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倾仰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240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椅子倾仰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椅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椅子倾仰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椅子。



背景技术:

现有如办公椅类的椅子通常大体由椅座和椅子底座组成,椅子底座处通常会设有升降杆,升降杆与椅座底部间通常会设置一个如托板的调节机构,该类调节机构主要是为了实现椅座高度调节和椅座倾仰调节中的某一个或全部功能。当需要实现高度调节功能时,通常是通过对升降杆上端的升降开关进行触动以实现;当需要实现椅座倾仰调节功能时,通常是通过对调节机构中两个独立连接块所成夹角的调节以实现。

现有该领域中,通常是采用操纵杆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功能(高度调节和/或倾仰调节),由于操纵杆体积较大,使得该种形式在设置时较大程度的受到椅子本身结构的限制,且设置后会较大的影响椅子的整体外观,另外操纵杆的成本也相对较高。虽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以如拉线开关的形式对上述功能(高度调节和/或倾仰调节)加以实现,但现有拉线开关的形式在构造设计上尚不完善,从而会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调节机构存在的结构复杂、不便于使用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椅子倾仰调节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椅子倾仰调节装置,其包括用于分别与椅座底部和椅子底座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一铰接轴铰接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设有定位机构;

定位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连接部处的定位销轴和设于第一连接部处的用于定位销轴伸入的定位销孔,定位销轴通过一弹性件保持向第二连接部内收缩的趋势以脱离定位销孔;

定位销轴与一杠杆机构进行配合,杠杆机构构造成其一端在一第一牵引线的拉动下带动其另一端克服弹性件所提供弹力地施力于定位销轴。

本实用新型的椅子倾仰调节装置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是铰接连接,当定位销轴插入定位销孔内时,椅座能够保持一个固定的角度;当定位销轴脱离定位销孔时,椅座能够前后进行晃动,从而使得椅座能够较佳的适应使用者的坐姿而自主的进行倾仰。当然,定位销孔也是能够设置为多个的,从而使得椅座能够较佳的保持多个角度。

另外,由于定位机构是由第一牵引线进行控制的,相比现有技术的操纵杆控制形式,本实用新型相关机构的体积更小且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较高。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拉线控制形式中,大多是直接通过绳索对定位销轴进行牵拉;而定位销轴受功能限制使其在空间位置上的设计范围相对较小——一般都是设在托盘的侧面,而为了保证绳索能够较佳的对定位销轴进行牵拉,就需求绳索在托盘内部的部分是应当与定位销轴的轴线平行的,这就使得绳索(第一牵引线)出入托盘的可选位置范围较小,从而就会导致绳索(第一牵引线)末端的位置选择受到较大的影响。而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杠杆机构的存在,使得通过绳索(第一牵引线)能够通过杠杆机构对定位销轴进行带动,由于杠杆机构的具体构造上存在着较大的设计空间,从而使得绳索(第一牵引线)相关位置的设置空间也能够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而通过对杠杆机构的2个力臂的比例进行调节,也能够较佳的使得第一牵引线能够较为省力的通过杠杆机构带动定位销轴。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还设有弹性机构,弹性机构包括弹性单元,弹性单元的应变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对应弹性机构处的距离成线性关系且弹性单元的初始应变可调。弹性机构的设置,使得当定位销轴脱离定位销孔时,椅座能够较佳的适应使用者的坐姿自主的进行倾仰。

作为优选,第一牵引线由一第一扳手带动,第一扳手至少具有一能够保持杠杆机构所述另一端将定位销轴压入定位销孔内的工位。从而使得通过第一扳手能够较佳的保持椅座处于一个固定的角度。

作为优选,第一扳手包括第一扳手座和第一扳动部,第一扳手座与第一扳动部通过一第一扳手销钉同轴的可转动连接;第一扳动部包括第一活动柱,第一活动柱侧壁处沿径向设有第一扳块,第一扳手座内构造有用于容纳第一活动柱的第一转动腔,第一转动腔至少具有用于第一扳块在周向上自由扳动的行程口;第一活动柱的侧壁处构造有第一行程槽道,第一行程槽道内设有向第一活动柱外侧拱起的具有弹性形变特性的挡片;第一转动腔内壁对应第一行程槽道处构造有定位挡块,定位挡块与挡片干涉。行程口的设置,使得第一扳动部只能够在一定行程范围内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如因误操作而导致的如第一牵引线、第一扳手等部件的损伤。通过定位挡块与挡片间的配合,使得第一扳动部能够较佳的保持多种转动位置。

作为优选,第一扳手座处设有用于第一牵引线穿过的第一过线口,第一活动柱处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牵引线端部的第一接线槽。

作为优选,第一牵引线与第一接线槽配合的端部具有第二挡块体,第一接线槽包括用于放置第二挡块体的第一固定孔和沿着第一活动柱的周向进行延伸的且与第一固定孔连通的绕线槽,第一过线口处至少具有用于第二挡块体穿过的穿设孔。通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挡块体的配合,使得第一牵引线能够较佳的设于第一活动柱处。

作为优选,杠杆机构包括构造成“L”形的活动板,活动板一端设有第一接线块,第一接线块处设有用于穿设第一牵引线的第一过线孔,活动板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定位销轴内端配合的施力块。第一过线孔的设置,使得第一牵引线能够较佳的设于活动板处。施力块的设置,使得活动板能够较佳的与定位销轴进行配合。

作为优选,活动板直接与第二连接部活动连接。通过将活动板直接与第二连接部活动连接,能够大大的简化托盘的内部结构。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相对的两边向同一侧垂直弯折构造2块第一连接边板;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相对的两边向同一侧垂直弯折构造成2块第二连接边板;

所述2块第一连接边板处均设有用于铰接轴穿过的第一铰接轴孔,所述2块第二连接边板处均设有用于铰接轴穿过的第二铰接轴孔,所述2块第二连接边板位于所述2块第一连接边板内侧,定位销孔设于所述2块第一连接边板的其中之一处。

作为优选,任一第二连接边板处均卡设一构造成U形的卡块,卡块包括U形的卡块主体,卡块主体的卡槽侧壁处设有一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具有在卡设时朝向第二连接边板的导向斜面;第二连接边板处设有用于与卡块主体底部配合的定位槽和用于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孔。卡块的设置,不仅能够较佳的保持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的间隙以防止椅座的左右晃动,而且还能够较佳的减弱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在转动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声响。

作为优选,杠杆机构通过一支架机构设于第二连接部处,支架机构包括用于设置杠杆机构的支撑板,支撑板相对的两边向同一侧垂直弯折构造成用于分别与所述2块第二连接边板连接的2个连接板;定位销轴设于所述2个连接板之一处,与设置定位销轴的连接板对应的第二连接边板处设有用于与定位销轴配合的第一定位销孔,定位销轴在自然状态下自第一定位销孔伸出于相应的第二连接边板。通过采用支架机构来设置杠杆机构,能够大大的便于托盘内部部件的排布。

作为优选,弹性件采用弹簧且套设于定位销轴位于对应连接板内侧的部分处,定位销轴位于对应连接板与对应第二连接边板之间的部分处沿径向穿设一开口销。而较佳的保证定位销轴不会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2个连接板通过一连接轴与所述2块第二连接边板连接,所述2个连接板位于所述2块第二连接边板内侧,所述2个连接板处均设有用于与连接轴配合的第一连接轴孔,所述2块第二连接边板处均设有用于与连接轴配合的第二连接轴孔。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椅子,其包括椅座底部和椅子底座部,其中,椅座底部和椅子底座部之间设有上述任一种椅子倾仰调节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椅子调节托盘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椅子调节托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的杠杆机构及扳手块与支架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的杠杆机构与支架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的支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的杠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的扳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中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的弹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的拉线手柄的爆炸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的第一扳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的第一扳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的第一扳动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3中的通用拉线手柄的爆炸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3中的第二扳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3中的第二扳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3中的弹性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4中的椅子升降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5中的椅子倾仰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6中的椅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椅子调节托盘。其包括用于与椅座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用于与椅子升降杆上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0,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通过一铰接轴130铰接连接,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间设有定位机构。

结合图2,定位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连接部120处的定位销轴141和设于第一连接部110处的用于定位销轴141伸入的定位销孔142,定位销轴141通过一弹性件210保持向第二连接部120内收缩的趋势以脱离定位销孔142。定位销轴141与一杠杆机构220进行配合,杠杆机构220构造成其一端在一第一牵引线230的拉动下带动其另一端克服弹性件210所提供弹力地施力于定位销轴141。

第二连接部120处设有用于套设椅子升降杆上端的升降杆安装孔121,升降杆安装孔121内侧处设置一扳手块270,扳手块270构造成其一端在一第二牵引线280的拉动下带动其另一端触动椅子升降杆上端的升降开关。

结合图3,第一连接部110包括第一安装板241,第一安装板241用于直接与椅座底部连接。第一安装板241相对的两边向同一侧垂直弯折构造有2块第一连接边板242,该2块第一连接边板242处均设有用于铰接轴130穿过的第一铰接轴孔310,

结合图4,第二连接部120包括第二安装板411,升降杆安装孔121设于第二安装板411处。第二安装板411相对的两边向同一侧垂直弯折构造成2块第二连接边板412,该2块第二连接边板412处均设有用于铰接轴130穿过的第二铰接轴孔412a。

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通过第一连接边板242、第二连接边板 412以及铰接轴130进行连接,并且该2块第二连接边板412位于该2块第一连接边板242内侧并使得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能够以铰接轴130为中心进行转动。另外,定位销轴141和定位销孔142分别设于同一侧的第二连接边板412和第一连接边板242处。

结合图5,任一第二连接边板412处均卡设一大体构造成U形的卡块500,卡块500包括U形的卡块主体510,卡块主体510的卡槽侧壁处设有一定位凸起520,定位凸起520具有在卡设时朝向第二连接边板412的导向斜面521;第二连接边板412处设有用于与卡块主体510底部配合的定位槽421和用于与定位凸起520配合的定位孔422。

结合图6、7和8,杠杆机构220和扳手块270均通过一支架机构260设于第二连接部120处。支架机构260包括用于设置杠杆机构220的支撑板610,支撑板610相对的两边向同一侧垂直弯折构造成用于分别与2块第二连接边板412连接的2个连接板620。

定位销轴141设于所述2个连接板620之一处,与设置定位销轴141的连接板620对应的第二连接边板412处设有用于与定位销轴141配合的第一定位销孔412c,定位销轴141在自然状态下自第一定位销孔412c伸出于相应的第二连接边板412。

该2个连接板620通过一连接轴250与2块第二连接边板412连接,该2个连接板620位于2块第二连接边板412内侧,该2个连接板620处均设有用于与连接轴250配合的第一连接轴孔,所述2块第二连接边板412处均设有用于与连接轴250配合的第二连接轴孔412b。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10采用弹簧且套设于定位销轴141位于对应连接板620内侧的部分处,定位销轴141位于对应连接板620与对应第二连接边板412之间的部分处沿径向穿设一开口销630。

本实施例中,扳手块270设于连接轴250处。

结合图9,杠杆机构220包括构造成“L”形的活动板910,活动板910一端设有第一接线块930,第一接线块930处设有用于穿设第一牵引线230的第一 过线孔931,活动板910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定位销轴141内端配合的施力块940。

本实施例中,活动板910在弯折处通过一连接件920与支撑板610活动连接,连接件920能够采用诸如螺栓、销钉等多种已有的形式。

结合图10,扳手块270包括扳手块主体,扳手块主体具有互成一个夹角的第一板1010和第二板1020,第一板1010处设有用于与第二牵引线280配合的第二过线孔1011,第二板1020处构造有能够透过升降杆安装孔121触动椅子升降杆上端升降开关的触动块1021。另外,扳手块270处构造有套筒1030,本实施例中,扳手块270通过套筒1030设于连接轴250处。

结合图11,第二牵引线280通过一接线端子1040设于第二过线孔1011处,第二牵引线280的端部至少具有能够穿过第二过线孔1011的第一挡块体1110,接线端子1040至少具有能够将第一挡块体1110卡在第二过线孔1011外侧的挡圈体1120。另外,挡圈体1120一侧还设有能够插入第二过线孔1011内的承插部,承插部和挡圈体1120中部均设有用于第二牵引线280通过的穿线通道,承插部和挡圈体1120的侧壁处设有连通穿线通道和外界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二牵引线280能够通过间隙卡如在穿线通道中,之后将承插部插入第二过线孔1011内,即可较为简便的实现第二牵引线280与第二过线孔1011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线230和第一过线孔931间的连接也通过接线端子1040加以实现。

结合图12,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间还设有弹性机构160,弹性机构160包括弹性单元,弹性单元的应变与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对应弹性机构160处的距离成线性关系且弹性单元的初始应变可调。

本实施例中,弹性机构160包括压紧螺钉1210,压紧螺钉1210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后与一调节端盖1220螺纹配合,调节端盖1220与第二连接部120间设有套设在压紧螺钉1210处的压紧弹簧1230。

压紧弹簧1230与第二连接部120间设有构造成筒状的防护件1240,调节端盖1220也构造成筒状,防护件1240套设在调节端盖1220内,压紧弹簧1230位于防护件1240与调节端盖1220所共同构造成的腔体内;压紧弹簧1230与调 节端盖1220间设有垫片1250,调节端盖1220外侧设有与压紧螺钉1210连接的限位螺母1260。

本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线230由一第一扳手150带动,第一扳手150至少具有一能够保持杠杆机构220的施力块940将定位销轴141压入定位销孔142内的工位。第一牵引线230外侧还设有第一牵引线套180,第一牵引线套18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一扳手150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牵引线280由一第二扳手170带动,第二牵引线280外侧还设有第二牵引线套190,第二牵引线套19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20和第二扳手170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仅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扳手块270只需在两端之间具有具有一支点,并使得扳手块270能够以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即可实现椅座的升降调节功能。本实施例中,扳手块270是设置在连接轴250处的,扳手块270与连接轴250处或者连接轴250与第二连接部120的连接处均能够单独或共同的形成支点,即扳手块270与连接轴250间以及连接轴250与第二连接部120处间至少有一处能够可转动的配合即可。此外,扳手块270还能够设置在铰接轴130处,并且保证扳手块270能够自由转动即可。

另外,杠杆机构220以及定位机构在具体应用中,也是能够直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20处的,即能够不设置支架机构260。

另外,在第一连接部110处还能够设置一个行程限定槽孔,并在第二连接部120处设置伸入行程限定槽孔的行程限定销,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间能够在一个最大限定角度内进行转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线手柄,其能够作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扳手150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拉线手柄包括第一扳手座1310和第一扳动部1320,第一扳手座1310与第一扳动部1320通过一第一扳手销钉1330同轴的可 转动连接;第一扳动部1320包括第一活动柱1321,第一活动柱1321侧壁处沿径向设有第一扳块1322;第一扳手座1310内构造有用于容纳第一活动柱1321的第一转动腔1410,第一转动腔1410至少具有用于第一扳块1322在周向上自由扳动的行程口1340。

结合图14和图15,第一活动柱1321的侧壁处构造有第一行程槽道1321a,第一行程槽道1321a内设有向第一活动柱1321外侧拱起的具有弹性形变特性的挡片1510;第一转动腔1410内壁对应第一行程槽道1321a处构造有定位挡块1420,定位挡块1420与挡片1510干涉。

第一扳手座1310处设有用于绳索穿过的第一过线口1311,第一活动柱1321处设有用于固定绳索端部的第一接线槽1321b。第一接线槽1321b包括用于与绳索端部挡块体进行配合的第一固定孔1610和沿着第一活动柱1321的周向进行延伸的且与第一固定孔1610连通的绕线槽1620,第一过线口1311包括用于绳索端部挡块体穿过的穿设孔1430。第一扳块1322表面设有多个凸起。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拉线手柄作为第一扳手150用于实施例1中时,能够在第一牵引线230与第一接线槽1321b配合的端部设置第二挡块体,第二挡块体能够通过穿设孔1430后安置于第一固定孔1610内,并且第二挡块体处的第一牵引线230能够藏匿于绕线槽1620内,从而使得第一牵引线230不会对第一活动柱1321和第一转动腔1410间的转动产生影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用拉线手柄,其能够通过简单的变动充当实施例1的第一扳手150或第二扳手170。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通用拉线手柄包括第二扳手座1710和第二扳动部1720,第二扳手座1710和第二扳动部1720通过一第二扳手销钉1730同轴的可转动连接。

结合图18和19,第二扳手座1710包括第二转动腔1830,第二扳动部1720具有用于与第二转动腔1830转动配合的第二活动柱1910;第二转动腔1830侧 壁设有用于绳索穿过的穿线孔1711,第二活动柱1910用于连接穿过穿线孔1711的绳索。

第二转动腔1830两端开口,第二活动柱1910自一端伸入第二转动腔1830后通过第二扳手销钉1730与一活动端盖1740连接,第二活动柱1910与活动端盖1740相对静止且能够相对第二转动腔1830进行转动。

第二转动腔1830内壁处间隔设有第一限位突起1810和第二限位突起1820,第二活动柱1910在位于第一限位突起1810和第二限位突起1820之间的部位处构造有在径向上均与第一限位突起1810和第二限位突起1820发生干涉的第三限位突起1911。

第二转动腔1830内壁处还设有用于设置一弹性定位块2000的定位块安装腔1831,第二活动柱1910侧壁构造有能够与弹性定位块2000发生干涉的定位部1912;弹性定位块2000朝向定位部1912的一侧为定位块干涉侧2010,定位块干涉侧2010具有弹性形变特性且向内凹陷地构造有至少1个用于与定位部1912进行卡合的定位凹槽2020。

结合图20,弹性定位块2000中部设有缓冲孔2030,缓冲孔2030至少对定位块干涉侧2010进行覆盖。

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柱1910处设有用于与绳索的端部卡接块进行配合的卡接块槽1920,穿线孔1711内壁与第二扳手座1710一端端面间设有安装槽道1711a。

当采用本实施例的通用拉线手柄作为第一扳手150用于实施例1中时,只需在定位块安装腔1831中置入弹性定位块2000即可。

当采用本实施例的通用拉线手柄作为第二扳手170用于实施例1中时,只需不在定位块安装腔1831中置入弹性定位块2000即可。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通用拉线手柄在与第一牵引线230或第二牵引线280进行配合时,能够在第一牵引线230或第二牵引线280的端部设置卡接块,通过卡接块与卡接块槽1920的配合即可较佳的实现第一牵引线230或第二牵引线280与第二活动柱1910间的连接,并且第一牵引线230或第二牵引线280能够 通过安装槽道1711a置入穿线孔1711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椅子升降调节装置,其能够较佳的通过绳索控制的方式对椅座的高度进行调节。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椅子升降调节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其至少具有实施例1中的第二连接部120和扳手块270,扳手块270通过一如连接轴250的机构设于第二连接部120处,并且扳手块270也通过第二牵引线280由第二扳手170带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扳手170采用实施例3中的通用拉线手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椅子倾仰调节装置,其能够较佳的通过绳索控制的方式对椅座的倾仰角度进行调节。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椅子倾仰调节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其至少不具有扳手块270以及用于与扳手块270进行配合的部件或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扳手150能够采用实施例2中的拉线手柄或实施例3中的通用拉线手柄。

实施例6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椅子,其包括椅座1和椅子底座2,椅座1和椅子底座2间通过一连接底盘3进行连接。

其中,连接底盘3能够包括实施例1中的椅子调节托盘,或实施例4中的椅子升降调节装置,或实施例5中的椅子倾仰调节装置。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 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