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孕妇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4526阅读:1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孕妇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型孕妇枕。



背景技术:

随着孕期的进程,准妈妈的体型明显开始变化,睡眠等变得更加困难,在侧卧时往往需要用其他物品拖着肚子,架着腿等,准爸爸们往往被充当人肉垫,时间稍长,准爸爸们需要更换睡姿,这时往往会将准妈妈吵醒;目前市场的孕妇抱枕并不适合孕妇体型,未能真正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平时也无法充当靠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U型孕妇枕,使孕妇枕能够更好的贴合孕妇的身体和肚子,提高孕妇睡眠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U型孕妇枕,包括成U型的枕套、与所述枕套配合的枕芯、设置在所述枕套外侧用于放入枕芯的隐形拉链,所述枕套的左侧竖脚成S型,所述枕套的右侧竖脚成反S型。

优选的,所述左侧竖脚和/或右侧竖脚下端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枕套的横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部由相互配合的第一魔术贴公面和第一魔术贴母面组成,所述第一魔术贴公面固定在所述左侧竖脚和/或右侧竖脚的下端,所述第一魔术贴母面固定在所述枕套的横部上端。

优选的,所述调节部由相互配合的第一魔术贴公面和第一魔术贴母面组成,所述第一魔术贴母面固定在所述左侧竖脚和/或右侧竖脚的下端,所述第一魔术贴公面固定在所述枕套的横部上端。

优选的,所述调节部包括至少一组拉链。

优选的,所述调节部沿着所述拉链设有防护边。

优选的,还包括调节固定带,所述调节固定带用于调节和固定所述左侧竖脚和右侧竖脚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调节固定带两端设有至少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二魔术贴公面和第二魔术贴母面使所述调节固定带形成一个孔,所述左侧竖脚和右侧竖脚同时套入所述孔中。

优选的,所述调节固定带中部设有第三魔术贴公面,所述左侧竖脚或右侧竖脚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公面配合的第三魔术贴母面。

优选的,所述调节固定带两端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第二魔术贴公面和第二魔术贴母面,所述第二魔术贴公面位于所述调节固定带的两端,所述第二魔术贴母面位于所述第二魔术贴公面内侧,所述调节固定带两端的第二魔术贴公面和第二魔术贴母面位于调节固定带的不同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孕妇睡觉时,能够固定身形,适合侧卧,也适合仰卧;

2. U型枕套套入枕芯,孕妇休息时,可以垫起孕妇肚子,U型枕套的左侧竖脚和右侧竖脚可以夹在两腿中间,缓解腿部压力,解放准爸爸们,使孕妇睡眠质量更好;

3.调节部可以针对不同孕妇,适当调节左侧竖脚和右侧竖脚的位置,使孕妇的肚子更贴合的落入左侧竖脚和右侧竖脚组成的凹槽内,能够更加贴合孕妇身体和肚子,使睡眠质量更好;

4.调节部包括至少一组拉链或采用魔术贴配合,可以将调整好位置的左侧竖脚和右侧竖脚与横部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睡觉时位置发生移动,调节部设置多个拉链就可以进行多档位调节,调节部设置成魔术配合就可以进行无级调节,调节部还可以放置手臂,使手臂不受压迫;

5.调节固定带,可以防止睡觉时由于转身或其他动作导致左侧竖脚和右侧竖脚相对分开,而导致的孕妇枕不能很好的贴合孕妇身体,使得孕妇枕时刻都能很好的贴合孕妇身体,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6.调节固定带采用两组第二魔术贴公面和第二魔术贴母面,使固定更加牢固;

7.调节固定带中间设置第三魔术贴公面,左侧竖脚或右侧竖脚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公面配合的第三魔术贴母面,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改变调节固定带的位置,使孕妇睡眠更舒适;

8.左侧竖脚和右侧竖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分,左侧竖脚、右侧竖脚和横部拆开后可以充当靠枕、抱枕、哺乳枕、脚垫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调节固定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调节固定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调节固定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调节固定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调节固定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调节固定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枕套,2.左侧竖脚,3.右侧竖脚,4.横部,5.调节部,6.调节固定带,7.第三魔术贴公面,8.第三魔术贴母面,501.第一魔术贴公面,502.第一魔术贴母面,601.第二魔术贴公面,602.第二魔术贴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U型孕妇枕,包括成U型的枕套1、与所述枕套1配合的枕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枕套1外侧用于放入枕芯(图中未示出)的隐形拉链(图中未示出),所述枕套1的左侧竖脚2成S型,所述枕套1的右侧竖脚3成反S型。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U型孕妇枕,包括成U型的枕套1、与所述枕套1配合的枕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枕套1外侧用于放入枕芯(图中未示出)的隐形拉链(图中未示出),所述枕套1的左侧竖脚2成S型,所述枕套1的右侧竖脚3成反S型,所述右侧竖脚3下端设有调节部5,所述调节部5与所述枕套1的横部4连接,所述调节部5由相互配合的第一魔术贴公面501(图中位于反面)和第一魔术贴母面502组成,所述第一魔术贴公面501固定在所述右侧竖脚3的下端,所述第一魔术贴母面502固定在所述枕套1的横部4上端。

其中,左侧竖脚2下端设有调节部5和右侧竖脚3下端设有调节部5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在重复描述。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U型孕妇枕,包括成U型的枕套1、与所述枕套1配合的枕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枕套1外侧用于放入枕芯(图中未示出)的隐形拉链(图中未示出),所述枕套1的左侧竖脚2成S型,所述枕套1的右侧竖脚3成反S型,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下端设有调节部5,所述调节部5与所述枕套1的横部4连接,所述调节部5由相互配合的第一魔术贴公面501(图中位于反面)和第一魔术贴母面502组成,所述第一魔术贴母面502固定在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的下端,所述第一魔术贴公面501固定在所述枕套1的横部4上端。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一种U型孕妇枕,包括成U型的枕套1、与所述枕套1配合的枕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枕套1外侧用于放入枕芯(图中未示出)的隐形拉链(图中未示出),所述枕套1的左侧竖脚2成S型,所述枕套1的右侧竖脚3成反S型,所述右侧竖脚3下端设有调节部5,所述调节部5包括一组拉链,所述调节部5一端与所述枕套1的横部4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拉链与所述右侧竖脚3下端连接,所述调节部5沿着所述拉链设有防护边(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一种U型孕妇枕,包括成U型的枕套1、与所述枕套1配合的枕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枕套1外侧用于放入枕芯(图中未示出)的隐形拉链(图中未示出),所述枕套1的左侧竖脚2成S型,所述枕套1的右侧竖脚3成反S型,所述右侧竖脚3下端设有调节部5,所述调节部5包括三组拉链,所述调节部5一端与所述枕套1的横部4连接,另一端通过其中一组所述拉链与所述右侧竖脚3下端连接,所述调节部5沿着所述拉链设有防护边(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一种U型孕妇枕,包括成U型的枕套1、与所述枕套1配合的枕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枕套1外侧用于放入枕芯(图中未示出)的隐形拉链(图中未示出)、调节固定带6,所述枕套1的左侧竖脚2成S型,所述枕套1的右侧竖脚3成反S型,所述调节固定带6用于调节和固定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之间的距离,所述调节固定带6两端设有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二魔术贴公面601和第二魔术贴母面602使所述调节固定带6形成一个孔,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同时套入所述孔中,所述调节固定带6两端的第二魔术贴公面601和第二魔术贴母面602位于调节固定带6的不同面。

实施例7

如图1所示,一种U型孕妇枕,包括成U型的枕套1、与所述枕套1配合的枕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枕套1外侧用于放入枕芯(图中未示出)的隐形拉链(图中未示出)、调节固定带6,所述枕套1的左侧竖脚2成S型,所述枕套1的右侧竖脚3成反S型,所述右侧竖脚3下端设有调节部5,所述调节部5包括一组拉链,所述调节部5一端与所述枕套1的横部4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拉链与所述右侧竖脚3下端连接,所述调节部5沿着所述拉链设有防护边(图中未示出),所述调节固定带6用于调节和固定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之间的距离,所述调节固定带6两端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第二魔术贴公面601和第二魔术贴母面602使所述调节固定带6形成一个孔,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同时套入所述孔中,所述第二魔术贴公面601位于所述调节固定带6的两端,所述第二魔术贴母面602位于所述第二魔术贴公面601内侧,所述调节固定带6两端的第二魔术贴公面601和第二魔术贴母面602位于调节固定带6的不同面。

实施例8

如图1所示,一种U型孕妇枕,包括成U型的枕套1、与所述枕套1配合的枕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枕套1外侧用于放入枕芯(图中未示出)的隐形拉链(图中未示出)、调节固定带6,所述枕套1的左侧竖脚2成S型,所述枕套1的右侧竖脚3成反S型,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下端设有调节部5,所述调节部5与所述枕套1的横部4连接,所述调节部5由相互配合的第一魔术贴公面501(图中位于反面)和第一魔术贴母面502组成,所述第一魔术贴母面502固定在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的下端,所述第一魔术贴公面501固定在所述枕套1的横部4上端,所述调节固定带6用于调节和固定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之间的距离,所述调节固定带6两端设有一组相互配合的第二魔术贴公面601和第二魔术贴母面602使所述调节固定带6形成一个孔,所述左侧竖脚2和右侧竖脚3同时套入所述孔中,所述调节固定带6两端的第二魔术贴公面601和第二魔术贴母面602位于调节固定带6的不同面,所述调节固定带6中部设有第三魔术贴公面7,所述右侧竖脚3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公面7配合的第三魔术贴母面8。

实施例6、7、8中的调节固定带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至5中任一种实施方式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