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羽绒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762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羽绒睡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睡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羽绒睡袋。



背景技术:

睡袋就是睡觉时用的袋子,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睡袋都由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标识,舒适温度是使用者在整夜睡眠中的一系列温度,有最高和最低限度。最高舒适温度是指在睡袋中感到热但不是出大量汗水的那种热,一般定义情况为睡袋拉链打开,手臂放在外面,睡袋头部不收紧等,睡袋填充物主要有两种,羽绒和化纤棉,此外还有单层的抓绒睡袋,羽绒睡袋十分轻便而且隔热保温效果较好,但是必须保持干燥,一旦被弄湿了,不仅失去了隔热效果,而且也很难晾干,另外市场上的睡袋功能单一,不适用于任何地理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羽绒睡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羽绒睡袋必须保持干燥,一旦被弄湿了,不仅失去了隔热效果,而且也很难晾干,另外市场上的睡袋功能单一,不适用于任何地理环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羽绒睡袋,包括袋体、拉链、羽绒被、枕头、盖帽、收紧装置、收紧绳、隔层、吊床层、第一充气层、第一充气孔、第二充气层、第二充气孔、网状吊床和固定绳,所述袋体的外表面侧边设置有拉链,且其内部安置有羽绒被,所述袋体的左端连接有枕头,所述枕头的上端设置有盖帽,所述盖帽上安装有收紧装置和收紧绳,所述袋体的内部设置有隔层,且其下端连接有吊床层,所述吊床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充气层,所述第一充气层的外表面上安置有第一充气孔,所述枕头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充气层,所述第二充气层的外表面上安置有第二充气孔,所述吊床层的内部设置有网状吊床,所述网状吊床上连接有固定绳。

优选的,所述羽绒被与袋体为固定连接装置,不可拆卸。

优选的,所述袋体的面料为特殊防水透气材料。

优选的,所述袋体的长度为2m,宽度为0.8m。

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气层的最高可达到厚度为10cm,而第二充气层的最高可达到厚度为1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羽绒睡袋在内部增加隔层,增强其实用性;该袋体的面料为特殊防水透气材料,以及增加充气层,能够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使用,防止弄湿,难以烘干,同时充气层为安全气垫,可在水上使用,充气层具有一定的高度,可防虫防水,另外睡觉较为舒适;增加吊床层,可将睡袋悬挂在树上,适用于各种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网状吊床与袋体结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拉链,3、羽绒被,4、枕头,5、盖帽,6、收紧装置,7、收紧绳,8、隔层,9、吊床层,10、第一充气层,11、第一充气孔,12、第二充气层,13、第二充气孔,14、网状吊床,15、固定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羽绒睡袋,包括袋体1、拉链2、羽绒被3、枕头4、盖帽5、收紧装置6、收紧绳7、隔层8、吊床层9、第一充气层10、第一充气孔11、第二充气层12、第二充气孔13、网状吊床14和固定绳15,袋体1的外表面侧边设置有拉链2,且其内部安置有羽绒被3,羽绒被3与袋体1为固定连接装置,不可拆卸,增强其实用性,袋体1的左端连接有枕头4,袋体1的长度为2m,宽度为0.8m,袋体1的面料为特殊防水透气材料,能够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使用,防止弄湿,难以烘干,枕头4的上端设置有盖帽5,盖帽5上安装有收紧装置6和收紧绳7,袋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层8,且其下端连接有吊床层9,吊床层9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充气层10,第一充气层10的外表面上安置有第一充气孔11,枕头4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充气层12,第二充气层12的外表面上安置有第二充气孔13,第一充气层10的最高可达到厚度为10cm,而第二充气层12的最高可达到厚度为15cm,吊床层9的内部设置有网状吊床14,网状吊床14上连接有固定绳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功能羽绒睡袋之前,需要对整个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根据个人需要,可将羽绒被3置在身下或身上,利用第一充气孔11对第一充气层10进行充气,同样,对第二充气层12进行充气,利用盖帽5将眼睛以上部位盖住,利用收紧绳7将盖帽5收紧,防止冷气吹入,根据实际情况,将网状吊床14从吊床层9取出,利用固定绳15将其固定在树上即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