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5242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



背景技术:

电加热锅具如电饭锅、电磁炉等以其干净、卫生、方便、快捷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多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但是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溢锅问题则时常困扰着人们。为此人们发明了防溢灶具和其相应的锅具(如专利号200420049480.2,实用新型名称:防溢锅),其利用在电热灶具上设置两个防溢触点,并通过在锅盖上设置与该防溢触点电连接的防溢电极而构成(通常在锅盖上只设置一个防溢电极并与其中一个防溢触点电连接,另一个防溢触点则通常与锅体电连接),其中防溢电极向锅具中伸入,且其通常伸入至锅具口内。其工作原理是,当锅具内的液体有溢出时,其锅盖上的防溢电极会先与溢起来的泡沫相接触,从而被与其电连接的灶具中的防溢检测电路检测到,发送信号给电热灶具的控制系统,从而使灶具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止加热等。但是具体操作性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0520106628.6具有连接柱设计的防溢锅具,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防溢锅装置,但是此专利中防溢电极与防溢检测电路电连接是通过设置在电热灶具上的凸起作为电接触连接的载体通道,但是这样的设置,在锅体较高时,需要在电热灶具上设置比较高的凸起来实现防溢电极与防溢电接触点的接触,这样就导致灶具装置比较大,整个防溢锅装置比较繁琐,也不利于锅体的拿取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性强的真正防溢的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包括电热灶具、与所述电热灶具适配的锅具,所述电热灶具上设置有防溢检测电路;所述锅具包括锅体、设置在所述锅体上的锅盖;

在所述的电热灶具表面设有与防溢检测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其中,第一接触电极用于与锅体接触电连接;

在所述的锅盖上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一端设有伸向锅内的防溢电极,在所述把手的另一端设有锅盖电极,所述防溢电极与所述锅盖电极电连接;

在所述的锅体上对应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和所述锅盖电极设有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下两端设有上接触点电极和下接触点电极,所述上接触点电极和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的上接触点电极与所述锅盖电极接触电连接;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与所述的第二接触电极接触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上设置有上凹槽或上凸起,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凹槽或上凸起适配的把手凸起或把手凹槽,所述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凹槽内或者上凸起上,所述锅盖电极设置在所述把手凸起上或所述把手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导电的金属柱,所述连接柱下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柱直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金属柱活动设置在通孔内,所述金属柱顶部与所述容置腔之间设置有弹簧;或

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向下凸出的弹性导电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包括相互套设的上部柱、下部柱;所述上部柱与下部柱之间内设置有弹簧,所述的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部柱的上端,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下部柱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设置有下凹槽或下凸起,所述电热灶具上设置有与所述下端面的下凹槽或下凸起适配的灶具凸起或灶具凹槽;所述下凹槽内或者下凸起上设置有下接触点电极,所述灶具凸起上或灶具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接触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适配的卡扣,所述连接柱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锅体侧壁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防溢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电连接的上接触点电极、下接触点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上设置有上凹槽或上凸起,所述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凹槽或上凸起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导电的金属柱,所述连接柱下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柱直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金属柱活动设置在通孔内,所述金属柱顶部与所述容置腔之间设置有弹簧;或

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向下凸出的弹性导电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包括相互套设的上部柱、下部柱;所述上部柱与下部柱之间内设置有弹簧,所述的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部柱的上端,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下部柱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通过在锅体的侧壁上设置连接柱,在连接柱的上、下两端设置相互电连接的上接触点电极、下接触点电极,可以方便将设置在锅盖上的防溢电极与防溢检测电路连接,从而在加热过程中防溢电极检测到溢锅时,通过相互电连接的上接触点电极、下接触点电极连通防溢检测电路,进而防溢检测电路向加热灶具的加热控制部分发出相应的电信号,使灶具的加热控制部分根据预定的程序对灶具的加热部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断电、降压、降频等措施,从而实现真正防溢的目的。同时连接柱设计在锅体上,简化了整个防溢锅具系统的装置结构;由于不需要在电热灶具上设置与锅体高度适配的凸起,从而方便了锅体在灶具上的拿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自动防溢锅具系统个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各部件组合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自动防溢锅具系统连接柱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自动防溢锅具系统连接柱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防溢锅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包括电热灶具1、与所述电热灶具1适配的锅具,所述电热灶具1上设置有防溢检测电路,所述锅具包括锅体2、设置在所述锅体2上的锅盖3;所述的防溢检测电路包括与电加热灶具的加热控制系统连接的部分。

在所述的电热灶具1表面设有与防溢检测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电极11和第二接触电极12;在所述的锅体2上设有一连接柱5,所述的连接柱5上、下两端设有电连接的上接触点电极51和下接触点电极52;在所述的锅盖3上设有把手4,所述的把手4一端伸向锅内设有防溢电极6,在所述把手4的另一端对应连接柱5的上接触点电极51设有与所述防溢电极6电连接的锅盖电极7。

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加热灶具上时,整个系统装置的连接方式为:所述锅盖电极7与所述连接柱5的上接触点电极51接触电连接,所述连接柱5的下接触点电极52与所述加热灶具表面的第二接触电极12接触电连接,所述加热灶具表面的第一接触电极11与所述的锅体2接触电连接。

所述把手4上的防溢电极6检测到锅内食物溢出时,所述溢出的液体与锅内液体作为导体连通所述锅体2与所述防溢电极6,使防溢检测电路导通,防溢检测电路导通后立即发出信号给所述加热灶具的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灶具断电或者降低功率等,从而实现锅具系统的防溢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所述连接柱5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上凹槽,所述把手4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凹槽适配的把手凸起,所述把手凸起上设置有锅盖电极7,所述上接触点电极51设置在所述上凹槽侧壁上,优选的选用铜等导电金属片作为上接触点电极51,金属片设置在上凹槽内时,金属片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凹槽壁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隙,这样在把手凸起插入所述上凹槽后,锅盖电极7与上接触点电极51为挤压连接,从而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断路的情况。

所述连接柱5下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下端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设置有作为下接触点电极52并与所述通孔孔径适配的金属柱,所述金属柱顶部与所述容置腔之间设置有弹簧53,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电热灶具1上时,所述金属柱受力压缩向所述容置腔内移动,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金属柱位于灶具表面的第二接触电极12接触电连接。下接触点电极52以金属柱的形式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柱5的下端上,并通过弹簧的弹力将下接触点电极52与第二接触电极12紧密接触,同样可以防止此处产生断路,导致整个系统不能准确检测到溢锅情况的发生;同时活性连接也使整个自动防溢锅具系统的使用寿命延长。

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在实现真正防溢的同时,由于通过在锅体2上设置连接柱5作为防溢电极6与防溢检测电路的电连接部件的载体,简化了整个防溢锅具系统的装置结构;由于不需要在电热灶具1上设置与锅体2高度适配的凸起,从而方便了锅体2在灶具上的拿取。

同时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本实施例连接柱5与锅盖3的连接方式也就是锅盖电极7与上接触点电极51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也可以是:在所述连接柱5 的上端面上设置上凸起,所述把手4上设置与上凸起适配的把手凹槽,所述上接触点电极51设置上凸起上,所述锅盖电极7设置在所述把手凹槽内。

同时也可以用弹性导电片作为下接触点电极52,所述弹性导电片与所述电热灶具1表面的第二接触电极12的具体接触方式具体可以是:所述弹性导电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柱5的底端面的一侧,另一端向下凸起;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电热灶具1上时,所述弹性导电片凸起的一端被按压,从而实现弹性导电片作为下接触点电极52与第二接触电极12的紧密连接。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连接柱5包括相互套设的上部柱54、下部柱55,所述下部柱55套设在所述上部柱54内,所述上部柱54内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下部柱55,所述上部柱54上端上设置有上接触点电极,所述下部柱55的下端上设置有下接触点电极;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电热灶具1上时,所述下部柱55向所述上部柱54 内移动,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的连接柱5采用上部柱54固定、下部柱55通过弹簧活动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柱5的下接触点电极52与电热灶具1表面的第二接触电极12的连接,由于弹簧的弹性作用,在所述锅具放置所述电加热灶上时,由于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簧对下部柱55的弹力可以将所述下接触点电极52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2紧密连接,防止下接触点电极52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2之间出现断路。

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的连接柱5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有效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与实施例1、2的不同在于通过在电热灶具1上设置灶具凸起或灶具凹槽,在立柱上的下端上设置与所述灶具凸起或灶具凹槽适配的下凹槽或下凸起,来实现下接触点电极52与所述灶具表面的第二接触电极12的接触电连接。

具体的为所述下凹槽内或者下凸起上设置有下接触点电极52,所述灶具凸起上或灶具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接触电极12;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电热灶具1上时,所述连接柱5的下接触点电极52与所述的第二接触电极12接触。

优选的可以在灶具凹槽或者灶具凸起的下方设置弹簧,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电热灶上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进而由于弹簧弹力的作用将下接触点电极 52与第二接触电极12紧密连接;或者在灶具凹槽或者下凹槽内的槽侧壁上安装金属片,金属片两端固定中间与槽壁之间留有缝隙,这样在下凸起插入所述灶具凹槽或者所述灶具凸起插入所述下凹槽时,可以实现下接触点电极52与第二接触电极12之间的挤压连接。

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的连接柱5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有效效果。

以上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5与锅体2侧壁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比如螺丝固定,或者所述锅体2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5适配的卡扣,所述连接柱5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锅体2侧壁上等。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防溢锅,包括锅体2,所述锅体2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上接触点电极、下接触点电极。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上设置有上凹槽或上凸起,所述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凹槽或上凸起内。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导电的金属柱,所述连接柱下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柱直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金属柱活动设置在通孔内,所述金属柱顶部与所述容置腔之间设置有弹簧;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向下凸出的弹性导电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连接柱包括相互套设的上部柱、下部柱;所述上部柱与下部柱之间内设置有弹簧,所述的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部柱的上端,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下部柱的下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