道16的流入端孔16h配置于脱离密封部件30的位置。即,上述排出通道16的流入端孔16h配置于更靠近盖20的中心部的更靠近内侧的位置。

在上述容器10中,在底部12的周围具有侧壁部14,在上述底部12的外侧面具有引导板设置部17,引导板18以可拆装的方式与上述引导板设置部17相结合,引导板18的内侧面与底部12的外侧面隔开,上述排出通道16具有上下排出通道16a和引导排出通道16b。在容器10的底部12的外侧面具有边缘突出部,借助上述边缘突出部,引导板设置部17呈凹槽形态,引导板18设置于上述引导板设置部17并借助固定机构被固定。此时,固定结构可以为螺栓16bt。即,在排出通道16具有从底部12的外侧面向下侧延伸的凸台16bo,由此,贯通上述引导板18的螺栓16bt与凸台16bo相结合。因此,引导板18固定于在容器10的底部12外侧面所形成的凹槽形态的引导板设置部17。

此时,在上述引导板18中,在内侧面的左右侧周围部和基座部具有间隔突片18p,由此,上述间隔突片18p与底部12的外侧面相接触并确保上述引导排出通道16b,从容器10的侧方观察时,底部12的外侧面为容器10的底部面,在上述引导板18的前端部侧的内侧面与底部12的外侧面之间具有使引导排出通道16b与底部12的外侧面相连通的末端排出端。在引导板18的内侧面,即,与容器10的底部12的外侧面相向的面具有间隔突片18p,当从引导板18的上方观察时,间隔突片18p仅设置于基座部和引导板18的左右两侧,而在上述引导板18的前端部未形成间隔突片18p。因此,上述基座部侧间隔突片18p和左右两侧间隔突片18p与形成于容器10的底板外侧面的引导板设置部17的上面部相接触,由此,在引导板18的内侧面与容器10底板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以规定间隔隔开的引导排出通道16b,由于在上述引导板18的前端部未形成间隔突片18p,因此确保使引导排出通道16b与容器10的底部12外侧面相连通的末端排出端。

在本发明中,在容器10具有排出通道16,排出通道16包括:上下排出通道16a,设置于容器10的侧壁部14;以及引导排出通道16b,与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相连接。当从容器10的侧面观察上下排出通道16a时,上下排出通道16a向上下方向延伸,从容器10的侧面观察引导排出通道16b时,引导排出通道16b向水平方向延伸,换句话说,引导排出通道16b朝向与容器10的底部12并排的方向延伸,在上述引导排出端的末端形成末端排出端。此时,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呈截面积从容器10的上方向容器10的下方逐渐变大的结构。当从容器10的侧面观察上下排出通道16a时,上下排出通道16a呈宽度从容器10上方向容器10的下方逐渐变大的结构。

本发明包括边缘部件22,上述边缘部件22与盖20的周围部相结合,上述边缘部件22用于将密封部件30固定于盖20的周围部。

上述边缘部件22可由金属材质形成。边缘部件22包括上侧结合支撑片23和下侧结合支撑片24。

上述上侧结合支撑片23为以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相向的方式向下延伸的部分,在上述上侧结合支撑片23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结合空间。

上述下侧结合支撑片24为以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相向的方式向上延伸的部分,在上述下侧结合支撑片24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结合空间。

上述密封部件30包括:凹槽31,设置于密封部件30的外侧面;突出密封部32,设置于上述凹槽31的上部;以及底部突出密封部36,设置于上述凹槽31的下部。

在上述突出密封部32形成向上部延伸的辅助密封部34。并且,在突出密封部32的下端部具有向上凹陷的辅助结合槽33。

上述密封部件30包括设置于外侧面的凹槽31下部的底部突出密封部36,上述底部突出密封部36呈截面积从密封部件30的上端部向密封部件30的下方逐渐变小的结构。上述底部突出密封部36的外侧面为向盖20的中心部侧向下倾斜的倾斜接触面。

在上述密封部件30中,在设置于外侧面的凹槽31的上部具有突出密封部32,在上述突出密封部32具有向上部延伸的辅助密封部34,上述边缘部件22具有上侧结合支撑片23和下侧结合支撑片24,辅助密封部34插入于在上述上侧结合支撑片23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之间所形成的结合空间,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的下部侧的一部分结合在上述边缘部件22的下侧结合支撑片24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之间,上述边缘部件22与盖20的周围部相结合,由此,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设置于盖20的下部面的下方。

使上述边缘部件22夹在盖20的周围部,在夹着边缘部件22的状态下,上述密封部件30的辅助密封部34设置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与盖20的周围部之间。密封部件30的辅助密封部34加压紧贴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与盖20的周围部之间。

并且,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具有上面部32uf,上述密封部件30与边缘部件22相结合,边缘部件22与盖20的周围部相结合,上述突出密封部32的上面部加压紧贴于盖20的内侧面。

并且,上述底部突出密封部36呈截面积从密封部件30的上端部向密封部件30的下方逐渐变小的结构,当上述盖20盖住容器10时,底部突出密封部36加压紧贴于容器10的内侧面。此时,上述底部突出密封部36的外侧面为朝向盖20的中心部侧向下倾斜的倾斜接触面,因此,在使上述密封部件30的底部突出密封部36与容器10的侧壁部14内侧面相接触的状态下,当使盖20从容器10的空间部的上方向下方移动并用盖20盖住容器10时,因上述倾斜接触面,导致密封部件30的底部突出密封部36更加顺畅地向下方移动,并紧紧地夹在容器10的内侧面,即,紧紧地夹在容器10的侧壁部14的内侧面。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在容器10内部的空间部装食物,并在用盖20关闭容器10的状态下,在将容器10放在煤气等的火源的状态下,对食物进行烹饪,若对海鲜等的食物进行烹饪时产生有机气体,则上述有机气体进入到作为排出通道16的起点的流入端孔16h并经由排出通道16向容器10的底部12外侧面排出,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排出的有机气体可借助煤气等的火源被燃烧。

此时,在本发明中,当用盖20盖住容器10并借助密封部件30使盖20和容器10之间维持密封状态时,作为排出通道16的起点的呈流入孔状的流入端孔16h配置于比密封部件30更靠近容器10中心部的位置,因此,当对装在上述容器10内部的空间部的食物进行料理时所产生的有机气体直接顺畅地流入流入端孔16h并通过排出通道16向容器10的外侧面排出,因此,对有机气体的排出和燃烧发挥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并且,在上述容器10的空间部形成更朝向容器10的中心部突出的扩张主体部15,在上述扩张主体部15形成使有机气体开始流入的流入端孔16h,因此,具有使得用于向容器10的外部顺畅地排出上述有机气体的结构简化的效果。使上述扩张主体部15与容器10形成为一体,在上述扩张主体部15的上面部形成流入端孔16h,并形成从上述扩张主体部15的内部向容器10的底部12外侧面相连通的排出通道16,因此,具有使得用于向容器10的外部顺畅地排出上述有机气体的结构简化的效果。

并且,上述引导板18在内侧面具有间隔突部,上述间隔突部与容器10的底部12外侧面相接触,因此,只要借助固定机构固定上述引导板18,换句话说,只要借助螺栓16bt将上述引导板紧固在容器10,使上述引导板18固定在容器10的底部12,则会自动确保上述排出通道16的引导排出通道16b,因此,可更加迅速、容易形成用于排出有机气体的排出通道16。

并且,上述排出通道16的上下排出通道16a呈宽度从容器10的上方向容器10的下方逐渐变大的结构,由此,当有机气体进入到上下排出通道16a时,由于越向下方宽度逐渐变大的上下排出通道16a,有机气体可更加顺畅地向容器10的外部排出。

并且,当形成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时,借助形成容器10时的模具形成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由于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的宽度从容器10的上方向下方逐渐变大,因此在借助上述模具形成容器10之后,向模具的上方取出容器10,则形成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的模具的一部分也容易从上下排出通道16a脱离,因此,在形成容器10之后,也可容易进行模具拆除作业。

并且,在设置于上述边缘部件22的上侧结合支撑片23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之间夹着向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上方延伸的辅助密封部34,在边缘部件22的下侧结合支撑片24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之间夹着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的下部侧的一部分,因此具有上述边缘部件22与密封部件30之间的结合结构变得更加坚固的效果。

并且,在突出密封部32的下端部具有上方凹陷的辅助结合槽33,上述边缘部件22的下侧结合支撑片24从下方进入并夹在上述辅助结合槽33,因此,可更加切实地防止上述密封部件30从边缘部件22脱离。

并且,上述边缘部分22的内侧面和设置于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的辅助密封部34加压紧贴于盖20的周围部,由此,密封部件30的辅助密封部34密封上述盖20的周围部与边缘部件22的内侧面之间,因此,盖20与边缘部件22之间的密封状态及盖20与密封部件30之间的密封状态变得更加坚固。

并且,上述密封部件30中的突出密封部32的上面部32uf加压紧贴于盖20的内侧面(下部面),因此,可至少体现盖20与密封部件30之间的双重密封结构,由此,可切实地防止在容器10的内部空间所产生的有机气体从盖20与密封部件30之间渗出的情况。即,具有更加切实地防止因有机气体向容器10与盖20之间渗出而导致有机气体无法完全燃烧的情况的效果。

而且,作为上述排出通道16的起点的流入端孔16h呈长孔形状,因此,使更多的在容器10内部的空间部烹饪食物时所产生的作为有害气体的有机气体向上述流入端孔16h流入,从而有助于提高有机气体排出效率。

从上述盖20的周围部向下侧延伸的密封部件30紧贴于容器10的内侧面,在上述容器10与盖20之间形成密封部,作为上述排出通道16的起点的流入端孔16h设置于脱离上述密封部的位置,因此,有机气体可顺畅地向流入流入端孔16h流入。

上述盖20和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以放置于扩张主体部15上方的方式被支撑,密封部件30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加压紧贴于容器10的侧壁部14,因此,可更加稳定地维持上述盖20盖住容器10的状态。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容器10的空间部形成至少两个以上的扩张主体部15,可在各个上述扩张主体部15分别形成流入端孔16h和排出通道16。在此情况下,因具有两个以上的排出通道16,因此,可从容器10内部的空间部更加迅速地排出更多的有机气体,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有机气体的燃烧效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

因此,以上记述的实施例用于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本发明的范畴,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仅属于例示性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仅根据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来定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