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教学用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43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教学用置物架。

(二)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时所需用到的教学用具越来越多,且同一个教室内上课的有多个不同科目的教师。如果每个教师每次上课都随时带着教学用具,很是麻烦。另外,教师在同一节课中可能需要用到多个不同教学用具,需要来回进行教学用具的更换,耽误了教学时间。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便于教师快速更换教学用具、便于存放教师教学用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多功能教学用置物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教学用置物架,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竖直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上套设有内架,内架由下部的倒圆锥形和上部的圆柱形一体构成,内架是空心的,内架外套设有外架,外架为空心的圆柱形,外架通过第一锁紧螺栓与内架相固定,外架外侧设有若干挂钩和盛物袋,内架内部设有若干隔框。

所述外架侧部连接有伸缩油缸,伸缩油缸安装于内架上。

所述底座侧部设有把手,把手通过连接杆铰接于底座一侧,连接杆内侧交接有固定杆,固定杆插入固定管内用第二锁紧螺栓固定,固定管铰接于底座侧部。

所述底座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上安装有锁紧开关。

所述内架外侧设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教师可将用到的教学用具长期存放于上课的教室内,且便于上课时教师快速的更换各种不同的教学用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中心轴,3内架,4外架,5第一锁紧螺栓,6挂钩,7盛物袋,8隔框,9伸缩油缸,10把手,11连接杆,12固定杆,13固定管,14第二锁紧螺栓,15万向轮,16锁紧开关,17刻度线。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竖直设有中心轴2,中心轴2上套设有内架3,内架3由下部的倒圆锥形和上部的圆柱形一体构成,内架3是空心的,内架3外套设有外架4,外架4为空心的圆柱形,外架4通过第一锁紧螺栓5与内架3相固定,外架4外侧设有若干挂钩6和盛物袋7,内架3内部设有若干隔框8。外架4侧部连接有伸缩油缸9,伸缩油缸9安装于内架3上。底座1侧部设有把手10,把手10通过连接杆11铰接于底座1一侧,连接杆11内侧交接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插入固定管13内用第二锁紧螺栓14固定,固定管13铰接于底座1侧部。底座1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5,万向轮15上安装有锁紧开关16。内架3外侧设有刻度线17。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教学用置物架,每个教师均可将在这个教室上课所用的教学用具存放于内架3其中的一个隔框8内,这样无需每次上下课都要带着教学用具。当教师上课时,将属于自己的教学用具拿出分别置于合适的挂钩6上或盛物袋7内,这样外架4四周置满了教师上课所用到的教学用具。教师根据自己的身高、教学习惯,松开第一锁紧螺栓5,通过伸缩油缸9调节外架4的高度,然后拧紧第一锁紧螺栓5即可。同时,松开第二锁紧螺栓14,转动连接杆11,调节把手10的高度,此时改变了固定杆12伸入固定管13的长度,然后拧紧第二锁紧螺栓14即可。推动把手10,可将整个装置暂时置于离教师自身较近的位置,然后用锁紧开关16将万向轮15固定即可。在需要更换时,只需转动外架4,外架4便会带动内架3绕中心轴2转动,将自己需要的教学用具转到自己身前,便于快速换取。在调节外架4高度时,可通过刻度线17快速准确地确定自己所需的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