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理健康训练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00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理健康训练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理健康医疗器具改进,特别是一种心理健康训练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由于一些生活环和工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人的情绪容易急躁,以致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工作或学习效率。根据现代心理科学认为,适当的情绪宣泄可以把心里的不快释放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释放自己。一般在心理放松环节患者需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但是一般的心理训练椅,躯干和颈部倚靠的贴合度较低,不能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要求,因此设计一种与躯干贴合度较高的心理健康训练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心理健康训练椅。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心理健康训练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为一号空腔,所述底座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表面,所述底座上设有后仰式坐靠单元,所述后仰式坐靠单元是由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且与一号空腔内部相连通的开口、分别设置在底座两端面的一对连接杆、与所述一对连接杆活动连接的椅体、设置在一号空腔内的旋转电机、套装在旋转电机旋转端,且上部位于开口处的驱动齿轮、设置在椅体坐垫部分下表面,且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和设置在椅体靠背部分上的颈部倚靠机构,所述椅体坐垫部分下表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表面,所述颈部倚靠机构是由设置在椅体靠背部分内部的二号空腔、设置在二号空腔内的直线电机、设置在椅体靠背部分上端,且与二号空腔内部相连通的枕体出口、设置在直线电机伸缩端,且伸出枕体出口的颈枕共同构成的。

所述椅体靠背部分设有向外凸起的弧形靠垫。

所述在椅体坐垫部分的宽度为底座宽度的1/3-1/2。

所述颈枕为圆筒形枕状结构。

所述椅体靠背部分前表面两端均设有扶手。

所述底座向上凸起的弧形表面的弧度与所述椅体坐垫部分向内凹陷的弧形表面的弧度相匹配。

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万向轮。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心理健康训练椅,椅体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后,由于人身体的重力竖直向下,臀背部与椅体的贴合度变高,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且调节颈枕的位置,使患者颈部得到适度支撑,放松颈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心理健康训练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心理健康训练椅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心理健康训练椅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心理健康训练椅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心理健康训练椅的主视图;

图中,1、底座;2、连接杆;3、椅体;4、旋转电机;5、驱动齿轮;6、从动齿轮;7、直线电机;8、颈枕;9、弧形靠垫;10、扶手;1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心理健康训练椅,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为一号空腔,所述底座1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表面,所述底座1上设有后仰式坐靠单元,所述后仰式坐靠单元是由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且与一号空腔内部相连通的开口、分别设置在底座1两端面的一对连接杆2、与所述一对连接杆2活动连接的椅体3、设置在一号空腔内的旋转电机4、套装在旋转电机旋转端,且上部位于开口处的驱动齿轮5、设置在椅体坐垫部分下表面,且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6和设置在椅体靠背部分上的颈部倚靠机构,所述椅体坐垫部分下表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表面,所述颈部倚靠机构是由设置在椅体靠背部分内部的二号空腔、设置在二号空腔内的直线电机7、设置在椅体靠背部分上端,且与二号空腔内部相连通的枕体出口、设置在直线电机伸缩端,且伸出枕体出口的颈枕8共同构成的;所述椅体靠背部分设有向外凸起的弧形靠垫9;所述在椅体坐垫部分的宽度为底座宽度的1/3-1/2;所述颈枕为圆筒形枕状结构;所述椅体靠背部分前表面两端均设有扶手10;所述底座向上凸起的弧形表面的弧度与所述椅体坐垫部分向内凹陷的弧形表面的弧度相匹配;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万向轮11。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为,底座内部为一号空腔,底座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表面,底座上设有后仰式坐靠单元,后仰式坐靠单元是由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且与一号空腔内部相连通的开口、分别设置在底座两端面的一对连接杆、与一对连接杆活动连接的椅体、设置在一号空腔内的旋转电机、套装在旋转电机旋转端,且上部位于开口处的驱动齿轮、设置在椅体坐垫部分下表面,且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和设置在椅体靠背部分上的颈部倚靠机构,椅体坐垫部分下表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表面,颈部倚靠机构是由设置在椅体靠背部分内部的二号空腔、设置在二号空腔内的直线电机、设置在椅体靠背部分上端,且与二号空腔内部相连通的枕体出口、设置在直线电机伸缩端,且伸出枕体出口的颈枕共同构成的,椅体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后,由于人身体的重力竖直向下,臀背部与椅体的贴合度变高,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且调节颈枕的位置,使患者颈部得到适度支撑,放松颈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该装置的扶手上设有控制面板(图中未标出),该控制面板上连接电源线,且该控制面板上设有电源按钮,旋转电机正反向控制拨杆和直线电机升降控制拨杆,通过控制面板上的微控制器对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进行控制,患者根据自身的舒适度调节椅体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使用时,椅体处于初始位置,椅体坐垫部分下端与水平面相平行,患者先座到椅体上,后背倚靠在弧形靠垫上,双腿自然下垂,双手放在扶手上,此时患者手指拨动旋转电机正反向控制拨杆,启动旋转电机旋转,带动套装在旋转电机旋转端的驱动齿轮沿旋转电机旋转端的轴向旋转,由于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且一对连接杆与椅体坐垫部分活动连接,驱动齿轮旋转的同时,拨动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从而带动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的椅体运动,椅体绕一对连接杆的轴线方向运动,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当患者感到倚靠舒适时,旋转电机正反向控制拨杆复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每个患者的身高不同,颈枕的初始位置并不完全与每个患者的颈部位置完全搭接,造成患者倚靠不适,此时,患者手指拨动直线电机升降控制拨杆,启动直线电机,带动与直线电机伸缩端固定连接的颈枕向远离椅体靠背部分的方向运动,直至与患者自身的颈部相适应的高度为止。

在本技术方案中,该装置采用的微控制器为型号的C8051的单片机,该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旋转电机正反向控制拨杆和直线电机升降控制拨杆相连接,该单片机的电源端与旋转电机和直线电机的驱动端相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椅体上设有MP3播放器(图中未标出),该MP3播放器通过蓝牙方式,与蓝牙耳机相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颈枕为圆筒形枕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