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0207阅读:1434来源:国知局
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推拉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角提升推拉门。



背景技术:

推拉门安装于酒店大堂、宴会厅等需要全方位空间开放的场合,通常需要转角空间都能打开,从而实现通风、通透及视野开阔的使用效果。现有的平行推拉门安装于转角空间,受其自身构造的限制,使得推拉门可开空间较小,无法满足全方位空间开放的功能要求,同时其结构形式无法满足大尺度推拉门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安装于转角空间并实现转角推拉的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包括直角门框、第一推拉门扇和第二推拉门扇,直角门框包括第一直角边框和第二直角边框,第一直角边框由第一直立边框及两条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一直立边框上下两端的第一横边框组成,两条第一横边框位于第一直立边框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第二直角边框由第二直立边框及两条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二直立边框上下两端的第二横边框组成,两条第二横边框位于第二直立边框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第一推拉门扇、第二推拉门扇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一直角边框、第二直角边框,第一推拉门扇包括由室内向室外设置的第一内扇料、第一中间扇料及第一外扇料,第一中间扇料通过第一锁合机构连接于第一直立边框,第二推拉门扇包括由室内向室外设置的第二内扇料、第二中间扇料及第二外扇料,第二中间扇料通过第二锁合机构连接于第二直立边框,第一内扇料与第二内扇料于直角门框的内转角处通过门扇内转角收口机构连接,第一外扇料与第二外扇料于直角门框的外转角处通过门扇外转角收口机构连接。

由于第一推拉门扇、第二推拉门扇安装于转角空间,第一内扇料、第二内扇料通过门扇内转角收口机构实现转角开合,第一外扇料、第二外扇料通过门扇外转角收口机构实现转角开合,因此实现了90度转角推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扇内转角收口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接口装置,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通过连接件断桥连接,并分别通过倒勾夹紧第二内扇料,第一接口装置包括卡座、压块、第一凸块和第一固定块,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凹腔,第一凹腔的两侧分别设有压边板,第一内扇料设有第二凹腔,第一内扇料伸入第一凹腔,并通过压边板压紧,卡座置于第一凹腔并固定,卡座设有内槽,压块插接于内槽,第一固定块置于第二凹腔并固定,第一固定块的两侧通过工字型胶条压紧于第二凹腔,第一凸块的一端卡接于第一固定块,第一凸块的另一端卡接于压块。由此,通过第一接口装置实现了第一内扇料、第二内扇料的开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扇外转角收口机构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二接口装置,第三连接件通过压盖压紧于第二外扇料,第三连接件设有第三凹腔,第一外扇料设有卡板,第二接口装置包括第二凸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卡接于第三凹腔,第二凸块的一端卡接于卡板,第二凸块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固定块。由此,通过第二接口装置实现了第一外扇料、第二外扇料的开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合机构包括第一锁座、第一锁杆和第一锁体,第一中间扇料设有第一锁合腔,第一锁体置于第一锁合腔并固定,第一锁座固定于第一直立边框,并伸入第一锁合腔,第一锁杆的一端卡接于第一锁座,第一锁杆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一锁体,第一中间扇料的两侧通过第一O型胶条压紧于第一直立边框。由此,通过第一锁杆实现了第一中间扇料与第一直立边框的锁紧和解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锁合机构包括第二锁座、第二锁杆和第二锁体,第二中间扇料设有第二锁合腔,第二锁体置于第二锁合腔并固定,第二锁座固定于第二直立边框,并伸入第二锁合腔,第二锁杆的一端卡接于第二锁座,第二锁杆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锁体,第二中间扇料的两侧通过第二O型胶条压紧于第二直立边框。由此,通过第二锁杆实现了第二中间扇料与第二直立边框的锁紧和解锁。

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设置门扇接口结构,有效地实现了90度转角推拉的推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转角开启状态的俯视剖面图;

图4为图2所示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门扇内转角收口机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所示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门扇外转角收口机构的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第一锁合机构的放大图;

图7为图2所示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第二锁合机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包括直角门框1、第一推拉门扇2和第二推拉门扇3,直角门框1包括第一直角边框11和第二直角边框12,第一直角边框11由第一直立边框111及两条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一直立边框111上下两端的第一横边框112组成,两条第一横边框112位于第一直立边框111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第二直角边框12由第二直立边框121及两条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二直立边框121上下两端的第二横边框122组成,两条第二横边框122位于第二直立边框121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第一推拉门扇2、第二推拉门扇3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一横边框112、第二横边框122的滑轨4内。其中,直角门框1的内侧为室内5,直角门框1的外侧为室外6。

如图1、2所示,第一推拉门扇2包括由室内5向室外6设置的第一内扇料21、第一中间扇料22及第一外扇料23,第一中间扇料22通过第一锁合机构24连接于第一直立边框111,第二推拉门扇3包括由室内5向室外6设置的第二内扇料31、第二中间扇料32及第二外扇料33,第二中间扇料32通过第二锁合机构34连接于第二直立边框121,第一内扇料21与第二内扇料31于直角门框1的内转角13处通过门扇内转角收口机构7连接,第一外扇料23与第二外扇料33于直角门框1的外转角14处通过门扇外转角收口机构8连接。

如图2、4所示,门扇内转角收口机构7包括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和第一接口装置73,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通过连接件断桥74连接,并分别通过倒勾75夹紧第二内扇料31,第一接口装置73包括卡座731、压块732、第一凸块733和第一固定块734,第一连接件71设有第一凹腔711,第一凹腔711的两侧分别设有压边板711a,第一内扇料21设有第二凹腔211,第一内扇料21伸入第一凹腔211,并通过压边板711a压紧,卡座731置于第一凹腔211并固定,卡座731设有内槽731a,压块732插接于内槽731a,第一固定块734置于第二凹腔211并固定,第一固定块734的两侧通过工字型胶条76压紧于第二凹腔211,第一凸块733的一端卡接于第一固定块734,第一凸块733的另一端卡接于压块732。

如图2、5所示,门扇外转角收口机构8包括第三连接件81和第二接口装置82,第三连接件81通过压盖83压紧于第二外扇料33,第三连接件81设有第三凹腔811,第一外扇料23设有卡板231,第二接口装置82包括第二凸块821和第二固定块822,第二固定块822卡接于第三凹腔811,第二凸块821的一端卡接于卡板231,第二凸块821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固定块822。

如图1、2、3、4、5所示,该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于转角处开启时,第一凸块733从压块732脱离,第一内扇料21带动第一凸块733及第一固定块734脱离第一连接件71并滑动,从而于内转角13处实现了第一内扇料21的推拉开启,同时第二连接件72及第二内扇料31带动卡座731及压块732滑动,从而于内转角13处实现了第二内扇料31的推拉开启,因此实现了第一内扇料21与第二内扇料31的90度转角推拉。同样地,第二凸块821从第二固定块822脱离,第一外扇料23带动第二凸块821脱离第三连接件81并滑动,从而于外转角14处实现了第一外扇料23的推拉开启,同时第三连接件81及第二外扇料33带动第二固定块822滑动,从而于外转角14处实现了第二外扇料33的推拉开启,因此实现了第一外扇料23与第二外扇料33的90度转角推拉。

如图2、6所示,第一锁合机构24包括第一锁座241、第一锁杆242和第一锁体243,第一中间扇料22设有第一锁合腔221,第一锁体243置于第一锁合腔221并固定,第一锁座241固定于第一直立边框111,并伸入第一锁合腔221,第一锁杆242的一端卡接于第一锁座241,第一锁杆242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一锁体243,第一中间扇料22的两侧通过第一O型胶条244压紧于第一直立边框111。

如图2、7所示,第二锁合机构34包括第二锁座341、第二锁杆342和第二锁体343,第二中间扇料32设有第二锁合腔321,第二锁体343置于第二锁合腔321并固定,第二锁座341固定于第二直立边框121,并伸入第二锁合腔321,第二锁杆342的一端卡接于第二锁座341,第二锁杆342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锁体343,第二中间扇料32的两侧通过第二O型胶条344压紧于第二直立边框121。

如图1、2、6、7所示,该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于两端开启时,第一锁杆242从第一锁座241脱离,第一中间扇料22带动第一锁体243及第一锁杆242脱离第一直立边框111,使得第一中间扇料22于第一内扇料21与第一外扇料23之间滑动,从而于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一端处实现了第一中间扇料22的推拉开启,同样地,第二锁杆342从第二锁座341脱离,第二中间扇料32带动第二锁体343及第二锁杆342脱离第二直立边框121,使得第二中间扇料32于第二内扇料31与第二外扇料33之间滑动,从而于重型断桥提升推拉门的另一端处实现了第二中间扇料32的推拉开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