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308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水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容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外出携带使用(例如旅行用)的饮水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饮水容器为了实现保温,一般都会在容器本体的上端开口部设置由内塞和外盖组成的这种相对密闭的盖合结构。其内塞上设置有敞开式出水口,因此打开外盖,即可饮用。该结构的饮水容器对于在不需要倾倒放置的情况下使用是合理的,但当需要外出携带使用时,则很容易因容器处于倾倒状态而造成漏水现象,且由于出水口外露于内塞,其防尘性也较差,因而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尘和防漏水,且不影响用户饮水方便性,利于外出携带使用的饮水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饮水壶,包括壶体以及盖合在壶体壶口的内塞和外盖,所述内塞上设置有出水孔和排气孔;还包括翻盖、出水连通件、按键、活动卡扣和复位弹簧,所述翻盖一端与所述内塞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内塞相盖合,所述翻盖上设置有出水槽和固定卡扣,所述按键和活动卡扣均活动安装在所述内塞上,所述出水连通件由弹性硅胶材质制成,其一端与所述出水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槽连接;当所述翻盖盖合时,所述出水连通件处于蜷缩状态从而使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出水槽不连通,且所述固定卡扣与所述活动卡扣相扣合,所述排气孔由所述翻盖封堵住;当下压所述按键时,所述活动卡扣脱开对所述固定卡扣的扣合使所述翻盖在所述出水连通件的弹力作用下自动打开,且此时所述出水连通件处于伸展状态从而使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出水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连通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出水槽与出水槽的内壁密封接触,另一端穿过所述出水孔与出水孔的内壁及内塞的对应表面密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连通件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出水槽和所述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塞包括内塞外盖、内塞内盖和内塞内芯,所述内塞内盖包括盖板部以及设于盖板部下端的外环部和内环部,所述盖板部盖合在所述壶体壶口的上端面,所述出水孔和排气孔均设置在所述盖板部,所述排气孔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动卡扣可横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盖板部的上表面,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动卡扣相抵顶,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盖板部上表面外侧的凸壁相抵顶。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部伸入所述壶体壶口内,所述内盖内芯一端套装在所述内环部的内壁上,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内环部,且所述内盖内芯的外露端通过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壶体壶口的内壁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内塞外盖套装在所述外环部的外壁上,所述翻盖设于所述内塞内盖上端并位于所述内塞外盖内,所述固定卡扣设置在所述翻盖的下表面,所述按键可上下垂直运动地安装在所述内塞外盖的上端,所述按键下端设置有第一抵顶斜面,所述活动卡扣上端设置有第二抵顶斜面,所述第一抵顶斜面与第二抵顶斜面抵顶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壶口的外壁上安装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开设有一环形容设腔,所述内塞内盖通过其上外环部与所述环形容设腔的内壁螺接,所述外盖盖合在所述内塞外部并与所述环形容设腔的外壁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塞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翻盖上对应的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能在所述翻盖打开时与所述内塞上的限位凸起配合,进而对所述翻盖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包括不锈钢双层真空内壳及套装在不锈钢双层真空内壳外部的塑料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一侧设置有把手,该把手由把手本体和转柄组成,其中把手本体的下端及转柄的上端分别通过一销钉与所述壶体可转动连接,把手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滑销,转柄的下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销伸入所述滑槽内与之滑动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该饮水壶通过出水连通件的单性变形可使出水口在翻盖盖合时处于内藏封闭状态、在翻盖打开时处于外露开启状态,因而当需要将饮水壶存放时,只需将翻盖及外盖盖上即不会出现漏水现象,同时外部灰尘也不会进入壶体内造成污染,从而有利于用户外出携带使用,而当需要饮水时,则只需打开外盖和翻盖即可,从而确保了用户饮水的方便性。

其次,该饮水壶的把手采用滑动可收折结构,使用时,将把手外拉展开即可确保手握时具有足够的握拿空间,不使用时,将把手内推收折,则可减少饮水壶在存放或携带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饮水壶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饮水壶翻盖和外盖均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塞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壶体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翻盖及内塞外盖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饮水壶,包括壶体1以及盖合在壶体1壶口的内塞2和外盖3,内塞2上设置有出水孔21和排气孔22。还包括翻盖4、出水连通件5、按键6、活动卡扣7和复位弹簧8,翻盖4一端与内塞2铰接,另一端与内塞2相盖合,翻盖4上设置有出水槽41和固定卡扣42,按键6和活动卡扣7均活动安装在内塞2上,按键6的按压动作可带动活动卡扣7内外移动,复位弹簧8用以使活动卡扣7保持内移趋势,出水连通件5一端与出水孔21连接,另一端与出水槽41连接。当翻盖4盖合时,出水连通件5处于蜷缩状态从而使出水孔21与出水槽 41不连通,且固定卡扣42与活动卡扣7相扣合,排气孔22由翻盖4封堵住。当下压按键6时,活动卡扣7脱开对固定卡扣42的扣合使翻盖4 在出水连通件5的弹力作用下自动打开,且此时出水连通件5处于伸展状态从而使出水孔21与出水槽41连通,进而用户可通过出水槽41进行饮水。

出水连通件5优选由弹性硅胶材质制成,为了提高其密封性,防止出现溢水现象,其一端伸入出水槽41与出水槽41的内壁密封接触,另一端穿过出水孔21与出水孔21的内壁及内塞2的对应表面密封接触。同时,为了确保出水连通件5能在翻盖4盖合或打开时更加可靠地发生既定变形,出水连通件5的一部分外露于出水槽41和出水孔21。

内塞2包括内塞外盖23、内塞内盖24和内塞内芯25,内塞内盖24 包括盖板部241以及设于盖板部241下端的外环部242和内环部243,盖板部241盖合在壶体1壶口的上端面,出水孔21和排气孔22均设置在盖板部241,排气孔22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21,活动卡扣7可横向移动地安装在盖板部241的上表面,弹簧8一端与活动卡扣7相抵顶,另一端与设置在盖板部241上表面外侧的凸壁241a相抵顶。内环部 243伸入壶体1壶口内,内盖内芯25一端套装在内环部243的内壁上,另一端外露于内环部243,且内盖内芯25的外露端通过第二密封圈251 与壶体1壶口的内壁密封配合。内塞外盖23套装在外环部242的外壁上,翻盖4设于内塞内盖24上端并位于内塞外盖23内,固定卡扣42设置在翻盖4的下表面,按键6可上下垂直运动地安装在内塞外盖23的上端,按键6下端设置有第一抵顶斜面61,活动卡扣7上端设置有第二抵顶斜面71,第一抵顶斜面61与第二抵顶斜面72抵顶配合。

壶体1壶口的外壁上安装有一固定座9,固定座9内开设有一环形容设腔91,内塞内盖24通过其上外环部242与环形容设腔91的内壁螺接,外盖3盖合在内塞2外部并与环形容设腔91的外壁螺接。内塞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6,翻盖4上对应的设有限位槽43,限位槽43能在翻盖4 打开时与内塞2上的限位凸起43配合,进而对翻盖4进行限位。

壶体1包括不锈钢双层真空内壳11及套装在不锈钢双层真空内壳11 外部的塑料外壳12,因而具有保温效果,且外形美观、高档。壶体1一侧设置有把手10,该把手10由把手本体101和转柄102组成,其中把手本体101的下端及转柄102的上端分别通过一销钉103与壶体1可转动连接,把手本体101的上端设置有滑销101a,转柄102的下端设置有滑槽102a,滑销101a伸入滑槽102a内与之滑动配合,从而使得该把手10 在使用时可以外拉展开、不用时可内推收折。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