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000阅读:1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杯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



背景技术:

学生上课的时候一般都会携带水杯,由于每个人的偏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水杯可能高矮,形状都不相同。由于教室里没有专门放置水杯的地方,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将水杯放置在课桌上,这就很容易造成倾倒,弄湿书本。把水杯放在课桌上,不仅占用课桌空间,而且影响学生视线。市面上的学生水杯架有的占用走道空间,妨碍学生课间行走,有的直接在课桌上开槽加工,破坏课桌结构,且无法更换水杯位置。

2014年12月31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4049115 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了一种多功能学生课桌水杯架,包括溶置水杯的杯架主体结构和固连结构;杯架主体结构包括圆环和固连于圆环下的网兜,圆环通过连杆与下夹板铰接;网兜下端通过抽绳捆扎收拢开口,网兜内设置有内框弹簧。该类杯架圆环与下夹板铰接,遇到水杯过高无法收拢到课桌下;水杯过矮又不容易从网兜内取出,不适用于学生高矮不一的水杯。

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不同尺寸的水杯的水杯架,是需有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来解决现有水杯架适用水杯尺寸受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包括固定夹、连接轴和托板,固定夹为主要由上夹板、下夹板和竖板组成的横U型的固定夹,上夹板或下夹板上靠近开口处的端部上开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螺纹孔内穿设有固定螺栓;托板与下夹板平行设置,并通过连接轴固定在下夹板的下方;连接轴上设置有可沿其轴向升降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置杯板,置杯板上开设有供水杯穿越的置杯孔,上述置杯板和位于其下方的托板配合能够容纳杯子。

优选地,置杯板和托板之间设置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固定环和多根弹簧,上述固定环在竖直方向上按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次序同轴间隔排布,每相邻的两个固定环之间通过弹簧支撑连接,上述固定环和弹簧组成内部中空的、锥状的置杯架;

位于顶端的固定环固定在置杯板的下表面上,位于底端的固定环固定在托板上,置杯孔和置杯架的开口上下连通。

进一步的,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块和定位螺栓,连接块上开设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安装孔,连接轴竖向穿设在安装孔内;连接块上除顶面和底面之外的侧面为连接块的外侧面,连接块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延伸至安装孔内的定位螺纹孔,定位螺栓穿过定位螺纹孔并延伸至安装孔内,安装孔、定位螺纹孔和定位螺栓配合能够将升降块固定在连接轴上;置杯板的端部边缘固定在连接块上。

优选地,连接轴为主要由固定轴、转动轴和轴套组成的一字型阻尼轴,固定轴的顶端固定在下夹板的底面上,转动轴的顶端通过轴套装配在固定轴的底端,轴套能够带动转动轴在固定轴上阻尼转动,转动轴的底端固定在托板的端部边缘上;转动轴穿设在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固定螺栓上位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一端为固定螺栓的内端,固定螺栓的内端上固定有垫板,垫板平行位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

进一步的,固定螺纹孔位于上夹板上,下夹板的顶面上铺设有防滑垫;或者,固定螺纹孔位于下夹板上,上夹板的底面上铺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固定夹快速固定于课桌的任一侧边缘,置杯板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在托板的上方,可根据杯子高度调节置杯板和托板之间的距离,以便于不同尺寸杯子的存放和取用,同时可通过固定夹快速将杯子固定于课桌的任一侧边缘,仅通过固定螺栓可实现该水杯架在课桌上的固定以及位置的调节;

2、本实用新型托板和置杯板之间设置有置杯架,置杯架中的固定环按照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次序排列,可将不同尺寸的杯子固定在托板和置杯板之间,避免了杯子在置杯孔内的晃动;

3、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结构简单,进通过调节定位螺栓可实现升降块以及置杯板的高度调节,便于操作;

4、本实用新型在固定螺栓的内端固定有垫板,使用时垫板位于固定螺栓和桌面之间,可增加固定螺栓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固定夹与桌面之间的牢固性;

5、本实用新型在上夹板的底面和下夹板的顶面上均铺设有防滑垫,增加了固定夹与桌面之间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2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3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夹板,2、防滑垫,3、下夹板,4、垫板,5、固定螺栓,6、置杯板,7、置杯孔,8、托板,9、升降块,10、定位螺栓,11、安装孔,12、连接轴,13、固定环,14、弹簧,15、转动轴,16、轴套,17、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反相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是指参考图1所示的前、后、左、右,“内、外”是指对部件本身的轮廓的的内外。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隐藏式水杯架,包括固定夹、连接轴12和托板8,固定夹为主要由上夹板1、下夹板3和竖板组成的横U型的固定夹,下夹板3上靠近开口的端部上开有固定螺纹孔,固定螺纹孔内穿设有固定螺栓5;托板8与下夹板3平行设置,并通过连接轴12固定在下夹板的下方;托板8通过连接轴12水平固定在下夹板3的下方,其中连接轴12的顶端固定在下底板的左端部边缘上,连接轴12的底端固定在托板8的底板的左端部边缘上;连接轴12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固定有置杯板6,置杯板6上开设有置杯孔7,置杯板6和托板8配合能够容纳杯子,在升降机构的调节下,置杯板6和托板8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从而可以容纳不同高度的杯子。

其中,固定螺栓5上位于上夹板1和下夹板3之间的端部为固定螺栓5的内端,固定螺栓5的内端上固定有垫板4,垫板4水平平行位于上夹板1和下夹板3之间,上夹板1的底面上铺设有防滑垫2;使用时,将桌面边缘夹在固定架的开口内,向上拧紧固定螺栓5,使得固定架固定在桌面边缘上。

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块和定位螺栓10,连接块上开设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安装孔11,连接轴12竖向穿设在安装孔11内;连接块的左侧面上开设有延伸至安装孔11内的定位螺纹孔,定位螺栓10的螺杆穿过定位螺纹孔并延伸至安装孔11内,安装孔11、定位螺纹孔和定位螺栓10配合能够将升降块9固定在连接轴12上;置杯板6的左端部边缘固定在连接块的右端部边缘上。通过调节定位螺栓10,可调节升降块9以及置杯板6的高度,从而使得置杯板6与托板8之间的间距可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杯子的放置。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将桌面边沿插入到固定夹的开口内,向上拧紧固定 螺栓,使得该水杯架固定在桌面处;根据放置杯子的高度,调节置杯板6和托板8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松动定位螺栓10,将置杯板6上移或下降到合适位置后,拧紧定位螺栓10,使得置杯板6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在托板8的上方;将杯子右上之下插入置杯孔7内,直至杯子的底部位于托板8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增加杯子在置杯板6和托板8之间的稳固性,在置杯板6和托板8之间设置有置杯架。

具体地,置杯板6和托板8之间设置有三个不同直径的固定环13以及四根弹簧14,三个固定环13在竖直方向上按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次序同轴间隔排布,每相邻的两个固定环13之间通过两根弹簧14支撑连接,上述固定环13和弹簧14组成内部中空的、锥状的置杯架。其中,位于顶端的固定环13固定在置杯板6的下表面上,位于底端的固定环13固定在托板8上,置杯孔7和置杯架的开口上下连通。从而在放置杯子时,杯子穿过置杯孔7位于置杯架内,该置杯架内圈直径逐渐减小,各直径的杯子的底端均能卡在置杯架内适应高度处,从而将杯子紧固在置杯板6和托板8之间,避免了杯子的晃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方便取放杯子,实现托板8在水平方向的转动,连接轴12为一字型阻尼轴。

具体地,连接轴为主要由固定轴17、转动轴15和轴套16组成的一字型阻尼轴,固定轴17的顶端固定在下夹板3的底面上,并位于下底板的左端边缘处,转动轴15的顶端通过轴套16装配在固定轴17的底端,转动轴15的底端穿过安装孔11,转动轴15的底端固定在托板8的左端部边缘,转动轴15通过轴承在固定轴17上阻尼转动。其中,实现转动轴15阻尼转动的方式,可选用任一种现有的适宜的阻尼转动技术实现,如固定轴17的底端为空心半圆弧体,转动轴15为实心体,轴套16为高弹性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16,轴套16的顶端设有凸出的扇形柱,扇形柱的内壁与固定轴17的半圆弧体外壁紧密配合,转动轴15的顶端外径小于空心半圆弧体的内径,实现圆柱体的顶端外壁与空心版圆弧体的内壁紧密配合,实心圆柱体的前端有控制转动轴15和固定轴17开合的定位销。通过定位销,转动转动轴15,可实现杯子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便于杯子的取放。

连接轴设置为一字型阻尼轴,既便于调整杯子的方向,也可防止存放状态下,连接轴不稳定,带动杯子转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将桌面边沿插入到固定夹的开口内,向上拧紧固定 螺栓,使得该水杯架固定在桌面处;根据放置杯子的高度,调节置杯板6和托板8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松动定位螺栓10,将置杯板6上移或下降到合适位置后,拧紧定位螺栓10,使得置杯板6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在托板8的上方;将杯子右上之下插入置杯孔7内,直至杯子的底部位于托板8上;根据取放需要,转动转动轴15,将杯子转动到合适的位置。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