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4270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盘,尤指一种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



背景技术:

茶盘是盛放茶壶、茶杯…等泡茶用具的器皿,其选材广泛,金属、木、竹、陶质皆可取,一般而言,茶盘可分为单层结构、夹层结构两种,单层结构是于茶盘侧设置一具有出水孔的出水接头,并且在出水接头外周套接有排水管,让茶盘中的废茶水及茶叶细屑经由出水孔及排水管排出。

此种单层茶盘结构之中,因其出水孔的孔径小于排水管的内径,以致于排水管内部在排水时会留存有空气而形成阻力,相对造成排水阻滞不畅、流速缓慢,甚至是茶盘容易积水,而且水流中的茶叶细屑容易堆积在出水孔,因而必须耗费人力进行清理与疏通。

再者,夹层结构的茶盘是于上承载盘上设置排水孔,并利用下承载盘承接废茶水,此种设计在清洁下承载盘时,必须先将上承载盘移除,而相当的不方便,且下承载盘体积相当的大,在清洁时也会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是以,要如何解决现有茶盘技术的不足与缺陷,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改善的课题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包括有:一盘体,该盘体顶面朝下设有一排水口;一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内部具有一开口朝上的排水空间,且排水空间顶端连通于盘体的排水口,在排水空间下段连通设有一排水孔道;一排水管,该排水管一端由外朝内连接于排水空间的排水孔道,且排水孔道的内径等于或大于排水管的内径。

前述的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其中该排水装置的排水孔道设为中空状的连接头,该连接头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一通道,而第一通道连通于排水空间;该排水管一端是插入连接头的第二通道内,且连接头的第一通道内径构成排水孔道的内径,使第一通道的内径等于或大于排水管的内径。

前述的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其中该连接头的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交接形成有止挡面,该排水管一端抵持于止挡面形成定位。

前述的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其中该盘体的排水口设置有一滤片,该排水空间一侧设置一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口,该连接头设有外螺纹以螺合固定于连接口的内螺纹。

前述的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其中该连接头与排水管外周缘设置有以弹性材料所制成的束紧套,该束紧套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束紧部与第二束紧部,而连接头外周表面设置有迫紧锥面,第一束紧部套设于迫紧锥面,第二束紧部套设于排水管。

前述的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其中该盘体内部一体延伸构成排水装置的排水空间。

前述的具有排水排屑功能的茶盘,其中该排水装置设有一排水盒,该排水盒固定于盘体及排水口底侧,该排水空间构成于排水盒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排水空间的排水孔道内径设为等于或大于排水管的内径,让废茶水经由排水空间迅速充满排水孔道与排水管,以降低水流阻力,而迅速、顺畅往外排除废茶水及茶叶细屑,以避免茶盘排水缓慢而造成积水,并且防止茶盘排水孔道发生堵塞,可省却人工清理与疏通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要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盒与锁固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要构件的剖面图,且排水管内径等于连接头的第一通道内径。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要构件的剖面图,且排水管内径小于连接头的第一通道内径。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于组构时的分解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盒的立体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于进行排水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主要构件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盘体 32、抵持部

11、定位槽 4、4’、滤片

12、12’、排水口 5、排水孔道

13、座体 51、连接头

2、排水盒 511、外螺纹

21、本体 52、迫紧锥面

211、211’、排水空间 53、第一通道

212、内螺纹 54、第二通道

213、引道 55、止挡面

22、抵靠部 6、排水管

23、23’、连接口 7、束紧套

231、内螺纹 71、第一束紧部

24、垫片 72、第二束紧部

3、锁固件 8、废茶水

31、连接部

311、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茶盘包括有盘体1、排水装置及排水管6,排水装置可包括有排水盒2、锁固件3、滤片4及排水孔道5,而排水管6则设有束紧套7,其中:

该盘体1顶面凹设有定位槽11,定位槽11底面朝下设置有贯穿盘体1底面的排水口12(参阅图5及图6),且盘体1底面可放置于座体13上。

该排水盒2设置于盘体1底面,排水盒2具有本体21,本体21内部设有开口朝上的排水空间211,且排水空间211顶端连通于盘体1的排水口12,本体21于排水空间211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212,且本体21上缘横向延伸有抵靠部22,抵靠部22表面设有垫片24。再者,排水盒2的本体21及排水空间211下段侧设置有连接口23,本体21的排水空间211底面凹设有连通于连接口23的引道213(参阅图8),且连接口23内设置有内螺纹231。

该锁固件3具有一中空状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外缘设置有外螺纹311,连接部31上缘横向延伸有抵持部32。

该滤片4设置于锁固件3的连接部31内部。

该排水管道5连通于排水空间211下段的连接口23,而且排水管道5可设为中空状连接头51,在连接头51一侧设置有外螺纹511,且于远离外螺纹511的另侧外周表面设置有迫紧锥面52,连接头51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53与第二通道54,以第一通道53的内径作为排水孔道5的内径,且第二通道54的内径大于第一通道53,使第二通道54与第一通道53相交形成有止挡面55。

该排水管6一端插入连接头51的第二通道54内,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连接头51的第一通道53及排水孔道5的内径可约等于或大于排水管6的内径。

该束紧套7是以弹性材料所制成,束紧套7二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束紧部71与第二束紧部72。

当本实用新型于组构时,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将垫片24先放置于排水盒2上,再将排水盒2靠置于盘体1底部,使垫片24表面抵靠于盘体1底面,续将锁固件3的连接部31由盘体1顶面穿过排水口12后,使抵持部32位于盘体1的定位槽11内,且连接部31以外螺纹311锁固于排水盒2的内螺纹212,让抵持部32抵持于定位槽11底面,而滤片4设置于锁固件3的连接部31内部,使排水盒2与锁固件3定位于盘体1的排水口12。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连接头51、排水管6与束紧套7于组构时,先将连接头51的外螺纹511螺合固定于连接口23的内螺纹231,使排水孔道5与第一通道53连通于本体21的排水空间211,将排水管6经由束紧套7的第二束紧部72插入连接头51的第二通道54内,并抵持于止挡面55形成定位,续将束紧套7的第一束紧部71套设于迫紧锥面52形成定位,且连接头51的第一通道53作为排水孔道5内径而等于或大于排水管6的内径,请参阅图2所示,续将座体13放置于盘体1的下方侧,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构。

请参阅图9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盘体1顶面的废茶水8通过滤片4进行过滤茶渣后,废茶水8与茶叶细屑即经由锁固件3的连接部31往下流入排水盒2内,通过排水盒2的连接口23配合连接头51,以及第一通道53作为排水孔道5内径而等于或大于排水管6的内径,让废茶水8经由排水空间211迅速充满排水孔道5与排水管6,以降低水流阻力,而迅速、顺畅往外排除废茶水8及茶叶细屑,以避免茶盘排水缓慢而造成积水,并且防止茶盘排水孔道5发生堵塞,可省却人工清理与疏通作业。

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主要的特点及差异处在于,盘体1’内部直接由排水口12’朝下一体延伸构成排水装置的排水空间211’,在排水口12’上亦放置有滤片4’,而排水空间211’的连接口23’同样螺合有排水孔道5及其连接头51,再依序组合有排水管6及束紧套7,利用第一通道53作为排水孔道5内径而等于或大于排水管6的内径,让废茶水8经由排水空间211’迅速充满排水孔道5与排水管6,以降低水流阻力,而迅速、顺畅往外排除废茶水8及茶叶细屑,以避免茶盘排水缓慢而造成积水,并且防止茶盘排水孔道5发生堵塞,可省却人工清理与疏通作业。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畴,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