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608阅读:6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木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建筑木门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古建筑木门。



背景技术:

在很多老城改造或仿古建造中,需要保留原有的古建筑风格,必然要将大门采用木质材料,其门的门转子与门窝子的配合是极其简易的木质摩擦,导致了开关间隙大、噪音大、磨损大,且容易腐朽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1310289Y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古建筑花格木门结构,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花格木门体,上下门转子与相应的门窝子分别设置滑动配合的内外不锈钢套,下门转子端与门窝子间设置钢珠,通过钢珠支点转动。

该方案解决了木门门转子与门窝子由于木质摩擦导致的开关间隙大、噪音大、磨损大,且容易腐朽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木门,通过将套有金属护套且底部为半圆球形的门转子插接在内嵌有转动轴承的门窝子内,实现了在不破坏古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开关灵活、无噪音且不易腐朽损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古建筑木门,包括门体、门框,所述门体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所述门体设有门转子,所述门框设有门窝子,所述门转子底部设置为半圆球形且侧壁套有金属护套,所述门窝子内嵌有转动轴承,所述门转子插接在转动轴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套设有金属护套且将底部设为半圆球形的门转子,插接在内嵌有转动轴承的门窝子内,既做到了开关灵活、减少了位移间隙、消除了开关形成的噪音,同时也无需经常维护修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窝子底部设有半球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门窝子底部设置一个半球形凹槽,容纳门转子底部的半圆球形,使门转子相对门窝子转动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体设有方便锁机构,所述方便锁机构包括门钹、转芯、连接转芯一端的勾型锁和沙漏型柱子,所述勾型锁勾在沙漏型柱子上,所述转芯设于门钹上且横穿门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钹上设置一个横穿门体且连接门体内侧用于锁门的勾型锁的转芯,可以实现不仅可以在屋内锁门,还可以在屋外通过特制钥匙进行锁门及开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芯包括第一转芯和第二转芯,所述第一转芯固定在门钹不能转动,所述第二转芯滑动连接在第一转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芯设置为外部不能转动的第一转芯,和内部可以转动的第二转芯,避免在屋外不用钥匙仅靠旋转转芯将锁打开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门体相接处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第一门体侧边设为圆弧凸起,第二门体侧边设为相对应的圆弧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门体侧边设为圆弧凸起,第二门体侧边设为相对应的圆弧凹槽,使门关闭后更加紧密,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屋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门体设有第一栓槽,所述第一门体设有与第一栓槽水平的第二栓槽和第三栓槽,所述中间的第二栓槽转动连接有栓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的第二栓槽转动连接的栓木,可以来回转动,当转动到第一栓槽时可以将门锁上,当转动在第三栓槽时可以将门打开,无需将栓木单独拿下放置,方便锁门及开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体和门框涂有防火涂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门体和门框涂上防火涂料,可以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减缓和避免火势的快速蔓延,减少损失及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侧门体中间底部设有凸块,所述门框底边中部设有可容纳凸块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卡在限位槽内可以使在门体关闭时不会因为两侧门体不够紧凑而来回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窝子中内嵌的转动轴承上盖有木质盖板,所述木质盖板可通过转动卡在门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门窝子中内嵌的转动轴承上盖有木质盖板,使转动轴承隐藏在门框内,不失古建筑的风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将套设有金属护套且将底部设为半圆球形的门转子,插接在内嵌有转动轴承的门窝子内,既做到了开关灵活、减少了位移间隙、消除了开关形成的噪音,同时也无需经常维护修理;

其二,通过在门钹上设置一个横穿门体且连接门体内侧用于锁门的勾型锁的转芯,可以实现不仅可以在屋内锁门,还可以在屋外通过特制钥匙进行锁门及开门;

其三,将转芯设置为外部不能转动的第一转芯,和内部可以转动的第二转芯,避免在屋外不用钥匙仅靠旋转转芯将锁打开的危险;

其四,将第一门体侧边设为圆弧凸起,第二门体侧边设为相对应的圆弧凹槽,使门关闭后更加紧密,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屋内;

其五,在第二门体设置第一栓槽,第一门体设置与第一栓槽水平的第二栓槽和第三栓槽,又在中间的第二栓槽转动连接一个栓木,当转动到第一栓槽时可以将门锁上,当转动在第三栓槽时可以将门打开,无需将栓木单独拿下放置,方便锁门及开门;

其六,在门体和门框涂上防火涂料,可以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减缓和避免火势的快速蔓延,减少损失及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门体及转芯的结构;

图3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门框的结构;

图4为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整体结构。

图中:1、门体;11、第一门体;12、第二门体;2、门框;3、门转子;4、门窝子;41、球形凹槽;5、金属护套;6、转动轴承;71、门钹;72、转芯;721、第一转芯;722、第二转芯;73、勾型锁;74、沙漏型柱子;8、圆弧凸起;9、圆弧凹槽;101、第一栓槽;102、第二栓槽;103、第三栓槽;13、栓木;14、凸块;15、限位槽;16、木质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古建筑木门,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门体1和门框2,门体1又包括了第一门体11和第二门体12,门体1一侧上下都有一个门转子3,门框2两侧上下都有一个门窝子4,门转子3外端设置为半圆球形,又在门转子3侧壁套一个金属护套5,在门窝子4内嵌一个与门窝子4深度一般高的转动轴承6,将门转子3插接在转动轴承6中。将套设有金属护套5且将底部设为半圆球形的门转子3,插接在内嵌有转动轴承6的门窝子4内,既做到了开关灵活、减少了位移间隙、消除了开关形成的噪音,同时也无需经常维护修理。在门体1装一个方便锁机构,方便锁机构包括门钹71、转芯72、连接转芯72一端的勾型锁73和沙漏型柱子74,勾型锁73勾在沙漏型柱子74上,转芯72设于门钹71上且横穿门体1,可以实现不仅可以在屋内锁门,还可以在屋外通过特制钥匙进行锁门及开门。

在门窝子4底部设置一个半球形凹槽41,容纳门转子3底部的半圆球形,使门转子3相对门窝子4转动更加稳固。将转芯72设置为外部不能转动的第一转芯721,和内部可以转动的第二转芯722,可以避免在屋外不用钥匙仅靠旋转转芯72将锁打开的危险。将第一门体11侧边设为圆弧凸起8,第二门体12侧边设为相对应的圆弧凹槽9,使门关闭后更加紧密,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屋内。在门体1和门框2涂上防火涂料,可以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减缓和避免火势的快速蔓延,减少损失及提高安全性。将门体1的凸块14卡在门框2上的限位槽15内,可以使在门体1关闭时不会因为两侧门体1不够紧凑而来回晃动。在门窝子4中内嵌的转动轴承6上盖有木质盖板16,使转动轴承6隐藏在门框2内,不失古建筑的风格。

实施例二:一种古建筑木门,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将锁门方式改为在第二门体12设置第一栓槽101,第一门体11设置与第一栓槽101水平的第二栓槽102和第三栓槽103,中间的第二栓槽102转动连接一个栓木13。中间的第二栓槽102转动连接的栓木13,可以来回转动,当转动到第一栓槽101时可以将门锁上,当转动在第三栓槽103时可以将门打开,无需将栓木13单独拿下放置,方便锁门及开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