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1807阅读:1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



背景技术:

折叠门主要用于车间、商场、办公楼、展示厅和家庭装潢等场所的隔断用途,可有效起到隔温、防尘、降噪隔音、遮蔽等作用,同时因其又具有使用、安装简便快速、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等特点而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外门使用。

折叠门虽然具有使用维修方便、节省空间等特点,但由于其分段组装的结构特性,导致其受力能力薄弱,尤其是用于外门使用的滑动折叠门,在一些多风地区很容易导致折叠门的滑轮脱轨,现有用到的滑动折叠门的滑轮结构,上、下门框均采用单侧滑轨,即将滑轮预先装入门体上,调节滑轮侧面的螺丝,使其整体高度变小,将门装入轨道后,再通过调节螺丝,调节滑轮高度,以此将门体卡在滑轨上,此种结构,由于滑轮与滑轨单侧接触,受到强风时,如果上下门框稍微扁形,门体很容易脱离出来,造成严重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结合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抵御外力强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框、边框与下框形成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装设折叠门扇,所述折叠门扇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扇门与右扇门,所述左扇门与右扇门均包括主门扇,所述主门扇的一侧通过第一合页连接所述边框,所述主门扇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合页连接副门扇的一侧,所述副门扇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三合页,所述上框与下框的内部均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上下相对应的滑轨,两所述滑轨之间设有滑轮,并将所述滑轮锁定在滑轨内滑行,所述滑轮通过穿设在第三合页的轴孔内的通丝螺栓与所述副门扇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通丝螺栓的外侧套设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设置在所述通丝螺栓与第三合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合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副门扇与卡在所述副门扇上的平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平接件上设有双排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密封条。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与主门扇、主门扇与副门扇的连接端面均设有所述第一密封条。

进一步地,所述主门扇上靠近副门扇一端设有天地插销件。

进一步地,所述主门扇至少顺序连接两扇所述副门扇,所述副门扇通过所述第三合页连接第三门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门扇的侧面卡接斜接件,所述斜接件的闭合侧设有第二密封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门扇的闭合端也设有天地插销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的顶侧以及下框的底侧均设有一体的安装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滑轮内置框架,将滑轮禁锢在双侧设置的滑轨中滑行,有效的防止门扇受强风带来的外力作用而使滑轮脱离滑轨;同时,框架上下预设安装固定件,可以在框架安装时直接与建筑主体结构相连接,有效的增强门体整体的稳固性,同时还还能提高折叠门本身相对安装高度,扩大折叠门的应用范围,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半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中边框与主门扇连接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中第一合页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中主门扇与副门扇连接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中副门扇闭合端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中平接件的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中上框与第三合页连接处的截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中第三合页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中第三门扇闭合端的截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中斜接件的截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的上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框;2、边框;3、下框;4、左扇门;5、右扇门;6、主门扇;7、副门扇;8、第三门扇;9、第一合页;10、第二合页;11、第三合页;12、腔室;13、滑轨;14、滑轮;15、轴孔;16、通丝螺栓;17、扭转弹簧;18、平接件;19、卡槽;20、第一密封条;21、天地插销件;22、斜接件;23、第二密封条;24、安装固定件;25、固定孔;26、固定勾件;27、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框1、边框2与下框3形成的框架,框架内装设折叠门扇,折叠门扇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扇门4与右扇门,左扇门4与右扇门均包括主门扇6,主门扇6的一侧通过第一合页9连接所述边框2,主门扇6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合页10连接副门扇7的一侧,副门扇7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三合页11,上框1与下框3的内部均设有腔室12,腔室12内设有上下相对应的滑轨13,两滑轨13之间设有滑轮14,并将滑轮14锁定在滑轨13内滑行。

结合图9,滑轮14通过穿设在第三合页11的轴孔15内的通丝螺栓16与副门扇7相固定。

如图8所示,通丝螺栓16的外侧套设扭转弹簧17,扭转弹簧17设置在所述通丝螺栓16与第三合页11之间,其中扭转弹簧17部分深入并卡在轴孔15内,其主要使副门扇7受力向外拉伸时,扭转弹簧17起到缓冲作用,免于第三合页11直接裂开,同时,扭转弹簧17在门开启后,产生扭力,能够更好的增大门体闭合的稳固性。

如图6、图7所示,第三合页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副门扇7与卡在副门扇7上的平接件18。

更进一步地,平接件18上设有双排卡槽19,卡槽19内设有第一密封条20,卡槽19采用欧标的卡槽19。

其中优选地,边框2与主门扇6、主门扇6与副门扇7的连接端面均设有第一密封条20。

优选地,主门扇6上靠近副门扇7一端设有天地插销件21。

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实施方式,上框1的顶侧以及下框3的底侧均设有一体的安装固定件24,其中,安装固定件24可以是与门框一体的固定板,也可以是与门框一个的固定钢管。

实施例2:

如图10、图11、所示,结合图3、图4、图5,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叠门的紧固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框1、边框2与下框3形成的框架,框架内装设折叠门扇,折叠门扇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扇门4与右扇门,左扇门4与右扇门均包括主门扇6,主门扇6的一侧通过第一合页9连接所述边框2,主门扇6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合页10连接副门扇7的一侧,副门扇7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三合页11,上框1与下框3的内部均设有腔室12,腔室12内设有上下相对应的滑轨13,两滑轨13之间设有滑轮14,并将滑轮14锁定在滑轨13内滑行。

如图12、图13所示,副门扇7通过所述第三合页11连接第三门扇8,第三门扇8的侧面卡接斜接件22,斜接件22的闭合侧设有第二密封条23。

其中,第三门扇8与副门扇7之间通过第二合页10连接,第三门扇8的闭合端设有天地插销件21。

再次参见图9,滑轮14通过穿设在第三合页11的轴孔15内的通丝螺栓16与副门扇7相固定。

再次参见图8,通丝螺栓16的外侧套设扭转弹簧17,扭转弹簧17设置在所述通丝螺栓16与第三合页11之间,其中扭转弹簧17部分深入并卡在轴孔15内,其主要使副门扇7受力向外拉伸时,扭转弹簧17起到缓冲作用,免于第三合页11直接裂开,同时,扭转弹簧17在门开启后,产生扭力,能够更好的增大门体闭合的稳固性。

再次参见图6、图7,第三合页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副门扇7与卡在副门扇7上的平接件18。

更进一步地,平接件18上设有双排卡槽19,卡槽19内设有第一密封条20。

其中优选地,边框2与主门扇6、主门扇6与副门扇7的连接端面均设有第一密封条20。

优选地,主门扇6上靠近副门扇7一端设有天地插销件21。

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实施方式,上框1的顶侧以及下框3的底侧均设有一体的安装固定件24,其中,安装固定件24可以是与门框一体的固定板,也可以是与门框一个的固定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安装结构中,首先将滑轮14安装如滑轨13中,如图14所示,其中,以安装固定将24为固定板件为例,安装固定件24上还设有多个固定孔25,将安装固定件24埋入腔体,同时利用固定勾件26穿设在固定孔25,并与墙体内的钢筋27相固定住,此种安装结构,直接将框架与建筑墙体中的钢筋27拉紧固定,相较与直接将框架埋入墙体中结构,稳定性更好、抗外力能力更强,最后将左扇门4与右扇门组装完成后,将通丝螺栓16穿入第三合页11中,并与滑轮14螺纹紧固,完成整体门体结构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