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卡扣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部分的幕墙窗板块及推拉门框与收边型材的连接多采用螺栓或自攻钉固定扣条的方式,然而,该种固定方式需要预先在扣条上面开孔,安装时两个人操作,一个人定位好扣条,另外一人打钉,工序较多且安装不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工成本也随之日益增加,此种安装方式使得安装成本高居不下。另外对于没有吊顶的位置自攻钉钉头外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观性,也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扣固定系统,其可以提高人工效率,降低工程人力成本,同时使系统更加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扣固定系统,它包括待固定型材、边框主型材及扣条(使用时边框主型材与扣条相互配合);待固定型材具有前后两个固定平面;边框主型材与扣条安装完成后呈U型,对待固定型材形成夹持状态,达到对待固定型材的固定作用。
具体实现过程为:边框主型材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边和第二固定边;该第一固定边内侧具有第三固定边,二者形成卡槽;该卡槽内设有扣条;该第二固定边和扣条分别位于待固定型材两个固定平面外侧,该第二固定边和扣条内侧均固定设有胶条,该胶条与对应的固定平面紧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边外端设有凸起,该扣条对应该凸起的位置设有凹槽,该凸起位于该凹槽内。
进一步的,位于上方的所述胶条为弹性较好的圆形胶条,位于下方的所述胶条的末端为长条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工程使用,可以使现场安装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建筑外观更加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固定系统,它包括待固定型材1和边框主型材2和扣条24。该待固定型材1具有相对的两个固定平面11。该边框主型材2和扣条24整体截面呈U型,该边框主型材2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边21和第二固定边22。该第一固定边21内侧具有第三固定边23,二者形成卡槽3。该卡槽3内设有扣条24,用于固定待固定型材1。该第二固定边22和扣条24分别位于该待固定型材1两个固定平面11外侧,该第二固定边22和扣条24内侧均固定设有胶条4,该胶条4与对应的固定平面紧贴。进一步的,位于上方的胶条为弹性较好的圆形胶条,位于下方的胶条的末端为长条形。
如图2所示,该第一固定边21外端设有凸起211,该扣条24对应该凸起的位置设有凹槽241,该凸起211位于该凹槽241内。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首先将待固定型材1推入边框主型材2内,使待固定型材1与第二固定边22末端的胶条贴紧,然后进行扣条24的安装:外力压扣条24使得胶条4变形,使得扣条24进入卡槽3中,胶条4的弹性作用使得扣条24的凹槽241与第一固定边21的凸起211紧密配合,使扣条24无法脱出,达到固定待固定型材1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设计,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自攻钉或者螺栓,使扣条与待固定型材相互卡扣连接,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另外美化了建筑的外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