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式哺乳枕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4673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式哺乳枕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使用新型涉及母婴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式哺乳枕垫。



背景技术:

哺乳枕垫又叫授乳枕垫,母亲在给婴儿哺乳时可以把婴儿放在哺乳枕上面以减轻母亲的负重。

母亲哺乳枕的主要特征为U型,使用时母亲把哺乳枕套在腰间,挽抱婴儿的手臂垫在枕面上,婴儿坐躺在枕面上,不能随意调动枕面高度,婴儿躺在上面,上身和下身高度一样,容易吐奶,且母亲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式哺乳枕垫,以提高母亲哺乳的舒适度,并且减少婴儿吐奶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层式哺乳枕垫,包括:包括芯柱和躺垫,芯柱外部设有芯柱套,芯柱内部有填充物,芯柱的柱面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层躺垫,每一层躺垫的内侧端与芯柱连接,躺垫的外侧端则向芯柱的外侧延伸展开,躺垫内部有填充物,每一层躺垫可绕芯柱而翻动。

可选地,所述芯柱为圆柱形,在芯柱的圆柱面两侧分别设有三层躺垫,躺垫与芯柱采用车缝连接。

可选地,所述躺垫从上往下逐层依次增大,在翻动躺垫,躺垫数量变薄的情况下,婴儿的躺卧接触面积变大,仍保持良好的舒适感。

可选地,所述躺垫呈长片状,躺垫内侧端与外侧端之间的尺寸为躺垫的长度尺寸。

可选地,所述芯柱两侧的躺垫分别相对于芯柱轴线对称。

可选地,所述躺垫的外侧端为圆弧形。

可选地,所述躺垫的上、下表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凹陷部的一端与躺垫的内侧端相接,凹陷部的形状与躺垫的外轮廓形状相同。凹陷部对婴儿有保护作用,婴儿不易移动和滑落,并且更加舒适。

可选地,所述芯柱两侧的最下层躺垫的外侧端都设有绑带,两侧绑带系拢,可以将两侧所有躺垫收纳,节省空间体积。

可选地,所述芯柱和躺垫的填充物为羽绒棉或珍珠棉。羽绒棉或珍珠棉作为填充物轻盈,弹性好,防湿防潮,不易结团。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式哺乳枕垫,芯柱作为支撑柱,在芯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层躺垫,躺垫可以绕芯柱翻动,从而改变芯柱左、右两侧躺垫的数量,由此改变芯柱左、右两侧躺垫的高度。哺乳时将婴儿放在躺垫上,婴儿的上半身位于芯柱一侧躺垫上,婴儿的下半身位于芯柱另一侧躺垫上,调节芯柱两侧躺垫的数量及高度去适应婴儿的姿态和尺寸。可以将婴儿横放在膝部哺乳或者放在侧面哺乳。侧面哺乳是推荐给刨腹产恢复期的妈妈们的姿势,它可以减少哺乳时对伤口的压力。另外,当可调节枕头升至最高时,对于哺乳反酸,胃食管反流的婴儿有良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躺垫的形状和高度可以调节,以适性婴儿的姿态和大小,以及不同母亲的需求,能节省母亲体力,减少哺乳对母亲伤口的压力,提高母亲哺乳的舒适度,并且减少婴儿吐奶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层式哺乳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多层式哺乳垫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多层式哺乳装置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多层式哺乳装置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芯柱;2-躺垫;3-绑带;21-左侧下躺垫;22-左侧中躺垫;23-左侧上躺垫;21'-右部下躺垫;22'-右侧中躺垫;23'-右侧上躺垫;24-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多层式哺乳枕垫,包括芯柱1和躺垫2,芯柱1外部设有芯柱套,芯柱1内部有填充物,芯柱1的柱面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层躺垫2,每一层躺垫2的内侧端与芯柱1连接,躺垫2的外侧端则向芯柱1的外侧延伸展开,躺垫2内部有填充物,每一层躺垫2可绕芯柱1而翻动。在芯柱1的圆柱面两侧分别设有三层躺垫2,躺垫2与芯柱1的芯柱套采用车缝连接。躺垫2与芯柱1的填充物采用羽绒棉或珍珠棉,羽绒棉或珍珠棉作为填充物轻盈,弹性好,防湿防潮,不易结团,并且在实现对婴儿支撑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躺垫2的舒适感,并且不伤害婴儿皮肤,也不会对婴儿的骨骼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本实施例中多层式哺乳枕垫躺垫从上往下逐层依次增大,翻动躺垫2,躺垫2数量变薄的情况下,婴儿的躺卧接触面积变大,仍保持良好的舒适感,躺垫2呈长片状,躺垫2内侧端与外侧端之间的尺寸为躺垫2的长度尺寸,芯柱1两侧的躺垫2分别相对于芯柱1轴线对称。躺垫2的外侧端为圆弧形,躺垫2的上、下表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24,凹陷部24的一端与躺垫2的内侧端相接,凹陷部24的形状与躺垫2的外轮廓形状相同,凹陷部24对婴儿有保护作用,婴儿不易移动和滑落,并且更加舒适。

在本实施例中多层式哺乳枕垫包括芯柱1,芯柱1外部设有棉套,左侧下躺垫21,左侧中躺垫22,左侧上躺垫23,右侧下躺垫21',右侧中躺垫22',右侧上躺垫23',左右侧所有躺垫2外部均设有枕套、左侧下躺垫21与右侧下躺垫21'车缝有绑带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多层式哺乳枕垫左右部分躺垫2对称分布,此时婴儿可以平躺在躺垫2上面,在有人照看的情况下,可做临时的婴儿床用。

如图2所示,可将一侧的右上层躺垫23'翻转至另一侧,此为多层式哺乳枕垫较为舒适的位置。如图3所示,可将一侧的右上层躺垫23'与右中层躺垫22'翻转至另一侧,此时为多层式哺乳枕垫的最大位置。

上述三种位置都可以在母亲对婴儿的哺乳中实现,在这里,随着婴儿渐渐长大,母亲靠调节高度去适应他们的尺寸。母亲可以把婴儿横放在膝部哺乳或者侧面哺乳,有效解决了母亲哺乳过程中挽抱婴儿,肩背疲倦劳损的问题,同时,哺乳枕垫可以垫在母亲的腰背处缓解腰背的疲劳,侧面哺乳是推荐给刨腹产恢复期的母亲们的姿势,它可以减少喂奶时对伤口的压力。另外,当可调节枕垫升至最高时,可以防止婴儿哺乳反酸,胃食管反流。

如图1和图4所示,芯柱1两侧的最下层躺垫2的外侧端都设有绑带3。为了方便对多层式哺乳枕垫进行清洗,可将左右侧的躺垫2对着芯柱1进行靠拢折叠,然后系紧绑带3,此时可用温水轻柔机洗,低速甩干,甩干后折叠更紧凑容易存放。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知识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