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6630阅读:940来源:国知局
地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地垫,尤指一种具有上下两层结构且能迅速恢复弹力功效的地垫;上述的地垫可应用于游乐室的环境、体操或表演的运动场地,或是需要有缓冲垫于底部的环境,利如:工作室或是需要长时间站立的工作场合。



背景技术:

先前技术的地垫为单一颜色且最多仅有一面纹路,将地垫分成两层或多层会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在使用上,当地垫遇到下列情况,如污垢、绘画、墨水、或是自然损毁,垫子表面将会退色或是残留污点造成不美观。虽然能将地垫翻转使用,但因为地垫的背面是光滑面,而原本的正面则有纹路,或是反之亦然;当反面时,有纹路的那面会变成是底面,而底面将会变成是正面,此时正面并没有纹路的显现,从外观上来看会略显朴素,且光滑的表面对于使用者亦有安全上的疑虑。

另,地垫是相当占空间的产品,尤其供应多种颜色及式样花纹时,例如供应四种颜色及四种花纹,零售商将必须准备16种不同的地垫,因此,若能同时具有不同花纹或不同颜色的情况下,地垫准备的数量就可以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垫,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适用更加广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为方形且由一第一侧边,邻近该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邻近该第二侧边的一第三侧边,及邻近该第三侧边的一第四侧边所组成,至少包括有相同热膨胀系数和不同颜色的一第一层及一第二层,该第一层及该第二层的结合面为一波浪状分界,多个第一薄层透过压力及加热至特定温度使其发泡及膨胀而形成该第一层,多个第二薄层透过压力及加热至特定温度使其发泡及膨胀而形成该第二层,该本体为起泡的弹性材质,起泡的弹性材质为乙烯、醋酸乙烯聚酯共聚物或聚乙烯共聚物,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由具相同弹性性质的弹性材料制成,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分别设有一种表面纹理,该第一层及该第二层的表面纹理相同或不同;

该本体周壁设有一相互组接式结构,该相互组接式结构由多个凸部及相对应的多个凹部所组成,各凸部及各凹部为交互轮替设置于该本体周壁,且各凸部与各凹部能相互吻合以将邻近的地垫相互结合,该相互组接式结构与该本体的厚度相同。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地垫可拚接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平坦地面;透过波浪状分界能让第一层及第二层共同去平摊受力、压力及张力,使该波浪状分界不会因为压力而导致上下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地垫上顶面示意图。

图2:图1地垫上顶面的第一种表面纹理设计。

图2A:图1地垫上顶面的第二种表面纹理设计。

图2B:图1地垫上顶面的第三种表面纹理设计。

图3:本实用新型的地垫下底面示意图。

图4:图3地垫下底面的表面纹理设计。

图5:图1地垫周壁的示意图。

图6:图5地垫周壁的部分区域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垫,包括:一本体10,至少包括一第一层14A及一第二层14B,该第一层14A有一第一外表面16A及一第一内表面17A,该第二层14B有一第二外表面16B及一第二内表面17B,当该第一层14A及该第二层14B结合时,该第一内表面17A及该第二内表面17B的结合内面会形成一波浪状分界20,而该第一外表面16A及该第二外表面16B即为该本体10的两侧外表面。

上述中,该第一外表面16A及该第二外表面16B相互平行,但各该外表面16A、16B与各该内表面17A、17B不平行,同样地,各该外表面16A、16B与该波浪状分界20不平行;该第一外表面16A及该第二外表面16B有相同或不同的表面纹理、三维图案或颜色,当然,该第一外表面16A及该第二外表面16B也能维持光滑平面。因此,买方可以据此挑选自己喜爱的纹理、图案、颜色,并且拼凑出不同的式样。

该本体10周壁设有一相互组接式结构26,该相互组接式结构26系由多个凸部28及相对应的多个凹部30所组成,各该凸部28及各该凹部30为交互轮替设置于该本体10周壁,且各该凸部28与各该凹部30能相互吻合,并 与邻近的地垫结合。

其中,该相互组接式结构26与该本体10的厚度相同。

其中,该本体10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方形或六边形。

参阅图6,该本体10系由该第一层14A及该第二层14B透过热焊接、热加压或黏合结合而成,各该层14A、14B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因此该第一层14A及该第二层14B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及相同的弹性性质,因此当该第一层14A与该第二层14B遇到温度改变或压力时会有近似的反应。

其中,系由多个第一薄层透过压力及加热至特定温度使其发泡及膨胀而形成该第一层14A;由多个第二薄层透过压力及加热至特定温度使其发泡及膨胀而形成该第二层14B。

其中,该本体10的一厚度22、宽度、高度会维持固定;该第一层14A的一第一厚度24A与该第二层14B的一第二厚度24B在相同的点相连,其总和即为该本体10的该厚度22;该第一层14A的一第三厚度24C比该第一厚度24A还要薄,而该第二层14B中一第四厚度24D比该第二厚度24B还要厚上许多。上述中,该第一层14A及该第二层14B的间形成该波浪状分界20而使该本体10更加地坚固。然而,该第一层14A及该第二层14B结合后为平坦的结构具有固定的该厚度22定值。

其中,该本体10系为起泡的弹性材质。

地垫的制成系采用未经使用过的聚合体材料和回收再使用的聚合体材料,像是未经使用过的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 polymer)、混合未经使用过及回收再利用的聚乙烯共聚物(polyethylene polymer)。将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混合未经使用过及回收再使用的聚乙烯共聚物并加热,需注意的是,加热时的温度需低于聚合体会起泡的温度;接着透过压力加压,透过滚筒在固定的温度下(误差5℃范围内)制成统一厚度薄片,当然,最好的情况下误差最好控制在1℃范围内;而薄片的厚度系介于5~10毫米间,厚度亦能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将上述各个薄片迭在一起,约六个薄片迭合成一个地垫,并将已经迭合好的薄片放入一个托盘内,托盘内部有染料或是具有花纹式样的模印,接着于其上覆盖一个顶盘,顶盘内部可能也有染料或是具有花纹式样的模印。接着将托盘内部迭合的多个薄片与顶盘相向加压加热,使共聚物发泡及膨胀。在进行此步骤时,需要将托盘与顶盘间的距离维持定值,以确保共聚物在发泡及膨胀时能达到预定的厚度;或是使用三个薄片以此步骤制成地垫中的一个层状结构,而地垫中两个层状结构可能有不同的组成,因为各个层状结构系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材料,各个层状结构的差异可能极微小。

未经使用过的聚乙烯共聚物及回收再使用的聚乙烯共聚物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比及不同的发泡比率。未经加工过的薄层在受热加压时,受到托盘及顶盘内部的限制只能水平移动,而不能垂直移动。

未经过加工的三个薄层有一种颜色,而另外三个未经过加工的薄层有另一种颜色,举例来说,两种薄层(各三片)经过结合后,地垫的一侧可能为红色,另一侧可能为黑色。

在托盘底部的模印会印在地垫的一侧面,假若顶盘有模印,则顶盘的模印会印在地垫的另一侧面。因此,若托盘与顶盘有不同的模印式样,则地垫的两侧面会有不同的花纹式样;若托盘与顶盘有相同的模印式样,则地垫两侧面就会有相同的花纹式样。当多个薄层都发泡完成后,托盘与顶盘会移开,而还未经过加工的薄层则会进入托盘,重复上述的动作。待经过加工的薄层都冷却后,再将其透过裁剪机器使经过加工的薄层周边具有该相互组接式结构26,此时地垫才算是正式完成。

上述中,顶盘可能也没有染料或模印,因此加工后的薄层出来仅有一面是具有花纹式样,另一面则是维持光滑的平面。接着地垫再透过滚轮组压上花纹式样,上述滚轮组为一个冷却滚轮配合一个有印模的加热滚轮进行纹路的压制。加热滚轮仅针对光滑面的地垫进行纹路的压制,冷却滚轮则是对于已经于托盘中压制好花纹的地方进行冷却。地垫能藉由此滚轮组进行加压,不但同时能藉由加热滚轮于地垫光滑面印刷纹路,也能透过冷却滚轮将地垫已经印好花纹的面快速冷却,冷却滚轮能避免地垫中已经印好的花纹遭到破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