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343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画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化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画架。



背景技术:

画架是绘画时用来放置画板的架子,手绘是从事建筑、服饰陈列设置、橱窗设计、家居软装设计、空间花艺设计、美术、园林、环艺、摄影、工业设置、视觉传达等专业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绘图的学习过程中,手绘写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写生的绘图者常常需要携带画架到达野外,并选择调整好绘画角度后才能开始写生。

相关技术中,画架结构常常过于复杂笨拙,不利于携带,且一般不具备旋转功能,绘图者在费力携带画架到达写生地后,还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搬动画架以获得较佳的绘画角度,而具备旋转功能的画架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携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画架比较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精巧、便于携带且具备旋转切换绘画视角功能的画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画架,所述画架包括支架、支撑板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和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的画板,所述画板通过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可绕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几何中心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用于收纳所述画板的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多个并列设置且用于支撑所述支架的第二凹槽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画板包括用于收纳所述支架的第三凹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把手和贯穿所述限位把手的卡轴,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还包括与所述卡轴相配合的卡轴孔,且所述卡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画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凹槽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重合。

优选的,所述画板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支架且将其连接于所述第三凹槽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对两侧壁,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画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板旋转的旋转把手。

优选的,所述画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及所述画板连接的第一尼龙带与第二尼龙带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尼龙带与所述第二尼龙带的旁开扣。

相比较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画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画架包括支架、支撑板及画板,所述支撑板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可绕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几何中心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用于收纳所述画板的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多个并列设置且用于支撑所述支架的第二凹槽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画板包括用于收纳所述支架的第三凹槽。所述画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旋转,使得所述画架具备旋转切换视角的功能,从而实现不必搬动画架就能切换绘画视角,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可以收纳于所述画板,所述画板可收纳与所述支撑板,从而实现所述画架收纳时为整箱体结构,便于携带运输。

二、所述画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及所述画板连接的第一尼龙带与第二尼龙带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尼龙带与所述第二尼龙带的旁开扣。通过所述第一尼龙带、所述第二尼龙带及所述旁开扣的配合连接,更有利于绘画展在画架收纳时携带所述画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画架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画架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画架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画架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画架100包括支撑板10、画板11、支架13、第一尼龙带15、第二尼龙带17及旁开扣19,所述画板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0及所述支架13活动连接,所述画板11通过所述支架13支撑于所述支撑板10。

所述支撑板1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3及旋转轴105,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03依次叠设,所述旋转轴105贯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底面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03的顶面几何中心,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可绕所述旋转轴105转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包括第一本体1011、两个凸起部1012、第一凹槽1013、多个第二凹槽1014、第一转轴1015、旋转把手1016、限位机构1017及卡轴孔(未标号),所述第二支撑板103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位置相对、形状相同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旋转路径相应的若干个卡轴孔(未标号),两个所述凸起部101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011的两侧,所述第一凹槽1013位于两个所述凸起部1012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凹槽1014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013内,且沿平行所述凸起部1012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画板11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013内,所述第一转轴1015位于所述画板11的一侧,并贯穿连接所述画板11和两个所述凸起部1012,所述画板11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01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把手1016设于所述凸起部1012远离所述第一凹槽1013的一侧,从而方便绘画者通过所述旋转把手1016控制所述第一本体1011的旋转,不必搬动所述画架100便能调整绘画角度,所述限位机构1017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把手10171及卡轴10173,所述卡轴10173贯穿所述限位把手10171,且所述第一卡轴1017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厚度,所述限位把手10171靠近所述画板11设置,且嵌设于所述凸起部1012,所述卡轴10173可依次贯穿所述凸起部1012、所述第一本体1011及所述第二支撑板103,通过所述卡轴10173卡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卡轴孔及所述第二支撑板103的卡轴孔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旋转,且当需要旋转切换绘画角度时,拔出所述卡轴10173,当确定绘画角度后,放下所述卡轴10173,绘画者通过提放所述限位把手10171实现锁放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旋转。

所述画板11包括第二本体111、第三凹槽113及第二转轴115,所述第三凹槽113设于所述第二本体111,且所述第三凹槽113在所述第一凹槽103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1014重合,所述第二转轴115贯穿所述支架13的一端并将其连接于所述第三凹槽113远离所述第一转轴1015的一端的相对两侧壁。

所述支架13呈直线型,所述支架13远离所述第二转轴1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1014的形状相对应,所述支架13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15可绕其与所述第三凹槽113的连接端转动,在所述画架100展开时,所述支架13可支撑于不同的第二凹槽1014,从而实现调整所述画板11的架设高度,方便绘画者的绘图;在所述画架100收纳时,所述支架13可收纳于所述第三凹槽113内,所述画板11可收纳于所述第一凹槽1013,从而实现绘画者方便携带所述画架100。

所述第一尼龙带15的一端与所述画板11远离所述第一转轴101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尼龙带17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0远离所述第一转轴101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尼龙带15与所述第二尼龙带17通过所述旁开扣19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尼龙带15、所述第二尼龙带17及所述旁开扣19的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更方便的携带所述画架100。

所述画架100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当所述画架100需要展开时:

所述画板11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015绕所述支撑板10转动;

所述支架13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15绕所述画板11转动,另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二凹槽1014;

提起所述限位把手10171,控制所述旋转把手1016使所述第一支撑板101通过旋转轴105绕所述第二支撑板103转动,获得所需的绘画视角;

放下所述限位把手10171,获得固定获得的绘画视角。

当所述画架100需要收纳时:

所述支架13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15绕所述画板11转动,并收纳入所述第三凹槽113;

所述画板11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015绕所述支撑板10转动,并收纳入所述第一凹槽1013;

所述第一尼龙带15与所述第二尼龙带17通过所述旁开扣19连接,从而方便绘画者提起所述画架100。

相比较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画架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画架100包括支架13、支撑板10及画板11,所述支撑板10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3,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可绕所述第二支撑板103的几何中心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包括用于收纳所述画板11的第一凹槽1013、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013内的多个并列设置且用于支撑所述支架13的第二凹槽1014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板101转动的限位机构1017,所述画板11包括用于收纳所述支架13的第三凹槽113。所述画架100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旋转,使得所述画架100具备旋转切换视角的功能,从而实现不必搬动画架100就能切换绘画视角,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3可以收纳于所述画板11,所述画板11可收纳与所述支撑板10,从而实现整个所述画架100收纳时为整箱体结构,便于携带运输。

二、所述画架100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0及所述画板11连接的第一尼龙带15与第二尼龙带17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尼龙带15与所述第二尼龙带17的旁开扣19。通过所述第一尼龙带15、所述第二尼龙带17及所述旁开扣19的配合连接,更有利于绘画展在画架100收纳时携带所述画架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