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储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7323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药品储纳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品存放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近效期药品和远效期药品自动分离功能的药品储纳盒。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几乎每个科室都会备有存放盒,从而用来存放一定数量的基数药品以备急用。由于储药量的增大,存放盒中难免会存在近效期药品和远效期药品,为了防止存放的基数药品过期而造成不良安全事件发生,一般都要求使用基数药品时先使用距离过期时间近也即近效期药品,而保留远效期药品。具体使用方式为:按医院规定,需要对药品在存放盒内的存放遵循“左进右出”原则,也就是要用时从盒的右边取药,右边放置的是近效期的,将新取来的远效期药品从左边放入盒内。然而,工作中有时护士遇到紧急情况一着急或一不注意打开盒体就拿,从而没有遵守“左进右出”的原则,往往轻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重则危及患者人身健康。如何寻求一种结构合理可靠的药品储纳设备,从而能在保证对近效期药品和远效期药品自然分类的同时,还可具备使用性能上的便捷性,以方便护士随时快速的取到所要求的药品,为本领域近年来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药品储纳盒,其能在保证对近效期药品和远效期药品自然分类的同时,还可具备使用性能上的便捷性,且使用起来极为可靠而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药品储纳盒,包括用于储存药品的盒体,其特征在于:在盒体盒腔内由一侧盒壁向相对的另一侧盒壁处呈倾斜面状的延伸有导料板,从而通过导料板将盒体盒腔划分为上下双层的腔体构造,盒体的上层腔体构成用于投放远效期药品的进料腔,而下层腔体构成用于取出近效期药品的出料腔;导料板的高端部铰接于盒体盒壁上且该铰接轴轴线水平布置,导料板的低端部与相应盒体盒壁间存有供药品由进料腔向出料腔落入的间隙;在导料板侧边所在盒体盒壁处贯穿开设有弧形腰孔,弧形腰孔的弧形路径位于以上述铰接轴轴线为中轴线的同一圆柱面上,导料板的相应侧板体处水平凸设有用于与上述弧形腰孔间构成滑移导向配合的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上的位于弧形腰孔以外的栓身处布置外螺纹,紧固螺母与固定栓间构成螺纹配合。

所述盒体外形呈盒口朝上的四方盒状构造,导料板的铰接轴两轴端以及弧形腰孔均布置于盒体的长边所在盒壁处;在所述间隙所在的盒体盒壁处布置有轮轴轴线平行导料板铰接轴轴线的搅松轮,所述搅松轮轮体最低高度高于所述间隙所处高度,搅松轮的轮面处布置用于起缓冲作用的软质垫层。

所述盒体的盒底处布置有水平输送带,所述水平输送带的药品运输方向平行盒体长度方向,水平输送带的进料侧位于所述间隙的正下方处,水平输送带的出料侧所在盒体盒壁处开设有便于取药的取药口。

所述水平输送带包括主动辊、从动辊以及闭环状布置于上述主动辊和从动辊处的输送带体;所述主动辊或从动辊的轮端部与搅松轮的同侧轮端部间构成皮带传动配合。

在水平输送带的出料侧所在盒体盒壁上贯穿开设有贯穿孔,沿盒体盒底面由贯穿孔处水平向外延伸有延伸体,该延伸体外形呈开口朝上的盒形构造,水平输送带的进料侧延伸至延伸体的盒底处;延伸体的盒口构成上述取药口,在取药口处铰接设置有用于启闭该取药口的取药板。

盒体的盒口处盖覆有用于封闭该盒口的封盖,封盖分为直接封闭盒口的封板以及用于频繁启闭的放药板,所述放药板与封板间彼此铰接且两者铰接轴线水平布置,放药板布置于封盖上的导料板高端部所在端处。

在盒体的外侧盒壁处设置有供备注条插入的四方卡槽状的透明标签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左进右出”方式所导致的容易拿错药品的固有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层进下层出”的新型操作方式,以导料板配合上层腔体也即进料腔的腔壁来形成进料仓,以下层腔体构成出料腔,每次存药时均放置于进料仓内,每次取药则始终从出料腔取药,最终利用重力而巧妙的实现药品由上而下的自动滑动和更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到药品本身存在剂量的大小差异,进而也就存在尺寸、质量等方面的差别;因此,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导料板的铰接可调结构,以弧形腰孔和固定栓的滑移导向配合,从而实现了导料板的人为摆放角度调控目的。导料板的角度倾斜可控,也就实现药品由上层腔体至下层腔体的落料速度可控性,显然也就利于实现精细化的药品快速和便捷存取功能。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保证每次由下层腔体处取出的药品都是最早放置的也即近效期的药品,从而可有效的避免了每次取药需要注意取药方向甚至是需要挨个去看有效期的问题,这不仅节约了取药时间,还可具备使用性能上的便捷性,使用起来显然极为可靠而安全。

2)、考虑到新存药品在持续存入上层腔体后,可能会出现在重力下的药品拥塞状况,更具体则表现在药品堵塞在位于导料板低端部的间隙处。通过采用搅松轮,使得在出现上述药品堵塞或可能出现上述药品堵塞状况时,转动搅松轮从而使得药品彼此间由紧转松,进而更利于药品在自重下自动下落至下层腔体。软质垫层,则用于保护脆弱的针剂等瓶体,以避免在搅松时出现瓶体挤压破损状况。

3)、通过水平输送带,可实现对位于下层腔体处的近效期药品的随时滚动取药目的。当最靠近取药口的部分近效期药品使用后,剩下的药品会随水平输送带的输送而前移,同时在水平输送带的进料侧出现空隙,以供上层腔体处的药品下落。此时,新放进来的药品自然的排在了旧有药品的后面。通过水平输送带的不断或手动或机器驱动,药品不断的前行,从而不断的在输送带的进料侧提供出供上层腔体处药品下落的空隙,最终进一步的提升对近效期药品和远效期药品自然分类和便捷输送能力。

4)、具体操作时,可以将水平输送带和搅松轮通过皮带传动甚至是齿轮或链传动等连为一体,从而保证水平输送带动作时搅松轮随之产生随动的同向转动动作。通过上述传动动作,可保证药品由上层腔体至下层腔体再至取药口的顺畅移动性能,其操作便捷性可得到有效提升。延伸体的布置,则使得护士在取药时由下而上的翻起取药板即可进行相应取药,避免了侧边开门所可能导致的药品直接滚落而出的状况。

5)。封盖由封板及放药板两部分组成。封板在安装后通常不会取下,只是便于在初始进行搅松轮等安装时能提供出足够的安装路径。而放药板则是护士平常所频繁操作的板体,从而用于随时放入新药品。放药板靠近导料板的高端部所在处,以便于新药品由该处自然沿导料板作重力下滑动作。

6)、透明标签槽的布置,便于插入相应的备注条,从而利于对该药品储纳盒所容纳的药品种类进行标注,最终方便护士取药时进行快速辨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料板处固定栓与盒体处弧形腰孔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间隙

10-盒体 10a-延伸体 11-弧形腰孔 12-取药板

13a-封板 13b-放药板 14-透明标签槽

20-导料板 21-固定栓 30-紧固螺母

40-搅松轮 50-水平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参照图1-2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开口朝上的四方盒状的盒体10、倾斜面状的布置于盒体10盒腔内的导料板20、用于搅松药品的搅松轮40以及位于盒体10盒底处的水平输送带50,盒体10盒口处则设置封盖以封闭盒体10。

如图1所示,由于导料板20横隔开盒体10盒腔,从而将盒体10盒腔划分出了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具体而言,导料板20一端铰接于盒体10的宽边所在盒壁处,而导料板20另一端与盒体10另一侧宽边所在盒壁间存有供药品由上层腔体下落至下层腔体的间隙a。导料板20两侧边则水平延伸出固定栓21,具体如图2所示,从而通过紧固螺母30与盒体10两侧长边所在盒壁处的弧形腰孔11间构成紧固配合。搅松轮40则与水平输送带50间以皮带传动或链传动或齿轮传动连接彼此。水平输送带50的进料侧沿水平向而顶出盒体10盒壁,最终平铺在图1所示的延伸体10a的盒底处,从而实现由上层腔体处下落药品的水平输送功能。延伸体10a的盒口处铰接取药板12,以方便随时取出近效期药品。至于封板13a处,则通过人为的划分出封板13a及放药板13b。封板13a在安装后通常不会取下,只是便于在初始进行搅松轮40等安装时能提供出足够的安装路径,也即处于长期封闭状态。而放药板13b则是护士平常所频繁操作的板体,从而用于随时放入新药品。

本实用新型具体操作时,每次根据位于盒体10外壁处的透明标签槽14内的备注条,而针对性的在相应的盒体10内存入新发的药品。存放时,首先打开放药板13b,由放药板13b所露出的进口而放入药品。而每次取药时的药品行进路径则如图1箭头所示:护士通过打开位于延伸体10a处的取药板12而取药,而一旦发现延伸体10a内药品不足时,转动水平输送带50,相应药品即被不断输送过来。在水平输送带50转动过程中,也带动了搅松轮40动作,因此不必担心药品在间隙a处产生拥塞状况。同时,由于导料板20处于下斜状态,因此实际上药品在沿水平输送带50行进时,其所处空间是逐渐宽广的,因此药品在下层腔体处的运输顺畅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