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出水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333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出水茶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出水茶具。



背景技术:

茶具,既可用来沏茶,有的又极具观赏性,造型常以新、奇、特见长,引人遐思。从材质方面看,有紫砂的、陶制的,也有铜制的或几种材料混合而成,并配有精致的底座或托盘,摆在居家之中,是一件很好的装饰品,于不经意间增添了一份东方艺术品位。传统的泡茶过程需要将茶叶放在茶壶内浸泡,再将泡好的茶水分别倒入各个小茶杯内供各位饮茶者饮用,在倒茶的过程中要避免茶叶随着茶水进入茶杯内,其操作非常的不方便,同时,使用者的手容易接触到茶壶的各个部位,极易污染茶具,其卫生性较差,由于茶壶内的温度较高,也很容易烫伤发生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出水茶具,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简便快捷,可对各部件进行拆卸和清洗,使用安全卫生,以解决上述现有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水茶具包括茶座、底座、茶碗和茶碗盖,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底座下部中间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稍小于所述茶碗底部直径,以便使得茶碗正好能放在凹槽上,在凹槽中间两侧设有两个向上突出的竖直的耳,耳的形状为扇形,耳的扇形结构可以使得耳向上挤压钢珠时更顺畅自然,耳的高度要略低于凹槽深度,以使当茶碗放在凹槽上时,茶碗的底部不与两耳相接触,耳的高度要略低于凹槽深度,在两耳的中间设有一出水孔,所述茶碗的底部中间与边缘之间设有流水孔,在流水孔处嵌入一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为一个倒置圆台结构,在容置腔室内放置一钢珠,且钢珠的直径略大于流水孔的直径,使钢珠正好卡在流水孔处,所述钢珠与容置腔室的四周及下边相接触,与上边留有空隙,所述容置腔室四周壁上设有滤孔,上面和下面为滤网结构,茶座侧面设有一个向外延伸出来的引水槽,底座的出水孔向下与所述引水槽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耳的形状为扇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容置腔室的整个结构由不锈钢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钢珠或采用玻璃珠、陶瓷珠替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出水简易,操作方便,同时无污染,使用安全卫生,对环境没有破坏,因此有很好的市场推广性,同时美观大方,能提高人们的品茶乐趣,整体易拆卸,便于清洗,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出水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茶碗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茶碗底部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该自动出水茶具,包括茶座1、底座2、茶碗3和茶碗盖4,所述底座2下部中间设有一凹槽5,所述凹槽5的直径稍小于所述茶碗3底部直径,在凹槽5中间两侧设有两个向上突出的竖直的耳6,耳的高度要略低于凹槽5深度,以使当茶碗3放在凹槽5上时,茶碗3的底部不与两耳相接触,在两耳的中间设有一出水孔7,所述茶碗3的底部中间与边缘之间设有流水孔8,在流水孔8处嵌入一容置腔室9,所述容置腔室9为一个倒置圆台结构,在容置腔室9内放置一钢珠10,且钢珠10的直径略大于流水孔8的直径,使钢珠正好卡在流水孔处,所述钢珠10与容置腔室9的四周及下边相接触,与上边留有一空隙,所述钢珠10或采用玻璃珠、陶瓷珠替换,所述容置腔室9四周壁上设有滤孔11,上面和下面为滤网结构12,茶座1侧面设有一个向外延伸出来的引水槽13,底座2的出水孔7向下与所述引水槽13相通。

使用时,将茶碗3放在底座2下部中间的凹槽5上,当沏茶水时,茶碗3底部的钢珠不与凹槽5上的两耳6相接触,由于钢珠10正好卡在茶碗3的流水孔8,则茶碗3内的茶水不会向下流出,当茶碗3内的茶水泡好后,只需转动茶碗3,使得钢珠10与两耳6中的任一耳相接触,借助两耳6中任一耳的向上挤压作用,将钢珠10向容置腔室9的上边空隙处移动,这样,茶水就透过容置腔室9的滤孔及滤网流入流水孔8,再经出水孔7流入饮水槽13,从而完成出水。由于容置腔室9的四周有滤孔及上下面的滤网的作用,在出水的过程中,茶碗3内的茶叶可与茶水分离,从而不会进入流水孔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图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对其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改变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