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办公桌的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6672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脑办公桌的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办公桌,具体涉及一种电脑办公桌的过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办公桌,在工作场所十分的常见,其主要包括面板、用于放置主机箱的箱柜,其中电脑的连接线都是内藏,比较美观,同时也便于清扫工作。

因此,为了方便连接线的走向,在面板上开设有过线孔,然后如:鼠标线、键盘线、显示屏电源线、显示屏与主机连通的连接线等自过线孔穿出,使得整个线路更加的集中,从而便于管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显示屏电源线、显示屏与主机连通的连接线的接头较大,因此,开设的过线孔更大才能够使得连接线通过,然后接头通过后,位于过线孔内的线所占用的空间较小,空余空间较大,当在桌面清洁时,一些办公文具,很容易自该过线孔落入电脑办公桌内,造成使用的不方便;此外,过线孔是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因此,在美观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电脑办公桌的过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脑办公桌的过线装置,电脑办公桌包括面板、用于放置主机箱的箱柜,过线装置包括设置在面板上的过线孔、能够拆卸地设置在过线孔上的过线盒,该过线盒包括搭设在过线孔上且具有空心区域的盒体、自盒体的一侧部向中部横向延伸且将空心区域部分闭合的毛刷部、能够将空心区域未被毛刷部遮蔽的区域闭合的盒盖,其中空心区域与过线孔相连通,空心区域部分闭合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经过过线孔内所有连接线横截面面积之和。

优选地,毛刷部水平延伸设置。

优选地,盒盖包括通过水平延伸的转轴转动地设置在盒体上的盖本体、设置在盖本体的远离转轴侧部的搭接部,该搭接部搭设在毛刷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毛刷部包括固定在盒体的一侧部的支撑条、沿着支撑条长度方向分布在支撑条上的刷毛,其中刷毛的端部冒出支撑条的外边缘且向所述空心区域中心延伸设置,搭接部搭设在支撑条上。

优选地,搭接部有两个,且分布在盖本体的远离转轴侧部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过线孔呈矩形,盒体与过线孔的形状相同。

优选地,盒体包括紧贴在过线孔内壁的盒本体、自盒本体的上边缘水平向四周延伸的边框条,其中当盒体安装在过线孔上时,边框条搭设在面板上。

优选地,盒本体的底部与面板的底部齐平设置。

优选地,毛刷部位于盒体长度所在边的一侧。

优选地,盒盖设置在所述毛刷部的相对侧。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毛刷和盒盖的配合将过线孔过线后的空余区域闭合,防止桌面上的文具自该区域的掉落,同时,外型美观、时尚,很容易吸引用户,此外,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脑办公桌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面板;10、过线孔;2、箱柜;3、过线盒;30、盒体;300、盒本体;301、边框条;31、毛刷部;310、支撑条;311、刷毛;32、盒盖;320、盖本体;321、搭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电脑办公桌的过线装置,该电脑办公桌包括面板1、用于放置主机箱的箱柜2。

过线装置包括设置在面板1上的过线孔10、能够拆卸地设置在过线孔10上的过线盒3,该过线盒3包括搭设在过线孔10上且具有空心区域的盒体30、自盒体30的一侧部向中部横向延伸且将空心区域部分闭合的毛刷部31、能够将空心区域未被毛刷部遮蔽的区域闭合的盒盖32,其中空心区域与过线孔10相连通,空心区域部分闭合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经过过线孔10内所有连接线横截面面积之和。

具体的,过线孔10呈矩形,盒体30与过线孔10的形状相同。

盒体30包括紧贴在过线孔10内壁的盒本体300、自盒本体300的上边缘水平向四周延伸的边框条301,其中当盒体30安装在过线孔10上时,边框条301搭设在面板1上。

本例中,盒本体300的底部与面板1的底部齐平设置。

进一步的,毛刷部31位于盒体30长度所在边的一侧,盒盖32设置在毛刷部31的相对侧。

本例中,毛刷部31包括固定在盒体30的一侧部的支撑条310、沿着支撑条310长度方向分布在支撑条310上的刷毛311,其中刷毛311的端部冒出支撑条310的外边缘且向空心区域中心延伸设置。

具体的,毛刷部31水平延伸设置。

盒盖32包括通过水平延伸的转轴转动地设置在盒体30上的盖本体320、设置在盖本体320的远离转轴侧部的搭接部321,该搭接部321搭设在毛刷部31上。

本例中,搭接部321有两个,且分布在盖本体320的远离转轴侧部的两端,同时,搭接部321搭设在支撑条310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