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432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婴儿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了便携式婴儿床。



背景技术:

目前,婴儿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市面上很多小型可折叠式的婴儿床特受欢迎,因其灵活拆卸,便于携带运输等优点受大众喜爱,然而现有的可折叠婴儿床大多采用拆卸式折叠,需要折叠时需要将床架与支撑架分别拆开,这样难免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或丢失,而且折叠和组装起来都不方便。

本申请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婴儿床不便于折叠和携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便携式婴儿床。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便携式婴儿床,包括用于安装床体的床体架管,所述床体架管的两侧设有支撑脚架,所述支撑脚架包括左支撑脚架和右支撑脚架,所述左支撑脚架与右支撑脚架上均设有与所述床体架管铰接的折叠转动装置,所述左支撑脚架与右支撑脚架之间还设有连接在左支撑脚架和右支撑脚架上的可拆卸的固定底架,通过将固定底架拆卸,使左支撑脚架和右支撑脚架在折叠转动装置作用下可绕与床体架管铰接处转动至床体架管内并与床体架管齐平,实现对婴儿床的折叠收合。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婴儿床,所述折叠转动装置包括与床体架管铰接的铰接部和与支撑脚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铰接部内壁上凸设有卡块,所述床体架管上设有与所述折叠转动装置铰接部连接的铰接管,所述铰接管的两侧设有套设在铰接管上且与铰接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铰接部内卡块配合的限位凸块,所述折叠转动装置的铰接部可绕床体架管上铰接管转动,并由所述限位凸块和卡块配合限制其转动的位置,以实现婴儿床的展开使用状态与折叠收合状态的切换。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婴儿床,所述左支撑脚架包括左一支撑脚与左二支撑脚,所述左一支撑脚和左二支撑脚均铰接在所述折叠转动装置的连接部上并可绕与连接部的铰接处相对转动。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婴儿床,所述右支撑脚架包括右一支撑脚与右二支撑脚,所述左一支撑脚、左二支撑脚、右一支撑脚与右二支撑脚上均设有供所述固定底架插入连接的连接位,且四个连接位位于同一水平高度,通过固定底架插入至连接位内使左支撑脚架和右支撑脚架相对固定。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婴儿床,所述折叠转动装置的铰接部与连接部之间还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床体架管与所述支撑脚架之间距离的高度调节装置。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婴儿床,所述镶体主件的一侧设有斜面配合结构,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折叠转动装置的铰接部连接的调节块,所述折叠转动装置的连接部上设有供所述调节块插入的连接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若干自上而下排列的卡位,所述调节块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配合的配合凸块,通过调节配合凸块与连接部上的卡位配合来实现婴儿床的高度调节。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婴儿床,所述调节块上设有调节按钮,受所述调节按钮控制的活动块,所述配合凸块与活动块的下端连接,所述调节按钮与活动块直接设有控制线,所述控制线的一端连接在调节按钮上,其另一端连接在活动块的上端,所述活动块的下端设有斜面结构,所述配合凸块与活动块连接的一端设有配合斜面,通过上压调节按钮,在控制线连动下使活动块在调节块内向上移动,通过斜面结构使与其斜面配合的配合凸块往调节块方向移动,从而使配合凸块脱离连接部的卡位,调节块即可相对连接部的连接腔运动从而实现高度调节;所述调节按钮、活动块与配合凸块上均设有弹性复位件。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婴儿床,所述床体架管的一侧上设有可拆卸的支架管,所述支架管上设有一键拆卸装置。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婴儿床,所述一键拆卸装置设于支架管与床体架管连接的一端上,其包括与支架管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从第二连接部与床体管架相对的一端伸出的锁块,所述床体管架上设有供所述锁块插入的锁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还设有控制所述锁块移动的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从第二连接部的下端伸出至支架管外,所述锁块上设有长条形斜槽,所述解锁按钮上设有插入至所述长条形斜槽内的销柱;通过上压解锁按钮,在销柱与长条形斜槽的配合作用下,使锁块往第二连接部的方向移动,脱离床体管架的锁孔,支架管即可从床体管架上拆卸下来实现一键拆卸;所述锁块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弹性复位元件。

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婴儿床,所述床体管架与第二连接部相对的一端上设有插块,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床体管架的一端设有与插块配合的插槽,所述锁孔设于插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婴儿床通过折叠转动装置带动支撑脚架转动,使支撑脚架绕床体架管转动至床体内部而完成对婴儿床的折叠收合,收合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收合后作支撑脚架与右支撑脚架位于床体管架的水平面上,使收合后整个婴儿床下端保持持平,便于存放和运输,在需要回复展开状态只需将支撑脚架从床体内绕床体架管转动至床体外,在将固定低架连接在支撑脚架上即可展开使用。

2、本申请婴儿床上还设有可调节床体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可根据所使用的场合来调节适合的高度,方便照看使用该婴儿床的婴幼儿。

3、本申请婴儿床的床体架管的一侧可以一键拆卸,拆卸下来后配合一些侧面可通过拉链式打开的床罩使用,可放置在照看者的床边,再配合高度调节,实现婴母同床,使本产品更为人性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婴儿床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婴儿床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婴儿床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婴儿床的折叠转动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婴儿床的调节高度装置结构爆炸图一;

图6为本申请婴儿床的调节高度装置结构爆炸图二;

图7为本申请婴儿床的一键拆卸装置结构爆炸图一;

图8为本申请婴儿床的一键拆卸装置结构爆炸图二;

图9为收合状态图;

图10为收合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5的A部放大图;

图12为图7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所示,便携式婴儿床,包括床体架管1,所述床体架管的两侧设有支撑脚架,还包括铰接在床体架管上的折叠转动装置3,所述支撑脚架包括左支撑脚架201和右支撑脚架202,所述左支撑脚架201与右支撑脚架202上均设有所述折叠转动装置3,所述左支撑脚架与右支撑脚架之间还设有连接在左支撑脚架和右支撑脚架上的可拆卸的固定底架4,通过将固定底架4拆卸,使左支撑脚架和右支撑脚架在折叠转动装置作用下可绕与床体架管铰接处转动,实现将婴儿床的折叠收合。固定底架4使左支撑脚架和右支撑脚架相互固定不能移动,使婴儿床固定在展开状态,当将固定底架拆除后,左支撑脚架与右支撑脚架变为活动状态,即可由折叠转动装置3带动其转动;由展开状态转变至折叠收合状态时,左支撑脚架顺时针转动至床体内,右支撑脚架逆时针转动至床体内,再将固定底架放置在床体内,即可完成对婴儿床的折叠收合,而且收合后所有部件都可通过放置在床内,使收合状态的婴儿床携带更加方便,也方便了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转动装置3包括与床体架管铰接的铰接部301和与支撑脚架连接的连接部302,所述铰接部301内壁上凸设有卡块3011,所述床体架管1上设有与所述折叠转动装置铰接部连接的铰接管101,所述铰接管的两侧设有套设在铰接管上且与铰接部301连接的连接件102,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铰接部301内卡块3011配合的限位凸块1021,所述折叠转动装置的铰接部可绕床体架管上铰接管转动,并由所述限位凸块和卡块配合限制其转动的位置,以实现婴儿床的展开使用状态与折叠收合状态的切换。婴儿床为展开状态时,铰接部301内的卡块3011转动至其左端面与连接件102的限位凸块1021的右端面接触,使铰接部不能再绕铰接管101作逆时针转动,使与支撑脚架沿一个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后即停止,同理,当婴儿床收合时,铰接部的卡块顺时针转动至其右端面与连接部上的限位凸块左端面接触,使支撑脚架转动至床体架管内并与床体架管齐平,即可折叠收合,简单的结构使使用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又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脚架201包括左一支撑脚2011与左二支撑脚2012,所述左一支撑脚和左二支撑脚均铰接在所述折叠转动装置的连接部上并可绕与连接部的铰接处相对转动。在展开状态时,所述左一支撑脚与左二支撑脚相对撑开,形成八字型,能稳固支撑婴儿床,在收合时,可将左一支撑脚与左二支撑脚绕铰接处相对转动,使其相对靠近,方便折叠收合。

再进一步地,所述右支撑脚架202包括右一支撑脚2021与右二支撑脚2022,所述左一支撑脚2011、左二支撑脚2012、右一支撑脚2021与右二支撑脚2022上均设有供所述固定底架插入连接的连接位5,且四个连接位位于同一水平高度,通过固定底架插入至连接位内使左支撑脚架和右支撑脚架相对固定。固定底架直接四个脚插入至连接位上即可使四支脚相对固定,也使婴儿床稳固,且每个连接位上都设有用于辅助拆卸固定底架的助推小块501,需要拆卸时可通过按下该助推小块来使拆卸更为轻松。

具体地,所述折叠转动装置的铰接部301与连接部302之间还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床体架管1与所述支撑脚架之间距离的高度调节装置。可根据所使用的场合来调节适合的高度,方便使用者使用。

再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折叠转动装置的铰接部302连接的调节块601,所述折叠转动装置3的连接部302上设有供所述调节块插入的连接腔,所述连接部302上设有若干自上而下排列的卡位602,所述调节块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配合的配合凸块603,通过调节配合凸块603与连接部上的卡位配合来实现婴儿床的高度调节。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上还能显示高度档位的观察孔,所述调节块的外侧还设有档位板,档位板上设有若干与卡位对应的数字作高度档位提示,当调节块上升时,调节块带动档位板上移,档位板上对应的数字就能从连接部的观察孔上看见,方便使用者调节高度时能够直接观察到高度档位,使调节更加方便。

又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块上设有调节按钮604,受所述调节按钮控制的活动块605,所述配合凸块603与活动块605的下端连接,所述调节按钮与活动块直接设有控制线606,所述控制线606的一端连接在调节按钮604上,其另一端连接在活动块605的上端,所述活动块605的下端设有斜面结构6051,所述配合凸块603与活动块连接的一端设有配合斜面6031,通过上压调节按钮604,在控制线连动下使活动块在调节块内向上移动,通过斜面结构使与其斜面配合的配合凸块往调节块方向移动,从而使配合凸块脱离连接部的卡位,调节块即可相对连接部的连接腔运动从而实现高度调节;所述调节按钮、活动块与配合凸块上均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调节块的底部设有位于连接部外侧与调节块连接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与床体底部接触承托其底部,当调节块上移时,支撑块可托起底部一同上移,使高度调节过程中床体始终保持形状,不至于变形。

具体地,所述床体架管的一侧上设有可拆卸的支架管103,所述支架管上设有一键拆卸装置。拆卸下来后配合一些侧面可通过拉链式打开的床罩使用,可放置在照看着的床边,实现婴母同床,使本产品更为人性化。

再具体地,所述一键拆卸装置设于支架管103与床体架管1连接的一端上,其包括与支架管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701,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从第二连接部与床体管架相对的一端伸出的锁块702,所述床体管架1上设有供所述锁块插入的锁孔703,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还设有控制所述锁块702移动的解锁按钮704,所述解锁按钮从第二连接部的下端伸出至支架管外,所述锁块上设有长条形斜槽7021,所述解锁按钮上设有插入至所述长条形斜槽内的销柱7041;通过上压解锁按钮,在销柱与长条形斜槽的配合作用下,使锁块往第二连接部的方向移动,脱离床体管架的锁孔,支架管即可从床体管架上拆卸下来实现一键拆卸;所述锁块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弹性复位元件。

更具体地,所述床体管架与第二连接部相对的一端上设有插块706,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床体管架的一端设有与插块配合的插槽707,所述锁孔703设于插块上。利用插块与插槽配合使支架管快速安装至床体管架上,通过锁块插入至锁孔内使其固定,实现快速安装和快速拆卸。

本申请工作原理:

折叠收合和展开:将固定底架拆卸出来,再将展开的左一支撑脚和左二支撑脚相对靠近,右一支撑脚和右二支撑脚相对靠近,通过折叠转动装置带动作支撑脚架绕铰接部作顺时针转动至床体内,右支撑脚作逆时针转动至床体内即完成折叠,通过铰接部上的卡块与连接件上的限位凸块配合,使其转动至一定位置即可停止,使收合一步到位,另外也可将拆出的固定底架一同放置在床体内,使运输和存储更加方便快捷。同理,要展开时,只需将左支撑脚架与右支撑脚架从床体内转出,再通过固定底架插入至支撑脚上的安装位上,四支支撑脚即相对固定保持展开状态。

高度调节:通过上压调节按钮,在控制线连动下使活动块在调节块内向上移动,通过斜面结构使与其斜面配合的配合凸块往调节块方向移动,从而使配合凸块脱离连接部的卡位,调节块即可相对连接部的连接腔运动从而实现高度调节。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