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式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934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式炒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尤其涉及到一种节能式炒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售的炒锅,均为光底锅,即锅底为光滑的面,由于锅底采用这种传统的光滑面结构,加热炉的火焰在接触锅底的瞬间便会向四周呈直线扩散,火焰在锅底运行距离和停留时间过短,锅底只吸收部分热能,而较大部分热能很快散失,热能利用效率低,燃料浪费较大,锅底导热面积小,热交换效率低,同时这样的锅在锅底的中心受热较大,其它部分受热较小,造成受热不均,不利于烹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式炒锅,其受热均匀,热能利用率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式炒锅,包括锅体和锅底,所述锅体上设置有锅柄,所述锅底底部的中央部分向所述锅底边缘延伸设置有多个凸出的第一受热片,所述第一受热片呈放射状分布,所述锅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出的第二受热片,所述第二受热片从所述锅体的上端延伸到所述锅体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受热片连接,所述锅底为三层复合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陶晶层、铝合金层和铜合金层。

改进地,所述第一受热片和所述第二受热片之间设置有导热环。导热环采用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便于第一受热片受热后将热量均匀传递给第二受热片。

优选地,相邻所述第二受热片之间设置有辅助受热片,所述辅助受热片从所述锅体的上端延伸到所述导热环上。辅助散热片的设置进一步使锅体受热均匀,炒菜时利于快速将食材煮熟。

作为改进地,所述锅底底部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圆形凹陷,所述圆形凹陷的直径占所述锅底底面直径的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圆形凹陷的设置是锅底受热迅速。

作为优选地,所述锅底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点。凸点的设置有利于炒菜时不粘锅,且且不易沾垢,便于清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增设第一受热片和第二受热片,当炒锅在火源上加热时,热量通过多个第一受热片传递到第二受热片上,使锅底受热更加均匀,同时由于第二受热片是设置在锅体上的,从而本炒锅比一般的炒锅加热更加迅速,食物热的更快;锅底分为三层,最底下的铜合金层使热量传导更加迅速、铝合金层储热性能好,使热量不易散失,陶晶层使食物不易沾到锅底,且不易被刮擦,延长了本炒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节能式炒锅,包括锅体1和锅底2,锅体1上设置有锅柄3,锅底2底部的中央部分向锅底2边缘延伸设置有多个凸出的第一受热片21,第一受热片21呈放射状分布,锅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出的第二受热片11,第二受热片11从锅体1的上端延伸到锅体1的底端,并与第一受热片21连接,锅底2为三层复合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陶晶层4、铝合金层5和铜合金层6。

第一受热片21和第二受热片11之间设置有导热环7。

相邻第二受热片11之间设置有辅助受热片12,辅助受热片12从锅体1的上端延伸到导热环7上。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节能式炒锅,包括锅体1和锅底2,锅体1上设置有锅柄3,锅底2底部的中央部分向锅底2边缘延伸设置有多个凸出的第一受热片21,第一受热片21呈放射状分布,锅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出的第二受热片11,第二受热片11从锅体1的上端延伸到锅体1的底端,并与第一受热片21连接,锅底2为三层复合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陶晶层4、铝合金层5和铜合金层6。

第一受热片21和第二受热片11之间设置有导热环7。

相邻第二受热片11之间设置有辅助受热片12,辅助受热片12从锅体1的上端延伸到导热环7上。

锅底2底部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圆形凹陷22,圆形凹陷22的直径占锅底2底面直径的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锅底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点2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