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旅行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899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旅行茶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旅行茶具。



背景技术:

茶几是一种人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家具,而且是必备品,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好茶者只能在固定场所茗茶,不能在旅行途中、会议室或者其他活动场所茗茶,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好茶者的茶道需求,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旅行茶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旅行茶具,包括:茶盘、壶托以及多个茶杯托,所述茶盘设置装配沿使得其中部形成盛水池,在所述装配沿上设置有装配槽,所述壶托的两侧延伸形成与所述装配槽铆合的承载脚,在所述壶托的中部位置设有用于放置茶壶或者公道杯的第一放置区域,所述茶杯托的上端面形成第二放置区域,所述茶杯托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接槽,该卡接槽的大小与所述茶盘边沿的大小匹配,所述第一放置区域和第二放置区域均设置有走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茶盘可为方形或者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茶杯托和壶托的大小均小于盛水池,实现叠放于收集池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置区域以及第二放置区域的边沿均形成的防溢沿012(013),在走水口设于该防溢沿012(013)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置区域和第二放置区域为倾斜设置,所述走水口置于最低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本实用新型无五金件可以组合使用,延伸空间,可以组合包装,便于携带,主要在于采用分体式设计便于携带使用,缩小包装尺寸,组合方法简洁,组合后简单大方,方便使用,且部件间组合紧密,能够作为旅行茶具;且采用实木结构,创导传统文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便携式旅行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壶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茶杯托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的本实用新型叠合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旅行茶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旅行茶具,请参阅图1至图4,包括:茶盘001、壶托002以及多个茶杯托003,所述茶盘001设置装配沿004使得其中部形成盛水池005,在所述装配沿004上设置有装配槽006,所述壶托002的两侧延伸形成与所述装配槽006铆合的承载脚007,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承载脚007扣如该装配槽006内,装配槽006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设定,可使得壶托002能够顺着装配槽006调整位置方便使用;在所述壶托002的中部位置设有用于放置茶壶或者公道杯的第一放置区域008,所述茶杯托003的上端面形成防止茶杯的第二放置区域014,所述茶杯托003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接槽009,该卡接槽009的大小与所述茶盘001边沿的大小匹配,所述第一放置区域008和第二放置区域014均设置有走水口010(011),所述第一放置区域008以及第二放置区域014的边沿均形成的防溢沿012(013),走水口010(011)设于该防溢沿012(013)上,如此能够将茶杯溢出的茶水等回流至盛水池005中进行废水收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茶盘001为方形,所述卡接槽009亦设置成直角状,设置直角状的卡接槽009能够实现定位,不容易发生移位的情况,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茶盘001的整体可设置为圆形,卡接槽009亦需要根据茶盘001的装配沿004的形状进行改变。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茶杯托003和壶托002的大小均小于盛水池005,可实现叠放于收集池内,如此在不使用进行保存以及运输时更加方便,节省空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区域008和第二放置区域009为倾斜设置,所述走水口010(011)置于最低位置,如此能够使得废水更易于从走水口010(011)流入盛水池005中,实用性更好。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本实用新型无五金件可以组合使用,延伸空间,可以组合包装,便于携带,主要在于采用分体式设计便于携带使用,缩小包装尺寸,组合方法简洁,组合后简单大方,方便使用,且部件间组合紧密,能够作为旅行茶具;且采用实木结构,创导传统文化设计。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