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日式榻榻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6716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日式榻榻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榻榻米,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日式榻榻米。



背景技术:

榻榻米因具有节省空间的能力以及强大的收纳功能,广泛受到了小户型居民的喜爱。但市面上现有的榻榻米多为原地台木工现场制作并存在以下不足:原地台木工现场制作程序复杂,耗费时间过长,且组装后不易拆卸;组装时连接用的金属件受潮易生锈导致榻榻米不牢固;内部空间不具备储物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日式榻榻米。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日式榻榻米,它由床体、立柜和矮柜组成;立柜、矮柜分别设置于床体的左端、右端;床体包括地台、立柱、上盖板;立柱为多个,多个立柱均匀设置于地台上;立柱的上端均与上盖板相连接;

地台由地台板和地台骨架组成;地台骨架由多根纵龙骨和横龙骨交叉连接而成;纵龙骨和横龙骨的交叉处均开设有圆孔;立柱的下端中间均设置有下凸起;立柱通过将下凸起插置在圆孔内与地台骨架紧固连接;

立柱上端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上凸起,四个上凸起围成的凹槽均与上龙骨支架相连接;上龙骨支架的最上沿与上盖板齐平,上龙骨支架由多根横龙骨与纵龙骨交叉连接而成;上盖板的中间设置有中间盖板;中间盖板与上盖板呈间隙连接;

中间盖板的下端与升降装置相连接;升降装置的下端固定在地台中间的地台板上;床体的前侧面、后侧面上均设置有外侧板。

上盖板的上方设置有榻垫;榻垫由多块小垫拼接而成。榻垫的左端设置有提手。立柜上设置有衣柜格和电视机位;电视机位设置于立柜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不仅组装简单快捷、拆卸维修方便,而且连接方式牢固,长时间使用不易损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内部的储物空间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床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立柜的主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柜;2、矮柜;3、升降装置;4、中间盖板;5、榻垫;6、立柱;7、地台板;8、横龙骨;9、纵龙骨;10、圆孔;11、下凸起;12、上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床体、立柜1和矮柜2组成;立柜1、矮柜2分别设置于床体的左端、右端;立柜1上设置有衣柜格和电视机位;电视机位设置于立柜1的中间。矮柜2上设置有侧门,既可以起收纳作用,又可以作为长凳使用,实用性很强。

床体包括地台、立柱6、上盖板;立柱6为多个,多个立柱6均匀设置于地台上,起支撑连接的作用,可有效减轻床体的实际重量,便于安装、拆卸;立柱6的上端均与上盖板相连接;上盖板的上方设置有榻垫5;榻垫5由多块小垫拼接而成,方便铺设及掀开;榻垫5的左端设置有提手,因榻垫5之间的缝隙很小,需要设置提手以辅助拆卸。

地台由地台板7和地台骨架组成;地台骨架由多根纵龙骨9和横龙骨8交叉连接而成;纵龙骨9和横龙骨8的交叉处均开设有圆孔10;立柱6的下端中间均设置有下凸起11;立柱6通过将下凸起11插置在圆孔10内与地台骨架紧固连接,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立柱6上端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上凸起12,四个上凸起12围成的凹槽均与上龙骨支架相连接;上龙骨支架的最上沿与上盖板齐平,上龙骨支架由多根横龙骨与纵龙骨交叉连接而成;上盖板的中间设置有中间盖板4;中间盖板4与上盖板呈间隙连接;

中间盖板4的下端与升降装置3相连接;升降装置3的下端固定在地台中间的地台板7上;当升降装置3升起时,中间盖板4可作为桌面使用;当升降装置3下降后,中间盖板4重新作为上盖板的一部分,起支撑作用。床体的前侧面、后侧面上均设置有外侧板;地台、立柱6、上盖板、外侧板构成完整的床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地台与上盖板之间通过立柱连接,且立柱的两端均为凹凸设计,具有连接方式牢固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组装简单快捷、拆卸维修方便的优点,还可以有效避免涂胶粘接等方式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损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