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76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衣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式衣架,尤其涉及如下的折叠式衣架,即作为一种用于挂衬衫、外套、T恤衫、高领衫等上衣的折叠式衣架,上述折叠式衣架通过支撑服装的肩部来挂在衣柜等空间。



背景技术:

通常,衣架由三角形形状的挂衣部和钩形状的旋转吊钩部构成,上述挂衣部以向左右两侧伸长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沿着两端部方向稍微向下倾斜,上述旋转吊钩部设置于上述挂衣部的中央部分,上述旋转吊钩部的上部呈钩状。

因此,将服装的颈部和肩部挂在挂衣部后,通过将旋转吊钩部挂在衣柜或挂杆来保管服装。

其中,如上所述的衣架具有如下的问题,即由于如上所述的衣架的两侧挂衣部是固定的,所以在需要挂T恤衫等颈部窄的服装时,需要强制拉伸上述服装的颈部后插入衣架,或需要从服装的下方插入衣架,因此存在很多不便,而且作业时需要很长时间。

并且,由于强制拉伸窄的颈部,使得服装颈部变形,降低美观性,甚至经常发生服装损坏,以至于无法穿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218236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折叠式衣架,即,衣架的两长端以纵向配置的方式折叠,从而将服装以不拉伸服装颈部的方式容易地挂在衣架上,因此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使对服装的损坏最小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衣架包括:连接本体100;挂杆20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两侧;吊钩部件300,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上端;加压部件400,若上述吊钩部件300下降,则上述加压部件400使上述挂杆200以向两侧展开的方式旋转;按钮单元500,安装于上述吊钩部件300和上述加压部件400之间,若上述吊钩部件300下降,则上述按钮单元500使上述加压部件400向下部移动并固定,若再次加压上述吊钩部件300,则上述按钮单元500使上述加压部件400向上方复位;弹性部件600,配置于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下部,用于向上述吊钩部件300的方向弹性支撑上述加压部件400。

在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两侧形成有加压突起410,上述加压突起410以向上述挂杆200的方向向下倾斜的方式突出,在上述挂杆200形成有支撑突起210,上述支撑突起210向上述加压部件400方向突出,若上述加压部件400下降,则上述加压突起410与上述支撑突起210相接触。

在上述加压部件400的末端形成有圆弧部420,若上述挂杆200向下方折叠,则上述支撑突起210以与上述加压突起410相平行且向上倾斜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支撑突起210的末端形成有接触突起220,上述接触突起220向与上述加压突起410交叉的方向突出形成。

上述加压突起410以可沿着上述加压部件400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从而使上述加压突起410调整上述挂杆200的旋转角度。

在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两侧向上下方形成有齿条齿轮部450,在上述挂杆200形成旋转齿轮250,上述旋转齿轮250与上述齿条齿轮部450相啮合,若上述加压部件400下降,则上述旋转齿轮250产生旋转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包括:连接本体100;挂杆200,以可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两侧;吊钩部件300,安装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上端;加压部件400,使上述挂杆200以向两侧展开的方式旋转;按钮单元500,在以可滑动的方式贯通上述连接本体100的前方侧面的状态下结合在上述加压部件400上,若按压上述按钮单元500,则使上述加压部件400向下部移动并固定,若再次按压上述按钮单元500,则使上述加压部件400向上方复位;以及弹性部件600,配置于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下部,用于向上述吊钩部件300的方向弹性支撑上述加压部件400。

在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两侧形成加压突起410,上述加压突起410以沿着上述挂杆200的方向向下倾斜的方式突出,在上述挂杆200形成支撑突起210,上述支撑突起210向上述加压部件400方向突出,若上述加压部件400下降,则上述加压突起410与上述支撑突起210相接触,上述加压突起410以可沿着上述加压部件400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用于调整上述挂杆200的旋转角度。

上述按钮单元500包括:加压按钮510,贯通上述连接本体100的前方侧面来以可滑动的方式与上述连接本体100相结合;水平齿轮520,向上述加压按钮510的后方延伸配置;圆形齿轮530,外部齿形与上述水平齿轮520相啮合;以及垂直齿轮540,与上述圆形齿轮530的内部齿形相啮合。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衣架具有如下效果。

随着按压上述吊钩部件300,可折叠或展开上述挂杆200,使得在颈部窄的衣服中放入衣架时无需拉伸衣服颈部,从而使对衣服的损坏最小化,而且增加衣服寿命。

并且,借助上述按钮单元500,上述折叠式衣架以一次按压方式工作,使得使用方便,防止上述挂杆200任意折叠,从而具有提高耐久性及品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加压部件400的高度调节原理的剖视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连接本体 200:挂杆

210:支撑突起 220:接触突起

300:吊钩部件 400:加压部件

410:加压突起 420:圆弧部

500:按钮单元 600:弹性部件

250:旋转齿轮 450:齿条齿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图3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折叠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加压部件400的高度调节原理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由连接本体100、挂杆200、吊钩部件300、加压部件400、按钮单元500以及弹性部件600构成。

上述连接本体100由呈圆筒形形状的下部以及在上述下部的外周面以六面体形状突出的上部构成。

由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下部的下端是开放的,使得后述的上述挂杆200的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内部,后述的上述吊钩部件300的下端以可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上部,后述的上述加压部件400及按钮单元500内置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内部。

上述挂杆200呈长杆形状,且上述挂杆200由两个构成,上述挂杆200的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下部相结合。

其中,2个上述挂杆200以上述连接本体100为中心呈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

并且,上述挂杆200的一端形成有支撑突起210,上述支撑突起210与后述的上述加压部件400相接触,用于使上述挂杆200旋转。

如图2所示,当上述挂杆200处于向下方折叠的状态时,上述支撑突起210以向上倾斜的方式突出形成。

并且,在上述支撑突起210的末端向交叉方向形成有接触突起220。

上述接触突起220向后述的上述加压部件400的加压突起410方向突出形成,若上述加压部件400下降,则上述接触突起220最先与上述加压突起410相接触,并借助杠杆原理,使得上述接触突起220将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下降力转换为上述挂杆200的旋转力。

如上所述,由于在上述支撑突起210的末端设置有上述接触突起220,因此若上述加压部件400下降,则使上述挂杆200顺畅地旋转,从而具有使上述挂杆200顺畅工作的效果。

另一方面,上述吊钩部件300与一般衣架的上端部分一样,上述吊钩部件300的上端呈弯曲的钩子形状,而上述吊钩部件300的下端呈圆筒形的柱形状,使得上述吊钩部件300的下端以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插入安装于上述连接本体100的上部。

与一般衣架一样,如上所述的上述吊钩部件300可用于挂在衣柜等的支撑杆。

另一方面,上述加压部件400呈上下长的杆形状,上述加压部件400经过上述连接本体100的上部和下部,以长的方式形成,且上述加压部件40以可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

借助后述的上述按钮单元500,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上端与上述吊钩部件300相连接,而借助上述弹性部件600,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下端向上方得到弹性支撑。

并且,在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中间部分的两侧分别突出形成上述加压突起410,上述加压突起410向下倾斜,以使上述加压突起410与上述支撑突起210相平行。

如图2所示,若上述挂杆200处于折叠的状态,则上述加压突起410向下倾斜,以使上述加压突起410几乎与上述支撑突起210平行,在上述加压突起410的末端形成有呈圆状的圆弧部420。

当上述吊钩部件300下降时,如上所述的上述加压突起410与上述吊钩部件300一同下降并加压上述支撑突起210,从而使上述挂杆200以向两侧展开的方式旋转。

另一方面,上述按钮单元500安装于上述吊钩部件300和上述加压部件400之间,若上述吊钩部件300下降,则上述按钮单元500使上述加压部件400向下移动并固定,若再次加压上述吊钩部件300,则上述按钮单元500使上述加压部件400向上方复位。

如上所述的上述按钮单元500以与从普通圆珠笔中引出笔芯的按钮结构相同的方式构成,并且上述按钮单元500以与在韩国公开实用新型第20-1998-056434号中记载的加压体3、运行体2、运行引导槽103及卡定部102相同的方式构成,所以省略对上述按钮单元500的说明。

另一方面,上述弹性部件600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上述弹性部件600配置于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下部,上述弹性部件600向上述吊钩部件300方向弹性支撑上述加压部件400。

如图2所示,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中,若上述挂杆200处于向下方折叠的状态,则上述加压部件400借助上述弹性部件600向上方得到支撑,使得以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上述加压突起410和上述支撑突起210。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所示,若向下方加压一次上述吊钩部件300,则随着上述按钮单元500向下方移动,使上述加压部件400向下方移动,而上述加压突起410依次与上述接触突起220及上述支撑突起210相接触的同时使上述挂杆向箭头方向旋转。

其中,借助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下降,上述弹性部件600被压缩,而上述按钮单元500以按住上述加压部件400的状态被固定,以使上述加压部件400无法向上方移动。

接着,若再次加压上述吊钩部件300,则上述按钮单元500不再按压上述加压部件400,而上述加压部件400借助上述弹性部件600的弹性恢复力向上方移动,因此上述挂杆200再次处于如图2所示的折叠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具有如下的效果:随着按压上述吊钩部件300,可折叠或展开上述挂杆200,使得在脖子窄的衣服中放入衣架时,不会拉伸衣服颈部,从而使对衣服的损坏最小化,而且增加衣服寿命。

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效果:借助上述按钮单元500,上述折叠式衣架以一次按压方式工作,使得使用方便,防止上述挂杆200被任意折叠,从而提高耐久性及品质。

另一方面,根据情况,上述加压突起410可通过沿着上述加压部件400进行上下移动来以调节高度的方式构成。

即,如图4所示,上述加压突起410以沿着上述加压部件400进行上下滑动的方式安装,可通过设置螺栓和螺母等夹紧部件来固定上述加压突起410的位置后固定上述加压部件400。

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上述加压突起410的高度来使使用人员自由地变更展开上述挂杆200的角度,从而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服装,进而具有提高兼容性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图5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图6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5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由连接本体100、挂杆200、吊钩部件300、加压部件400、按钮单元500及弹性部件600构成。

其中,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述连接本体100、上述吊钩部件300、上述按钮单元500及上述弹性部件600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连接本体100、上述吊钩部件300、上述按钮单元500及上述弹性部件600相同,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述挂杆200除代替上述支撑突起210及上述接触突起220设置旋转齿轮250之外,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挂杆200相同,上述支撑突起210及上述接触突起220形成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挂杆200的一端。

上述旋转齿轮250为常规的圆形平齿轮,上述旋转齿轮250安装于上述挂杆200的一端,上述旋转齿轮250与上述挂杆200一同旋转。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述加压部件400除代替上述加压突起410形成齿条齿轮部450之外,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加压部件相同,上述加压突起410形成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中间部分。

上述齿条齿轮部450分别形成于上述加压部件400的两侧,且上述齿条齿轮部450以与上述旋转齿轮250相啮合的方式安装。

在由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中,如图5及图6所示,若上述加压部件400下降,则借助上述齿条齿轮部450,分别使上述旋转齿轮250旋转,从而折叠上述挂杆200。

如此,在上述挂杆200设置上述旋转齿轮250,而在上述加压部件400设置上述齿条齿轮部450,从而具有通过更好地传递旋转力来提高耐久性及品质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图7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的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折叠式衣架包括连接本体100、挂杆200、吊钩部件300、加压部件400、按钮单元500及弹性部件600。

其中,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本体100、吊钩部件300、加压部件400及弹性部件600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本体100、吊钩部件300、加压部件400及上述弹性部件600相同,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按钮单元500包括:加压按钮510,贯通连接本体100的前方侧面来以可滑动的方式与上述连接本体100相结合;水平齿轮520,向上述加压按钮510的后方延伸配置;圆形齿轮530,外部齿形与水平齿轮520相啮合;垂直齿轮540,与圆形齿轮530的内部齿形相啮合;以及卡定部550,与垂直齿轮540的下端相结合。

上述按钮单元500通过上述连接本体100安装在加压部件400上,若按压上述加压按钮510,则按照水平齿轮520、圆形齿轮530及垂直齿轮540的顺序传递动力,使上述加压部件400向下部移动并固定,若再次按压上述加压按钮510,则使上述加压部件400借助弹性部件600的恢复力向上方复位。如上所述,采用与对吊钩部件300加压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方式来可通过在连接本体100的前方突出的加压按钮510使挂杆200折叠及展开。

如上所述的上述按钮单元500以与从普通圆珠笔中引出笔芯的按钮结构相同的方式构成,并且上述按钮单元500以与在韩国公开实用新型第20-1998-056434号中记载的加压体3、运行体2、运行引导槽103及卡定部102相同的方式构成,所以省略对上述按钮单元500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实施多种形态的变形,因此应理解的是如上所述的变形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